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未然
(诸城外贸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 诸城 262200)
近年来,白羽肉鸡因其良好的养殖效益越来越受到养殖户的青睐。要想提升白羽肉鸡养殖经济效益,就需对其采取科学的饲养管理方式。
白羽肉鸡尽可能选择科宝500、爱拔益加AA 等品种,这些品种生长速度较快,具备良好的肉质以及较强的适应性,且饲料消耗量小,具备良好的商品价值。
应将养殖场建立于具备便利交通、良好水质、充足水量、较高地势的地区,需保证所选地区无烟雾及有害气体等。养殖场与居民区、交通要道以及学校间距不得小于500m。
2.1.1 平 养 网上平养以及地面平养操作简便,所需投资较少。但是存在着劳动强度大的问题。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其房舍面积利用效率较低,容易造成饲料浪费,常引发球虫病等各种疾病。
2.1.2 笼 养 笼养包括层叠式笼养以及阶梯式笼养方式。笼养方式操作简便,饲料浪费较少,可实现鸡舍空间的充分利用,能有效提升养殖自动化水平和养殖经济效益。但鸡群容易出现折伤脚翅的问题。
在养殖场内,需合理布局办公区、生活区、粪便处理区等各个区域,保证其相互分离,满足相关防疫要求。需严格按照研制需求建设鸡舍,在鸡舍内配备暖风路、风机、臭氧消毒机等设备,以有效调节并控制鸡舍内小气候环境。
在雏鸡生长发育过程中,温度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因为雏鸡缺乏完善的体温调节机能,与成年鸡相比其体温大概低2~3℃,待其4 日龄后其体温逐渐上升,10 日龄时体温与成年鸡接近,20 日龄时即具备完善的体温调节机能。因而,在20 日龄前需做好相关保温工作。
需结合鸡群的表现状态适宜调整鸡舍内的温度。若温度正常,鸡群呈均匀的星状分布状态,鸡比较活跃,相互间无拥挤现象。若温度过高、换气过小,鸡群可能存在严重的张口喘息现象;若存在贼风,鸡群分布状态不均匀。
湿度一般是指空气内相对含水量。通常在育雏前3d,控制空气湿度为70%,以帮助鸡群保持体温,避免体热散发,若空气湿度低于50%,鸡常出现脱水问题,其均匀度不佳,生长发育受阻,此时需采取加湿器进行加湿处理。在雏鸡1~2 周龄时,需将空气湿度控制于55%~60%;5 周龄后,因鸡群产热增多,为促进散热,需将湿度控制在50%。在此阶段,若空气湿度超过70%,极容易因散热困难导致鸡群加大呼吸,进而诱发各种呼吸道疾病。
2.5.1 通 风 在日常养殖中,鸡群粪便以及尿液等会迅速分解并产生大量有害气体。例如,1.8kg 的白羽肉鸡,其粪便排出量为70g,呼出二氧化碳气体1.7L/h,通过散热大约排泄出水分200g/d。白羽肉鸡生长速度较快,同时新陈代谢旺盛,极容易导致圈舍内空气污浊,夹杂有大量绒毛。随着鸡舍内有害气体的不断增加,其含氧量逐渐降低,在缺氧的环境内,肉鸡机体免疫力明显降低,呈现亚健康状态,若持续时间较长会引发各种疫病。因此,平时需合理通风换气,有效处理温度及通风相互间的关系。对20 日龄前的雏鸡,需做好保温工作,结合其日龄及圈舍内外环境合理通风,严格把控通风量以及通风时间,对通风风机充分利用,以实现安全通风,严禁对鸡群直接吹冷风。在寒冷季节,不得因温度过低而减少通风。通常最低换气标准为每公斤体重0.85m3/h。
2.5.2 光 照 光照是白羽肉鸡采食量、生长发育以及死亡率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连续光照以及短时黑暗间的相互交替,可帮助鸡群获取最大日增重。光照强度过强或过弱,光照持续时间过长或过短均会对鸡群发育造成较大影响。一般对1~2 日龄鸡,需连续24h 光照;待其3 日龄后,光照23h/d,黑暗1h。在光照强度方面,1~5 日龄雏鸡2W/m2;6 日龄后,0.75W/m2。需注意不得使用大于40W 的灯泡。
待雏鸡饮水2~3h 后即可开食。2 日龄前,可将适量抗生素添加于饲料内。因雏鸡缺乏完善的消化系统,同时其采食量较小,对1~8 日龄鸡可拌湿料饲喂,需注意少食多餐,对料槽内残余饲料及时清除,以防饲料发生变质。待8 日龄后,即可将饲料转变为干料,可用料桶喂料。与此同时,需及早明确饲喂方式以及饲喂次数,通常1~3 日龄雏鸡应保证食水不断;4~14 日龄雏鸡每日需喂食8~10 次;3~4 周龄鸡每日的饲喂次数为6~8 次;待其5~6 周龄后,将饲喂次数逐渐过过渡为4 次。确定饲喂方式后严禁对其轻易转变。
在养鸡场内需健全防疫制度,配备完善的防疫设施,做好日常疫情防控工作。(1) 需坚持“全进全出”饲养方式,在入场位置设置消毒设施,定期更换消毒药,有效消毒运输工具;(2) 定期采用低毒消毒药剂进行带鸡消毒。(3) 结合当地疫情流行特点落实相关抗体检测工作,严格落实日常保健及免疫预防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