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建设宫颈癌防治信息化平台的必要性

2021-03-28 21:13乔友林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宫颈癌筛查数字化

薛 鹏,唐 朝,江 宇,乔友林

1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北京 1007302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广东深圳 518048

数字医疗是将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前沿的科学技术集成应用于医疗领域,实现健康医疗的综合化、标准化和智能化,其应用前期毋庸置疑,为世界创造巨大的价值。近年来,伴随我国宫颈癌防控日趋成熟,为数字化技术在宫颈癌防治体系建设和应用带来机遇,整合现有医疗资源及搭建全面系统的信息化平台已成为重要趋势[1]。本文从搭建宫颈癌防治信息化平台的重要性、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以及推动其建设的有效策略等方面进行阐述,为今后建设防治宫颈癌的信息化平台提供参考。

人群为基础的宫颈癌筛查数据整合及数字信息化平台建设的重要性

宫颈癌是影响我国女性人群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我国宫颈癌发病趋势呈现出年轻化、上升化趋势[2-3]。因此,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积极推动其防治进程刻不容缓。考虑到我国人口众多,不同地区经济水平和医疗卫生资源发展不平衡及医务工作者短缺等情况,实施宫颈癌防控难度更大[4]。为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我国调整公共卫生资源,2004和2005年在原国家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和中国癌症基金会领导下,制定了《中国宫颈癌筛查及早诊早治指南》,批准首个国家子宫颈癌早诊早治示范基地分别落户于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城市)和山西省襄垣县妇幼保健院(农村),积极开展有效的宫颈癌防治工作,建立可持续性宫颈癌筛查研究队列及相应的生物学信息标本库等[5]。经过多年的不懈探索和努力,我国宫颈癌防治工作不仅取得了重大进展,而且推动了全球消除宫颈癌的实施,加速了“健康中国2030”目标的实现[6]。研究初期以宫颈癌早诊早治示范基地为基础逐步实施并推广,建立不同地区的数据信息采集流程,为汇总、分析、研究提供了有效的科学数据;但随着筛查项目的增加,人群覆盖率的扩大,多元化的宫颈癌筛查技术及方法策略,多样化的诊疗标准,不同地区间医务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直接影响到研究数据资料的规范性、统一性、及时性及拓展可行性,现有的筛查模式已不能满足要求,大量的孤岛数据成为限制宫颈癌筛查发展的瓶颈。

相关数据资源整合成为宫颈癌防治信息化建设的痛点和难点。不同来源的筛查数据库不能直接简单地导入和对接,需进行统一的转换等处理后方能应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信息化技术的不断进步,为实现宫颈癌防治数据信息融合共享利用带来了机遇。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将受检对象既往的筛查信息数字化、智能化、可视化,打通各环节共享信息,实现区域医疗信息一体化,对受检人群的管理效率起到显著的提升效果,提高了宫颈癌筛查人群的积极性。医生可以通过区域内互联网查询患者既往的筛查结果,减少重复检查,减轻患者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提供就诊便利性,节省了患者和医生的时间,患者亦可以通过平台快速获知检查结果,提高其对医生临床工作的满意度和认可度。此外,信息平台建设完成后,仅需安排专员对信息进行实时更新,而受检人群的批量管理和随访提醒也简单易行,对于数据质量的管理和提升也大有裨益。信息平台的建立以及宫颈癌风险的评估对资源欠发达地区疾病的防控起到关键作用,节省医疗资源,降低人为的失误,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为远程医疗搭建平台,奠定基础。

2008年,在北京市政府的支持下,市妇幼保健院率先将现代化信息技术投入到宫颈癌筛查工作中,开发设计妇幼保健信息化系统[7],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无纸化、效率高的特点及各类数据信息共享等优势力量,以实现区域内医疗机构筛查和诊断结果的实时在线共享和集中管理。截止到2013年,全市已有208家筛查医疗机构、38家诊断医疗机构及12家检验机构的1200余名用户使用信息化系统,全市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相关医疗机构通过互联网获取相关信息,可完成筛查、诊断、治疗、随访等日常工作,实现了宫颈癌筛查信息的区域化管理,提高了区域内各医疗卫生机构之间数据及知识的共享和协作能力,改善了传统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和服务流程,大幅度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效率。

推动宫颈癌防治信息化平台建设的有效策略

加强宫颈癌筛查数据的标准化及共享利用率宫颈癌筛查中各环节数据采集标准统一性较弱,例如宫颈癌人群筛查中涉及到各类数据,包括个体基本信息、危险因素信息、既往筛查史及诊疗随访记录、阴道镜和病理学诊断以及对应的图像信息资料等,一方面虽然各辖区内医疗单位(省、市、县、乡镇等)都有进行相关信息内容的收集,但各自为政,互不相通,尤其在基层医疗信息系统内较为突出(因城乡医疗水平差距大,发展不平衡),这些数据难以被深度挖掘和分析,更难实现电子化、信息化、综合化、转化及共享利用,导致大量孤岛数据的产生;另一方面,尽管国内外均有制定标准的宫颈癌筛查及诊疗指南,但由于我国基层医务人员能力有限而难以遵循,数据收集规范、真实性和准确性难以得到保障。

数字化时代下搭建宫颈癌防治信息化平台的基础是数据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升级原有宫颈癌防治信息管理平台,实现本地医疗机构门诊系统、住院病历系统、社区健康服务信息系统与妇幼保健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同时加大病历数据和影像学的数字化投入,降低城乡医疗信息系统的对接及信息共享的差异化,逐步实现整个区域内宫颈癌筛查人群的社会人口学和行为学因素、疫苗接种史、筛查与早诊早治等内容的动态信息共享、监测、随访和管理。例如,可通过与人口普查工作合作,获取辖区居民的基础信息资料,建立个人健康档案,记录妇女基本信息及检查、治疗情况,实现对患者的动态跟踪和随访管理。

建立全人群宫颈癌防治信息化平台,成立专家技术指导小组,实现筛查医疗机构个案信息录入、转诊和随访;采用门诊就诊、健康咨询及健康体检的途径,对全人群完成危险度问卷来了解健康人群中宫颈癌危险因素的流行情况,在个人健康状况评价的基础上,分为一般人群、高危人群、疾病人群,个人信息实现纵向管理,既往的基本信息通过身份证识别并自动调出,实现不同医疗机构间的信息共享。

加快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及智能教学软件的研发及应用基于数据统一和规范的基础上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利用大数据、5G网络、云计算等信息技术,联合众多高科技产业等优势力量,开发人工智能电子阴道镜辅助诊断系统,发展面向基层单位的远程医疗协助网,实现分级诊疗、远程会诊、远程培训、远程影像等服务;研发智能阴道镜培训软件,通过培训、考试提高临床医生阴道镜检查能力,打造宫颈癌筛查新服务模式,提高宫颈癌防治水平,解决基层医师资源不足与能力提升问题,逐渐缩小三甲医院和基层医院诊疗水平的差距,满足基层群众日益增长的高质量医疗需求,同时提高基层医院的社会效益,从而推动宫颈癌防治信息化平台的建设[8-9]。此外,研究成果不仅对加强肿瘤学与细胞学、病理学和计算机信息科学等多学科协同创新研究能力起到促进作用,而且促进其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推动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医学发展,提升新技术的评价研究和转化医学研究水平,有望实现弯道超车。

加快数字化细胞学和组织病理学平台建设宫颈细胞学和组织病理学在宫颈癌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是目前公认有效的诊断技术[10]。尽管很多基层单位开设了细胞学室和病理科,但受限于医疗条件和医生的诊疗水平,误诊漏诊时有发生,遇到疑难杂症时只能求助上级医院专家,传统会诊由于受地域限制,仅通过寄送方式,整个过程费时、费力且容易造成珍贵的切片破碎或丢失,给临床工作带来潜在的风险。借助数字化技术传输细胞病理切片信息,以三甲医院为主体搭建细胞学和组织病理学平台建设将有效解决基层细胞学室和病理科医生人手不足、技术水平差等问题,同时通过数字化平台,基层医生有机会与来自不同国家地区的专家共同阅片、讨论和交流,专业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了远程线上会诊、远程培训、远程影像、细胞和病理学质量同质化、细胞病理技术帮扶指导等,也为搭建宫颈癌防治信息化平台建设打下扎实的基础[11]。

加强宫颈癌防治人才队伍培训数字化信息平台的搭建及应用有助于宫颈癌防治人才队伍培训,实现现代医学教育远距离的信息共享,最大化资源利用率[12]。制定公共卫生、妇科临床、检验、细胞病理、康复、护理等不同专业方向教学制度,由专家组承担教学任务,编写宫颈癌前病变阴道镜检查与治疗教材,建立子宫颈图像数据库,开设宫颈癌流行病学与防治策略、阴道镜检查技术、细胞学检查技术、组织病理学诊断技术、宫颈病变及宫颈癌治疗技术等专业理论和实践课程,与国内高校建立教学合作联系,承担相关医学专业本科生、研究生、规培生的预见习、见习与实习工作。

建设宫颈癌防治信息化平台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数字化时代下,信息化平台建设已应用到社会各方面,用于相关领域资源信息的整合,推动整体综合发展。建设宫颈癌防治信息化平台仍面临着许多问题与挑战:第一,大部分地区通常将重点集中在宫颈癌筛查质量和人群效果上,未注重对信息化平台发展规划的制定,导致信息系统设计方面仍存在架构设计不合理、系统功能不完善、数据标准不规范等问题,导致筛查工作无法下沉到基层,使筛查率、阳性复诊率、随访管理率处于较低水平。第二,要考虑到资源短缺的问题,基层设施落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未完全实现计算机联网,无法参与该平台建设,虽然网络信息化平台应用提高了工作效率,但网络的管理费用亦增加了基层单位的医疗成本。第三,宫颈癌防治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具有系统性、全面性、复杂性等特点,搭建平台需要辖区内不同医疗机构的积极配合,需要决策者成为真正的变革推动者,逐渐实现宫颈癌预防、诊疗与健康管理、健康干预、效果评价等全过程统一闭环管理,但目前许多医疗机构对信息化平台建设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影响了信息化平台建设进程。目前我国癌症防控信息化平台建设尚无相关专项经费支持,其应用大多来自于科研项目经费;第四,随着科研事业发展的进步,置身数字化时代,对患者信息的可见性及可用性要求日益增加,数据安全及隐私保护更需要得到保障;第五,需要在全国各地开展更多的试点研究,并进行更多的验证评价,使宫颈癌防治信息化平台能够切实地助力“全球消除宫颈癌”战略目标的实现。

总结与展望

随着现代医学和数字化技术相结合为基础,融合多学科和多领域知识所形成智能化诊疗技术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已经迈进癌症防治的数字化时代,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技术及智能教学软件等数字化技术的临床应用,实现了从传统宫颈癌筛查模式到向数字智能化筛查体系的跳跃式转变,对宫颈癌诊治能力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总之,伴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宫颈癌筛查覆盖率持续性扩大,数字化时代建设宫颈癌防治信息化平台已成为必然,现代社会需要不断更新理念,提高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度,这对实现辖区内宫颈癌防治综合化、标准化、智能化具有深远意义。

猜你喜欢
宫颈癌筛查数字化
点赞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体检
中老年女性的宫颈癌预防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NRS2002和MNA-SF在COPD合并营养不良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智力筛查,靠不靠谱?
Hepsin及HMGB-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侵袭性相关性分析
数字化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