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修斌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的问题情境创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还可以使学生的思考意识、思考能力得到强化,保证其取得进一步提高.近几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情境教学方式逐渐受到了广大教师的重视,在教育教学中创设出相应的问题情境已经越来越成为数学教学的重点所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情境创设;有效措施
问题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教师创建开放性课堂和促进师生互动的重要方式,它可以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回答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化和完善.问题情境创设还可以有效协调师生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更加专注,进而使其课堂主体意识得到强化.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基本原则
(一)创造性原则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出有一定创造性的问题情境,这主要是由于创造性的问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学生的思维,可以使学生通过认真学习和思考来获取数学知识.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开展多样化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力和想象力,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小组学习的形式引导学生交流探讨,在小组之间交流经验,这样不但能够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强化,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
(二)趣味性原则
兴趣在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对教学方式的创新和完善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和数学活动中.同时也可以利用直观形象、生动具体的方式来呈现数学问题,进而营造出具有拓展性以及启发性的问题情境,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意义
数学是一种应用类科目,课堂中学习到的大部分知识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加以应用,因此其生活性较强.教师在进行情境教学的过程中,应将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使学生可以在愉悦的氛围中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并在生活中巧妙应用,进而使其数学应用能力得到强化.与此同时,小学数学教师要进一步了解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关联,切实做到数学和生活实际相互结合.而教学情境创设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使学生完全投入学习中,使其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作用,进而在日常生活中对数学知识加以应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需要
创设问题情境指的是在学生已经存在认识和经验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按照自身理解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進而立足于数学层面分析并解决现实问题,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创设问题情境,同时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对其进行分析和解决,就是要进一步提高数学在学生心里的重要性,进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各项心理需求.
(二)消除数学课堂的教学障碍
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是一门学习难度较高的学科,学生在学习时很容易产生心理和认知层面的障碍,因此就需要教师创建出和谐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逐渐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而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形成一种自己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索,进而实现消除数学教学障碍的目标.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措施
(一)创设探究性的问题情境
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偏好和求知心理加以重视,避免出现过于深奥的问题,同时问题也不要过于简单和直观,而要具有探究性,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得到强化,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获得充分展现,进而在对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实现发展和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目标.
例如,在讲授“图形的旋转”这一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如果只是提问学生某个图形在旋转之后产生了什么变化,那么学生的想象力则会受到一定约束,并且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也会随之降低.因此数学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加以应用,创设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情境.比如,可以使用多媒体对图形的转变进行展现,进而使学生可以更加直接地看到图形产生的变化,体会数学的对称美,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探究和思考,并提问学生在图形旋转之后,其位置以及形态产生的改变.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对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创设层次性的问题情境
小学数学课堂中,因为学生之间存在相应的个体化差异,因此教师在对问题情境进行创设的过程中,要最大程度地避免问题的统一化和单一化,充分结合学生之间的个体性差异设计具有针对性的问题情境.与此同时,小学生对于数学问题以及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是循序渐进的,因此数学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对于难以理解的问题要进行分解和转化,最大程度地减少学生思考问题过程中产生的思维障碍,进而使学生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问题的分析和探究中.
例如,在讲解“混合运算”这一内容的过程中,教师要创设出层次感较强的问题情境,这是因为在混合运算中,其思维过程具有一定的烦琐性和复杂性,再加上不同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有着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可以按照由简到繁的原则创设出具有一定层次的问题情境,进而使计算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可以对低层次问题进行有效解答,计算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对深层次的问题进行有效解答.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课堂活动中,且有利于集中其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三)创设生活性的问题情境
小学数学课程和实际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因此数学教师应对数学课程的特征加以应用,创建出科学合理的生活化问题情境,进而使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应用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使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得到强化.与此同时,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可以辅助学生把数学知识和自身生活体验相互关联,培养和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进而使其应用思维得到有效强化.
例如,在讲授“生活中的负数”这一内容时,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相关概念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可以以生活化问题情境导入本节课程,比如怎样对冬天零下的温度进行表示,如果欠别人钱怎样在记账本上表示等.这种生活性的问题可以使复杂抽象的问题变得更加具體形象,能够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并记忆数学知识,同时可以及时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是非常有利的.
(四)创设互动性的问题情境
小学数学课堂属于集体性学习环境,而数学教师作为课堂学习的引导者,应创建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促进师生互动,进而促进共同进步.为了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意识得到强化,数学教师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创建出互动性和开放性相对较强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交流探讨,而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控,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和和谐性.
例如,在讲授“认识图形”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事先在课下收集并分类生活中出现的三角形和四边形,并创设出具有集体性、开放性以及互动性的问题情境.如提问学生:生活中都有哪些三角形、四边形?你是怎样发现的?再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引导组间交流和探讨,之后对图形的主要特征进行总结和归纳.这种提问方式不但能够引导学生自行思考问题,还能够使其学会互帮互助、团结协作,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进而形成良好、积极的学习氛围,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五)创设挑战性的问题情境
因为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较强,对外界事物的兴趣较高,教师可利用探索问题情境使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了解和掌握.而学生也需要用战胜学习困难等形式使自身价值获得充分展现.所以,教师可以按照学生所具有的特征创设出符合学生的、挑战性较强的问题情境,进而使学生的自身潜力得以充分发挥,拓宽其数学思维,在挑战性较强的数学情境和问题中使自身的数学应用能力得到进一步强化和提高.
例如,在讲授“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这一内容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更加有效地掌握这一内容,教师可以创设出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周末,小红一家去游乐场玩,他们一共花了322元,其中用餐167元,娱乐155元,但是乘坐海盗船、云霄飞车等的票据单价由于受潮看不清字迹,只可以看出海盗船票据的个位数是0,云霄飞车的十位数是5,那么同学们是否可以帮助小红分别计算出海盗船和云霄飞车的票价呢?通过设置这样的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去思考,进而实现自主学习、思考,并使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强化,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思考并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而使数学知识的实用性获得有效展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强化问题教学意识是非常关键的.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基础创设出具有层次性、趣味性、创造性、挑战性、多元性以及互动性的问题情境,这样不但能够形成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对于促进教学成效以及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慧容.关于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20(04).
[2]章汉平.延展性数学情境设计与思考[J].教育科研论坛,2007(08).
[3]冯淑慧.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探究[J].华夏教师,2019(31).
[4]林奶勤.创设小学数学情境串 提升学生学习力[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