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越 , 李秀云 , 李 新 , 冯国峰 , 范宏刚
(1.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 ,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 2.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实验外科与比较医学实验室 ,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 3.北方森林动物园 , 黑龙江 哈尔滨 150322)
患病动物为成年白犀牛,雌性,2岁,饲养在哈尔滨北方森林动物园。2019年3月,饲养人员发现该犀牛右肩胛骨前部皮肤出现破溃,之后上报给园内兽医诊疗人员,并先后使用碘伏及红霉素软膏涂抹于病变部位进行治疗,然而病情未能得到明显控制,感染破溃面积继续扩大,2019年6月29日,动物园兽医部门负责人邀请本院诊疗人员前去对其进行会诊。
双方诊疗人员在患病犀牛饲养运动场进行会诊,该犀牛精神状态正常,但人员接近时表现略为警惕;发病动物营养状况良好;视诊患病犀牛右侧肩胛骨部皮肤有破溃面,直径约为12 cm,颜色与周围健康部位明显不同。考虑到前期治疗效果不佳,故诊疗团队对病变部位进行采样,并进一步开展实验室诊断。
因犀牛患部已形成痂皮并粘附泥垢,因此检测人员使用刀片刮除表面结痂部分,暴露新鲜组织后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露出湿润受损皮肤,用无菌的棉拭子采样抹片,进行镜检,镜下观察到球菌和杆菌。然而,考虑到前期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故需要进行穿刺,采取深组织进行培养,将灭菌过的16号钢制针头刺入犀牛患部皮肤,直至真皮内组织层,吸取少量的皮肤组织,使用Fungast皮肤真菌检查快速培养基进行培养,培养方法按操作说明书进行,48 h后判定检查结果为阳性,挑取培养基抹片Diff-Quick染色镜检,发现大量“花生样”马拉色菌,大小约为5~7 μm。确诊为由马拉色菌和细菌混合感染导致患病犀牛皮肤感染破溃。
鉴于患病犀牛体重较大,进行注射和口服药物难度较大,以及患部为单发病灶,因此采取局部涂抹用药治疗。为了防止环境常在菌加重皮肤感染,对于破溃部位皮肤表面,每天使用5%碘酊擦拭清理,以减少外界致病菌可能造成的持续感染。针对马拉色菌及细菌感染,选用皮特芬喷剂®(主要成分为特比萘芬,购自南京金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配合可鲁复合溶菌酶喷剂®(主要成分为溶菌酶和醋酸氯已定,购自昆山博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治疗,2次/d,均匀喷涂患部皮肤,在使用2种药物时两者之间需要间隔1 h。另外,因犀牛皮肤褶皱较多,应确保药液完全覆盖填充患部褶皱。
持续喷涂30 d后,干裂糜烂区域面积减少,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喷涂4个月后,皮肤创面愈合,基本康复。
6.1 对于患病犀牛皮肤破溃情况了解,该病例皮肤问题存在长期性和复发性,本课题组从皮肤病感染源考虑,马拉色菌导致的真菌性皮肤病符合发病特征,并针对马拉色菌进行镜检排查。皮肤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类动物外科疾病,其致病菌种类繁多,其中马拉色菌是一种常见致病菌,该菌属嗜脂性酵母菌属[1]。随着宠物饲养范围不断扩大以及动物诊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断有异宠和野生动物感染马拉色菌的病例出现。国外相关病例报告表明,犀牛等动物也可能感染马拉色菌,导致局部皮肤感染[2]。
6.2 由于犀牛皮肤粗糙且存在褶皱,而且皮肤表面常常覆盖泥土,因此采样镜检时需要仔细清洁患部皮肤,并尽可能采取深层感染组织,必要时需切取部分病变皮肤,进行病原菌培养观察,才能更好的确定引起皮肤感染的病原菌,这是实施有效治疗的前提条件。
6.3 治疗中考虑到犀牛体重较大,全身用药不方便,以及可能对珍稀野生动物肝、肾功能造成的损伤。因此,对于单病灶皮肤病,课题组采用了局部喷洒高效、低毒和抗菌谱广的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考虑到患病犀牛皮肤厚、感染病灶深,需要长时间使用药物[3],并持续观察疗效。该病例经过4个月治疗已取得良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