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金臻
摘 要:全国高校继续响应政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大力开展各类创业教育活动,力求培养具有创新理念的综合性人才,并由就业质量衡量人才培养的效果。高校学生是创新创业的生力军,而创新创业竞赛是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摇篮。研究创新创业竞赛对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提高,不仅能帮助我们理解职校学生创新创业的现状与趋势,而且能更好地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指导和服务。
关键词:创业;就业;创业教育;创新创业竞赛
1引言
十九大报告要求实施并坚持就业优先战略,进行大规模职业培训,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促使高校毕业生多途径就业,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大学生作为劳动力群体的主力,其就业质量不仅关乎个人生活质量,而且关系企业及社会、国家的发展。2018届全国高校毕业生多达820万人,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就业形势下,全国高校继续响应政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大力开展各类创业教育活动,力求培养具有创新理念的综合性人才,并由就业质量衡量人才培养的效果。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活动和创业实践,开展创新创业竞赛。
近年来,“挑战杯”“互联网+”等系列赛事举办得如火如荼。由此可见,创新创业竞赛是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和提升大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有效途径。经过多年实践,高职院校学生在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中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是在创新创业实践环境、团队建设、信息渠道的获得等方面均有待进一步完善。
通过文献检索发现,现有研究主要基于创业教育的研究,将注意力集中在“创业”上,更多关注的是教大学生尤其是本科以上学生如何创办企业的“单纯的创业性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高层次人才为目标。在学校教育的背景下,是否要引入竞赛来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创新创业类竞赛能否给高职院校学生带来不一样的能力,是否具有互补性,是本文研究的具体意义。
2目前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高校学生是创新创业的生力军,而创新创业竞赛是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摇篮。研究创新创业竞赛对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提高,不仅能帮助我们理解职校学生创新创业的现状与趋势,而且能更好地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指导和服务。
2.1积极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实践环境还不够。高职院校积极鼓励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但是在创新创业实践的软、硬件环境建设方面资金投入不足,,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的积极性。
2.2创新创业实践的形式局限于模拟竞赛。多数围绕创新创业竞赛、创业模拟、创业训练等模拟竞赛形式进行,缺少与实际项目结合
2.3缺乏师资队伍和实际经验。创新创业活动的指导老师大都非创业专业老师,缺乏实际的操作经验,这也给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有效性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3通过创新创业类竞赛提升职业院校学生就业创业质量、展现优质应赛水平的路径
目前高职院校在对待创新创业竞赛上,还依然呈现着倒金字塔形状的机制体系,金字塔的塔基——创新创业培养体制和团队建设尚不完善,项目培育脱离实际。因此,认识竞赛深度、夯实竞赛培养、重视竞赛反馈,使竞赛成为链接教育培养过程各项工作节点的轴线和育人工作的“立交桥”,是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质量、展现优质应赛水平和拿出过硬项目的关键。
3.1广泛统筹借力——抓好竞赛为引线的教育合力。竞赛是引线,借力途径可以从以下3方面入手:首先,运用校友资源。校友的成功经验对于学生的参赛项目能产生品牌示范作用。校友是学校的“名片”,合理运用校友形象与资源,有利于多渠道进行参赛项目的选择和创建。其次,积极进行教师成果转化。对于学校中的特色项目、特色教师、特色科研成果,可以成为参赛项目的理论支撑,把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创业项目,这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理论提供了支持,也为教师的理论成果进行了现实检验,互利互惠,合作共赢。再次,进行赛教融合项目,成功引入校外资源,借助社会优势力量强化高校育人效果。
3.2夯实基础培养——做好实践与认知的基础循环。从育人到竞赛再到竞赛反观育人是一个实践与认知相互作用与促进的过程。需要教育者关注整体过程下的每一个细小组成环节,只有基础循环全带动,才能展示出整体的培养效果,提升高水平竞技成绩(如图1 )。
3.3重视竞赛反馈———构建项目到提升就业创业能力的反映。将比赛问题及时反应成教育手段,调整出相应的教学反馈至关重要。大力吸收创业精神和创业案例,丰富就业创业教学课程体系,对于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能力具有深远意义。
4 总结
高校学生是创新创业的生力军,而创新创业竞赛是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摇篮。一方面通过广泛统筹借力——抓好竞赛为引线的教育合力;其次夯实基础培养——做好实践与认知的基础循环;然后重视竞赛反馈——构建项目到提升就业创业能力的反映。研究创新创业竞赛对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提高,不仅能帮助我们理解职校学生创新创业的现状与趋势,而且能更好地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指导和服务。
参考文献:
[1]马志新,朱杰,周兵.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促进机制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19(5):65-69.
[2]蔡丽容.创新创业大赛对大学生双创能力的培育作用[J].中国轻工教育,2017(1):50—53.
[3]肖纲领,商云仁,罗尧成.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 2019(12):58-62,60.
[4]宫毅敏, 林镇国.对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新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 2018,4(14):13-15.
[5]何意.供给侧改革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基于四川省5所高职院校的调研[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5):101—103.
[6]杨超,孙元,时培盛,等.以大学生创新创业为平台培养双创人才的模式研究[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 2019(02).
基金项目:
机械职教政研会2020年度课题(项目批准号:SZ20B017);浙江省中华职业教育科研项目课题(项目批准号:ZJCV2021B08);2021年中国物流学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研究课题计划(项目批准号:2021CSLKT3-187)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