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鹏
(山东省沂水县姚店子镇兽医站,山东 沂水 276400)
我国大中型种鹅场、孵化场基本上都是用机器孵化法进行鹅种蛋的孵化。由于机器孵化法控温、控湿精确,自动化程度高,孵化量大,劳动效率高,得到了很好的普及。但由于各孵化场孵化前相关准备工作未到位,加之孵化过程中因员工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孵化率不高。
1.1制订孵化计划 根据孵化和出雏机的容量、种蛋来源情况、雏鹅销售合同等具体情况,制订孵化计划。如孵化出雏机容量大,种蛋来源有保证,雏鹅销售合同集中且量大,可采用整批入孵的变温孵化法;反之,设备容量小,分批供应种蛋,雏鹅销售合同比较分散,则应采用分批上蛋的变温孵化法。在制订孵化计划时,尽量把上蛋、照蛋、落盘、出雏等工序错开安排,不要集中在一起进行。
1.2培训操作人员 现代孵化设备自动化程度高,在设定好某些技术参数以后就能自动控制。但是孵化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很多意外情况,操作人员如果不能及时进行处置,就会严重影响孵化设备的正常运转,并直接影响孵化成绩。操作人员培训的主要内容有:码盘、入孵、照蛋、落盘等具体操作技术,不同孵化时期胚胎发育特征和孵化条件的调整技术,孵化设备、电气设备操作使用技术、故障排除等技术。
1.3孵化室准备 密闭式孵化室保温性能良好,配备专用通风孔或风机,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温度保持20.0~26.0 ℃,相对湿度55.0%~60.0%;开放式孵化室的窗户要小而高,天棚离地面4.0 m以上,保持室内空间大,空气新鲜。
现代孵化场内都有孵化机、孵化室两套通风系统。孵化机内的空气经过通风系统管道直接排出室外,孵化室内配备的正压通风系统,则将室外的新鲜空气引入室内,防止从孵化机刚排出来的污浊空气被再循环而进入孵化室内,以保持孵化机、孵化室内空气清新。
1.4孵化器保养 常年循环使用的孵化器,在每次入孵前,都要对各部分配件进行全面保养,如供温、鼓风部件是否正常,指示灯是否还亮,螺钉是否松动,控温和报警系统是否能正常工作。保养结束,试运转2 d,无异常后再正常入孵种蛋,开始孵化。
1.5温度表校验 孵化室、孵化机内多处都有温度表,入孵前要一一取下来进行校验,与标准温度表统一放进38.0 ℃温水中,看看它们之间偏差大小,对偏差较大的温度表及时更换。
1.6全面消毒 入孵前,孵化室、孵化器、摊床、种蛋等都要进行严格的清洗消毒。孵化室的墙面、地面、顶棚彻底清扫,高压水冲洗,福尔马林熏蒸消毒;孵化器、出雏器等,冲洗后用0.1%过氧乙酸喷雾消毒;蛋盘、蛋架、出雏盒等用0.1%新洁尔灭或次氯酸钠(84消毒液)浸泡或刷洗,晾干后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
1.7种蛋预热 种蛋在入孵前,大都放在种蛋库中存放,温度低、湿度大,胚胎基本处于休眠状态。从种蛋库中提出种蛋,放在22.0~25.0 ℃环境中存放12~18 h,或30.0 ℃环境中存放6~8 h,让种蛋温度缓慢升高,刺激胚胎慢慢苏醒,等入孵温度达到37.0~39.5 ℃时,活力会得到大大提升,从而提高孵化率和胚胎成活率;同时也可以避免种蛋表面冷凝水珠,以免影响种蛋熏蒸消毒效果;更重要的是,经预热后的种蛋,在装入孵化机后,能保证机内孵化温度相对稳定,避免因装入冷凉的种蛋而使孵化机温度突然下降,影响其他批次种蛋胚胎的正常发育。
1.8码盘入孵 将种蛋的大头朝上,斜放或平放在孵化盘上,同时把破损蛋捡出来。来源不同的种蛋要分别码放在不同的孵化盘内,来源相同但蛋重大小差别较大的种蛋可进行分级,然后按级别分别码放在不同的孵化盘内。
整批入孵时,将码好的孵化盘一个一个依次插进蛋架车,然后推进孵化器;而分批入孵时,新码好的孵化盘和上一批码好并开始孵化的孵化盘交叉放入,并贴上标签,区分不同批次。
建议将种蛋入孵时间安排在下午16时以后,这样出雏时间一般都会在白天,捡雏时比较方便。
1.9种蛋消毒 通常情况下,种蛋从收集到孵化要进行两次消毒。第一次消毒在种蛋收集后。如果用熏蒸消毒法,先把种蛋装盘上架,放到熏蒸室内,保持温度在20.0~24.0 ℃、相对湿度75.0%~80.0%,按每立方米空间用高锰酸钾21.0 g、福尔马林(37.0%甲醛)溶液42.0 mL的比例,先在搪瓷盘或玻璃盘里加少量温水,再倒进高锰酸钾干粉,然后将福尔马林溶液沿着盘边倒入,关闭门窗,熏蒸20~30 min,开窗通风。为防止种蛋在保存期间被二次污染,在入孵升温前可用同样的方法再消毒一次,但用药量可减少1/3。
如果用喷雾法给种蛋消毒,可用5.0 %的新洁尔灭配制成0.1%的溶液(水与5.0%新洁尔灭的比例为50∶1),然后均匀喷雾在种蛋表面。也可以使用过氧乙酸,将20%的过氧乙酸配制成0.1%的溶液,均匀喷雾在种蛋表面。
2.1温度控制与调节 种蛋孵化时的用温方案有两种:变温孵化与恒温孵化。变温孵化是根据胚龄发育所需的最适温度变化规律施以不同的孵化温度,随着鹅胚龄的增加孵化温度逐渐降低,温度控制范围为36.5~39.0 ℃,前期高、中期平、后期低,一般1~2胚龄39.0 ℃,3~14胚龄38.0 ℃,15~25胚龄37.5 ℃,25~27胚龄37.2 ℃,27胚龄以后36.5 ℃。
通常情况下,中小型孵化厂都是同一孵化机分批入孵,因此多采用恒温孵化方案,在整个孵化期内给予一个相对比较恒定的孵化温度,操作起来也比较方便:1~27胚龄,孵化器内温度37.6 ℃,27~31胚龄,出雏器内温度36.8 ℃。
种蛋入孵前,孵化机的温度调节旋钮就应该调好,恒温孵化时不要随意调节。孵化过程中,每隔1~2 h检查一遍温度,结合照蛋情况,观察胚胎发育状况,搞好温度控制与调节。
2.2湿度控制与调节 自动调湿的孵化器依靠内设的加湿器提供湿度,水要过滤或软化,防止堵塞喷头;非自动调湿的孵化器要靠底部水盘内的水蒸发提供湿度,每天要向水盘内加水。
鹅种蛋孵化过程中,需要较高的湿度,特别是孵化的中后期以后,注意及时在种蛋表面洒水,帮助蛋内热量散发。洒水可以和晾蛋同时进行,水温在35.0 ℃左右为宜。
2.3翻蛋 孵化过程中,为防止胚胎与蛋壳膜黏连,改善胎膜血液循环,保证胚胎均匀受热,要经常翻蛋。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孵化机,一般每隔1~2 h自动翻蛋一次;半自动翻蛋时,需要人工按动左、右翻动按钮,完成翻蛋全过程。翻蛋时,动作要轻、稳、慢,不要粗暴,防止尿囊绒毛膜与蛋壳膜分离,以降低胚胎死亡率。
2.4通风 胚胎发育过程中要不断进行气体交换,特别到了孵化的后期,鹅胚要用肺呼吸,排出大量热量,因此要加强通风。冬季整批入孵的前3 d,可先不打开进、出气口,之后随着胚龄的增加,逐渐打开,到出雏时能全部打开进、出气口。分批入孵时,可打开进、出气口的1/3~2/3。
2.5照蛋 从蛋架上抽出蛋盘,平稳地放在照蛋台上,用照蛋器快速按顺序照检,检出无精蛋、死胚蛋、破蛋,空位用其它好的胚蛋填满。照检完一盘后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其它蛋盘的照检,而后蛋盘进行左右、上下调换位置。照蛋前,先把孵化室温度提高1.0~2.0 ℃;照蛋操作过程中,动作要稳、准、快,但蛋盘的取、放则要慢、轻。
2.6晾蛋 晾蛋是指种蛋孵化到中后期,关闭电热甚至将孵化机门打开,驱散孵化机内余热,让胚蛋温度降下来,以使胚胎获得更多的新鲜空气,利于胚胎发育。鹅种蛋的晾蛋时间一般都是在入孵12 d以后进行。
晾蛋前,仔细观察孵化器红灯(加热)和绿灯(断电停止加热)亮的时间长短、门表温度显示。如果看到绿灯长时间亮,门表显示温度超过了孵化要求的温度,说明胚蛋已经超温,应及时晾蛋。此时,应及时打开孵化机门,或者把蛋架车直接从孵化机内拉出来进行晾蛋。在10~20胚龄,每天早晚时段停止使用风扇,并打开孵化机门,当温度降到35 ℃时,再关闭孵化机门,重新启动电源。但当室内温度低于19 ℃时,不必晾蛋。19胚龄开始,每天晾蛋4次。在晾蛋的同时,可向种蛋表面喷洒37 ℃温水。
2.7落盘 鹅种蛋孵化到26~27 d,把胚蛋从孵化器的孵化盘移到出雏器的出雏盘的过程叫落盘。此时进行第二次照蛋(16胚龄),会发现有1%左右的胚蛋已经开始“打嘴”。
落盘前先提高室温1~2℃,动作要轻、快、稳。落盘后最上层的出雏盘要盖上网罩,防止提前出壳的雏鹅落到地上跌死。
2.8出雏与捡雏 正常情况下,落盘时(26~27胚龄)就有少数胚蛋已经破壳出雏,到29胚龄,大部分胚蛋陆续出雏,30胚龄大量出雏。
从雏鹅开始出壳,每隔4~6 h捡雏一次;也可以在所有雏鹅出壳达80%左右时集中进行捡雏,剩余尚未出壳的种蛋再集中到出雏器内继续孵化。捡雏动作要轻、快,避免把胚蛋碰破。
2.9助产 出雏的后期,会发现有些弱胚不能自己出壳,要进行人工助产。这部分弱胚,有的已经啄壳、内壳膜已经变得枯黄或已外露,绒毛变得干燥,尿囊血管萎缩,雏鹅无力挣扎出壳。此时,轻轻剥掉啄口周围的蛋壳扩大啄口,分开黏连的壳膜,把雏鹅的头慢慢拉出蛋壳,以后让雏鹅自己挣扎着出壳。
2.10清扫消毒 待胚蛋出壳完毕,抽出所有出雏盘、水盘,高压水冲洗、晒干、消毒;彻底清扫出雏器内的蛋壳、绒毛和污物,冲洗干净出雏器的底板、四壁,干燥后彻底消毒。之后,将出雏盘、水盘全部放回出雏器,熏蒸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