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尚彤
种植牙是临床治疗牙齿缺失的常用手段,种植前通常需要拔出牙根,等待牙槽嵴愈合之后再植入种植体,但是牙齿拔除后拔牙窝内新生骨的量和密度一般无法达到原牙槽嵴水平,造成种植体植入时骨量不足[1,2]。拔牙位点保存技术指的是在拔牙同时或者拔牙随后给予一定干预措施,从而最大程度降低牙槽嵴吸收,而且还能够保护软组织,以给后期种植修复提供充足骨量、良好骨质以及美学基础[3,4]。本文探讨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在种植牙中的应用效果。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 年1 月~2018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100 例(100 颗牙)行种植牙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0 例(50 颗牙)。研究组:男28 例,女22 例;年龄20~69 岁,平均年龄(43.50±8.85) 岁;拔牙原因:龋病21 例(21 颗牙),外伤断裂15 例(15 颗牙),牙周炎14 例(14 颗牙)。对照组:男27 例,女23 例;年龄20~69 岁,平均年龄(43.40±8.90)岁;拔牙原因:龋病19 例(19 颗牙),外伤断裂16 例(16 颗牙),牙周炎15 例(15 颗牙)。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对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均需拔牙后种植;拔牙窝骨壁完整;口腔卫生良好;治疗依从性良好。
1.2.2 排除标准 牙槽嵴已存在骨吸收;连续多颗牙缺失;拔牙点有急性炎症;存在手术禁忌证。
1.3 方法 两组患者在接受拔牙后种植保存工作前,均实施相同拔牙工作,即给予常规消毒,行局部麻醉方式,待进入麻醉状态,操作者对损伤牙齿分离牙龈并拔出;并给予服用消炎药物4~7 d。对照组实施常规拔牙后种植修复方式。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实施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具体是在拔牙同时或者拔牙随后给予一定干预措施,从而实现最大程度的降低牙槽嵴吸收,以提供足够骨量、良好骨质于后期种植修复;具体:局部麻醉,行点位保存,用牙科骨粉(骨粉名称:牙科骨粉Dental Bone Powder,科卢森股份公司curasan AG,注册证编号;国械注进20193171760)进行填充患者牙窝,待填充完毕后,牙槽嵴宽度需与邻牙骨面持平(或者较邻牙骨面高约0.5 mm);将胶原膜[福建省博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证号:国食药监械(准)字2013 第3640461 号]涂抹于骨粉面上作固定,使用明胶海绵封闭创口。为避免发生脸颊和牙齿震荡晃动,操作者需清洁干净牙窝中残留炎性肉芽组织,给予无菌生理盐水冲洗,以实现消毒目的;每日进行口腔冲洗(持续7 d)[5];牙齿康复前选择软食为主,同时需重视保持清洁卫生。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持续跟踪随访3 个月,①比较两组患者的种植成功率,种植体邻近骨质稳定,而且无辐射性透射区,无疼痛感为种植成功[6]。②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2、3 个月后的牙槽嵴宽度。③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2、3 个月后的牙槽嵴高度。④比较两组患者的美学评分及治疗满意度评分,美学评分根据患者治疗后牙龈情况、软组织颜色情况、牙槽嵴缺失情况、种植体色泽情况等判断,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美学效果越好[7];治疗满意度评分根据科室制定调查问卷表,共有20 个项目,总分100 分,得分越高则表示患者的治疗满意度越高[8]。⑤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的种植成功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种植成功48 颗,种植成功率为96.00%(48/50);对照组患者种植成功39 颗,种植成功率为78.00%(39/50)。研究组患者的种植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62,P=0.007<0.05)。
2.2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2、3 个月后的牙槽嵴宽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牙槽嵴宽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3 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牙槽嵴宽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2、3 个月后的牙槽嵴高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牙槽嵴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3 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牙槽嵴高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两组患者的美学评分及治疗满意度评分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美学评分、治疗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2、3 个月后的牙槽嵴宽度比较(,mm)
表1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2、3 个月后的牙槽嵴宽度比较(,mm)
注:与对照组同期比较,a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2、3 个月后的牙槽嵴高度比较(,mm)
表2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2、3 个月后的牙槽嵴高度比较(,mm)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表3 两组患者的美学评分及治疗满意度评分比较 (,分)
表3 两组患者的美学评分及治疗满意度评分比较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5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
种植牙的固定效果依赖于人工种植体和患者牙槽嵴结合的紧密度,而拔牙通常会造成牙槽嵴损伤,需要经过3~6 个月左右才能进行种植手术,期间会发生骨吸收、牙槽嵴高度及宽度明显降低等,不仅会导致种植失败,而且影响美学效果。
本文使用的拔牙位点保存技术采用骨粉(羟基磷灰石),其形态和人体骨组织接近,能够诱发牙槽嵴再生,加快新鲜骨质生产,从而弥补拔牙窝因牙槽嵴吸收造成丢失的骨量,为后期种植提供良好基础,提高牙齿美观度以及患者治疗满意度[9,10]。
本文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种植成功率96.00%高于对照组的7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3 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牙槽嵴宽度、牙槽嵴高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美学评分为(96.65±2.65)分,治疗满意度评分为(90.35±3.6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81.35±2.05)、(81.50±2.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表明运用拔牙位点保存技术能够进一步提升种植成功率,利于患者的术后牙槽嵴宽度及牙槽嵴高度的明显改善,从而提高患者对临床疗效的满意度,而且治疗安全性高,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种植成功率,改善牙槽嵴宽度、牙槽嵴高度以及治疗满意度评分,值得在临床中加强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