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航霞 周赛赛 林蓓蕾 张艳 王鹏 刘腊梅
(郑州大学护理与健康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人口发展的必然趋势,截至2017年底,我国老年人口已达到2.5亿,占总人口数的17.3%〔1〕。随着年龄的增加,慢性病发病率也随之增高,我国老年慢性病患病率高达80%〔2〕。慢性病具有长期、反复及迁延性等特点,需经常往返于医院、社区或家庭以获得长期医疗照护服务,因此对医疗卫生服务有较高需求。有研究显示〔3〕,老年慢性病患者在不同医疗机构或家庭的过渡期间对医疗护理服务需求最大,而此时的照护服务却较薄弱。过渡期护理〔4〕即为处于疾病治疗及康复阶段的老年慢性病患者提供的从医院到家庭或其他医疗机构的连续、无缝隙照护服务,已被广泛应用于脑卒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冠心病、心力衰竭、糖尿病等老年慢性病患者〔5~9〕的过期护理管理中。但目前对过渡期护理服务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导致无法对过渡期护理服务效果进行客观评估。评价指标是检验过渡期护理运行效果的重要依据,也为过渡期护理的顺利开展与持续改进提供循证依据〔10〕。不同研究者对过渡期护理服务从不同方面进行了评价,常用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卫生服务使用情况及患者结局两方面。本文对过渡期护理服务的评价指标进行综述。
1.1再入院率 再入院率是国际上普遍使用的监测指标,可有效反映医疗服务质量,根据时间间隔不同,通常用出院后30 d、60 d、120 d计算再入院率〔11〕。大部分研究显示过渡期护理可以降低患者再入院率,如Verhaegh等〔12〕、Toles等〔13〕均采用再入院率作为评价过渡期护理效果的指标之一对过渡期护理服务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过渡期护理使患者30 d再入院率风险降低5%,而60 d、120 d再入院风险降低了13%。此外,Moore等〔14〕通过测量患者出院后30 d再入院率来评价过渡期护理质量,结果显示患者重新入院的可能性降低了43%。但Donald等〔15〕研究显示过渡期护理与常规护理干预相比对患者再入院率无显著差异,可能与其干预频率、时间及干预内容有关。因此,过渡期护理干预对再入院率的影响如何尚需进一步研究。
1.2医疗费用 Jackson等〔16〕通过对接受过渡期护理的7 468例出院患者调查6个月后发现,过渡期护理可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Allen等〔17〕研究显示,过渡期护理干预可使患者平均每个月的医疗费用减少6 268元人民币(970美元),且风险越高患者在降低医疗费用方面受益也最大。Moore等〔14〕研究发现过渡期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相比,可使患者30 d的医疗费用减少16 813元人民币(2 602美元)。此外,Son等〔18,19〕研究表明过渡期护理能降低医疗费用,但采用医疗费用评价过渡期护理质量时,需避免不同医院、不同收费标准等因素干扰,以免引起结果误差较大,从而导致结果的不一致。
1.3住院时间 Burke等〔20〕研究指出,通过对患者在过渡期进行适当的护理干预,其住院的时间会有不同程度的减少。Moore等〔14〕采用患者的住院时间来评价过渡期护理的效果,发现接受过渡期护理的患者住院时间比常规护理组平均减少5.52 d。此外,Schraeder等〔21〕研究发现接受过渡期护理干预的患者住院天数比未实行过渡期护理患者的住院天数减少15%。因此,住院时间可以作为1个指标较准确地评价过渡期护理的效果。
2.1服药依从性 Raymundo等〔22〕研究发现,发达国家的老年慢性病患者服药不依从率约达50%,发展中国家甚至更高。大量研究显示,过渡期护理可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如曾丽智〔23〕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实施过渡期护理干预结果显示,患者服药的依从性有了明显的改善。此外,Bryant-Lukosius等〔24〕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过渡期护理干预时指出,患者服药依从性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王爽等〔25〕对接受过渡期护理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调查中发现,其服药依从率较常规护理组高约45%;任玉英等〔26〕将服药依从性纳入过渡期护理评价的指标,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得分远高于对照组。因此,服药依从性可作为过渡期护理评价的指标,但需要注意的是,服药依从性的评价方法有所差异,为了更准确地评价过渡期效果需进一步统一。
2.2患者满意度 患者满意度是指患者由于对健康、疾病、生命质量等方面的要求而对医疗保健服务产生某种期望,并基于这种期望而对所接受的医疗保健服务情况进行的一种评价,是卫生服务质量考评的重要内容〔27〕。于文琦等〔28〕研究表明,过渡期护理效果的患者满意度指标的权重在三级指标中最高,权重为0.170 1。Sutton等〔29〕研究指出,过渡期护理干预可提高病人的满意度。Allen等〔17〕采用系统评价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2项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的满意度与过渡期护理呈正相关。此外,杨雪梅等〔30〕对冠心病患者实行过渡期干预,也发现干预组患者的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但目前测量患者满意度的方法大多会因医院而异,因此需要构建出满意度一致的测量方法。
2.3自我护理能力 Zhang等〔31〕研究发现,过渡期护理服务能有效地改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自我护理作为奥瑞姆(Orem)自护理论中可维持和促进健康的核心理念,对于疾病的预防和康复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对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监测,有助于护理人员了解在过渡期护理干预期间患者自身维持健康的能力的情况。汪苗等〔32〕过渡期护理评价指标研究中,患者的我护理能力指标的权重为0.67。因此,自我护理能力可作为过渡期护理效果评价较好的指标被广泛应用。如王国庆等〔33〕将自我护理能力作为评价老年慢性病患者过渡期护理的评价指标,结果发现干预组自我护理能力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此外,高爽等〔34〕也将自我护理纳入过渡期护理评价指标,研究发现干预组患者比对照组自我护理能力提高约25%。
2.4自评抑郁、焦虑得分 黄丽娟〔35〕指出,老年慢性病患者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黄群等〔36〕研究发现,通过实行过渡期护理模式能有效降低患者抑郁、焦虑的发生率,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刘敏杰等〔37〕认为,患者抑郁等不良情绪的改善是过渡期照护效果评价的主观指标。陈璐等〔38〕在过渡期护理评价指标研究中,心理健康状况指标的权重占0.01,近几年其权重值提高至0.16〔32〕,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如罗玲等〔39〕通过对COPD患者进行良好的过渡期护理干预,其抑郁、焦虑状态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此外,Puhr等〔40〕在对过渡期照护干预研究中也将患者的自评焦虑、抑郁得分作为参考指标。
2.5生活质量 罗玲等〔39〕研究发现,通过过渡期护理照料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如今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问题日益突出,如何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已成为重点内容。Donald等〔41〕表明过渡期护理模式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实行过渡期护理的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远高于对照组,且两组得分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此外,Aboumatar等〔42〕在评价过渡期护理效果时也将生活质量纳入指标,得出与之相同的结果。因此,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作为过渡期护理效果的评价指标之一。
综上,过渡期护理的质量是评价卫生保健服务优劣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效果评价指标可为过渡期护理的持续改进提供客观评价依据。结合我国老龄化趋势严峻及老年人对卫生服务需求不断增加,构建适合我国老年人的过渡期护理服务模式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