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护理干预对ICU患者行甲状腺肿物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2021-03-28 07:13王鹤鹤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29期
关键词:针对性气管康复

王鹤鹤

(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阜新矿总医院,辽宁 阜新 123000)

甲状腺肿物属于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病症[1],患者年龄超过50岁以上的群体合并甲状腺结节的达到50%。其中存在可接触结节者约5%,约6%的甲状腺结节患者可能发展成恶性肿瘤,因此对这类患者要予以重视。随着当今医疗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患者因为甲状腺疾病入院治疗[2]。临床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由于手术的刺激,加之患者肿瘤位置的特殊性,再加上手术需要在全身麻醉的状态之下进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保证患者的安全性,后均需要转入ICU治疗,严格的监测患者术后的情况,避免风险发生[3]。为了降低甲状腺肿物切除术后入住ICU之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本研究采用针对性护理进行干预,分析护理干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月到2020年12月入我的院治疗58例甲状腺肿物切除术后入住ICU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法将其患者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每组29例,常规组实施传统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组中,男14例,女15例,年龄45~88岁,平均年龄(72.08±11.28)岁,病程1个月~1年,平均病程(6.15±1.31)个月。对照组中,男13例,女16例,年龄43~89岁,平均年龄(42.62±12.24)岁,病程1~11个月,平均病程(6.08±1.35)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符合甲状腺肿物诊断标准[4],均行甲状腺肿物切除。②术前均未行化疗、放疗。③患者具备完整的临床资料。排除标准:①近期存在外伤史或手术史的患者[5]。②合并其他部位的肿瘤疾病患者。③凝血功能异常或近期服用过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的患者。④精神障碍、沟通和交流障碍患者。⑤未能全程参与本研究,中途退出的患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实际情况,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并且进行科学的饮食搭配,护理中要注意为患者提供安全保护。

1.3.2 观察组 实施针对性康复护理干预,具体护理如下。①针对性体位护理:术后未清醒的患者一般可应用平卧位,确保其头部偏向一侧,有效防止呕吐、误吸出现。患者清醒后转为半卧位,促使痰液和引流液顺利留出,保证呼吸系统无异常,提高患者创口恢复速度。大部分ICU患者需卧床休息,所以要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体位,严格防止深静脉血栓等多种并发症出现。②生命体征监测:重视对患者生命体征的观察,要重点关注血压、脉搏、体温、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各项指标,如果出现异常要及时进行处理。③术后处理:重视对患者的观察,评价是否存在呼吸困难、声音沙哑和咳嗽等症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按照术后康复的原则对患者进行干预,并拟定饮食计划。术后6 h若没有特殊或其他的不良症状,可指导患者选择温凉的流质饮食,禁止热量饮食,以避免对颈部血管产生刺激引起出血。甲状腺肿物切除术后需要放置负压引流管,或者为患者进行皮片引流,负压引流管引流需保证体位正常,定期对引流设备进行挤压,保证引流管的通畅。同时要每日对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和量进行观测,定期更换引流袋。④疼痛护理:疼痛是患者术后普遍存在的主观感觉,需重视对患者术后的疼痛干预。首先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采用阶梯镇痛的方法进行疼痛护理。轻度疼痛患者可通过转移注意力等方式进行干预,中度以上疼痛的患者需要遵医嘱应用镇痛药物,同时注意观察用药之后的不良反应等。⑤心理护理:要重视对患者的负面情绪的调整,积极的和患者进行心理沟通与交流,了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状况,帮助患者排解负面情绪。也可以采用转移注意力、病友现身说法、健康宣教、主动情绪释放等方式来进行心理干预,满足患者的心理所需。⑥呼吸道管理:全身麻醉易导致麻醉期间以及手术后气管纤毛运动速率下降,纤毛清除率降低,易引发呼吸道感染。同时术后切口的疼痛,导致患者不敢咳嗽因此要强化对患者呼吸道的管理工作,定时为患者进行翻身和拍背,保证呼吸道的通畅性。⑦麻醉苏醒护理:患者苏醒后指导其完成简单的动作,以便评估患者的精神和神经功能,及时的对意识状态的变化状况进行探知。⑧皮肤护理:每日对患者进行皮肤的擦拭,保证床单干燥和清洁,对患者受压迫的部位进行定时的清理,采用泡沫敷料,在患者的足跟和骶尾等部位贴敷,谨防压疮形成。

1.4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主要包括:呼吸困难、手足抽搐、皮下气肿、神经损伤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并发症发生率)采用(n,%)表示,组间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3.45%,低于对照组2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甲状腺肿物是临床上比较严重的一种内分泌系统疾病,临床上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但术后患者的身体状况相对较弱,术后并发症风险增加,因此,手术后的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护理过程中如不能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将会延长康复周期,而且也不利于疾病的恢复。

经过调查得出[6],甲状腺肿物患者术后常出现的并发症主要包括呼吸困难、手足抽搐、皮下气肿和神经损伤等。其中呼吸困难是甲状腺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往研究认为[7],呼吸困难多与甲状腺术后切口出血和喉部水肿压迫气管或分泌物阻塞呼吸道等因素有关,所以手术后医护工作者要密切关注患者面部的变化,了解其颈部是否存在压迫感,还要关注患者汗液情况,如果出现异常应及时的通知主治医师进行处理。手足抽搐一般是因手术对甲状旁腺产生损伤所致,在护理当中也要密切对相关临床症状进行观察,发现相关情况及时汇报主治医师。皮下气肿是由于肿物侵犯气管,局部肿物切除邻近第1、2气管,损伤了气管内膜,术中由于气管插管气囊的存在,未发现气管破口,导致术后出现皮下气肿,所以在护理中,医护人员要关注颈部皮下是否有捻发感,积极的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告知患者通常术后1周内症状会自动消失,尽可能避免不良情绪出现加重临床症状,医护人员还需要关注患者的声音、音色和饮水状况,倾听患者的主诉,感受情绪变化。喉返神经损伤是手术当中的相关操作而导致的,对这类患者要讲解康复的知识,并针对实际情况制定康复措施。护理中尽可能减轻患者的紧张和焦虑等情绪,在患者出院以前要积极的进行健康宣教,叮嘱患者进行合理的运动保证睡眠质量。

本文对甲状腺肿物切除术后转入ICU治疗的患者实施针对性康复护理在干预当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及时对患者不良情绪进行疏导,对构建患者的心理康复信心具有重要意义,也能提升治疗的依从性。手术以后可综合性的通过护理措施的应用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其整体满意度。针对性康复护理属于优质护理的范畴,在护理中可以从生理指标和心理指标双方面出发,技能对患者提供生理性的干预指导,也能对患者提供心理的康复,通过二者的结合维持患者具有良好的恢复环境,这样就可以为患者的术后康复提供优质环境,使得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都大大的降低[8-10]。

综上所述,对甲状腺肿物切除术后转入的患者实施针对性康复护理可有效的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荐。

猜你喜欢
针对性气管康复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晓有机化学必考方向 提升备考针对性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新型多功能气管切开堵管器的制作与应用
气管镜介入治疗并发大咯血的护理体会
探讨早期气管切开术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作用
吸入式气管滴注法的建立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