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信
(山西省阳城县南环路畜牧兽医局,山西 阳城 048100)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乙型脑炎病毒(JEV)引起的一种蚊媒性人畜共患病,多发生于夏秋蚊虫繁衍活动旺季,由于猪是该病毒最主要的增殖、扩散宿主和传染源,在夏秋易感季节,如果猪场环境条件差,饲养管理不善,免疫接种不及时,常会导致季节性或地方性流行,对养猪业造成严重危害。现将发生于某猪场的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发病诊治与防控情况介绍于下,供业界同仁参考。
山西阳城县某养猪场有存栏生猪258头,其中种公猪1头、能繁母猪15头、后备母猪5头、大小育肥猪129头、保育猪61头、哺乳仔猪47头,属于典型的自繁自养场户。2019年8月17日,3头育肥猪突然死亡,另发现圈内有10多头大小不等的仔猪、保育猪出现严重的神经症状。进一步检查发现,发病育肥猪和仔猪体温大多升高达40.5℃左右,有的高达41℃以上,鼻液粘稠, 精神或沉郁或狂暴。病猪或关节肿胀跛行,或嗜睡卧地不起,狂暴者或口吐白沫,肢体震颤,或盲目转圈,冲撞墙壁,部分已麻痹瘫痪处于濒死状态。该猪场地势低洼,饲养密度较大,圈舍空气污浊,蚊蝇飞舞,除3头育肥猪死亡外,另有2头母猪出现早产或流产,有9头保育猪倒地嗜睡于粪水中,有11头仔猪共济失调,表现中枢神经紊乱症状。
据场主介绍,近几天全场猪群吃食逐渐减少,有一头妊娠母猪流产,两头出现子宫炎症状,公猪性欲也明显减退,以为是天气炎热,并没有引起重视。检查发现,种公猪体温升高,睾丸发炎并出现明显肿胀,且发热,疼痛,其中左侧睾丸肿胀达正常的1倍左右,流产母猪体温达40℃,流产胎儿大小不均,阴道尚有出血和分泌物,部分母猪体温稍高,入夏以来配种不孕率上升,至今仍有3头空怀。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该猪场修建于2003年。由于自然条件所限,当时建于干涸的河滩上,由于近年来周围被垃圾围堵,河滩出现污水淤集,猪场处于低洼之地,夏秋季节蚊蝇肆虐,整体环境状况较差,近年来发病死亡明显增加。期间畜牧和环保部门多次要求进行环境整治,实施猪场改造或搬迁,但由于2018年秋季以来非洲猪瘟影响,场主有所顾忌,场主积极性不高。
根据上述临床症状、季节性特征与该猪场环境状况与流行病学调查,笔者基本判断患病为猪流行性乙型脑炎,同时依靠病毒分离、血清学检验等特异性诊断进行了最后确诊。
2.1剖检变化 剖检死亡猪只,可见全身淋巴结肿大,充血或出血,脑膜、脊髓膜充血,脑室和脊髓腔液增多,胸腹腔大量积水,肝肿大苍白、质硬并有坏死斑,脾边缘有出血性梗死,肺充血、水肿。
对流产母猪检查发现,所产仔猪大多为弱仔、畸形胎、死胎,胎儿大小悬殊,剖检其中两头可见典型的“空脑儿”“无脑儿”现象,胎儿脑膜和脊髓充血,皮下水肿,部分中枢神经组织发育不全,有非化脓性脑炎病变,母猪子宫内膜充血出血,阴道流有红褐色或灰褐色分泌物。
2.2实验室诊断
2.2.1病毒分离 采取早产胎儿和病猪的脑组织,用灭菌生理盐水洗净,然后研磨制成混悬液, 再经离心分离取其上清液,给4只小白鼠脑内分别接种0.03 mL, 6 d后有1只发病死亡,然后,又取发病小白鼠脑组织,按上法取其上清液进行继代,过了5 d又出现发病死亡。
2.2.2中和试验 将病料接种于小白鼠,取其脑组织并制成不同稀释度,加试验血清,给4只小白鼠脑内分别注射0.03 mL,隔离观察14日后出现阳性,死亡1只。
2.2.3血凝抑制试验 将被检血清作倍比稀释,加入4个凝血单位的病毒液,作用一定时间后,加入配好的一日龄雏鸡的红细胞悬液,以能够抑制病毒凝集红细胞的血清最大稀释倍数,确定为该血清的血凝抑制效价,然后加以诊断。乙型脑炎病毒具有凝集雏鸡红细胞的作用,采用血凝抑制试验法对于早期诊断该病有重要意义。
猪乙脑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发生于夏秋高温多湿季节,临床上有高热、神经紊乱、流产、畸形胎、死胎、公猪睾丸肿大发炎、性欲减退、繁殖性能下降等特征,确诊并不困难。基本判断为该病后,随即采取了隔离、消毒、淘汰等控制措施,同时对病猪实施对症治疗,以防止猪群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继发或并发其它疾病引起大批死亡。
3.1隔离患猪强化环境消毒 立即隔离病猪,淘汰濒死猪,降低饲养密度,对圈舍、用具及全场环境用生石灰、复方戊二醛、优绿环净等消毒药彻底清洗消毒,将死猪、早产流产胎儿以及胎盘、羊水等分泌物和排泄物严格进行无害化处理,此后,每天2次全场消毒,持续两周,第三周开始改为每日1次,粪便污物日产日清,发酵处理。
3.2灭蚊防蚊切断传播途径 对圈舍、饲料库、水箱、排污沟渠及猪场周围垃圾场、低洼死水潭、河道积水处等容易孳生蚊蝇的场所,喷洒避蚊胺、除虫菊酯等绿色杀虫剂,安装和放置物理防蚊用品,全面消杀蚊蝇等传播媒介。
3.3对症施治紧急挽救生命 根据不同猪群、病情轻重程度,对症施治,防止继发或并发感染,尽可能挽救生命。
3.3.1对精神沉郁、高热嗜睡患猪,紧急耳静脉放血,肌注氟尼辛葡甲胺、复方氨林巴比妥和病毒灵注射液,仔猪、保育猪按体重大小用量分别每头0.5~1 mL、5~10 mL和2~5 mL,育肥猪、母猪按体重大小用量分别每头2~5 mL、10~20 mL和5~10 mL,每日2次、连用3日,以快速降温,解热强心,抗病毒。有饮食欲后,在饮水中添加绿益态(微生态复合制剂)1 kg/t,在饲料中添加清热败毒散1 kg/t,连用7~10日。
3.3.2对伴有肢体痉颤、关节肿胀、共济失调的患猪,肌肉注射20%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注射液,用量为0.5 mL/kg,每日2次,连用3 d,对于过度狂暴兴奋、口吐白沫、转圈冲撞的患猪,为镇静安神,缓解脑水肿,选择氯丙嗪注射液肌注,用量为50~200 mg/头;同时静注20%甘露醇(或25%的山梨醇)和10%葡萄糖,用量为100~200 mL/头。
3.3.3对流产母猪,彻底清除残胎、死胎及胎衣、恶露等污物,用生理盐水冲洗阴道、子宫,为防止继发或并发感染引起败血症、乳房炎、子宫炎等,可在子宫内注入宫炎清,肌肉注射青霉素或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有胎衣滞留者,同时肌注缩宫素20 u;为防止出现代谢性酸中毒,还可静注5%碳酸氢钠注射液200 mL/头,以补充电解质,纠正酸碱平衡。
3.3.4对于饮食欲较正常的母猪和种猪,在饲料中添加并可清(主要成分有黄芪多糖、党参、甘草等)+美益生(主要成分有蛋氨酸锌、生物素、左旋肉碱等),用量分别为1 kg/t和800 g/t,在饮水中添加绿益态(微生态复合制剂),用量8 kg/t,连用15 d,对饮食欲较正常的其它猪群,在饲料中添加清热败毒散1 kg/t,在饮水中添加新附优特乐(主要成分磷酸泰乐菌素、磺胺二甲嘧啶)+绿益态,用量均为1 kg/t,连用7~10 d,以提高机体的抗病力。
采用上述综合措施后,继续加大消毒灭源力度,传播链很快被阻断,病势逐渐控制,大部分病猪逐步好转,特别是神经症状严重的患猪,病情进展得到缓解,再没有发生死亡,为自愈康复争取了空间与时间;随后根据本场实际情况,分别制定免疫程序,对各类猪群分别实施猪乙脑疫苗免疫接种;今年春季4月份再次实施加强免疫,截至目前再未发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属于蚊媒性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病,近年来全球自然灾害频发,环境状况恶化,其发病地域范围正在不断扩大。尤其是夏秋季节,本来就是蚊虫滋生繁衍活动旺季,在遭受洪涝灾害后,各类畜禽死亡增加和各种污物随水四处漂流,极易导致乙脑疫情灾后在人畜间传播。
4.1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本病常流行于夏末秋初,伊蚊、库蚊是主要传播媒介,其它传播途径还包括胎盘感染和配种垂直传播。猪群不仅对该病高度易感,而且是该病毒的增殖、扩散宿主和“放大器”,猪群感染乙脑病毒虽然大多数为隐性感染,但病毒在其体内可不断增殖,侵入血流,引起短暂的病毒血症,成为乙脑病毒的暂时贮存宿主,经蚊虫叮咬后反复传播,极易构成猪—蚊—猪的传播链条。由于该场处于低洼的河滩,周围垃圾遍地,平时污水淤集,整体环境状况较差,洪灾过后,蚊蝇肆虐;加之,猪场管理粗放,消毒灭源欠缺,更没有按照程序提前进行免疫预防,从而造成了该病的严重流行。
4.2临床诊疗表明,感染该病后仔猪和育肥猪会突然发病,以高热、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为主要临床特征,病情严重者都由并发症导致死亡。因此,对于过度狂暴兴奋、神经症状严重的患猪,要大幅度降低密度,最好一猪一舍,重点护理,避免声响刺激,防止发生外伤和各种应激,并及时根据症状轻重程度,应用药物镇静安神、消除脑水肿,尽可能挽救生命。
4.3繁殖母猪和种公猪感染该病后,则以生殖系统病变为主要特征,严重影响繁殖机能。一般母猪感染后,可通过胎盘垂直感染侵害胎儿,引起流产及产弱仔、死胎、木乃伊胎、畸形胎等繁殖障碍,公猪则表现为睾丸炎,严重的可丧失配种能力而被淘汰,尤其对后备种公、母猪危害严重,给猪场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4.4目前尚无特效方法治疗猪乙型脑炎,强化免疫预防依然是控制该病最有效的措施。平时提高管理水平,强化消毒灭源,搞好环境卫生,积极采取绿色防蚊避蚊与灭蚊措施,能够切断传播途径,大大降低发病率;同时,根据本地区及本场实际情况严格制定免疫程序,正确适时接种乙脑疫苗,不但可以给猪群提供强大的保护,降低猪只的带毒率,而且有利于切断传播链,控制本病的传播与流行。
推荐免疫程序为:后备种用公、母猪于配种前(6~7月龄)或每年蚊虫出现前20~30日(一般在3~4月份)肌注1头份,然后间隔2~4周进行二次强化免疫;经产母猪及成年公猪每年春季注射1次,每次1头份;处于南方及热带地区的猪场,必须坚持全群每6个月免疫一次,在乙型脑炎重疫区,为了提高防疫密度,切断传播链条,对其他类型的猪群也应进行预防接种。
特别需要注意接种时间,一般要求每年必须在乙脑流行季节前的春季进行,最迟不宜超过5月中旬,由于有母源抗体干扰,5月龄以下的猪只注射疫苗后免疫效果不太理想,因此,按照程序强化对种用公猪和繁殖母猪的免疫,对预防该病在本场的发生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