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轮状病毒病及其防控措施

2021-03-28 06:29:51作者杨金生李琳刘云志
广东饲料 2021年9期

◆作者:杨金生 李琳 刘云志

◆单位:吉林省畜牧兽医科学研究院

猪轮状病毒病也称轮状病毒性腹泻,是由于仔猪感染轮状病毒(RV)后引发的消化道机能紊乱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性疾病,临床上以腹泻、脱水、呕吐、酸碱平衡紊乱为主要特征。该病在世界各养猪国家普遍存在,感染率和病死率都很高,严重影响了我国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并给养猪场的经济效益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必须加强对该病的诊断与防控。本文拟就猪轮状病毒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和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为我国养猪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1 病原

猪轮状病毒属于呼肠孤病毒科、轮状病毒属,在电镜下观察呈现较为清晰的带有短纤突和外缘光滑的车轮状,直径大小约70nm。猪轮状病毒抵抗力较强,在室温环境条件下能够存活7个月,对一般的温度、消毒药和酸碱度有一定的抵抗力。该病毒没有囊膜,因而其感染性和对碳氟化合物的提取物、氯仿、去污剂、乙醚等无抵抗力。在生猪饲养期间,营养不良、缺乏母源抗体保护、饲养环境恶劣等是重要的发病因素。

2 流行病学

本病在冬季、晚秋和早春的寒冷季节多发,一般都是呈地方性流行,潜伏期为18~20h,各种年龄的猪都有易感性,8周龄以内仔猪容易发病,感染率高达90%~100%,成年猪具有较强的耐过性,一般为隐性感染过程。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轮状病毒主要存在于消化道,随粪便和分泌物排出体外,污染饮水、饲料、土壤和生产工具等,再经过消化道侵入使易感猪感染。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非常强,一旦发病,猪场较长时间内都难以实现净化,并且人和其他动物也可发生交叉传染。

3 临床症状

患病猪表现为食欲低下、精神不振、不愿走动,嗜睡扎堆。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猪陆续表现出不断腹泻和反复呕吐的症状,排出水样或糊状的灰色、黑色或黄色粪便,并伴有腥臭味。发生腹泻4~7天后会出现脱水情况,伴随着体重减轻,有时还会出现全身发抖症状。临床症状轻重取决于猪的免疫状态、发病日龄和饲养环境等,没有母源抗体保护的仔猪发病时症状最严重,继发大肠杆菌病或饲养环境差,都会使患病猪症状加重,病死率增高。

4 病理变化

剖检病死猪检查,可见特征性病变主要存在于胃肠道,胃壁松弛,膨大扩张,内充满大量的凝乳块和乳汁。肠管膨胀变粗,肠壁变薄且半透明,切开小肠,可见有大面积出血,肠道内充满大量的水分和絮状物,有的病例小肠出现弥漫性出血,肠内容物呈现淡红色或是灰黑色,肠绒毛明显萎缩,肠系膜淋巴结水肿、充血严重,一般都会发生浆液性淋巴结炎。

5 诊断

根据本病主要侵害幼龄仔猪,并多发生于寒冷季节,临床诊断以腹泻为主要特征,剖检病变主要集中在消化道,可以对本病做出初步诊断,确认是否需要进行实验室的诊断。

病原学诊断方法有细胞培养分离病毒、电镜观察诊断法;免疫学诊断方法有免疫荧光技术、血清中和试验、ELISA试验、乳胶凝集试验等;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有PCR技术、荧光定量PCR等。电镜观察诊断方法具有直观性强、操作简单、高效等特点,但检测的仪器设备价格昂贵,不适合在基层进行大规模推广使用。乳胶凝集试验方法成本低廉、操作简单、高效,可广泛应用于猪轮状病毒的检测。荧光定量PCR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和特异性好优点,但检测的仪器设备价格昂贵,不适合在基层进行大规模推广使用。如果临床上遇到本病,养猪场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最适宜的检测方法。

6 治疗

猪场一旦发生轮状病毒病,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应立即隔离患病猪,置于温暖、干燥且经过消毒的猪舍中,停止喂奶,投服鞣酸蛋白等药物进行止泻处理,并配合使用磺胺和抗生素类的药物防止继发感染其他疾病。静脉注射4%~10%碳酸氢钠溶液和6%~10%葡萄糖盐水,静脉注射1次/d,连续3d,以避免酸中毒和脱水的发生。也可以口服补液,可用复方葡萄糖溶液(2L水加入葡萄糖42g,甘氨酸6g,氯化钠9g,柠檬酸钾0.15g,无水磷酸钾4.2g,柠檬酸0.5g),让患病猪自由饮用,借以补充电解质,来维持体内的酸碱平衡。

7 防控措施

7.1 加强饲养管理

养猪场尽量执行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模式,尽量减少或避免从其他地方引进种猪和仔猪,这是控制猪轮状病毒传入猪场最有效的方法。

建立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一般情况下猪舍每周进行一到两次消毒,以降低猪舍环境中病原体的数量。一种消毒药使用一段时间后可再换其他消毒药,轮换使用来提高消毒效果,防止耐药性的产生。要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如果猪舍环境卫生搞不好,就给病毒造就生长、发育、繁殖的良好环境,因此要经常打扫猪舍的卫生,及时清理粪便、垃圾和场区的杂草,减少病毒生长繁殖的机会。加强猪舍的防寒保暖和防暑降温工作,要保持良好的通风,及时将有害气体排出去。给猪提供营养充足的优质全价饲料,并做好灭鼠、灭蚊、灭蜱工作。

7.2 加强疫苗接种

猪群要适时进行疫苗接种,能够有效降低猪群感染轮状病毒的发病率。目前比较常用的疫苗是猪轮状病毒-传染性胃肠炎二联疫苗和母源轮状病毒弱毒疫苗,另外还有亚单位疫苗、核酸疫苗、转基因植物疫苗等。对于初生仔猪,可在其吮吸母乳之前进行肌肉注射免疫,半小时后进行哺乳,可取得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免疫力长达一年之久。

7.3 加强初生仔猪的护理

仔猪在出生后接产人员应该立即把猪身体擦干,进行断脐处理,并尽早让仔猪吃到初乳,特别是在最初的3h内吃到更多的初乳十分重要,以提早获得母源抗体的被动性保护。在整个哺乳过程中必须保证分娩母猪正常的采食量和泌乳量,以保证初生仔猪获得足够的抵抗力。

8 小结

随着现代集约化养猪规模的不断拓展,猪轮状病毒病的防控工作对养猪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和经济效益的保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强和重视对该病的防控工作。深入学习猪轮状病毒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熟练掌握该病的各种诊断方法,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和治疗方法,真正把猪轮状病毒病的防控工作做好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