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贤越
(丹东市中心医院口腔院区,辽宁 丹东 118000)
小儿乳牙龋是较常见的小儿牙科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患者往往在发病前没有明显的感觉,一旦发病之后,其自身的牙齿状态会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1]。小儿从6~7个月开始长第1颗乳牙,到7岁左右逐渐被恒牙替换,直到12~13岁替换完成。蛀牙的学名是龋,是指由细菌引起的对牙齿硬组织的破坏,这也是一种感染性疾病,一旦患病对于小儿的饮食有负面作用,会导致患者不愿意研磨消化食物。不仅如此,牙齿如果因为龋病而导致颜色形态的改变,势必会造成对小儿自信心的打击,也会影响其骨骼生长和脑发育。据相关研究证明,牙齿的生长促进颌骨的生长,面部的长度、宽度都有了变化,显得脸更立体精神,另外,牙齿促进骨骼生长的同时,还经充分的咀嚼而不断刺激大脑神经发育,让小儿变得更聪明,高强度玻璃离子无创伤修复技术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小儿乳牙龋患儿实现降低疾病对于口腔的刺激[2]。现列举205例小儿乳牙龋患儿进行分组讨论。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205例小儿乳牙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均符合小儿乳牙龋的诊断标准。②经过医师的研究分析解释,小儿乳牙龋患儿或者患儿家属自愿加入本次研究,并愿意配合医护人员工作。排除标准:①存在精神障碍的小儿乳牙龋患儿。②有着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的小儿乳牙龋患儿。③知晓研究情况后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的小儿乳牙龋患儿。将其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105例)与参照组(100例)。参照组患者:男性46例,女性54例;年龄为2.36~12.39岁,平均年龄(5.91±1.62)岁。研究组患者:男性45例,女性55例;年龄为2.55~12.46岁,平均年龄(5.93±1.61)岁。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参照组 患儿行低速轮涡转修复技术治疗。医护人员有效利用低速涡轮转将患者牙齿内部的一些病变组织进行有效地清洁清除,尽可能地对其进行充分清洁,保持清洁度,然后使用相关医疗器械将其吹干,根据相关医疗操作的要求实施具体的手术操作。
1.2.2 研究组 患儿行高强度玻璃离子无创伤修复技术治疗。医护人员利用医疗器械将患儿牙齿中的污垢进行有效清除,然后将唾液与牙齿进行有效分离,进而在患儿病变部位放置一系列的棉卷使其与唾液隔离开来,同时将牙齿内部病变部位有效清除,同时进行吹干以及清洗操作,然后在病变部位充填玻璃离子水门汀。患儿在治疗之后的1 h内不能食用任何食物及饮水。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以及牙齿功能情况。将牙齿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显效:患儿的牙齿填充物修复效果十分理想,且无牙齿脱落及继发性龋齿等不良情况发生。有效:患儿的牙齿填充物修复效果良好,且无牙齿脱落及继发性龋齿等不良情况发生,但其牙齿边缘依旧存在一定的破损情况。无效:患儿的牙齿填充物在一定时间之后脱落,并且伴随着继发性龋齿。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根据患儿自身的牙齿功能情况,填写医院自制牙齿功能量表,其可以有效评价患儿的牙齿功能,主要内容包括患儿的咀嚼功能、协助发声功能以及美观功能。每项内容的评价分数范围为0~30分,牙齿功能的总评分为0~90分,分数越高证明患者的牙齿功能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SP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的对比 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00%(87/100),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9.05%(104/1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34,P=0.001)。其中,参照组显效59例、有效28例、无效13例,研究组显效66例、有效38例、无效1例。
2.2 两组患儿牙齿功能的对比 治疗后,研究组牙齿功能得分为(78.69±6.32)分,参照组牙齿功能得分为(56.23±5.65)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54,P=0.001)。
通常情况下,小儿乳牙龋的发病情况十分复杂,常见的发病原因为过长时间接受母亲的乳汁喂养、幽门螺杆菌感染、牙齿排列不整齐、牙菌斑过多等,均会导致小儿乳牙龋的发生。患儿往往由于自身的牙齿表面没有足够的清洁度导致牙菌斑的层出不穷,进而导致牙齿表面的细菌大量繁殖,加快其自身细菌的新陈代谢,出现一系列的酸性物质,牙齿的珐琅质受到破坏,进一步加速龋齿的形成。对于患儿来说,其自身的牙齿并未有效地完全发育,一旦出现龋齿,很有可能会导致其病变的速度加快,进而引发一系列的口腔问题,如牙髓炎及根尖周炎等[3]。如果患者的牙齿只有一侧出现了龋齿情况,很有可能会导致其咬合肌不良发育,对患儿面部的颧骨发育产生负面作用,如果不及时干预,甚至会造成患儿的面部畸形。患儿家属及医护人员必须重视对患儿乳牙的保护,尽可能地保证其有效正常生长,避免出现面部畸形的不良症状。一旦发现病变的牙齿情况,需要立即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有效处理,避免病情的加重[4]。
低速轮涡转修复技术在实际治疗牙科患儿的过程中会给患儿带来较大的疼痛,同时还会伴随较大的噪声。噪声在一定程度上会加重患儿的不安,导致患儿自身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焦躁及害怕等负面情绪,甚至会出现一些抗拒治疗的负面行为,导致治疗效果大打折扣。根据尚书洁[5]、王娴[6]、祁军[7]的临床病例研究结果可以证明很多患儿在选择低速轮涡转修复技术治疗过程中,都有较大的排斥感,对于疾病的治疗方法缺乏足够的信心,进而导致其治疗效果未达到最终的理想程度,于是研究人员将其转变成为无创伤的修复技术,高强度玻璃离子无创伤修复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低速涡轮转修复技术的不足之处,首先医护人员需要使用牙科器械去除患儿口腔内已经出现病变的牙体组织,在去除组织过程中没有较大的痛感,同时也不会发生很大的噪声,具有较强的安抚作用,患儿可以接受其治疗过程中的微小痛苦,通常情况下具有较高的耐试程度。在清洁完之后,医护人员使用高强度玻璃离子材料有效修复患儿已经出现病变的牙体组织,相对于传统的材料修复来说,其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主要是由于高强度玻璃离子自身对于外界的压力有着较高的抗压强度[8-9]。与此同时,高强度玻璃离子自身含带一系列的氟离子,氟离子可以有效地减少患儿牙齿疾病的再发生[10-12]。相对于传统修复材料来说,其自身不仅可以避免患儿疾病的再次发生,也具有较好的牙齿功能及更高的安全性[13-15]。本文研究得出的结论与尚书洁[5]的研究互证,证明其本研究的有效性。
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儿的牙齿功能,治疗后,研究组牙齿功能得分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经过统计学研究分析可知患儿经过高强度玻璃离子无创伤修复技术治疗后有更好的牙齿功能。
综上所述,小儿乳牙龋患儿的高强度玻璃离子无创伤修复技术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地改善患儿的疾病症状,保证患儿的治疗效果,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