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双秀
(保山学院图书馆,云南 保山 678000)
陶行知(1891.10—1946.07),安徽省歙县人,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政治家和思想家。他在一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开创了中国教育的典范,毛泽东主席曾称赞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先生赞颂他为“万世师表”[1]。陶行知出生于农村,家境贫寒。小时候的他不能一心读书,必须经常参加劳动,挑瓜、砍柴、挑水、挑柴到离家10里远的县城卖掉后才能去上学[2]。陶行知自幼经历诸多艰难困苦却能学有所成,是激励广大少年儿童学习的榜样。他的读书观给人印象深刻、启迪最为隽永,对我国农村小学生阅读有重要的启示。
陶行知非常看重读书,重视阅读,他认为读书有无穷的用处。关于读书,他有发自肺腑的论断:“中国人几千年历史传下来的观念,都最看重读书,看重读书人,但还未以不读书,不读书的人为可耻。须知看重读书与以不读书为可耻是两件事。现在急需造成一种舆论,以不读书为可耻。”“看也是为着用,为着解决问题。认清这一点,书是最好的东西,有好书,我们就受用无穷了。”[3]从他的读书体会、名言名句和教育事迹可以看出,他对读书的重视、对我国乡村教育的高度关注,这源于他的亲身经历,源于他对教育规律的把握,也源于他高瞻远瞩的格局,能给予教育界深刻的启示。在当前我国乡村人口大量减少而乡村振兴大力推进的背景下,乡村小学教育显得特别重要,这关系到小学生的未来和乡村的未来,农村小学生应学习陶行知爷爷,牢固树立读书有用和学做真人的观念、勤奋好学、不负韶华,成长为农村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的时代新人。同时,农村小学生的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员,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读书有用,读书将为小学生带来无穷的用处,然后,携手支持农村小学生阅读,成为他们阅读的推手。
陶行知在《怎样选书》中提出选书的标准:“我们要看这本书,有没有引导干了一个动作又干一个动作的力量;有没有引导人想了又想的力量;有没有追求新益求新的新价值的力量。”“我们对于书籍有一条方针:做什么事用什么书。我们很反对为读书而读书。”[4],所以,小学生阅读必须选择优秀的书籍,要秉承适宜原则。譬如:不宜将接触到的书都拿来读,以防小学生受到不良读物的影响;不宜阅读超出小学生阅读水平和接受能力的书,以防对其阅读兴趣的培养产生不良影响;不宜过多地使用电子产品进行阅读,以防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受到伤害;不宜过多地阅读那些没有“营养价值”的书,以免影响孩子们的学习和成长。小学生要读适宜于各学段阅读的书籍;要读语文新课标指定阅读的书籍;要读名家名师推荐小学生阅读的书籍;要读符合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的正能量书籍。
陶行知读书十分讲究方法,他反对死读书,强调活读书、读活书和活用书。他劝诫青少年切莫“读死书,死读书,做书呆子”[5];《春天不是读书天》中用了11句春天不是读书天,强调他反对闭门静坐的读书方式,倡导让孩子们亲近大自然、与万物为友,主张要“活用书”活读书[6];他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讲到要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让他们认识大自然和社会,这与近几年来教育部鼓励的研学旅行教育方式很相似,而且研学旅行已经列入很多中小学必修课程,保山一中多年来开展茶山研学、咖啡研学等多项实践,激励学生爱学校、爱动手实践和爱生活,开阔了眼界,提升了道德情操。
陶行知总结的读书十字诀,即“序、勤、恒、博、问、记、习、专、思、创”[6]。这些字诀,对我国农村小学生阅读很有启发:一是阅读要由浅入深,按照一定步骤逐渐提高;二是阅读一定要勤奋,不能因沉迷于嬉戏而将其荒废;三是阅读一定要有持之以恒、铁杵成针、坚持不懈的毅力,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四是阅读要精选精读,打好坚实的基础,然后再博览群书;五是阅读要不懂就问,虚心向他人请教;六是阅读要多动笔,勤于记笔记;七是阅读要经常复习读过的内容,巩固知识,更好地认识新事物和新知识;八是阅读要专心致志,既要专一,也要广读博览;九是阅读要勤于动脑,多加思考,将学习和运用相结合;十是阅读要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有勇气不断创新。
陶行知的《八个顾问》,谈到求“八贤”读书法,“我有八个好朋友,肯把万事指导我。你若想问真姓名,名字不同都姓何:何事、何人、何故、何时、何地、何去、何如,好像弟弟与哥哥。还有一个西洋派,姓名颠倒叫几何。若向八贤常请教,虽是笨人不会错。”[7]这给予我国农村小学生阅读很多启示。即,阅读不能满足于一知半解,不能停留于表象,不知所以然,而要善于从事件、人物、时间、地点、原因等8个方面追问和推敲,刨根问底,求真知真解,到达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目的。
陶行知在《读书》中讲到:“书是一种工具,不可读,只可用,看也是为着用,为着解决问题,断不可以呆读,认清这一点,书是最好的东西,有好书,我们就受用无穷了”[8]。这句话强调读书的目的是为了使用,是为了解决问题,也就是要把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应用紧密结合起来,做到知行合一。而陶行知在《行知行》中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9],厘清了“知”与“行”相辅相成的关系,倡导知行合一。他还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观点。因此,陶行知的知行合一读书观,对我国农村小学生的阅读有十分重要的启示。那就是,要把书籍当作工具,把读书与生活实践相互结合起来。使农村小学生通过阅读书籍,持续获取知识与智慧,点亮精神灯塔,全面提升个人的能力素质和人文素养,将读书与用书结合于社会生活实践当中。
总之,陶行知一生投身于教育,对乡村教育事业影响重大而持久。他的“教学做合一”等教育思想至今仍然散发出生机和活力,为教育教学工作指引方向。陶行知的读书观可供我国全民阅读推进工作参考借鉴。在我国创建书香社会背景下,我们认识到不进行阅读的农村小学生将会带来不良后果,感到阅读推进的急切性,研究陶行知读书观对农村小学生阅读的启示,将有助于我国农村小学生重视阅读、正确选择书籍、应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和读书与生活相实践相结合,使阅读帮助他们改变命运,使阅读成就更多孩子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