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 玉 ,陈红莉 ,谢庆梅 ,周 晖 ,张金云 ,潘海发 *
(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安徽合肥 230031;2.园艺作物种质创制及生理生态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合肥 230031)
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优质果品需求的增长,安徽省樱桃产业快速发展,樱桃栽培面积已超过3 333.3 hm2,但是仍然有各种原因限制着樱桃产量和品质的提高,樱桃褐腐病即其中较为重要的原因之一。樱桃褐腐病又称为菌核病、灰腐病等,可侵害花、叶、枝梢和果实,但以果实受害最重。规范测报樱桃褐腐病,对指导其适期科学防治意义重大,在保障樱桃生产者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有利于同一区域樱桃园区统一管理,助推樱桃安全绿色标准化生产。笔者经多年生产实践及统计分析,规定了樱桃褐腐病的防治指标、预测樱桃褐腐病的方法、病情调查、生产防治关键技术等,以期为广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及生产者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撑。
使用孢子捕捉仪进行孢子捕捉,选择病害常发园2~3 块,于萌芽露红期开始,至果实收获完成结束。每3 d 调换涂有白凡士林的玻片,在18 mm×18 mm盖玻片范围内,用10×40 倍镜头镜检观察孢子数,每玻片检查3 个视野,计算每视野平均孢子数,将结果记入表1,同时记录天气状况。
表1 孢子捕捉记载
樱桃树萌芽露红开始经常观察,发现病花、病枝或病果后即开始调查,至果实采收完成结束,5 d 调查 1 次,每旬逢 3、8 日调查。
选择当地常年发病较重的代表性果园2~3 块,每园单对角线调查5 株,每株按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各固定调查10 个花序、10 个果实和10 个枝条的发病情况,结果记入表2。
表2 樱桃褐腐病系统调查记载
系统田见病后、每次防治前及采收前进行普查。选择当地有代表性的樱桃园5~10 块,调查方法同系统调查,结果记入表3。
表3 樱桃褐腐病普查记载
樱桃褐腐病的发生程度以采收前病果率为指标划分成5 级,划分标准见表4。
表4 桃褐腐病发生程度划分标准
实施预测预报,需收集下列有关资料:①各类熟期樱桃树的面积,主要品种及其面积,主栽品种生育期及其必要的栽培管理资料;②当地气象台(站)主要气象要素的预测值和实测值。
记载樱桃褐腐病发生面积、发生程度、防治面积和防治措施等,总结发生特点,并进行原因分析。
市、县(区)植保站在做好当地樱桃褐腐病调查测报,及时发布《病虫情报》的同时,在4 月5 日、5月 5 日、6 月 5 日、7 月 5 日前将调查资料用模式报表(表5~8)形式报上级病虫测报部门。
樱桃褐腐病又称菌核病、灰腐病等,可危害花、叶、枝梢和果实,但以果实受害最重。樱桃开花期至幼果期遇低温潮湿条件,易出现花腐或果腐;果实成熟期遇高温潮湿条件,易出现果腐。
病菌侵染花器后导致变褐枯萎,雄蕊及花瓣先发生褐色水渍状斑点,湿度高时全花迅速腐烂,表面丛生灰霉。叶片受害时,多从幼叶边缘发生暗褐色水渍状斑点,迅速扩大到叶柄,使全叶萎蔫下垂,如霜害状。叶片染病后,叶片表面先出现不明显褐斑,后扩散及全叶,上生灰白色粉状物;果实从幼果至成熟果均可发病,近成熟果发病较重,幼果染病表面初现褐色病斑,如条件适宜,病斑在数天内即可扩至全果,果肉变褐软腐后病斑表面生出灰褐色至灰白色绒球状霉丛。病果腐烂后易脱落,但也可失水干缩变成僵果挂在树上。
表5 樱桃褐腐病发生情况模式报表
表6 樱桃褐腐病发生情况模式报表
表7 盛果期樱桃褐腐病发生情况模式报表(6 月)
根据测报和统计分析,精准掌握生产樱桃园的发病规律,褐腐病除危害樱桃外,还危害李、杏、桃等核果类果树。在多雨和温暖潮湿的环境下发病重,干旱少雨时发病轻。树势衰弱、果园积水和枝叶过密、通风透光不良的樱桃园易发病,一般4—5 月是全年发病高峰期。
合理修剪,改善果园通风透光条件,降低果园湿度;春季气温回升后,喷1 次3~5 波美度石硫合剂,樱桃落花后喷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果实开始膨大后,选用30%吡唑醚菌酯·戊唑醇悬浮剂、4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进行防治,防病效果显著。此外,要结合冬剪彻底剪除树上的僵果、病枝,同时清扫果园地面,然后进行1次深翻,将病枝、僵果集中烧毁或深埋。
表8 全年樱桃褐腐病发生情况模式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