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晖 赵春杨 孙一航
(菏泽职业学院,山东 菏泽 274000)
2021年4月12日,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高屋建瓴、着眼大局,为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办好职业教育,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提供了根本遵循。数据显示,我国技能人才已超过2亿人,占就业人口总量的26%。然而高技能高技术人才仅有不到5000万人,占技能人才总量的28%,与欧美等制造业大国相比,存在不小差距。当前我国正值改革开放攻坚期,国家发展正向中等强国迈进,发展也迈入深水区,产业急需转型发展,升级发展,使产业迈向中高端,从而使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因此,作为培养产业标兵、大国工匠的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大有可为。高等职业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高等职业教育为加快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具有重大意义。将高技能人才培养置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思考谋划,与推动地域产业结构调整、民生保障服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重点工作紧密结合,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促进职业教育发展。通过政策支撑解决职业教育发展难题,促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根据我国人口普查数据,结合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从业人员构成比例。预计到2025年,我国需要制造业从业者的总人数约达到1亿人次,其中技术技能型从业者人数约8000万,占比约为60%。制造业高技能人才缺口很大,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来讲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受制于传统观念影响、长期投入不足影响等诸多不利因素,高等职业教育生源数量呈明显下滑趋势。我国在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时,可借鉴欧美等制造业强国职业教育经验,探究职业教育双轨制、办学主体多元化、社区教育等手段,从而破解职业教育发展壁垒。以欧美等职业教育发达国家为例,其主要采取的方略为:多元制办学、教育双轨制、兴办社区教育、职业教育国家资格体系等。通过以上手段很好地解决了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融资问题、生源问题、师资问题、社会认同问题、毕业生待遇问题等限制职业教育发展的诸多瓶颈。以社区教育为例,社区教育是由地方政府举办,面向社区、面向地方的一种短期大学。社区大学具有一些特有的特点:如院校独立设置,灵活办学;学制灵活且较短;培养层次较低,属大专水平教育;主要实施职业教育,培养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实践者和操作者。社区教育很好地填补了全日制教育的空白,以更加灵活,更具活力等特点促进居民终身学习,提升全民素质。
通过政府引导,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力度,提升技能人才社会地位。职业教育应纳入各地职业教育总体规划,加大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提高培养质量、促进创业就业、服务地域发展为引导,不断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规模、质量、水平。通过资金支持推动高等职业院校结合自身实际特色化发展、个性化发展,打造高水平职业技术大学。推进中国新型学徒制落地,扎实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全面推行社会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建立完善职业资格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等多元评价机制,打破职业技能认定难题。通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不断完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评、以赛促奖,使职业教育迈入良性发展,循环发展,科学发展。落实技能人才激励政策。不断提升技能人才政治待遇、经济待遇、社会待遇,提高技能人才职业荣誉感和获得感。引导工业企业深化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符合技能人才特点的工资分配制度,建立企业技能人才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完善优秀高技能人才表彰奖励制度,加大表彰奖励力度,激发技能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通过政策支撑,引导高等职业教育转型。现行的教育政策、招生规则把高等职业教育放在末端,使高职发展面临最严重的生源问题。高职大都属于专科层次,在高考录取中处于最后一个录取批次,长此以往必然给社会带来“低分学生进职业院校”的刻板印象,从而影响家长学生的报考心理,流失优秀生源。在学制方面,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只可以培养大学专科学历层次的学生,限制职业教育进行本科、研究生教育,而在奖助学金、助学贷款、毕业生工资福利、职称评聘等方面规定人为地制造了高职生与本科生的区别,强化了社会大众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偏见和歧视;同时毕业生岗位待遇报酬偏低使家长和学生丧失了对高职的信心。因此,要克服社会对高职教育的偏见,政府层面有很多政策引导、政策激励工作需要做好。在政策层面需要解决好以下主要问题:办学体制、办学主体制约;政府宏观管理;传统观念的偏见制约;高等职业教育定位不清;高职盲目追量轻质;办学层次方面限制;校企融合;职业教育资格认证国家体系;高职办学主体多元化定位;高职多元化办学利益分配机制等问题。
职业教育对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作用非常明显,不只是职业与教育,还涉及社区与学校、企业与学校、社会与学校等方方面面。因此,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不是一家或者几家的问题,单单依靠教育主管部门,很难有大的作为。职业教育必然涉及经济发展、劳动升级、企业转型等多个部门和社会机构,必须用全局的思想来统筹职业教育发展,用系统思维布局职业教育发展,通过资源整合,提升资源利用率,把各方资源有效整合起来,推动职业教育过去主要由政府财政投入举办向政府宏观统筹管理、社会力量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由传统学历教育向类型教育转变,使其培养层次匹配、规模结构科学、专业结构合理,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
没有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参与就办不好职业教育。政府要在保证职业教育基本公益属性的前提下,加快由“办”职业教育向“管”职业教育转变,推动形成多元、开放、融合的办学格局。一是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多元办学主体。将那些想办学、有能力办学、有条件办学的社会力量甄选出来,支持他们兴办高等职业教育。在政策层面对公立院校、私立院校应一视同仁,只要符合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的国家标准,都要予以承认并纳入全民职业教育体系。在招生序列、生均补贴、毕业就业待遇上不设限制,允许公立院校与其他所有制院校有序良性竞争。支持民办职业教育发展不动摇,提升民办教育发展信心。对于发展态势良好、社会评价较高的职业教育政府部门应鼓励支持其进一步做大做强,树立高等职业教育龙头单位。二是持续探索现代学徒制,创新校企合作形式。深入推进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通过深入合作,形成学校与企业优势互补,无缝对接,真正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要找到校企合作的利益“共赢点”,推动校企融合发展,从而解决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进程中资金问题、学生质量问题等诸多瓶颈。通过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通过职教1+X制度、现代学徒制度、职业教育集团等,创新校企合作形式与内容,实现校企合作利益最大化、资本最优化。三是加强国际交流,汲取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办学经验。提高职业教育国际交流水平,是职业教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要之举。加强职业教育国际交流有助于汲取外国现有成功经验,在制度、标准、模式等方面进行探讨,有利于加快总结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和经验,打造中国职业教育的品牌,使中国职业教育更好发展。
通过政策支撑建立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打造我国特色的职教品牌。才能在新的起点上蓬勃发展,使我国在新一轮国际发展与竞争中牢牢掌握话语权,从而助推我国迈向制造强国,打造更多大国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