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虎
(紫云自治县畜牧服务中心550800)
贵州省紫云自治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面、安顺市南部,属安顺市管辖,全县辖3 街道8 镇2 乡,有162 个行政村,12 个社区居委会,1981 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2.05 万户40.02 万人,耕地面积66.03 万亩,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19.27%,属滇桂黔石漠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全国唯一的苗族布依族自治县。 同时也是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省16 个深度贫困县之一。 年均温15℃,年均降水量1337mm,境内河流属珠江水系。 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政策的引导和市场的带动, 我县生态鸡得到快速发展,并作为主导产业在全县推广,现将紫云县生态鸡发展情况报告如下。
1.1 生态鸡迅速发展 我县现阶段生态鸡养殖模式已不再是以前的单纯林、草地散养,而是标准化、规模化、自动化养殖与适度放牧的有机结合,以达到提高饲料转化率、缩短饲养周期、合理利用养殖场地和提高生态鸡品质的目的。 脱贫攻坚以来,结合我县山多地少,森林覆盖率高的优势条件,生态鸡作为主导产业在全县范围内推广, 是我县脱贫攻坚阶段发展最快、 力度最大、助力脱贫增收效果最明显的产业。 2016 年,全县生态鸡存栏32 万羽;2017 年, 全县饲养生态鸡55 万羽;2018 年生态鸡饲养规模快速上升,饲养量约100 万羽;2019 年,随着全县各乡镇街道的大力推广,新建生态鸡舍的投入使用,全县生态鸡存栏量达150 万羽;2020 年,保持稳步推进,进出有序,生态鸡存栏量维持在180 万羽左右。 规模养殖户从2016 年的23 户快速增长到2020 年的80 余户; 目前全县投入使用的小型生态鸡舍达1400余个,单个生态鸡舍饲养规模在100~130 羽。 截止2020 年6 月,全县存栏生态鸡220 余万羽,出栏160 余万羽。
1.2 龙头企业引领, 养殖户市场风险归零 脱贫攻坚以来,我县生态鸡养殖模式从养殖户单打独斗逐步向“龙头企业+村社合一专业合作社+农户”和“龙头企业+养殖大户”的模式转变。村集体经济或养殖大户修建基础设施,龙头企业投入鸡苗、饲料、技术等生产环节物资,同时负责生态鸡销售;养殖户负责生态鸡的饲喂与日常管理,一个饲养周期结束后,企业按照养殖户的饲养管理成绩结算饲养管理费,整个养殖环节中,农户或养殖大户不承担任何市场风险,保障了养殖户收益稳定。
1.3 养殖效益显著,企业与养殖户互利共赢 依托企业标准化管理,生态鸡饲养周期在110~120d,严格采取全进全出制度,最大化利用养殖圈舍及放牧林草地。 生态鸡采取适度放牧,鸡群可以采食野草、昆虫补充营养,降低饲料成本,同时,适度放牧的肉鸡品质优良,能实现优质优价。 据调查,养殖大户养殖10000羽生态鸡,养殖周期115d 出栏,每只生态鸡饲养管理费在4.8~5.2 元,每年可饲养3 批生态鸡,一般养殖大户年收入为14.4 万~15.6 万元。
2.1 规模化养殖成本高 龙头企业饲养标准要求高、基础设施设备成本高, 导致与龙头企业合作的养殖户前期需投入的资金量大,扶贫带动效益不明显。
2.2 鸡群局部密度大,放牧过度 小规模生态鸡养殖户在发展生态鸡养殖时, 没有进行合理规划布局, 凭内心想法投入生产,价高时盲目扩大养殖规模,没有根据养殖场地实际合理安排生产,鸡群密度大,过度放牧,致使放牧区草木不生,土层破坏严重,不但没有达到生态养殖的效果,反而造成水土流失,破坏局部生态环境。
2.3 个体养殖场户疫病防控意识薄弱 虽然我县生态鸡养殖模式从林下散养逐步向标准化+适度放牧的方式转变,但个体养殖户仍占有一定数量。 林下散养开始1~2 批鸡群发病率较低,生产比较顺利, 使得部分养殖户误以为生态养鸡疫病防控不重要,饲养过程中不严格执行消毒防疫制度,粪污处理不规范;甚至有的养殖户赶集销售不完的鸡、人员、车辆等没有经过隔离和严格的消毒就进入养殖场,给养殖场造成潜在疫病风险。 开始养殖时是新场地,环境好、疫病少、效益也好;出栏几批鸡后,没有严格执行消毒防疫制度, 盲目扩大规模, 一旦发病将是毁灭性的,这正是多数小规模生态鸡养殖户赚不到钱的直接原因。
2.4 养殖技术差异大 现阶段,我县生态鸡养殖群体中,绝大部分是与龙头企业合作的养殖大户, 这部分养殖户依靠企业的饲养管理技术,生产稳定,效益明显。 小部分是个体经营户,有年轻人、留守妇女、老人等,文化水平不同,学习新技术的能力参差不齐,导致养殖效益高低不等。
3.1 加强基层畜牧技术服务队伍建设,近年来,随着畜牧业体制改革,基层畜牧技术队伍日益薄弱,疫病防控与生产发展技术指导力量严重不足,使得我县畜牧业发展进步缓慢,加强基层畜牧技术服务队伍建设迫在眉睫。
3.2 县乡级畜牧技术人员应增加下基层次数和频率,搞好技术指导服务,帮助养殖场户合理规划、布局,现场教授饲养管理技术,提高养殖场户生产效益。
3.3 县乡畜牧部门应积极做好个体养殖场户与大型养殖企业之间的纽带,大力推进企业+养殖场户模式,降低养殖风险,提高养殖效益。
3.4 逐步完善政府与企业合作模式、 企业与养殖户合作模式,加大粪污处理设施设备资金投入,提高养殖环节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变废为宝;在保障生态鸡产业正常生产的同时,最大限度保护生态环境健康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