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平县自然资源保护与行政执法中心,辽宁 沈阳 110500)
大水面生态养殖通过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优化了水产养殖户的工作模式,提高了水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但是在实际养殖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渔民在养殖过程中,不能根据当地的养殖环境科学挑选鱼种,对水体环境缺乏基本掌控,导致养殖结构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对水产行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养殖人员要掌握鱼类的生活习性。不同鱼种对水体生活空间的要求存在一定差异,而且在饵料配比方面,养殖人员要通过对饵料合理配伍,以期在资源条件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还需要兼顾生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养殖比例,将食性鱼和滤食性鱼进行合理搭配,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发挥当地水体资源的优势。不同鱼种之间搭配需要注意的事情比较多,在实际的养殖过程中经常出现鱼种搭配不科学的问题[1]。
养殖前养殖人员要对水体环境进行科学研究,针对性地提出养殖方案。但是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为了节约时间及经济成本,对水体环境研究缺乏重视[2],对水体环境认识不足,导致鱼类的生长速度降低,水产品品质下降。
以A地大水面生态养殖基地为例。A地生态养殖基地面积为22500亩,主要的水产养殖产品为鳙鱼和鲢鱼,根据当地生态环境形成了增值放养的养殖模式,建立了富有地方特色的水产自然增值和水禽养殖综合养殖体系。根据当地水域环境模式、放养密度和养殖品种,推广健康养殖技术和生态养殖模式,提高了水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提高了生态环境的监管力度,推广了无公害绿色养殖技术。
根据当地环境选择适合鱼种,和水禽一起形成综合型的水产品养殖体系。A地大水面优势明显,将鳙鱼和鲢鱼投放养殖,投放鲢鳙鱼种24.5×104kg,鲢、鳙鱼比例为5∶5,平均规格 0.15 kg/尾,总数量163.3万尾。实现产值收入400万元以上,扣除相关费用160万元,利润在240万元以上。同时施用微生物制剂,采用科学的养殖方式,提高了水产品质量。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需要根据鱼种的情况配置适合的饲料,推行标准化养殖模式,才能够为市场提供更多的优质绿色无公害水产品[3]。捕捞鳙鱼和鲢鱼,需要在大水面应用赶网和抬网技术,才能有效提升养殖鱼类的品质。
搭建科学的养殖体系。根据A地大水面水源环境,投放适合的鱼种,采取专业技术手段,搭建科学系统的养殖体系。在落实生态养殖过程中,要严格落实无公害水产品技术操作规程,并进行检验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全程实施标准化健康养殖模式,保证当地水源充足、质量好,保证生产出高品质水产品。
利用生物技术,提升养殖效率和质量。针对天气情况对池塘水位变动和水体中的含氧量参数进行实时控制和监管,能够更加细致和全面地了解鱼和其他水产类的生长情况,制定科学系统的养殖计划。鱼的植物性饲料主要以小麦和地瓜为主,要注意营养成分均衡,也可以种植茜草进行鱼类养殖。在水温达到15℃以上时开始种植,分3次种植,每次间隔15 d,每次用茜草籽0.15 kg/亩。草籽先用水浸泡7 d,然后捞起晾晒1 d,再浸泡1 d。最后取出草籽用搓板搓成泥状,用半干湿细土拌匀后播撒在10 cm深的沿岸浅水区。投喂饲料的种类要相对固定,不能轻易更换。投喂量要充足,要定时、定点、定量投放,训练鱼固定的摄食习惯,有效降低管理成本。
根据养殖鱼类的特性对池塘环境进行培育,保证水温在20~32℃左右。用生石灰对池塘进行消毒,并对池水中的淤泥进行清理。可适量移植水草,并投放螺蛳。投放螺蛳可采用一次性投入和分次投入的方式,投入数量控制在300~400 kg/亩。
利用冬季干塘捕鱼的机会对鱼塘进行全面消毒,并将鱼塘内的淤泥清理干净,充分暴晒和干冻鱼塘,并用药物对鱼塘进行杀毒,杀灭致病细菌和寄生虫卵。鱼种放养前用生石灰160 kg/亩对鱼塘进行消毒,然后用40~54 g/L食盐水或9 g/m3硫酸铜对鱼体进行消毒,彻底杀灭鱼体中的寄生虫和病菌。在养殖过程中,鱼的发病存在一定规律性,春季发病以细菌性疾病为主,夏季发病主要以寄生虫病为主。所以要根据不同的季节采取不同的措施对鱼病进行防治[4]。
采用物联网监控系统、微信服务和智能管理等新技术,对环境温度、水质、酸碱度及含氧量等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和智能调整,通过电脑和手机等现代化设备对养殖管理过程进行全面监控,实现传统渔业人力手工操作向智能化操作转变。针对监测水体溶氧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通过相应技术和设备的应用,改变传统大水面粗放养殖局面。传统的水产养殖方式效率低而且产品质量差,导致A地的水产养殖产业没有形成规模化经营,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技术水平落后是导致当地养殖规模小的主要原因,对水资源和相关设备技术不能够综合利用,因此需要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实现赶网和抬网捕捞。
水库放养鱼种之后,需要在后期对鱼类的生长情况进行实时跟踪,从而制定方案,改善鱼类生长密集的问题。不同水域面积鱼的捕捞方式也存在巨大差异,需要根据市场情况制定捕捞时间和捕捞方式。不同规模水库的捕捞工作需要根据当地鱼类的生长环境采取合理的捕捞方式,最好根据鱼的生长情况和市场价格,选择适合的捕捞时间和捕捞地点。在捕捞过程中需要使用专业的捕捞设备和技术,例如灯光渔网诱捕技术等。并从防逃和防偷两方面入手,保护鱼类生长的环境安全,减少经济损失。
A地在2019年推行大水面生态养殖提质提效技术,通过建立生态养殖技术体系,配合新型植物性饲料,使用生物技术对水源进行杀毒和营养控制。随着大水面生态养殖规模不断增加,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对周围的生态环境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生态功能日益明显。共生产出优质水产品6745.4 t,平均每亩431.6 kg,养殖人员获得纯利润1230万元。通过对水产养殖结构进行调整,增加了养殖人员的经济收入。在A地实施新技术和采用新设备的同时,增加了水产品质量。从7月开始进行销售,市场上鳙鱼售价17.9元/kg,鲢鱼售价12.5元/kg;亩产也较上年提升了16.6%,达到了567.8 kg;养殖人员获得了更多的经济利润,相较于去年增加了17.8%,总收益达到1405万元。通过使用物理、化学和生物调控技术,保证了水产养殖高产高效进行,在减少养殖用水的同时通过科学方法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了养殖人员的经济效益。
为了保证水产养殖产品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生态养殖技术的推广已经成为必然趋势。通过水产品养殖生态技术应用,养殖人员看到了健康养殖技术的优势,包括精准投喂、生态环境调节及鱼病综合防治技术等,提高了推广技术服务的热情,实现了渔业扩量和规模提升,增加了当地水产品的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