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红春 , 季爱芳 , 吕宗德 , 陈丽珠 , 陈 婷
(1.江苏省盐城市畜牧兽医站 , 江苏 盐城 224002 ; 2.江苏省东台市畜牧兽医站 , 江苏 东台 224200 ; 3.江苏省南京市畜牧兽医站 , 江苏 南京 210012)
盐城市是江苏省蛋鸡养殖大市,蛋鸡常年饲养量达1.2亿只,是长三角地区禽蛋产品的重要生产供给基地。随着蛋鸡养殖的不断发展,蛋鸡业已成为全市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骨干产业。20世纪90年代后期,为解决部分蛋鸡养殖场的防疫能力不足问题,由乡村兽医组成的蛋鸡防疫社会化服务组织在基层应运而生。当前,蛋鸡防疫队伍已遍布于全市蛋鸡养殖密集地区,从业人员数量大幅增加,已成为大多数蛋鸡养殖场户防疫工作的主力军,为全市蛋鸡业稳定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19年12月,江苏省蛋鸡产业技术体系组织专家团队在盐城市东台、射阳等地开展蛋鸡防疫队伍建设专题调研,分析队伍建设现状,并对今后队伍建设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目前,全市有蛋鸡防疫队伍近300支,分布在全市蛋鸡养殖密集地区,每支队伍人数不等,少则2人,多则10人。
1.1 队伍组成 从业人员有专业技术人员,主要为当地村级防疫员;也有非专业人员,多为有多年养鸡经验的养殖户,或者是免疫操作熟练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非专业人员中,以女性居多,年龄在45~65岁,以小学、初中文化为主。在调查的10个蛋鸡防疫队伍中,非专业的队伍占大多数。
1.2 主要职责 防疫队伍主要服务当地和周边蛋鸡养殖场户,有散养户也有大型规模化蛋鸡场。服务内容主要有雏鸡断喙、滴眼免疫、注射免疫和刺种免疫等,每次服务内容根据养殖场免疫程序来确定。从业人员根据养殖场户的要求一般都能做到个人生物安全防护,如穿戴专业工作服和一次性鞋帽,进场前做好免疫设施设备的消毒和个人消毒等。
1.3 收费标准 以肌内注射免疫为例,不同地区收费标准不一样,范围在每只每次3~5分钱,高的有7分钱,层叠式笼养的场收费高于阶梯式笼养。提供2项或2项以上服务的,分项收取费用。有少数场户在服务结束后立即现金结帐,但多数场是在免疫抗体检测合格后付账。还有一个结帐要求就是出现免疫反应死亡的鸡只数量必须在双方约定的允许范围内。如东台市饲养花凤等特色蛋鸡,可允许的死亡数量范围在鸡群数量的0.15%以内,超过的按只均饲养成本从费用中扣除。
1.4 管理模式 乡村鸡防员队伍有2种类型,一种是由当地饲料兽药经营户或动物医院负责人组织召集,根据接到的任务大小确定人员数量,并提供合格的疫苗;另一种是自发组织的防疫队伍,灵活机动,有客户需求就组织人员随时进行服务,免疫疫苗由养殖场提供。
近年来,全市在乡村鸡防疫队伍建设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在保障蛋鸡稳定健康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本调研中发现,蛋鸡防疫社会化服务组织主体形式多样,合法机制尚未建立;未形成行业标准或行业规范,服务无制度约束;人员业务素质低,服务专业性不够,这些问题都容易导致动物疫病防疫效果不确实、疾病传播隐患增加等问题发生。
2.1 法律主体不明确 现有的蛋鸡防疫队伍属民间团体,不具有合法主体地位。组织方和从业人员未签订合同或协议,只是口头约定,导致法律责任不明确,管理比较松散。防疫队伍服务养殖户时,也未签订合同或协议,口头约定服务内容和职责,导致问题发生时解决无依据,容易产生纠纷。
2.2 专业化水平偏低 免疫接种人员需要具备熟练的免疫操作技术,还需掌握免疫操作规范、动物疫病防控理论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但在调查中发现,蛋鸡防疫人员除少数专业人员外,大多数不具备相关专业知识,未接受过专业技术培训,年龄偏大,不懂免疫的一般原则和兽医基础理论知识,导致生物安全防控及自我防护措施做不到位,极易造成疫病的传播,给养殖场带来发生疫病的风险。
2.3 免疫质量参差不齐 因行业规范缺失、人员技术水平偏低、培训考核不到位等因素,免疫活动中难免会出现注射时间不当、疫苗处理不当、消毒不到位、免疫剂量不足、漏防和飞针等现象,导致免疫质量打折扣,比如免疫抗体水平偏低、抗体整齐度差、注射死亡率高。
2.4 行业监管机制缺乏 近年来,行业主管部门不断加强养殖场防疫监管,督促落实养殖场防疫主体责任。但当前行业中还未制订蛋鸡防疫人员操作规范,行业主管部门和养殖场无法对这支队伍实施监管和考核,队伍建设无章可循,发展仍然滞后。
养鸡业的快速发展增加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风险,而疫病的防控靠成熟疫苗的有效免疫,所以防疫社会化组织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不管是养殖场还是兽医行政主管部门都迫切需求技术过硬的防疫队伍。然而,因为防疫员待遇低和工作环境差诸多因素[1],使得专业的社会防疫组织发展滞后。通过行业的成长与规范、政府的培育与监管、市场的需求与竞争三方面的激励,一定会有更多更好的防疫队伍出现,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
3.1 规范队伍建设 督促防疫社会化组织申请成立农业合作社(组织)或其他法人形式,使其具有合法主体地位。并要求其具备相适应的防疫技术员、相适应的场所、相适应的设备器材、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等条件,明确主体责任,提高队伍服务质量[2]。
3.2 加强队伍制度建设 制度的构建是保证规模蛋鸡场疫病得到有效防控的前提,同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防疫活动的安全有效。引导主体制定岗位责任制度、培训制度、考核奖惩制度、免疫操作规程等,通过制度对防疫组织技术人员的工作进行约束与规范,从而达到更理想的防疫效果。
3.3 完善服务行为规范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3],建立健全行业社会化服务标准,鼓励更多的新型经营主体组建社会化防疫组织,通过行业标准和部门竞争不断完善服务行为规范。
3.4 强化部门监管 建议政府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对养殖场进行采样监测免疫效果,对免疫不合格场户的防疫服务组织进行警告或通报。定期调查走访养殖场,对服务好、口碑好、效果实的防疫服务组织给予政府扶持[4],推动防疫组织将各种制度等应用到工作中,全面提高防疫社会化组织的服务水平。
3.5 加大政府培育力度 加大对防疫社会化组织的技术员进行培训,从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专业技能(理论培训、实践操作)、服务理念等方面进行系统培训,培训后考核,考核合格后发放上岗证,促进防疫员理论和操作能力提升。通过定期举办技能竞赛促进行业内学理论、强技能的热潮,给予优秀防疫员荣誉证书和现金奖励,发挥引领带头作用。对防疫队伍引进的大专院校年轻防疫员给予适当经济补助,促进行业人员的新老更替、健康发展。
3.6 提高工资福利待遇 督促防疫队伍完善用工制度,确保缴纳社会保险,制定合理的薪酬待遇,鼓励对考核优异人员进行奖励,提高防疫员工作积极性[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