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婷
(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3)
2020年春季学期,受新冠疫情影响,全国各高等院校相继延期开学。延期开学是特殊时期防止新冠疫情在高等院校蔓延的重要举措。如何在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的同时不影响学习进度,教育部对广大师生提出“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面对这一号召,众多一线任课教师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在线教学,有效地解决了学生不能及时返校回归课堂学习的困境。在线教学简单而言就是以互联网为载体,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授课,并以“录播+线上答疑”或“直播+线上答疑”的形式,让教师与学生在不同的地域空间内完成知识的传授与接收。在线教学相比传统课堂更加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但不是一种简单的教学平台和工具就能保证在线学习的教学效果的,还取决于教师本人及其对教学的设计。
经过多轮在线教学实践探索和大胆创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组授课教师发现,多元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突破传统教学困境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1],这种教学模式可复制、易上手、可量身打造,便于教师集中精力[2]。在线多元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翻转课堂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师生在分离的情况下,采取同步、异步相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组授课教师在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相统一的原则下,结合“慕课+微信群+雨课堂+腾讯课堂”教学方法开展了在线多元翻转课堂教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为我国大学生必修课程之一,在教育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一门既抽象深奥又难以简单例证化[3]的课程,该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从整体上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分析社会现实问题,以避免犯唯心主义、形式主义、虚无主义等错误,同时让学生认清资本主义社会的真面目,明确自身在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使命和担当。由于在教学中缺少生动的教学图景,学生在接受知识时经常因为缺少联想而出现理解困难、认知误区,造成“溜号”“开小差”等状况。如何让学生有获得感,一堂好课离不开好的教学方法,上述教学中学生出现的状况,与传统课堂教学缺少创新性突破不无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每学期48学时,加绪论共计8个章节,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知识的传授,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成为大多数教师的首选。教师按照课表在规定的时间内与学生面对面口耳相传知识,完成教学任务。这一过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状态,捕捉学生的面部表情,掌握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节奏。如遇到大多数学生易懂或不懂的问题,教师可增减教学速度帮助学生消化吸收,从而把知识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种教学形态相对固定、方法比较单一,学生听课时容易出现疲劳感和厌倦感,导致求知欲缺失、课堂氛围沉闷,致使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无法有效完成诸如分析、综合、评价等较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以往的教学设计多是“先教后学”。“先教后学”就是教师按照教学大纲基本要求,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在课堂上把知识点传授给学生。由于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提前预习的习惯,结果是学生在听讲过程中很难有针对性地解决知识困难,经常是边听、边忘,致使学生课后对教师所讲内容缺少深刻记忆、无法做到熟练地把理论问题转化为社会实践、无法对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如何敦促学生提前做好相关预习,该课程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曾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开展教学,以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通过每节课后布置该课程中的重难点或提供教学微视频,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但是,受教学规模和课时量的限制,教师在课堂上很难一一掌握学生预习的情况,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出现浑水摸鱼的现象,使上课效果不佳。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资源的丰富性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但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很难把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搬到课堂中来,只能择取部分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借助PPT多媒体开展辅助教学。虽然部分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可以帮助学生消化吸收重难点知识,加速学生对抽象理论的理解,但有限的教学案例无法保障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全方位掌握,达不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因此,如何突破传统课堂带来的局限性,使有限的教学资源在使用过程中发挥到极致,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组授课教师急待解决的一件事情。
基于上述问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组授课教师发现,深入的教学改革是当务之急。慕课是互联网与教育有机结合形成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其最大的特点是翻转课堂,对提高高等院校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很大帮助[4]。基于慕课的多元在线翻转课堂,教师可以根据“课前-课中-课后”分层定位教学目标,以确保教学资源、教学重难点问题传递到学生的视线、头脑、心目中,使学生学会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的社会实践中。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对象为大学二年级学生,笔者通过与学生交流发现,学生对在线学习接受度非常高,半数以上学生接触过慕课,愿意接受在线翻转课堂教学形式的教学,并且喜欢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实践体验、相互辩论等教学活动。因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组授课教师开展了基于慕课的在线翻转课堂教学,针对该课程课前、课中和课后3个层次明确的教学目标,实施了“9+8流程”的教学活动,即教师的9个步骤和学生的8个步骤的教学。教师的9个步骤包括课前学情分析、慕课导学任务发布和针对性备课3个步骤;课中在线翻转设计、创设情境、组织多元翻转、精讲点评和个性化推送5个步骤;课后的教学反思1个步骤。学生的8个步骤为课前观看慕课、小组合作学习、完成慕课测试3个步骤;课中辩论、成果展示、巩固提升、作业训练4个步骤;课后反思分享1个步骤。
这里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第一章第一节“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为例,具体介绍基于慕课的在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共包含3个大问题、6个小问题,而“物质第一性”“物质客观性”“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内容为该章节的教学重难点问题。
①课前阶段:前置预习,评价诊断。首先,学生根据导学任务完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第一章第一节内容的在线学习,同时教师告知学生此次课程中将以辩论的形式思考“物质与意识二者何为第一性的问题”。正方观点是“物质先于意识而存在,物质具有第一性”;反方观点是“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意识具有第一性”。其次,学生完成在线的练习和章节测试,并通过雨课堂投票功能告知教师自己认同哪一方的观点。最后,教师根据上报的正反方学生情况,分别进行相应安排,组成“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小组。“一辩”小组主要任务是表明观点,“二辩”小组和“三辩”小组主要任务是提供论据证明观点,“四辩”小组主要任务是总结陈词,而主讲教师可作为主持人,组织和协调相关事宜。
②课中阶段:多元互动,内化知识。课中阶段是课前预习和课后反思承上启下的阶段,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整个授课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一方面,通过该课程课堂教学,检验学生课前预习的效果;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消化疑难问题,强化课后的记忆与应用。这一阶段,教师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腾讯课堂或传统课堂完成基本内容的传授。腾讯课堂作为虚拟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其签到、讨论区、在线语音、播放教学视频等功能可以很好地强化师生的交流,特别是讨论区功能,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腾讯课堂作为虚拟性课堂,师生无法全程视频,是教学过程中一重要的缺憾。这一问题,传统课堂可以有效地解决,但其有限的功能又不及腾讯课堂。因此,如何选择教学模式可视该课程的具体内容来定,不管是何种教学模式,课前学生准备的辩题可在课中进行展示,教师作为辩论会主持人可连贯整个教学过程,并最后总结点评。
③课后阶段:反思分享,拓展提升。这一阶段除开展慕课教学外,教师可把微信作为辅助教学软件。微信不仅可以制作成公众号,把该次线上或线下讨论内容发布出来,广而告之,推动他人学习,还可以建立班级群,便于教师回答学生课后产生的疑难问题。学生课后的主要任务一是在总结个人观点后,在慕课讨论区发帖;二是完成“坚持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的正确性,避免唯心主义错误倾向”的回复;三是把参与整个活动的学习反思资料及课堂讨论心得发布在该课程公众号上,方便他人传阅借鉴。
基于慕课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在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借助新时代信息技术,有效地解决了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困境,实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同时促进了该课程教学改革。
从学生角度看,与传统课堂相比,基于慕课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在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结合了微信群、微信公众号、雨课堂和腾讯课堂等手段,使学生在该课程中的状态发生了明显变化。
第一,学生参与该课程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在以往的传统课堂上,大多数学生都是被动接受知识。增加了慕课教学模式后,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堂研讨等方面的学习主动性发生显著变化。笔者课后在与学生探讨这一转变的原因时,有些学生指出课中阶段教师不会再重复慕课中已有的内容,而是根据事先做好的教学设计,带动学生以情景模拟、相互辩论、小组讨论等方式捕捉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情况。如果未能提前做好预习,学生将很难跟上课堂节奏,甚至影响期末的考核成绩。课堂研讨是带动学生认真听讲避免“开小差”的一种方式,以往课堂提问时,只有个别学生能及时回应问题,其他学生低头沉默不语。而在慕课教学模式带动下,2020年笔者任教的4个班级学生课堂回答问题人数逐渐增多:每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借助腾讯课堂讨论区,纷纷各抒己见。比如,讲到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时,有的学生提到物质是意识的前提,有的学生认为意识的能动作用很重要,有的学生从辩证的角度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主动性得到很大提高。
第二,学生学习灵活性增强。慕课上线后,学生可以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内容进行自由评论。笔者从学生的评论中发现,有的学生通过对比多个学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最后选择了北京林业大学教学团队,并指出教师们的讲解没有照本宣科、逻辑严谨、生动具体。有的学生留言表示该课程讲得很好,很有代入感。慕课是一种开放的教学平台,学生除了可以学习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团队集体录制并上线的慕课,还可以浏览其他相关教师教授的内容。这样,学生不仅能够了解不同学校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还可以寻找多种途径求解,合理地攻克自身遇到的知识难点,而不是受制于传统课堂教师的授课模式。
第三,学生思考能力提高。由于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课堂参与度也随之提高,学生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整个学习过程中不再盲目地接受知识,而是带着问题去学习。问题意识是促使知识入脑入心的重要前提,只有明确问题意识,才能不断地在课程教学中寻找答案、总结反思。例如,“关于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是否仍具有生命力”这个问题,以往学生面对这样的问题,往往从教科书中寻找答案。但基于慕课的在线翻转课堂教学形式出现后,学生可以从历史境况、社会现实、理论品质等多个层面加以阐述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的价值和意义,思考问题的向度明显拓宽、拓深。
从教师角度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团队通过录制慕课,总结出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心得。在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授课教师访谈后,笔者发现大多数教师都能将慕课应用到该课程教学中。一些教师认为,慕课对传统教学模式带来很大影响,应成为更多教师接受的对象。
第一,教师的知识体系更加具有系统性。90%的教师认为,慕课提高了教师在教学信息收集、处理和分析等方面的能力,提高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结合的能力。慕课作为开放教学资源,学生不仅可以灵活浏览,教师之间也可以相互借鉴。在相互借鉴过程中,提高了教师的备课效率,激励了教师不断自我革新,完善自身的知识储备,使自身的知识体系更加具有系统性。
第二,教师的答疑解惑更加具有针对性。以往的传统课堂教学,由于学生人数众多,教师很难对学生不懂的问题做到精准把握。采用慕课等多元教学形式后,教师可及时看到学生的留言,并做到及时回复,使答疑解惑更加具有针对性。
第三,教师的教学设计更加具有创造性。慕课的可重复性,促使教师有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学设计上。在慕课教学中,93%教师认为自身角色在逐渐发生变化,教师经历了从讲授者到创造者的转变、经历了从教学者到研究者的转变、经历了从训练者到策划者的转变。慕课是以事先录好的视频播放给学生,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又与时事紧密相连,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师只有不断紧跟时代气息、不断更新时事案例,才能创造新颖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兴趣。一堂好的课程离不开好的教学设计,如何避免“满堂灌”,不同的知识点需要不同的教学设计。一些知识点适合小组讨论、一些知识点适合相互辩论、一些知识点适合案例分析、一些知识点适合情景模拟,这些都需要教师针对教学内容进行具体设计,以满足学生的需要。
总之,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慕课有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在线翻转课堂教学的开展,该课程组授课教师提出的“慕课+微信群+雨课堂+腾讯课堂”的教学模式,为新冠疫情阶段和后新冠疫情阶段的在线教学提供了样本。
资助项目:北京林业大学2019年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慕课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BJFU2019JY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