针刺艾灸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研究进展

2021-03-30 08:36宋洁曹锐王列王雅文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推拿艾灸针刺

宋洁 曹锐 王列 王雅文

摘要:颈性眩晕是临床常见的给患者带来生活困扰的疾病之一。因其在生活琐事或从事工作时突然发作,令人措手不及,而造成人身财产损失。颈性眩晕发作的典型临床表现为头颈部位置转变为某一角度时,即产生天旋地转、如坐车船的感受,因此又称作位置性眩晕。

关键词:颈性眩晕;针刺;艾灸;推拿;综述

中图分类号:R255.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21)02-0093-04

颈性眩晕发作时,轻者改变发病时头颈部位置,症状即可减轻或消失;重者还可伴有恶心呕吐、头痛耳鸣,甚则仆倒在地的症状。通过参阅近5年(2016—2020)相关文献,从颈性眩晕的治疗方案及疗效方面进行以下综述。

1病因病机

现代人们的工作习惯和生活方式的不当致使颈性眩晕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发病人群逐渐年轻化。究其本质,颈性眩晕属于中医范畴内的“眩晕”、“头眩”等,常与风、火、痰、瘀、虚关系密切,肝风上扰、肝阳上亢、痰阻清窍、瘀阻脑络、五脏虚损皆可导致发病。在西医范畴内,颈本体觉相关、交感神经综合症、椎动脉因素、脊髓压迫和体液因子等均是可导致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虽然颈性眩晕病因病机的研究者众多,但仍未达成统一。

2治疗方案

2.1拆分运用的单一疗法

2.1.1针刺疗法

2.1.1.1毫针张晔[1]在患者颈2~胸7旁标记出两条线,分别为第一线、第二线。第一线为棘突旁凹陷,第二线约为华佗夹脊穴处(颈椎部)或距第一线 0.8 ~1 cm处(胸椎部)。在颈2~颈7旁的两条线上等距离取4~5个点,在胸1~胸7旁的两条线上等距离取8~10个点。 按照先右后左,先上后下的顺序垂直针刺胸椎第一线标记点,向脊柱70°方向斜刺胸椎第二线标记点。 胸椎段针刺完毕后依上述顺序垂直针刺颈椎两条线上的标记点。在肩颈部取风池和肩井共四穴进行常规的毫针针刺。针刺结束后依据患者个体差异确定留针、行针时长。需5次治疗,每次治疗间隔时间为2日。疗程结束6个月后随访,总有效率98.72%。董有康等[2]把101例患者实行随机分组。观察组根据经筋理论查找阳性反应点,确定颈枕、肩部经筋“结”“聚”的阳性反应点为主穴,配以百会、风池(双)、哑门进行针刺。治疗频率:每日1次;行针频率:5 min 1次;患者感受:局部酸胀;留针时间:20 min。常规针刺组区分虚、实辨证选主穴、配穴进行针刺,治疗频率:每日1次;留针时间:20 min。药物组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服药频率:每日3次。3组均10 日为1疗程,共计2疗程。总有效率观察组93.31%,常规针刺组76.63%,药物组63.3%(P<0.05)。 张晖等[3]选定3组穴位比较其针刺深度、数量和留针时间对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影响。3组穴位分别为第一组脑空透风池、脑户透风府;第二组风池、风府直刺;第三组颈夹脊平刺。反复比较得出:第一组穴位排针法针刺达到中或深刺的深度,留针60 min,此时疗效为最佳。 刘鹏等[4]的人迎穴改良针刺法,对照组常规针刺,治疗组用毫针刺入颈6横突交感神经节25 mm后再提插2~3次至产生酸胀感,随后出针。2组经过2个疗程14 d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治疗组96.67%、对照组73.33%。王歆婷等[5]选择颈性眩晕90例患者进行分组治疗。针刺风池、天柱和天牗为治疗组,针刺颈夹脊穴、大椎和天柱穴为常规组,口服倍他司汀和盐酸氟桂利嗪胶囊为西药组,每组人数为30人,20 d后进行疗效评价,比较3组眩晕相关症状的改善状况。 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常规组和西药组(P<0.05),常规组疗效优于西药组(P<0.05)。

2.1.1.2電针王丹等[6]把8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行电针颈夹脊和对照组予口服西药治疗的2组,各40人,1疗程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李国灿[7]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电针治疗时,取穴百会、风池、四神聪、太阳、三阴交、绝骨、颈4~7夹脊穴、足三里,以上穴位针刺得气后,每次从中选取3组穴位进行电针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片及甲磺酸倍他斯汀片口服。 2组均治疗3周。观察组总有效率92.98%,对照组总有效率78.18%(P<0.05)。

2.1.1.3火针曾宪妮[8]选取颈夹脊穴和风池穴作为治疗颈性眩晕的穴位组合,选择火针点刺法和火针透刺法作为治疗颈性眩晕的刺法组合。具体的两者搭配使用方案为颈夹脊穴行火针点刺,风池穴用火针透刺。进行治疗时术者点燃酒精灯后用左手握持,在外焰中烧灼右手持针的针尖,待其烧至白亮时迅速刺入穴位并行针,得气后出针。针刺风池穴要求风池(左)透风府至风池(右),反方向亦然。 2疗程后统计,在经过治疗的40例患者中总有效率80.0%。 范春兰[9]取2组穴位交替行火针疗法,第一组:头颈部取印堂、躯干部取中脘、四肢部取足三里、丰隆、阴陵泉(双侧穴位皆取)。第二组:仅在头颈部局部取穴百会、风府、大椎、颈百劳(双)。治疗后眩晕症状明显改善。

2.1.1.4刃针尹群党[10]把60例患者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各30人,对他们进行为期12 d的治疗。治疗组在第二颈椎椎板处及肩胛骨的内上角处以刃针进行切割。对照组服用颈复康颗粒。治疗结束后疗效对比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杨洸等[11]在治疗颈性眩晕时在治疗前后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观察了刃针疗法和口服西药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的影响。结果表明行刃针治疗后的LVA、RVA和BA血流均速比口服西药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更快,缓解眩晕相关症状更加明显。

2.1.1.5针刀李少芳等[12]在后颈部选取5~6个点用针刀来进行松解以解决困扰患者的眩晕症状,具体选点为风池(2个点)、枕下项线中外1/3的枕下缘(2个点)、枕下缘阿是穴(1~2个点)。消毒后用2%盐酸利多卡因麻醉,起效后,针刀沿与身体纵轴垂直的方向进刀,避开血管、神经,先行米字形切割4刀松解筋膜和浅层肌局部的黏连、钙化等,再向鼻尖方向深刺1~1.5寸,或刺至骨面,刀口纵行剥离二三刀,然后斜行60°切割二至三刀后出刀,处理刀口并保持刀口干洁12 h。治疗每3 d 1次,1疗程 5次。总有效率92.3%。张林全[13]结合患者体征及影像资料寻找到后颈部的压 痛点及阳性反应点予以小针刀剥离。总有效率96.67%。

2.1.1.6梅花针乔凯辉等[14]用梅花针对颈性眩晕患者进行诊治。 梅花针叩刺部位为头部、颈外侧部、胸部及腰部棘突两侧。头部叩刺从前往后,每侧叩刺5至6行。其余部位自上而下中等强度叩刺。10次治疗后总有效率93.33%。

2.1.1.7揿针林文等[15]受到朱琏安全留针法启示,将揿针运用到颈性眩晕的治疗中。观察组40例患者中取新设、天柱、行间、阿是穴,神门、颈椎、缘中三穴选一,揿针留针48 h。 疗程内按医嘱按压、换取。对照组40例患者取头颈肩臂部穴位用毫针针刺。疗程完毕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效果,其总有效率分别为92.5%、77.5%。

2.1.1.8刺络放血苟春雁[16]针对64例风阳上扰型的颈源性眩晕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的32例患者予氟桂利嗪、维生素B6、山莨菪碱。治疗组的32例患者大椎或神庭二穴择一放血,头维、耳尖和太阳三穴两侧轮流放血,放血操作每日1次。 治疗组和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75.00%、31.25%。

2.1.2艾灸蔡树河[17]用艾条灸镇静穴15 min/d,连灸7 d,此组为镇静穴组。艾条灸百会为百会穴组,口服倍他司汀为药物组,施治时间均为7 d。治疗后晕眩情况呈现不同程度的改善,3組中疗效最佳的为镇静穴组,其总有效率是96.7%。胡培佳等[18]主张对颈性眩晕患者用“化淤通络”灸法进行治疗。选取百会、神庭为一组实行隔棉布实按灸,大椎、涌泉为一组实行灸架灸。该四个穴位组成化瘀通络治疗方案,其中灸百会、神庭时,每次操作在穴位上停留2~5 s,使热力深透,当患者不耐灼热时提起艾条。操作可持续约15~20 min。灸大椎和涌泉时,操作以灸大椎为先,灸涌泉为后的顺序进行。时间约30 min,以皮肤潮红为度。总有效率92.53%。

2.1.3推拿颈椎椎体、椎间盘、韧带等构成了内源性稳定,颈部软组织等构成了外源性稳定,两者共同维持颈部的正常功能。当两者单独或共同失稳时,颈部平衡破坏。修复平衡则需要从理筋、正骨和筋骨同调三方面入手。(1)理筋疗法 舒剑锋等[19]采用推拿手法医治颈性眩晕患者时主要实施一指禅推法和按揉法,操作顺序第一处为前颈部的颈臂穴,第二处为后颈部的华佗夹脊线,第三处为后颈部的风池穴(双)。三处依序完成操作后,辅助颈椎病五线五区十三穴进行颈项部理筋。经治的90例患者中总有效率93.33%。(2)正骨疗法 韩兆明等[20]面对颈性眩晕时采用矫正颈椎移位的手法对182例患者进行疗效观察。成功复位颈椎后,总有效率达95.1%。(3)筋骨同调疗法 叶勇等[21]为更好改善症状与功能,经过松筋-拔伸-整骨三个步骤依次松解颈椎周围软组织、打开3~6节颈椎间隙、复位颈部寰枢关节等关节,达到筋骨同调恢复内源性和外源性的双层稳定的效果。陈果[i]治疗颈性眩晕患者的原理也是一样的,三部推拿法分别选取双侧颈臂穴,双侧颈夹脊穴和双侧风池穴以特定方向行一指禅推法各3 min。颈椎错位者予以手法复位。最后进行颈部拔伸操作。治疗总有效率达94%。

2.2双管齐下的综合疗法

2.2.1针刺联合针刺邓海珊等[23]将40例颈源性眩晕(肝阳上亢型)者,采用毫针针刺加刺络放血进行治疗。毫针针刺选取主穴百会、头维、率谷、风池、侠溪、太冲、太溪,配穴根据实际病情随证加减,耳尖放血左右交替进行。留针时间:30 min,治疗频率:1周5次,疗程:3周。治疗总有效率95.0%。

2.2.2针刺联合推拿石新明等[24]对76例患者采用对照组仅针刺风池、夹脊穴、外关、合谷等穴位进行治疗和观察组针刺加旋提推拿进行治疗两个方案。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疗程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0%、75.00%。结合近年的研究表明[25-26],针刺联合推拿的疗效远比单独针刺,单独推拿或口服药物疗效更佳。

2.2.3针刺联合艾灸(1)毫针+艾灸 魏子斌[27]将74例颈性眩晕患者抽签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7例,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温针灸治疗和西比灵胶囊口服治疗,9 d后,总有效率对比为研究组97.3%、对照组78.4%。陈炽祥[28]取对照组40例患颈2~颈7的夹脊穴作为主要针刺穴位,针刺方向:直刺,针刺深度:0.7寸左右,患者针刺感受:酸胀等,医者手法:平补平泻,留针时长:半小时,行针次数:1次。观察组40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艾灸。艾灸盒置于后颈部针刺针上方,点燃艾柱放置于灸盒内的网架上,待一个艾柱燃完后更换新艾柱,反复3次。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为80.00%。(2)刃针+艾条灸 袁智先[29]在颈椎棘突旁、横突周围与上下项线间,肩胛内上角与枕下肌群中找出敏感压痛点行刃针微创术,每周治疗1次,1次1疗程。百会穴和大椎穴艾灸时要求,悬灸百会穴20 min左右,需感觉头部胀热。温和灸大椎穴20 min,皮肤潮红为度。每日灸2次,7 d为1疗程。总有效率97.5%。(3)腹针+隔姜灸 谢晓梅等[30]选取腹部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商曲(双)、气穴(双),余穴随证加减。用薄氏腹针进行针刺,针刺深度至地部。在进行留针的20 min内,同时进行神阙穴隔姜灸操作。以上操作每日1次,共6 d。总有效率90.00%。(4)针刀+实按灸 李飞等[31]寻找患者颈项部阳性反应点予针刀治疗,取清艾条在百会、神庭、前顶、头维、风池、风府、玉枕、天柱、率谷隔棉布压灸治疗。总有效率93.3%。(5)刺络放血+热敏灸 胡妍[32]在患者颈肩部定位热敏化高的热敏点进行艾灸。用循经往返灸、回旋灸、雀啄灸在颈夹脊、大椎、风池、百会、肺俞等穴位施治,每种灸法灸2 min,找到传导穴位后,对其进行20 min~2 h的温和灸。温灸时患者会产生各种走窜或深入的灸感,在灸感消失后停止艾灸。热敏灸每日1次,10次1个疗程。 刺络放血取左手拇食二指,来回推按放血部位后,点刺3下,深度3 mm左右,单穴出血量0.5~1.0 mL,每隔2日治疗1次,1个疗程4次。总有效率92.0%。

2.2.4艾灸联合推拿热敏灸+正骨 赖春柏[33]在颈项部行热敏灸,用仰头摇正手法复位颈部,并在治疗结束时、3个月后、6个月后随访,治愈显效率分别为88.24%、91.18%、94.12%。

3小结

针灸推拿作为绿色疗法,以其良好的疗效及极小的副作用和损伤被大众认可并接受,越来越多的颈性眩晕患者选择针灸推拿来进行治疗。在准确辨证的前提下,困扰患者的眩晕症状在经治后即时缓解,增强患者疾病治愈信心的同时,极大的提高了依从性。针刺疗法的针具种类繁多且治疗手法各有差异,临床上应用广泛。虽针具各异,理念不同,但治疗过程中百会、风池、颈夹脊等穴位依然成为医者的偏爱用穴,再配以辨证取穴、阿是穴、阳性反应点等,治疗效果较好。艾灸疗法主要以其热力深透,达化瘀通络,运行气血之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以奏效。推拿疗法舒筋正骨、筋骨同调,将原病所从内而外理正调顺,赋予新的整体平衡,恢复原有结构功能。综合疗法集两者之长,攻病处之短,犹如重拳出击,直捣病所,疗效更佳,更适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张晔.针刺技术治疗颈源性眩晕156例[J].光明中医,2016,31(8):1144-1148.

[2]董有康,沈燕,徐磊,等.从“筋”论刺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研究[J].河北中医,2018,40(11):1725-1728.

[3]張晖,侯腾,陆建虎.颈性眩晕针灸治疗方案的初步优选[J].世界中医药,2017,12(2):401-404.

[4]刘鹏,马朝阳.人迎穴改良针刺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8,33(1):96-98.

[5]王歆婷,郑士立,潘胜莲,等.针刺项三穴治疗颈性眩晕30例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7,52(2):136-137.

[6]王丹,周丽,毛玮,等.电针颈夹脊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6,32(11):1-4.

[7]李国灿.电针治疗颈源性眩晕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8,50(3):160-163.

[8]曾宪妮,赖春,杨曦.火针治疗颈性眩晕40例[J].山西中医,2016,32(11):37-38.

[9]范春兰.火针治疗痰浊上蒙型颈性眩晕的疗效[J].上海医药,2017,38(14):29-31.

[10]尹群党.刃针松解治疗颈源性眩晕30例[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9(3):22-23.

[11]杨洸,李亚楠,王宁,等.刃针对颈源性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的影响[J].针刺研究,2019,44(7):512-515.

[12]李少芳,黄漫华,林卓鹏,等.枕下缘针刀松解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7,37(3):297-300.

[13]张林全.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8,25(12):1673-1674.

[14]乔凯辉,汤明,於金卉.师氏梅花针法治疗颈性眩晕30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7,52(5):320-320.

[15]林文,韦光业.朱琏安全留针法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研究[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8,34(4):479-480.

[16]苟春雁,李梦,樊沙沙.头部穴位放血治疗颈源性眩晕(风阳上扰证)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2):314-315.

[17]蔡树河.艾灸镇静穴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14):76-79.

[18]胡培佳,程红亮.化瘀通络灸法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8,30(3):508-510.

[19]舒剑锋,范炳华,叶树良,等.三部推拿法治疗颈性眩晕技术多中心评价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40(9):705-709.

[20]韩兆明,陈君.整复推拿治疗颈椎性眩晕182例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A1):204.

[21]叶勇,邵湘宁,汤伟,等.“筋骨调衡”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现代理论探析及思考[J].中医药导报,2016,22(2):9-11.

[22]陈果.三部推拿配合颈部拔伸治疗颈性眩晕50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6,37(4):52-53.

[23]邓海珊,雷江.针刺结合耳尖放血治疗肝阳上亢型颈源性眩晕的临床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8,9(16):21-23.

[24]石新明,张学斌,薛磊.针刺加提旋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26):125-126.

[25]潘伟东,吴加利,罗卫平.针刺颈夹脊穴及颈三针联合正骨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20,28(3):24-28.

[26]魏向博,王欢欢,冯其金.针刺配合手法治疗颈源性眩晕30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8,27(3):34-35.

[27]魏子斌.温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综合征效果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33):148.

[28]陈炽祥.针刺颈夹脊穴配合艾灸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14):147-148.

[29]袁智先,曾科学.刃针加艾灸治疗颈性眩晕80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6,37(1):60-61.

[30]谢晓梅,吴倩,邓扬嘉,等.薄氏腹针联合隔姜灸治疗颈源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9,28(6):1056-1058.

[31]李飞,姜天鑫.针刀联合清艾条压灸治疗颈性眩晕: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18,38(9):936-939+952.

[32]胡妍.热敏灸配合刺络放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22):103-105.

[33]赖春柏,蔡加.热敏灸结合仰头摇正手法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研究[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6,36(6):898-901.

(收稿日期:2020-09-09)

猜你喜欢
推拿艾灸针刺
艾灸保健知多少
预防艾灸上火,可舌下含服玄参片
清明的雨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婆婆迷上了艾灸
千万“别”艾灸
温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分析
从小说到电影:看《推拿》的改编
新疆抓获75名“针刺”嫌犯
牙痛苦相煎 针刺有要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