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记者的新闻敏锐与采访技巧

2021-03-27 12:00:19
中文信息 2021年5期
关键词:新闻报道受众

赵 露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一五二团文体广电服务中心,新疆 石河子 832000)

引言

记者作为新闻的采集者,要能够敏锐地洞察事情的本质、如何去报道,在第一时间内将事件的真相还原到现场,这就对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具备良好的新闻素养,对事实的把握准确到位,要有大局观,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得失,更重要的是要有全局意识,不要只考虑个人的局部需要,而是把目光放长远,注重整体与部分的有机结合。

一、记者采访技巧的理论基础

新闻敏感是记者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时,能够洞察一切,并能准确地把握其中的本质规律,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从而使事情朝着有利于事实的方向发展。新闻采访是记者的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因此,要对采访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在采访过程中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和理性地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对事物的观察力,这些都是记者必备的基本素质。为了更好地进行新闻报道,记者必须了解新闻的内涵、外延,掌握一些最基础的知识与技能,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这一句话,也就是新闻记者的新闻敏锐[1]。

二、记者的报道原则

新闻报道的原则是记者进行新闻敏锐的基础所在,也是新闻敏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采访中要注意把握好“度”,不能因为个人的情绪或偏见而影响到对事实的调查;在报道中,要有一定的逻辑性,不要带有主观的色彩;在报道过程中,要有一个公正的态度与心态,避免出现偏颇的情况发生。首先,客观性原则。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和灵魂,没有真实的东西它就失去了价值,所以记者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不掺杂任何感情,不夸大其词,切忌为了吸引受众的眼球而损害其自身的形象;对于一些涉及的事件本身,也应保持中立的立场和角度,不可掺杂任何情感,更不可以加入自己的想法来误导观众。其次,时效性原则。由于新闻媒体具有高度的社会影响力,因此,必须具备较强的时效性,这样才能使人们对媒体的关注度提高,进而提升记者的忠诚感,从而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

三、提升谈记者新闻敏锐与采访技巧的措施

1.客观对待新闻发布

“新闻发布会”是记者在会上进行新闻采编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新闻报道的主要方式。在报道新闻时,要把握好“度”,不能因为某些原因而故意夸大事实,也要注意措辞避免误导。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应该保持中立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事件,不要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而做出不负责的行为;同时,要保证现场的客观公正,切忌带有个人感情色彩的语言和肢体动作,以免给受众造成不良的影响。

记者在新闻发布之前,要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对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和重要新闻,要有自己的理解和判断,对事情的发展方向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在新闻发布会前,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采访前,首先需要收集相关的信息资料,包括现场的情况、人员的数量以及具体的活动内容等,然后再根据这些材料整理成报道方案,最后形成稿件,并通过媒体的宣传推介,最终完成整个采访过程。新闻媒体应该加强自身的法制意识,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来制作新闻。如果出现了违法违规的行为时,应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并做出相应的处罚措施。记者在新闻报道中,还应注意与受众的沟通交流,避免受众因为缺乏了解而产生误解,从而使记者的形象受到影响,所以必须注重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提高新闻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2.记者新闻发布会的手段

任何一个新闻工作者都应该具备新闻敏感性,新闻敏锐性,是记者在报道过程中对社会现象和客观事实的洞察力,以及对事件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在新闻报道的策划与实施中,记者要具有一定的新闻敏锐性,这是作为新闻记者最基本的职业素养,也是最基础的素质之一。

新闻发布会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现场采访:是指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后,通过电话、短信等形式,向外界报道的一种新闻活动。第二,资料采集:是指利用各种渠道,如电视、网络和报纸杂志等,把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形成的新闻报道。第三,视频拍摄:是指运用多种技术方法,对搜集来的大量素材,对其加以分析,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事实材料,并组织记者参加,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记者具备一定的文字功底,以及其他相关的专业知识,以保证能够准确地完成稿件的制作工作。第四,实地观察:也叫现场调查,就是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然后去亲身体验,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再与自己的主观判断结合起来,最终将结果应用于个人的决策上[2]。

3.加强记者新闻发布会的法律法规培训

在新闻的发展过程中,记者是新闻的直接执行者,所以要加强对新闻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和研究,在采访中,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不能触犯法律的底线去进行新闻报道,更不允许任何违法的行为出现。

记者必须了解《新闻记者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和要求,清楚自己的职责所在,对报道的事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记者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面对不同的情况,做出合理的判断并作出决策,避免因个人情绪或偏见而影响到客观事实的正确性,造成不必要的误会与误解;记者还应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熟悉宪法、刑法、民法等的有关规定,能做到依法行政,妥善处理各种纠纷,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结语

本文主要对记者的新闻敏锐与采访技巧进行了简单的概述,并提出记者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最后,对记者的新闻敏锐与采访技巧的研究做了总结。

猜你喜欢
新闻报道受众
论新闻报道中的流行语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2:10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传媒评论(2018年6期)2018-08-29 01:14:40
用心感动受众
新闻传播(2016年11期)2016-07-10 12:04:01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新闻传播(2016年14期)2016-07-10 10:22:51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新闻传播(2016年20期)2016-07-10 09:33:31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新闻传播(2015年21期)2015-07-18 11:14:22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新闻传播(2015年8期)2015-07-18 11:08:25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传播(2015年9期)2015-07-18 11:04:11
电视新闻如何获得受众信任
新闻传播(2015年9期)2015-07-18 11: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