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永久 冯辉
[摘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国西部边境牧区现代化治理的关键目标和价值引领,从顶层设计、文本分析和实践总结等三个层面出发,明确贯穿于牧区安全、稳定、团结、发展的边境建设与民族团结是其中的关键性要素。在顶层设计中,物质层面推进更高质量的发展,持续改善民生;在精神层面,持续增强文化认同,巩固各民族大团结。上述两个层面都是宏观的关键性要素。在对《“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等政策文本的分析中,发掘出6个中观要素、23个微观要素在内的关键性要素体系。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明确聚焦发展、普惠民生、促进互嵌、增进认同的实践逻辑。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要着眼于边境民众个体的思想认识,真正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
[关键词]边境牧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键性要素
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族工作主线被党中央明确以来,学术界围绕这一主题产出丰富成果,深刻认识并全面领会其根植中国土壤、促进民族团结的时代性与前沿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核心的是认同问题。有研究者指出,“认同整合是边疆治理的重大课题”[1],近几年来,一些研究者就边境各族民众的认同意识与国家认同进行了分析讨论,更为强调全球化视野中边境多民族民众对国家和更高阶的民族共同体的心理认同倾向和主观意志构建的重要意义,②也有学者尝试解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边疆民族地区[2]和边境地区推进过程中的关键问题[3]。而学术界在对统合在边疆治理大框架内的边境牧区治理路径进行关注时,也明确要“增强边境牧区各族人民的国家认同”[4]。然而,正如研究者强调的,“从区域视角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刚刚开始”[5]。聚焦于边境牧区区域,我们认为边境各族民众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中需要多样态的构建要素,也面临着因环境要素改变带来的治理变化与衍生状况。毋庸置疑,边境牧区各族民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需要国家与社会共同发力的系统性工程,既需要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政策引导,亦需要各族群众的认知建构,要“正确认识国家战略和社会担当之间的关系”[6]。“主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7]320,无论是治理方案的设定,还是群体个体心理情感思维的产生,加之目标辐射性差异和资源优化配置的考量,均需要首先明晰关键性要素。本文在此基础上,尝试从顶层设计、文本分析与实景关注三个层面找寻影响边境牧区各族民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性宏观中观微观问题,并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求对边境牧区场域现代化治理有所裨益。
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多层面顶层设计中的关键性要素认知
边境牧区“也要执行与国家顶层设计对接的问题”[8]。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格外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显著优势[9],同时明确将“加强边疆治理”摆在更为重要的顶层设计位置。“治国先治边”,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边境牧区治理作为边疆治理更为具体性、深入性、复杂性的矛盾载体,体现更为重要的战略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同时从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解决好民族问题[10],也正是顶层设计层面推进边境牧区各族民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多层面的关键要素,具体表现为贯穿于边境牧区安全、稳定与发展领域的边境建设与民族团结等重要尺度。
(一)物质层面:推进高质量发展,持续改善民生
从唯物辩证法来看,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需要一定的生产力发展下的外在物质基础作为基本保障,这也是提升边境牧区各族民众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整体认同,引导其凝聚内在向心意识的必要前提。“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11]15,立足于伟大复兴的历史目标,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历史性转化的时代判断出发,党中央针对性提出要“加强边境地区建设”[12],重点强调“边疆历来有一个谁影响谁的问题……只有过上了好的日子,边民才会有当中国人的自豪感”[13]22,这样的高层认知就生动体现在落实到每一位边境民众个体上的全面发展的保障性作用。
具体到边境牧区所在的省(自治区)而言,中央顶层设计着眼于全面小康和现代化,更关注各族群众的物质保证问题,增进发展的协调性与铺开性。在第七次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上,“采取特殊支持政策,帮助边境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解决后顾之忧[14]”被明确为富民兴藏、长期建藏的重要内容,以更好在西藏的边境牧区凝聚人心、推进向心;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总书记在新时代治疆方略中提出“坚持以凝聚人心为根本”“坚持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强调“着重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和发展活力[15]”;“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16],亦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内蒙古自治区时的洞察思考;在甘肃省考察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出要“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要保障和改善民生”[17]。由此可见,以要素和设施建设为支撑聚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问题,将保证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发展落实到增进团结与铸牢意识上来,将发展成果普惠性转化为各族民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进一步激发其守土固边的国家意识,是促进边境牧区各族民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顶层设计的关键保证要素。
(二)精神层面:增强文化认同,巩固各民族大团结
民族团结是做好民族工作的关键[18],体现出边境牧区各族民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顶层设计又一核心要点。“民族共同体的建立和维持要求其组成群体之间的融合”[19]240,体现在深度文化认同基础上的团结互助正是精神层面的关键指向。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本目标的基础性行动载体[20]。边境牧区具有鲜明的多民族性,各族民众在抵御外侮、兴边强边的团结奋斗交互实践中展现着生动的民族团结故事,共同固守各民族大團结理念,捍卫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央层面格外注重边境牧区治理现代化中的长远性民族关系问题,祖国统一与民族团结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是新时代治疆治藏方略的首要考量,“守望相助”也内嵌于党中央对内蒙古的殷切期望。这些内容的核心便是促进民众“谁也离不开谁”的日常互动实践与保家卫国、维护统一的边疆巩固目标相契合,在边境牧区扎实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21]28-29”。中华民族内部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和统一性文化认同的凝聚被视为民族大团结的根本途径[22],边境牧区各族边境民众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的打牢需要文化视角的共通情感激发,也需要社会关系的和谐互动[23],这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融合理论关于民族走向和未来的规律遵循。“弘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顶层设计关于边境牧区文化治理的关键部分,要求教育引导各民族干部群众树立正确“五观”,不断增进“五个认同”,重在共同形成具有历史延续性的精神文化认同[24],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边境牧区各民族民众心灵深处,引导边境牧区各族民众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25]。这一思路配合边境牧区现代化建设实现关键性要素的综合发力,体现出顶层设计推进边境牧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各项工作的战略考量。
二、边境牧区各族民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性要素发掘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个兼具庞杂性和精细化的系统工程,在边境牧区场域明晰其关键性构造要素更具难点。一方面不同自然社会发展条件下的边境牧区基础情况不完全一致,其政策目标也在政治定位分类指导影响下有所差别;另一方面,边境牧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涵括的方面、涉及的层次、牵扯的主体在其地缘因素作用下更加呈现复杂化状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阶段性的“五年发展规划”既体现中央顶层设计对全局性问题的精准认知,也表明一段时间内的资源汇聚着力点。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某一更高标准的规划方案梳理归纳出这一领域覆盖的多重问题可以被视作一种可行路径。
“团结与发展是边疆建设的主题”[26]。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系列国家针对性战略政策共同推动边境牧区各方面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代,中央政府制定的《“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十三五”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关于加大边民支持力度促进守边固边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支持沿边重点地区开发开放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等战略文件,和一系列中央地方配套政策相配合,在增强边民国家意识、国民意识、国土意识、国防意识方面实施成效显著。而这其中,以实现边境地区的长治久安和繁荣进步为基本目标的“兴边富民”行动被视为促进边境治理现代化最为重要的国家发展规划。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五中全会将“推进兴边富民”[27]作为“加强边疆治理”“实现稳边固边”的注脚,摆在更为重要的战略地位。2017年统筹国家定位和边境需求出台的《“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是民族工作领域保留的国家级战略规划,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边境地区现代化治理的规划背景、总体要求、主要任务、政策措施与组织保障。其中主要任务部分提出了六大任务及配套的六大工程、34项子任务[28],较以往更加全面具体,核心就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边境牧区是国家‘兴边富民行动的重点建设区域”[29],由于针对边境牧区的总体性发展方案尚未在国家层面统一设定,而边境牧区对边境地区的归属性也说明问题归纳的适用性,因而通过对《“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的文本内容分析得出边境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普遍面临的任务,并结合边境牧区特性进行适当补足,具有科学性高、可操作性强、简便易获等特点。
我们从“兴边富民”行动的背景视角出发,即将其视作所探讨主题关键性要素发掘的索引,更多关注国家规划视野下的分析框定,围绕文件确定的战略目标指向和中观层面原则引导来找出关键性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也是边境治理顶层设计的组成部分,然而,其细化性的文本性质更有助于我们在宏观层次下归纳更详细的关键要素。以此出发,本文将主要任务的六大方面视作中观关键性要素,涉及到基设建设、民生保障、产业发展、对外开放、生态保护、团结稳定等内容,并在每个中观要素下依据规划子任务归纳细分出微观要素,共分为23个微观关键性要素(表1)。从规划文本中析出的这些问题都是在顶层设计中物质保障和精神建构两个层面下的中微观具象化关键性要素,既有對社会稳定、总体安全与民族团结的关注,又有对边境牧区和边民个体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高质量发展的聚焦,均与边境牧区各族民众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密切关联。从实践效果来看,这些中微观要素的聚焦与问题的化解既促进了边境牧区现代化治理和可持续发展,也使得边境牧区各族民众在美好生活的创造中切实深化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心理认同与责任情感,实际上达成国家和区域双重治理目标。因而,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中的边境牧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未来实践中需要格外关注这些要素内容。
与文化认同强基固边民生安边产业兴边开放睦边生态护边团结稳边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水利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边境城镇化建设居边精准脱贫边民居住生活条件改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教育医疗卫生建设边民就近就业创业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开发开放平台建设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边境口岸建设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生态环境污染治理生态效益发挥基层治理能力提升民族团结进步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建设治理协调机制建设资料来源:笔者根据《“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自制。
三、实践总结中的关键性要素聚焦
顶层设计和规划文本明晰的是边境牧区各族民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层面的关键性要素,带有更多指导内涵。由于其与边境牧区各族民众的直接面向,实景关注更多看待的是边境牧区基层政府与社会层面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的现实实践,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各方面基础。
从问题导向来看,边境牧区的现实状况总体上处于弱势发展状态,且存在着一定的区际相互差异。以2018年度内蒙古自治区边境牧业旗统计数据为例(表2),各旗本级财政规模普遍偏低,过度依赖于上级一般性和专项转移支付、调入资金等,各方面刚性支出压力大,还面临一定的债务化解负担。反映在边民生活上,大部分旗的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少,与当年内蒙古自治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376元)相比存在一定差距(除东乌珠穆沁旗外),且在全区位次普遍较低,区域和边民均呈现物质资本相对匮乏的情况,经济竞争能力不足,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边境牧区整体性的贫弱状态。边境牧区的“贫困发生率要超过边疆其他地区”[30],其中阿克陶县还是52个全国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县之一。相对贫困问题突出,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不甚完善,优势产业发展受限,教科文卫基本公共服务提供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水平与现实需求还有一定张力,还面临一定的生态环境压力,优质人力资源稀缺成为最大短板。作为边疆基层民族地区,边境牧区特殊区位条件和内在特性使其承担巩固国家认同和边疆安全的关键任务,而内外族际关系和“三股势力”等复杂因素影响下的认同偏移问题实质制约边境牧区实现安全、稳定、团结、发展目标,使其具有一定的“风险社会”[31]的特征。从田野调查情况来看,边境牧区的基层场域在引导各族民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所需要把握的关键性要素,一方面是如何通过资源汇聚实现基层区域充分且协调发展,另一方面是怎样促成各民族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的交往交流交融实践,同样是关注在外在保障和内在生发两个角度凝聚团结认同合力。
从不同边境牧区所在省区及其基层社会的实践操作来看,大体上都采取更为具体的方案设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在治理现代化过程中统筹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与民族团结进步双重价值目标。内蒙古自治区专门出台促进边境牧区旗市等各民族聚居区繁荣发展的意见,着力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较短时间内高效解决区域贫困问题。在2018年率先确定阿巴嘎旗和新巴尔虎右旗两个边境牧业旗为牧区现代化试点旗,实现生态生产生活三方共举。同时积极营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与文化氛围,如新巴尔虎右旗阿拉坦额莫勒镇克尔伦社区连续多年开展“守望相助好家园——全区农牧民文艺汇演”,在社区举办邻里节等各种文化联谊活动,真正促进各族民众形成谁也离不开谁的和谐状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边境牧区常态化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进边境、进牧区、进毡房”[32],通过“访惠聚”和“结对认亲”等形式增进各族干部群众之间的深厚情谊,有效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提高各族民众的发展获得感与族际亲密度,成为代表性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区域经验”[33];西藏自治区把促进边民脱贫致富和守边固边紧密结合起来[34],在边境牧业县的边境村落建设幸福文明小康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边境牧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可及性,同时以“四讲四爱”群众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深入开展宣传教育,采取多类型的文化活动增进各民族间文化交流互鉴,切实增进了西藏边境牧区边民“五个认同”意识的提升;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在《肃北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助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行动方案》中明确目标任务,围绕“十大工程”加强惠及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唱响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惠民演出等形式增进情感交流与文化互动,打造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尽管不同地域的实践思路并不完全一致,但是都体现着推动边境牧区各族民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凝聚发力逻辑,均是围绕着聚焦发展、普惠民生、促进互嵌、增进认同来因地制宜精准谋划,展现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建设实景关注中的关键要素内容,并且其实践成效也直接影响到各族民众的向心力与凝聚力。
四、结语
无论是作为边疆前沿地区,亦或草原牧区,还是基层民族地区,边境牧区各族民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考与实践正体现着其兴边富民、稳边强边的战略使命。从顶层设计、规划分析以及实景关注来看,包含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的关键性要素体系及其实践贯彻中表现出的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高质量发展与民族大团结两个主题,正是边境牧区推进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内容。这既需要满足边境牧区各族民众多类型的美好生活需要,更要在认知和行动两个方向以“五个认同”凝聚各族群众的价值共识与行为共性,都是边境牧区一个中心、多元治理框架下综合性治理方案的重要内容。但同时,“研究边疆之事要在尊重边疆特殊性的基础上思考”[35],边境牧区的地缘政治意义与自然社会发展基础也需要各县市区旗铸牢过程在整体性框架内一定程度上突出地方性知识的尊重与区域特色的考虑。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是新时代边境牧区现代化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所在,其前提是区域安全与总体稳定。“无产阶级……支持一切促使各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和促使各民族融合的做法[36]237-238”,边境牧区各族民众实现发展共赢、关系互嵌、情感相融,正是治理效能更好发挥以助推安全稳定發展进步的社会基础,这也需要中国共产党集中统一领导下中央地方政府与边境牧区基层社会形成发挥各自优势、统筹协调配合的构建格局。为此,在“十四五”时期,要将着眼点放在区域和边境民众两个维度,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引,促进更多支持性资源精准汇聚,使各族民众在共享发展成果过程中真正提升国家意识、公民意识,牢固树立“五个认同”,共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
注释:
①51个边境牧业县(旗)都位于民族自治地方。
②包括夏文贵、孙保全、张飞、蒲跃、谷家荣等学者在相关文章中均有论述。
参考文献:
[1]周平.边疆治理视野中的认同问题[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1-17.
[2]左岫仙,巴拉吉,熊坤新.边疆民族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推进[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7(3):38-43;邹丽娟,赵玲.边疆民族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辩证逻辑[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6):12-17.
[3]罗惠翾.边境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几个关键问题[J].西北民族研究,2020(2):29-34.
[4]高永久,郑泽玮.边境牧区治理的困境分析与路径选择——基于新发展理念的视角[J].西北民族研究,2020(3):46-55.
[5]金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33-42.
[6]高永久.正确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几个重要关系[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6):175-178.
[7]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高永久,郑泽玮.边境牧区治理的困境分析与路径选择——基于新发展理念的视角[J].西北民族研究,2020(3):46-55.
[9]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9-11-06(1).
[10]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4-09-30(1).
[1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12]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N],人民日报,2020-11-4(1)。
[13]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编.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学习辅导读本[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
[14]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 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N]. 人民日报,2020-08-30(1).
[15]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 努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N].人民日报,2020-09-27(1).
[16]牢记初心使命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 把祖国北部边疆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N],人民日报,2019-07-17(1).
[17]坚定信心开拓创新真抓实干 团结一心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9-08-23(1).
[18]中央民族工作會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4-09-30(1).
[19]高永久等.民族社会学概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
[20]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9-28(2).
[21]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斯大林论民族问题[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0.
[22]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4-09-30(1).
[23]高永久,朱军.论多民族国家中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J].民族研究,2010(2):26-35+108.
[24]何一民,刘杨.从“恢复中华”到“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百年来“中华民族”概念内涵演变的历史审视[J].民族学刊,2019(4):1-16+99-101.
[25]习近平总书记给西藏隆子县玉麦乡牧民卓嘎、央宗姐妹的回信[EB/OL].(2017-10-29)[2020-11-05].http://www.xinhuanet.com/2017-10/29/c_1121872621.htm.
[26]刘玲.兴边富民行动与民族团结进步[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37-44.
[27]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9-11-06(1).
[28]国办印发“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支持边境地区加快发展[N].人民日报,2017-06-07(2).
[29]高永久,邓艾.我国西部边境牧区地缘政治与社会治理分析[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19-26.
[30]高永久.边境牧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思考[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6):5-9.
[31][德]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M].何博闻,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
[32][民族团结一家亲]哈巴河县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进牧区联谊活动[EB/OL].(2020-06-15)[2020-11-20].http://www.hbh.gov.cn/xwdt/002001/20200615/ee4b6f41-c8e5-4c1e-96b3-0af4d35a2ebf.html
[33]赵敏,李若青.“访惠聚”:建构党和国家与民族社会的畅达桥梁[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20(5):89-95.
[34]新闻办就西藏自治区“加强民族团结 建设美丽西藏”举行发布会[EB/OL].(2019-09-12)[2020-11-20].http://www.gov.cn/xinwen/2019-09/12/content_5429433.htm.
[35]高永久,冯辉.边疆研究的传承:历史溯源与现实思考——以陶云逵先生边疆研究为例[J].青海民族研究,2019(3):39-44.
[36]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列宁论民族问题[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