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防控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提升路径

2021-03-28 14:56廖杨杨志群张木明
民族学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命运共同体文化认同新冠疫情

廖杨 杨志群 张木明

[摘要]2019年至2020年初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也造成了重要影响。在这场“大灾大难”面前和持久的防疫、抗疫、战疫实践中,全国各族人民、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中华文化认同意识得到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在中华传统文化和新媒体、自媒体和融媒体的作用下辐射汇聚,形成合力,使得中华民族向心力、聚合力、凝聚力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党和国家在这场防疫、抗疫、战疫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营造健康和美世界的实践中向全世界提供了“中国声音”“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彰显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强音,为民族精神的时代性和时代精神的民族特征赋予了全球化时代的新内涵。

[关键词]新冠疫情;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共同体意识;民族凝聚力;文化认同

学术界过去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研究较多。截止2020年9月9日17∶00,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短语在CNKI进行篇名检索,获得598篇文献,其中,研究论文有128篇。

国内有关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从2018年后呈明显上升趋势,到2020年陡然增长,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各主题及民族团结、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民族认同等方向的论文较为集中;《广西民族研究》《民族教育研究》和《贵州民族研究》等期刊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论文发表的主要阵地;目前国内有关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论文主要分布在行政学及国家行政管理、高等教育、中国政治与国际政治等学科。

对于2019年以前有关中华民族的相关研究,已有学者做了较为全面的综合评述。[1][2][3]有的学者还以Biblexcel计量分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研究成果为基础,讨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的世界民族融合等问题。[4]这些相关综述性的成果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有益的文献基础。

对于新冠肺炎病毒疫情防控与中华民族的关系,也有一些学者开始关注。例如,彭福荣探讨了“新冠肺炎”防控背景下的中华民族认同与民族主义的应对问题,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国各族人民一条心地投入疫情防控,在爱国主义旗帜下深入有效地推进疫情防控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世界持久和平、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5]这是新冠疫情发生后国内学者最早分析新冠疫情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关系的论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是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有学者认为,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我们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提供深层次的思考。在中华民族应对疫情挑战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以人民为中心、中华儿女共同团结奋斗成为战胜疫情、铸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不可或缺的力量。[6]有的学者则认为“抗非精神”是对在2003年抗击非典型肺炎过程中形成的民族精神的简称,并将这种精神的时代价值及其在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践行路径进行了分析,认为“抗非精神”是打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阻击战的强大武器。抗疫精神已成为新时代中华民族精神的鲜活案例。[7]

总的看来,学术界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对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中华民族相关议题,目前主要见诸广播、电视、报纸和互联网的新闻报道当中,学术层面的相关研究凤毛麟角。从趋势上看,“疫情防控”与“中华民族共同体”之间的关联研究,将是当前和今后值得关注的重要研究领域或方向。

一、新冠疫情防控与健康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彰显

新冠疫情发生后,党中央高度重视,坚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理念,部署疫情防控和抗疫战疫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和指挥,多次主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发表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疫情防控工作和抗疫战疫工作指明了方向。[8]

2020年上半年,我国经历了五个阶段的新冠疫情防抗和艰辛抗击历程。第一阶段(2019年12月27日至2020年1月9日)为迅速应对突发疫情时期,第二阶段(2020年1月20日至2月20日)为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势头时期,第三阶段(2020年2月21日至3月17日)为本土新增病例数逐步下降至个位数阶段,第四阶段(2020年3月18日至4月28日)为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决定性成果时期,第五阶段(2020年4月29日以来)为全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时期。[9]3-39在防控疫情、救治患者和抗击疫情的各个阶段,党中央、国务院统揽全局,果断决策,秉持人民至上、健康至上和命运共同体理念,因时因地因势制定重大战略策略,举全国之力抗击疫情,同时平衡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民生,团结和推动国际社会共同抗击疫情,彰显了制度优势和大国责任与担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抗疫成果。

新冠疫情爆发以后,全国各地各行各业各族人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计献策、有技献技,“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民族凝聚力在疫情防控和抗疫实践中增强。广西、内蒙古等民族地区的农产品运送到湖北支援防疫抗疫;各民族的医护人员、志愿者奔赴武汉,深入疫情灾区开展战疫行动;海外华人华侨不仅关注我国疫情防控情况,有的华人华侨还捐资捐物,帮助我国防疫、抗疫和战疫。此外,我国各民主党派、宗教界、民营主业等组织也纷纷加入到支援队伍当中,以不同方式为我国防疫、抗疫和战疫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汇聚成中华民族众志汇抗疫战疫的精神动力和行动实践。

中央人民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自2020年1月20日起持续报道新冠肺炎疫情,及时公布疫情最新数据,聚焦全国抗击新冠疫情动态。2020年1月29日起,“总台央广”每天10∶00-11∶00、15∶00-16∶30同步直播央视节目,及时、主动、公开、透明地传播新冠疫情防控信息,保障了人们群众的知情权,也有效遏制了相关不实的网络谣言传播。[10]

珠海和澳门等地建立起高层级、多架构、全方位密切联系、四通八达的沟通机制,携手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①截止2020年9月2日24时,国家卫生应急管理办公室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5365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4830例(出院4401例,死亡93例),澳门特别行政区46例(出院46例),台湾地区489例(出院471例,死亡7例)。②2020年1至8月,澳門博彩毛收入363.94亿元,按年跌幅扩大至81.6%。为吸引旅客来澳旅游消费,澳门特区政府2020年9月1日推出“扩客源·兴经济·保就业”计划,澳门博彩业收入按年跌幅逐步收窄。[11]港澳的疫情防控始终牵动中央领导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心,祖国内地成为港澳疫情防控基本稳定后经济恢复增长的坚强后盾,内地居民赴港澳旅游消费将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当前,我国正在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是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和港澳融入新时代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内地防疫、抗疫、战疫的成功与世界其他国家防疫、抗疫、战疫的不力或失利形成鲜明对比,加上内地医护人员分批赴港战疫和对澳门防疫平稳后的分期分批恢复办理内地居民赴澳门旅游签注的政策实施,广大港澳市民不仅直接受惠于祖国内地,而且也在新冠疫情防控中进一步增强了国家认同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这场伟大的抗疫斗争中,14亿中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坚韧奉献,守望相助。全国65万个城乡社区的400万名社区工作者奋战在防疫一线,全国180万环卫工人参与防疫、抗疫的卫生情况工作。截至2020年5月31日,全国800多万名注册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项目超过46万个,服务时长超过2.9亿小时。全国3900多万名党员、干部奋战在抗疫一线,参加志愿服务1300多万名党员。[9]72-75这种无私的行动实践彰显了伟大的抗疫精神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全国各族人民健康命运共同体意识。

在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最艰难的时候,国际社会给予我国宝贵的支持和帮助。我国政府和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做好自身疫情防控的同时,向国际社会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以实际行动帮助挽救了全球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彰显了我国化危为机,坚持生命至上、全球一体、平等尊重、合作互助的大国责任与担当精神,也展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努力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真诚愿望。

二、新冠疫情防控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提升路径

新冠疫情防控究竟是如何激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又是如何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呢?概括起来,主要路径或方式有以下三个:

(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果断决策,为全国各族人民防疫、抗疫和战疫指明了方向,激发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0年1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对做好不明原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提出要求。1月13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全体会议,对做好疫情防控提出要求。此后,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新冠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时调整决策部署,最大限度地减少新冠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和常委会,研判疫情,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科学回答了疫情防控的根本性、全局性和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不仅为全国各族人民防疫、抗疫和战疫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指南,而且也在防疫、抗疫和战疫行动中激发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2020年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因非经济因素而面临冲击,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必须做好应对一系列新的风险挑战的准备。”[12]2-3为积极应对疫情加大世界大变局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号召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12]4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有效平衡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重大的疫情灾害面前临危不惧,在同呼吸、共命运、肩并肩、心连心的防疫、抗疫、战疫行动实践中提升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就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这一“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13]16可以说,伟大抗疫精神的凝聚和展现,其实就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和提升的另外一种表达方式。

(二)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办实事的制度优势和政治优势,快速和稳步推进疫情防控工作,增强了中华民族意识,增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充分释放上下联动、群防群治的治理效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克时艰、抗疫战疫攻坚的坚强保障。援鄂医生、北京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汪芳回忆自己在武汉两个月的战疫工作时感慨地说:“集全国之力打赢湖北保卫战和武汉保卫战,这就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14]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全国近400万名城乡社区工作者严防死守,全国各族亿万人民积极配合,织密织牢了65万个社区防控网;4万多名白衣战士逆行出征,全国10%的重症医护人员奔赴武汉。在举国上下的支持下,湖北省的医用防护服、N95口罩日调度供应量峰值分别达到27万件、6.2万件,比2020年1月27日前分别增长近13倍和近8倍。特别是我国将新冠肺炎纳入法律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落实社区网格化防控管理,做好相关人员的健康跟踪管理,仅天津就有1100多万人次申领“健康码”,亮码次数超过3.8亿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讲话中强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充分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充分展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自觉担当,极大增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凝聚力和向心力,必将激励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披荆斩棘、奋勇前进。”[13]12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这四个“充分展现”,全面总结了我们党和国家以及全国各族人民应对疫情、积极防控中的制度优势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长及行动实践的逻辑关联。

在共同防疫、抗疫、战疫的斗争实践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认识不断深化,“少數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升华。“社会各界和港澳同胞、海外侨胞纷纷捐款捐物,展现了同舟共济的深厚情怀”[15]4和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共同体意识。“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特点,改革开放40多年来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积累的雄厚综合国力和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的显著成效,中华民族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文化底色,中国人民深厚的家国情怀、天下情怀,汇聚成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9]60正是这种强大合力,提升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疫病无情,人间有爱。全国各族人民在疫情防控和战疫行动中“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文化自觉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此外,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引领着全国各族人民勠力同心、相向而行,增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在同呼吸共命运的防疫、抗疫和战疫行动中增强了凝聚力和向心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不惜一切代价。”“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中国共产党不渝的承诺,也是中国防疫、抗疫、战疫斗争的鲜明写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坚定果敢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决心,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迅速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用1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势头,用2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进而又接连打了几场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歼灭战,夺取了全国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在此基础上,我们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抓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取得显著成效。”[13]3-4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危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社区各个层级的联防联控机制,医护人员、志愿者、社区工作者、科研人员等各司其职,恪尽职守,尊重科学,不畏艰险,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注入了新的内涵,成了防疫、抗疫、战疫决胜的“硬核”支撑。

(三)积极开展国际疫情防控交流合作和反对污名化及疫情政治化的行动实践中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思考。在中华民族应对疫情挑战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以人民为中心、中华儿女共同团结奋斗成为战胜疫情、铸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不可或缺的力量。[6]但是,西方一些国家自己国内抗疫不力,却把这种抗疫不力的治理无能转嫁“甩锅”给中国。这是十分荒唐和无耻的。“人类的共同敌人是病毒,而不是某个国家、某个民族。中国呼吁国际社会更加团结起来,摒弃偏见和傲慢,抵制自私自利、‘甩锅推责,反对污名化和疫情政治化。”“中国是病毒受害国,也是全球抗疫贡献国,应该得到公正对待而不是责难。中国在疫情初期就向国际社会发出清晰而明确的信息,个别国家无视这些信息耽搁疫情应对和拯救生命,却反称被中国‘延误,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9]86新冠病毒是人类未知的新型病毒,需要科学家们进行科学研究。“通过转嫁责任掩盖自身问题,既不负责也不道德,中国绝不接受任何滥诉和索赔要求。面对疫情在全球传播蔓延,中国向国际社会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源于中国人民的古道热肠,源于对其他国家人民遭受疫情苦难的感同身受,源于大国的责任和担当,绝非输出中国模式,更不是为谋求所谓的地缘政治利益。”[9]86-87“任何自私自利、嫁祸他人、颠倒是非、混淆黑白的做法,不仅会对本国和本国人民造成伤害,而且会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伤害。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要国际社会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多边主义、走团结合作之路,世界各國人民就一定能够携手应对各种全球性问题,共建美好地球家园。”[13]22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推进和参与卫生健康领域的国际合作,为维护地区和世界公共卫生安全、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更大的贡献。如今,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新冠疫病与中国进口的冷冻链鱼品存在关联。

西方国家抗疫不力和“甩锅”中国,引发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自觉和民族自信问题的思考。全球化时代的人类命运休戚相关。病毒不分种族,疫情没有国界。实际上,中国秉持互利互惠、合作共赢和美美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在疫情发生后第一时间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第一时间同各国分享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第一时间建立疫情信息定期沟通机制等。从2020年2月20日到5月11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参加了16场由中国外交部、国家卫健委组织的对外视频连线,介绍中国新冠肺炎治疗经验。面向连线的国家包括东盟10国、中亚5国、中东欧17国以及非洲25国,后来覆盖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截止2020年5月底,中国共向27个国家派出了29支医疗专家组,向150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新冠抗疫援助。[16]从中国防疫、抗疫初期的“一罩难求”到支援全球,从疫情发生后的“中国制造”全面动员到中国数千家企业转产扩产,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表明中国不仅能够迅速扭转国内防疫、抗疫和战疫的物资紧缺困局,而且也彰显了中国为世界抗疫、战疫贡献着中国力量。

正当中国各族人民奋力抗疫、战疫的时候,欧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却采取消极应对新冠疫情的政策,美其名曰“群体防疫”、自动适应,实际上是置其国民生命于不顾,对老弱病残特殊人群生命的失保。不过,这却进一步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中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营造健康和美世界中提供了“中国声音”“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彰显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强音,为民族精神的时代性和时代精神的民族特征赋予了全球化时代的中华民族文化内涵。在这场前所未有的防疫、抗疫、战疫行动实践中形成的伟大抗疫精神,不仅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坚决回应和反对部分西方国家疫情政治化、污名化和“甩锅”中国,而且将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以预见,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必将在反对部分西方国家疫情政治化、污名化、“甩锅”中国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得到增强。

三、新冠疫情防控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的文化归因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2020年我国新冠疫情防疫、抗疫和战疫的伟大斗争中,中华文化及其认同发挥了积极作用。

如果对文化进行横截面的解剖,可以发现:在文化的圈层结构中,自外向内依次分布着:物质文化①→②行为文化→③制度文化→④精神文化(图1)。

其中,精神文化是居于最内核的价值理念、伦理道德、信仰、习俗等方面的文化。它是一个国家、社会或民族得以维系的最重要、也最为稳固的组成部分,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不过是它向外投射的结果。如果精神文化遭到破坏却又无法修复的话,那么,它所维系的国家、民族及其社会将趋于瓦解或消亡。[17]从这样的角度去分析,我们便不难发现新冠疫情成功防控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的文化基因。

首先,“家国同构”的历史传统塑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守望相助”“不畏艰难”的精神品质和行动方式,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危机应对中得到唤醒和催长。

我国自夏朝建立起,就开始形成家国同构的“同心圆”传统,并在后来的历史发展中不断强化,使得国家统一和多民族共生共融成为中国历史发展变迁的主流。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大一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守望相助”“不畏艰难”的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不断得到加强。

新冠疫情防控和抗疫、战疫期间,来自全国29个省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340多支医疗队,42000余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与坚守阵地的湖北医务工作者携手并肩,在风雨兼程中打响生命保卫战,彰显了我们的制度优势,也形成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的中国方案。2020年7月5日以来,香港爆发第三波新冠疫情,连续十多天单日新增病例破百,并有多个社区出现感染群组。香港疫情出现反复后,中央政府第一时间作出表态,为香港特区抗击疫情提供一切必要支持,凸显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应香港特区政府请求,由国家卫健委组建的两支220多名“内地核酸检测支援队”队员先后抵港,协助香港特区政府开展核酸检测工作,普及社区检测计划,后续将根据香港特区抗击疫情需要,随时调集内地医疗资源给予更多支持。中央政府还将在兴建临时医院和增设社区治疗设施方面为香港提供帮助,包括在亚洲国际博览馆建设可提供最多1000张病床的类似“方舱医院”的社区治疗设施以及在亚博馆旁兴建全新临时医院,可容纳超过800张病床的负气压病房及相关医疗设施。其实,早在香港疫情暴发之初,中央政府就及时协调口罩等防疫物资供应,保障生活物资稳定供港,协助接返滞留内地和海外港人返港。随着疫情逐步受控,中央有关部门和内地有关地方与香港特区政府保持密切沟通,支持配合特区政府加强口岸管控,为有效控制疫情扩散和维持正常生活秩序提供了重要助力。[18]目前内地支援队已有300多名队员在港,投入到香港特区于9月1日展开的新冠病毒普及社区检测计划的实验室检测工作中,协助特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19]

2020年春节前后的新型病毒疫情发生后,举国上下,众志成城,严防严控,群防群治,攻坚克难,矢志打赢这场防毒抗疫阻击战。“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钟南山院士等科学家和广大医生、护士不畏死亡,奔赴武汉等疫情地区治病救人;演艺明星、企业家和社会各界人士踊跃捐款捐物,支援病疫灾区;海外侨胞也纷纷施以援手,一个从澳大利亚墨尔本图拉曼尼机场飞回广州的中国南方航空公司国际航班没有旅客乘坐回中国,飞机上全是澳洲华人购票后把无偿捐助的救援物资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包机”的小视频瞬间刷爆微信群和朋友间,视频中伴奏“我爱你中国”旋律,几乎让所有观看视频的人泪目。日本和歐洲一些友好国家在中国新冠疫情防控初期施以援手,中国在新冠疫情基本控制后即向其他国家予以援助。

这种由国内到港澳甚至国外的共同抗疫、携手战疫的行动实践,彰显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唤醒和催生了疫情危机应对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其次,中医文化源远流长,中医药防疫、抗疫、战疫的成功经验强化了中华民族文化认同,进一步夯实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根基。

中医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文化遗产。我国至少有3000年以上的疫病历史,从《史记》记载的公元前243年“天下疫”开始到1949年止,我国共有大疫500余次。中医对于疫病的认识,在防治疫病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完备的理论体系。近代西方医学进入中国以来,有关中医和西医谁优谁劣的争论从未停止。尽管中医在现代工业社会中改良或改进了一些制药技术,如利用现代工业技术对中草药物进行药理分析、药物活性物质提纯制成中成药等,但其诊断技术仍然是传统的望闻问切和经脉辩证,没有西医临床医学那样主要依托物理、化学、生物仪器设备精确测量,而很难获得西医医护人员的认可。但是,中医药在2020年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抗疫、战疫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20年1月21日,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国家中医医疗救治专家组副组长、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抵达武汉,对金银潭医院、武汉市中医院近百例病人的考察后确定,新冠肺炎病毒是以湿毒为核心的疾病。1月23日,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将中医正式纳入新冠肺炎病毒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中,在全国不同地方投入临床使用。1月27日,第4版诊疗方案正式筛选出一部分中成药物推广使用。2月初,张伯礼建议启动科技部的应急攻关项目,其中一项重要研究是对第四版诊疗方案中推荐的中成药临床疗效是否有效进行科学评价,在边治疗、边救治、边调整中制定诊疗方案。其中,连花清瘟由钟南山、李兰娟、张伯礼、刘清泉等4人共同指导,在9个省24家医院进行调研工作,对每种中成药在治疗新冠肺炎中的作用特点和优势进行了客观和科学的研究。在他们的治疗试验中,发热轻、头疼重,用金花清感;发热重、大便秘结,用连花清瘟;重型、危重型的炎症风暴,用血必净,这是西医认可的中药西用。

2020年4月中旬,经国家药监局批准,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颗粒和胶囊、血必净注射液等三种中药获批纳入治疗新冠肺炎新药品目录。我国“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发挥中医药治未病、辩证施治、多靶点干预的独特优势,全程参与深度介入疫情防控,从中医角度研究确定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形成了覆盖医学观察期、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恢复期发病全过程的中医诊疗规范和技术方案,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使用。”[9]52由于疗效不错,连花清瘟在国外一药难求,外交部紧急采购70万盒,交由大使馆放进安心包内分发给海外同胞。受“中国方案”影响,泰国已为连花清瘟颗粒和胶囊开辟绿色通道,加速连花清瘟进入泰国的合法化,法国、菲律宾也在积极寻求合作。[20]

据研究,新冠肺炎属于“湿毒疫”,其基本病机为疫毒外侵,肺经受邪,正气亏虚,病理性质主要是湿、热、毒、虚、瘀。它与2003年的SARS病毒不同,SARS属于温疫范畴;新冠肺炎较SARS传染性强,而毒力相对较弱;我国感染新冠肺炎人数为八万多,死亡率约为3%,而SARS只有七千多,但死亡率高达11%;新冠肺炎多为低热,除了损伤肺脏以外,还可攻击多器官,特别是对免疫功能的损伤较为严重,而SARS对免疫系统的损伤相对较轻;另外,新冠肺炎出院患者核酸检查时有复阳现象,一些尸检结果也显示存在深部气道和肺泡的损伤,伴有粘液性分泌物。全国有4900余名中医药人员驰援湖北,约占援鄂医护人员总数的13%。全国确诊病例中,74187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1.5%。湖北省61449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0.6%。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进行的一个对照研究结果表明,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了34例新冠肺炎患者,结果显示在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体温复常时间、平均住院天数、CT影像、普通型轉重型比例等方面,中西医结合组均优于西药组。对一些化验指标免疫学,如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数等也得到改善,中西医结合疗法疗效优于西药组。[21]总之,新冠肺炎疫情的抗击战中医药功不可没,在中国抗击新冠疫情攻坚战中,中医药在临床筛选出的“三方三药”疗效非常显著,中国积极与世界各国交流中医药抗疫诊疗方案,对后疫情时代发展中医药奠定非常好的基础。数据显示,中医药已经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中国与40多个外国政府、地区主管机构和国际组织签订专门的中医药合作协议。[22]

再次,敬畏自然、化危为机、和衷共济、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成为驱动全国各族人民防疫、抗疫、战疫的重要力量,推动着战胜疫魔、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

文以载道,化以成仁。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全国各族人民敬畏自然、和衷共济、自强不息,在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化危为机,终于取得了防疫、抗疫、战疫伟大斗争的重大胜利。2020年第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率达3.2%,由负转正,成为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全球第一个从衰退中复苏的主要经济体。

与此同时,我国建立了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加大了对重点行业和中小企业的帮扶力度,积极扩大有效需求,促进消费回补,加大民生托底保障力度,保证了14亿人口大国的基本生活保障不停、物资供应不断、经济发展恢复加快,社会秩序不乱。“我国成为疫情发生以来第一个回复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在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上都走在世界前列,显示了中国的强大修复能力和旺盛生机活力!”[13]10在这场防疫、抗疫和战疫斗争中,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敬畏自然、化危为机、和衷共济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构成了中华民族团结互助、繁荣富强的内在动力,推动了中华民族在防疫、抗疫、战疫斗争认同中华民族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认同中砥砺前进,不断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为2020年新冠疫情防控提供了及时、便捷、高效、有力的技术支撑。广播、电视平面媒体及其电子化传播、网络、微信、抖音、快手等APP社交软件平台及时滚动传播疫情实时状况和全国乃至全球防控等信息,不仅让全国各族人民增强自我防疫、抗疫意识,增强扫码自报健康和文明出行意识,而且在疫情信息沟通交流中增进了民族团结,使得中央统筹新冠疫情防控的“全国一盘棋”行动得到了有效落实。中华民族凝聚力在中华传统文化和新媒体、融媒体的作用下辐射汇聚,形成合力,使得中华民族向心力、聚合力、凝聚力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中华文明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开放性、传承性和创新性,中华民族在全球化的世界民族交往交流中坚守自己的文化法则,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引发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自觉和民族自信问题的新思考。许多人参与微信互动和讨论。我国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早年概括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和他晚年修正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和而大同”[23]的著名论断,可为全球化时代人类文明互学互鉴构和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参考。如果把新冠疫情防控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互动作为逻辑关联的起点,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放到国内、港澳和海外华人社会以及东西方文明社会当中去比较分析,将统战工作理论放置到全球化体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观视野当中去观照和考察,有助于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中升华“大统战”理论认识。

四、结论

根据前面的讨论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初步结论:

第一,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迅猛,全国各族人民在防疫、抗疫和战疫行动中激发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果断决策,为全国各族人民防疫、抗疫和战疫指明了方向,中央对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全国性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处置应对以及全国各族人民的关注和行动,升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二,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实事、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政治优势,在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得到快速和稳步推进。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引领着全国各族人民勠力同心、相向而行,增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国各族人民在同呼吸共命运的防疫、抗疫和战疫行动中增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第三,“家国同构”的历史传统塑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守望相助”“不畏艰难”的精神品质和行动方式,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危机应对中得到唤醒和催长。

第四,中医药防疫、抗疫、战疫的成功经验,强化了包括中医文化在内的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夯实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硬核”。敬畏自然、化危为机、和衷共济、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成为驱动全国各族人民防疫、抗疫、战疫的重要力量,推动着战胜疫魔、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

第五,“和而不同”的中国和中华民族为西方国家抗疫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华民族智慧。在这场前所未有的防疫、抗疫、战疫行动实践中形成的伟大抗疫精神,不仅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坚决回应和反对部分西方国家疫情政治化、污名化和“甩锅”中国,而且将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中华民族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将在反对部分西方国家疫情政治化、污名化、“甩锅”中国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得到增强。

第六,新冠疫情成功防控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的文化基因在于,“家国同构”的历史传统塑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守望相助”“不畏艰难”的精神品质和行动方式,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危机应对中得到唤醒和催长;源远流长中医文化和中医药防疫、抗疫、战疫的成功经验强化了中华民族文化认同,进一步夯实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根基;敬畏自然、化危为机、和衷共济、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成为驱动全国各族人民防疫、抗疫、战疫的重要力量,推动着战胜疫魔、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

注释:

①资料来源于广东省人民政府网站,2020年2月10日。

②资料来源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2020-09-03。http://www.nhc.gov.cn/xcs/yqtb/202009/65131b247c42427396 c4b2461026e2ad.shtml。

參考文献:

[1]郭颖,余梓东.2014年以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述评[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科版),2019,21(4):10-19.

[2]李晨涌.国内学界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述评:基于CSSCI数据库的分析[J].青海民族研究,2019,30(4):13-20.

[3]李静,施晓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及其培育研究综述[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7,37(3):1-7.

[4]张东宁.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的世界民族融合:Biblexcel 计量分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研究成果为基础[J].世界民族,2019(5):24-36.

[5]彭福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背景下的中华民族认同与民族主义的应对[J].民族学刊, 2020(1):1-7.

[6]王树臣.疫情防控视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研究[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0(2):5-11.

[7]马蓉蓉,王可达.“抗非精神”的时代价值及其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践行路径[J].探求,2020(2):53-59.

[8]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 习近平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要论述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

[9]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2020年6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10]高晓虹,蔡雨.畅通信息 增强信心 稳定人心——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报道分析[J].中国广播,2020(3):5-10.

[11]龙土有.澳门8月博彩毛收入为13.3亿元 同比下跌94.5%[EB/OL].(2020-09-01). http://www.chinanews. com/ga/2020/09-01/9279751.shtml。

[12]习近平.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2020年8月24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13]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2020年9月8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14]习近平.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2020年8月24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15]习近平.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2020年2月23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16]新华社.在磨难中砥砺复兴力量——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伟大斗争启示录[N].南方都市报,2020-09-08(A03).

[17]Liao Yang & Meng Li(2018). Cultural Understanding of Global Governance: A Perspective of Religious Culture. Advances in Applied Sociology, 8(5): 359-365.

[18]戚易斌.香港特区政府多措并举  两地携手共抗新冠疫情[EB/OL].(2020-09-03). http://www. chinanews.com/ga/2020/09-03/9281508.shtml.

[19]刘明洋.逾300名内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支援队员在港协助普及社区检测[EB/OL]. (2020-09-02).http://www.chinanews.com/ga/2020/09-02/9280992.shtml

[20]侯天卉.三种中药获批治疗新冠肺炎,院士详解始末[N/OL].(2020-04-16).http://news.ifeng.com/c/7viTjNDWxQO

[21]佚名.中医治疗新冠肺炎的经验[N/OL].(2020-04-01).https://xw.qq.com/ amphtml/20200401A06ZD500.

[22]中国日报社北京记者站.“引进来走出去”服贸会打通中医药国内国际双循环[EB/OL].(2020-09-09). https://bj.chinadaily.com.cn/a/202009/09/WS5f584024a3100849784 24163.html.

[23]费孝通.创建一个和而不同的全球社会[J].思想战线,2001,27(6):1-5.

猜你喜欢
命运共同体文化认同新冠疫情
新冠疫情视阈下感悟“四个自信”国家共识
“心理成长任务包”助力学生安度疫情
关于疫情对地区经济金融影响情况的调研
新冠疫情对县域脱贫产业发展的影响及地方金融支持的建议
《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
大国文明新气象: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美国黑人影片中的文化认同焦虑
澳媒:中国用“命运共同体”拉近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