颤针疗法治疗急性经筋病探析*
——澄江学派特色技术系列

2021-03-28 17:39陈玥澔田丰玮
中国中医急症 2021年3期
关键词:机械振动经筋局部

陈玥澔 田丰玮

(重庆市中医院,重庆 400021)

澄江学派成立于20世纪30年代,是由承淡安先生为学术领袖,以邱茂良、程莘农、杨甲三等众多学术传人为代表组成的具有科学学派特质的针灸学派[1]。澄江学派对针灸事业的复兴与发展,对近现代针灸学术体系的构建起着至关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形成了以临床疗效为起点的学术范式,以学术提高为导向的学术目标,以承古纳新为视野的学术方法[2]。

吴中朝教授师承我国著名针灸学大家、澄江学派代表传人邱茂良先生,吴教授在数十年的中医针灸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中,充分发挥澄江学派的学术特点,在治疗以经筋病[3-5]为代表的临床疾患上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疗效卓著。本文通信作者田丰玮主任中医师曾作为国家中组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师从吴中朝教授,在跟随其临床、科研及教学学习的过程中沿袭了吴中朝教授的学术脉络,在澄江学派学术思想的基础上继往开来,既发挥了针灸治病的优势与特色,又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探究科研创新点,运用颤针疗法治疗急性经筋病。本文现就急性经筋病的概念、颤针疗法的定义、操作方法、技术要领及中西医理论背景等做统一概述。

1 急性经筋病

经筋致病包括筋急与筋纵[6]。《灵枢·经筋》指出,“经筋之病,寒则反折筋急,热则筋弛纵不收,阴痿不用。阳急则反折,阴急则俯不伸”。外邪侵袭、跌扑损伤,经脉气血循行受阻,迟滞不通,不通则痛,发为“筋急”,表现为经筋组织的疼痛、拘急、扭转、痉挛、强直等。筋结点还可形成异常结节状、条索状粘连组织,压迫血管、神经等正常生理组织,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经脉的畅通、气血的运行[7]。经筋有失濡养,则发为“筋纵”,即出现筋肉关节纵缓无力、挛缩、运动障碍等,甚则累及相关经脉及其所属脏腑器官。故急性经筋病,涵盖神经、运动系统范畴,包括了急性扭伤、急性挫伤、关节炎、神经痛等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治疗急性经筋病多“以痛为腧”,采取局部取穴配合经络取穴的原则,针刺手法包括多针浅刺法(傍针刺法)、单针多向刺法(关刺法、恢刺法、短刺法)、沿皮浅刺法(浮刺法)等[8-11]。本文主要介绍颤针疗法治疗急性经筋病。

2 颤针疗法

2.1 定义 澄江学派特色技术颤针疗法来源于行气手法中的“弹法”“刮法”“弩法”,是根据“气至病所”理论,在留针局部待气或出现上下传导的基础上,运用机械振动源连接针具,进一步调动受病组织,让脏腑组织器官、肢体关节、经筋、肌肉“动”起来,配合患者局部运动(调形),调气和调神,使“气行”,“神”与之相随,以达到形、气、神,即结构、功能、信息综合调节的治疗方法,也是振动疗法在中医领域的应用。

2.2 操作方法及技术要领 颤针疗法以临床疗效为起点,充分发挥中医辨证施治的理念,根据疾病状态进行个体化选择,治疗时参考机体每个部位的固有振动频率,以确定最佳参数。根据人体部位的不同,可分为经、脉、肉、皮、骨,五体颤针法;根据针尖有无位移,可分为动颤法与静颤法:有位移为动颤法,无位移为静颤法;根据针尖是否旋转,可分为紧颤法与松颤法:针体平直,针尖无旋转为松,针体弯曲,针尖旋转为紧。此外还可联合多种针具以发挥不同的治疗效果。

3 中医理论背景

经筋包含筋膜、骨膜等组织结构在内,具有约束骨骼,顾护肌表,司关节运动的作用,是十二经脉散布经气于全身筋肉关节的系统,二者在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经筋突出了经络系统在体表的联络功能。有现代研究表明,经筋系统也包含维持各脏腑器官正确的位置和形态,具有包裹、支持、悬挂内在脏腑功能的内脏经筋系统[12],加强了经筋-经络-脏腑的联系。经筋络属于经脉,经络系统“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将人体组织联结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了以五脏为中心的5个生理病理系统,结构上不可分割,生理上相互协调,病理上相互影响。故脏腑器官疾患可通过经络、经筋在体表的穴位产生反应;经筋致病,也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经脉的畅通,阻碍气血的运行,出现经筋累及的经脉及其所属脏腑器官的相关疾患。

现代研究发现,人类体表存在的电传导路径上可以测量出精确电流频率、电阻力和振幅的特定点,这些与人体脏腑的正常与否密切相关[13],由此发现了针灸穴位的可测量性与诊断上的可表达性[14],并在药物测试中发现了患者与药物之间有一种类似谐振的平衡关系。“驻波叠加解释”理论[15-16]也认为,人体内的细胞、组织、器官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生物电使得人体自身形成了一个准谐振腔,谐振腔内的电磁驻波叠加产生的三维干涉图决定了腔内的内电场分布,电场分布决定了腔体的电导分布,而电导能力最好的地方即是电场强度最大的“脊线”和“结点”,大多数的经络和穴位就是这一干涉图中的“脊线”和“结点”[17]。

由此可知,穴位是人体与外界相联系的信息接收点,当机体处于病理条件下时,病变的生物分子电活动异常,人体具有的特定电磁信息发生改变,通过传导明显的穴位辐射出来的电磁能量也发生改变。颤针疗法正是运用机械振动源连接针具作用于人体局部穴位,通过特定频率、振幅的电磁信息干预人体电磁信息,诱导谐振效应的产生,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再通过穴位—经络(经筋)—脏腑系统传递给相应的细胞、组织、器官,以消除因病变产生的异常电磁信息,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4 西医理论背景

振动疗法指利用振动因素作用于人体,使人体局部组织或全身发生周期性和(或)非周期性往复变化,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振动疗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1)根据振动作用的部位可分为全身振动疗法与局部振动疗法:全身振动疗法经足底或臀部接触振动从而作用于患者全身;局部振动疗法以患者局部,如头部、四肢等接触振动源,在局部作用于浅、深层肌肉或脏器,其他部位无振动或振动很弱。2)根据产生振动的来源可分为机械振动疗法、电致振动疗法与磁致振动疗法:机械振动疗法是因机械原因产生的振动,如偏心轮振动器、手法产生的振动等;电致振动疗法是因交变电流产生的振动,如低频电流导致的肌纤维颤动;磁致振动疗法是因交变磁场产生的振动[18]。3)根据振动的节律大致可以分为同步性振动模式与交替振动模式。同步振动模式是指将相同频率、同一振幅的振动同时作用于人的左右肢体;交替振动模式是指将相同频率、同一振幅的振动交替作用于人的左右肢体[19]。

振动疗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康复治疗,其适应证涵盖了骨关节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20]。其作用机制主要有直接及间接两个方面,直接作用通过振动波直接传递到器官、组织、细胞等结构而产生,间接作用为经振动波刺激后通过神经、体液的反射调节而获得[21],产生提高肌力、降低肌张力、改善肌痉挛、改善骨关节功能、修复软组织;改善通气血流比、促进排痰;增强胃肠蠕动;促进血液、淋巴回流;促进炎症吸收、增加排尿量、增加皮肤组织弹性等等生理效应。

颤针疗法可归属为机械振动疗法、局部振动疗法,是利用机械振动源连接针具,作用于人体局部的治疗方法。机械振动疗法有振动频率、振幅、加速度及时间等参数,人体各部也有固有的振动频率。振动产生了波,波既是能量运动的方式,又是能量存在的状态,任何波都具有共振、叠加的特性。颤针疗法即是振动疗法在中医领域中的应用,如前文提及,谐振属于一类特殊的振动形式,是一种普遍存在于自然界的振动频率,也是共振现象在人体的一种良性表现形式,因此,应用颤针疗法作用于治疗部位时应参考机体每个部位的固有频率、疾病状态的个体化选择,找到治疗部位的最佳振动频率、振幅等参数,诱导机体产生生物谐振,方能治疗疾患。

5 案例举隅

患某,男性,56岁,2019年10月13日首诊。左侧腰部扭伤3 d。患者3 d前因搬运重物时不慎致左侧腰部扭伤,疼痛难忍,咳嗽及活动时加剧,休息后稍缓解,腰部活动受限,自行外敷跌打损伤药物,症状缓解不明显,无跛行,无双下肢放射痛。本院腰椎X片未见明显异常。查体:脊柱正常生理弯曲,第3、4、5腰椎棘突及左侧软组织肿胀、压痛,腰部前屈、后伸、侧弯及左右旋转受限,双侧巴氏征(-),“4”字试验及直腿抬高试验不能配合。舌淡红,舌下脉络迂曲,苔白稍腻,脉弦。中医诊断:伤筋(气滞血瘀证)。西医诊断:急性腰扭伤。治疗方案:患者取俯卧位,沿腰痛区域经筋循按逐一寻查异常筋结点。常规消毒,选取1.5寸毫针,沿筋结点横向平刺,进针1~1.5寸,匀速提插捻转,配合刮法、弹法松解筋结点。待患者出现酸麻重胀之感后,连接颤动仪,使用静颤法、松颤法,针尖无位移,针体平直,频率选取200 Hz,每日施针1次,每次持续15 min。经治后,患者当下立觉疼痛缓解,腰部活动受限减轻。连续施针3 d,患者腰部疼痛消失,活动自如。

按语:本案患者运用复式手法松解筋结点,在留针局部待气并出现上下传导的基础上,根据腰部固有振动频率,运用机械振动源连接针具,一则诱导谐振效应的产生,发挥正向调节作用,以消除因病变产生的异常电磁信息,二则将针刺手法与机械振动疗法相结合,进一步调动受病组织,使经筋、肌肉“动”起来,形动、气行,则神与之相随,以达到形、气、神,即结构、功能、信息的综合调节,疾病不久自愈。

6 结语

颤针疗法作为澄江学派的特色疗法,根据人体部位的不同,在局部留针待气或出现上下传导的基础上,参考机体筋肉关节的固有频率,找到治疗部位的最佳振动频率、振幅等参数,运用机械振动源连接多种针具,采取五体颤针法、动颤法或静颤法、紧颤法或松颤法以发挥不同的治疗效果,让肢体关节、经筋、肌肉“动”起来,进一步松解受病组织,达到形、气、神,即结构、功能、信息的综合调节,并通过特定频率、振幅的电磁信息干预人体电磁信息,诱导谐振效应的产生,发挥正向调节作用以消除因病变产生的异常电磁信息,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治疗急性经筋病疗效良好。

目前临床对局部振动疗法及在相关疾病中应用的研究较少,颤针疗法作为局部振动疗法结合针刺的治疗手法,或可成为一个突破口。未来我们需明确疾病不同状态下的谐振规律,综合量效、时效关系并将其应用于颤针疗法的最佳参数设定中,进一步探讨颤针疗法的优化应用及长期疗效,通过标准化研究以期提高康复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机械振动经筋局部
膝骨关节炎经筋辨证的研究进展
机械振动辅助排痰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
局部分解 巧妙求值
机械振动、机械波、光学思维导图
爨体兰亭集序(局部)
经筋排刺法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中老年肩周炎的临床观察
非局部AB-NLS方程的双线性Bäcklund和Darboux变换与非线性波
火针经筋点刺配合针刺治疗Megie综合征验案1则
机械振动作用下淤泥液化产生的细颗粒释放机理
局部遮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