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婷
(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1401)
课堂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健美操教学的主要阵地,反而忽略了课后训练,在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学生对健美操的学习水平并不高,也难以让学生在一定强度的训练模式下真正达到健美操的塑形健身效果。因此,高校提出了将课堂教学与课外训练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课外训练这两者相互促进与融合发展的前提下,不仅学生可提升自己的健美操素养与运动水平,养成一定的健美操运动习惯,教师的健美操教学质量也可得到保障。如今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就是探索健美操课堂教学与课余训练一体化模式的建构与运用策略。
健美操实际上是一项将体操、舞蹈、音乐等艺术元素集为一体的有氧运动体育项目。对于正处于青年发展阶段的高校学生而言,这种体育运动项目无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一方面,因为健美操本身就注重求新、求异,与传统运动项目存在显著的区别,能以新形式的出现,吸引青年学生的目光;另一方面,健美操的运动过程是充满青春活力的,青年学生受到吸引是一件必然的事情。
而高校设置了健美操课程之后,受到了学生的一致欢迎,而且逐渐对学生产生了多方面的积极影响。第一,健美操本身就是一项体育运动,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方面自然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如今健美操课程成了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反映了健美操课程从本质上来看就是体育运动类的课程,具有体育学科的教育功能[1]。第二,健美操能够助人健身美体,提升学生的形象气质。这无疑迎合了青年学生追求美的心理,让学生产生愉悦的心理,这对于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第三,健美操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运动意识与运动习惯。健美操是符合学生心理需要、生理发展需求的体育运动项目,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会在学生的体育生活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在定期的健美操训练中,学生可潜移默化地形成终身体育意识,自觉展开健美操运动。
健美操教学成了高校体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教师的重视。但是这一健美操教学依旧存在一些问题,限制了它的健康发展。
首先,健美操属于新兴的体育运动,学生缺乏相关的运动经验,在训练时间少、训练力度过轻的情况下,其健美操学习水平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影响了学生的健身美体效果,也不足以让学生养成好的健美操运动习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健美操的喜爱与运动热情会逐渐消减,影响其运动心理健康[2]。其次,教师在开展健美操教学时的教学手段是单一的,更多的是让学生模仿动作,并集中训练,让学生熟练健美操的各个动作,通过反复的训练来增加其数学程度。然而这种教学模式并不利于维持学生的运动兴趣,还会在健美操教学中形成枯燥乏味的氛围,这就难以保障健美操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最后,健美操的课后训练不足。这不利于学生巩固自己在课堂中学习到的运动技能,也不利于学生利用更多的时间来提升自己的健美操运动水平。
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引入与运用,为体育教师开展有效的健美操教学提供了很好的选择。目前教师开始将健美操课堂教学与课外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具有健美操运动特色的一体化教学模式[3]。教师可在践行这一教学模式时,着重探究其训练策略及训练价值,希望能够改善当前健美操课堂教学的问题,让学生乐于长期地坚持健美操训练,获得理想的健美操训练效果。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健美操练习,通常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健美操的基本功,如压腿、把上踢腿、压肩、跳跃动作等。但是健美操的课堂训练时间有限,教师很少会让学生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基本功上,学生更多的是将这些基本功当成了热身运动,没能充分巩固自己的基本功。这会让学生在健美操训练中出现基本功不稳的情况,影响后期整体的健美操训练效果。对此,教师可在一体化模式下将基本功的巩固训练融入课外训练过程中来。
在课外训练中,教师需了解学生在健美操基本功训练中实际存在的不足,针对性地巩固相应的基本功。例如,有的学生韧带太紧,需加强压腿训练,要确保打开自己的腿部关节韧带。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避免学生出现韧带拉伤的情况,若学生韧带过紧,难以将腿压到标准的状态,则可让学生适当保持正确的压腿状态,在长期的压腿训练中,一次次尝试将腿压下去,直到拉长学生的韧带,达到规定的压腿要求。
在教师开展课外训练时,应注重时刻观察学生的练习状态,及时矫正学生的错误动作,避免影响学生的基本功训练效果。比如,学生在进行侧压腿、后压腿的训练时,很容易出现“出胯”“斜胯”等方面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矫正相关动作,让学生在侧压腿的过程中,将同侧的手放在把杆上,确保手臂与同侧的耳朵相贴,尽可能地靠向腿上方,确保腿部向远处伸展,拉长自己的旁腰。而在学生做压后腿动作时,教师应注重让学生将肩膀端平,不可出现缩颈部的动作,要确保头部向后延伸,不掉下去。对于把上踢腿和压肩等基本功的训练,教师同样可采取这样的指导方式,让学生逐步稳固自己的基本功,而在跳跃动作方面的训练中,教师可让学生通过不同的跳跃动作训练,使其掌握好相关的技巧[4]。例如,教师可让学生将跳跃动作与其他的动作相组合,包括跑跳训练、开合跳训练、吸腿跳训练、弓步跳训练、弹踢腿训练等。学生可灵活转换这些跳跃组合动作的训练时间,让自己不感到枯燥乏味,同时还能提高自己的跳跃动作训练水平。
教师应注重关注学生在健美操训练中的学习兴趣,在课外训练活动中,注重根据学生的兴趣,为其合理安排健美操训练内容。例如,对于女学生而言,她们对柔韧训练更感兴趣,希望通过健美操训练达到塑身美形的目的,让自己的身体更具柔韧性。教师可根据这部分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其安排柔韧训练的内容,如展开躯体分腿训练、转肩练习等。也有的女学生对塑造自己的美好姿态更感兴趣,教师则可让学生通过聆听音乐的方式,参与到形体、舞蹈动作集为一体的身体姿态训练过程中,让学生将动作与音乐相融,提高自己对健美操动作的艺术表现力与感染力。
对于男同学而言,他们偏好力量训练,教师则可在课外训练中,着重对男同学开展不同的力量训练,让学生的下肢、上肢、腹部等部位的力量强度更大。在上肢力量训练中,教师可为其提供“器械训练+静力支撑”的训练方案,确保可以提升学生的上肢力量。比如,学生可借助器械来展开俯卧撑训练、斜身引体训练或者曲臂垂悬训练。而在下肢力量训练中,教师可让学生参与到原地蛙跳训练、负重深蹲训练中来。在腹部力量训练中,教师一般可以采用单人练习与双人配合训练这两种模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独自一人或者两个人共同合作,做好悬垂举腿训练、俯卧两头起训练等。这些训练可以帮助男同学锻炼自己的力量素质,教师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做一套健美操运动,展现自己的力量美。
教师要让学生在健美操训练中获得理想的成绩,则可让学生参与到以竞技为标准的训练活动中,展开成套的健美操动作练习,或者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健美操竞技表现力训练。在竞技类的健美操动作训练中,有些动作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更需要将课堂教学与课外训练相结合,让学生拥有更充足的时间,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掌握好健美操竞技动作的技巧。
在这方面,教师需做到以下几点。其一,制定课外训练计划,让学生经历完整的竞技健美训练周期。在准备期,教师应注重让学生熟练掌握健美操的手型动作、步伐动作,掌握竞技健美操的基础知识与重点知识。在基本期的训练中,教师要让学生掌握竞技健美操的动作细节,提升健美操动作的准确度。在竞赛期,教师可让学生与其他班级或者专业的学生展开竞技健美操的比赛。在比赛之前,教师需适当加大训练强度,提高学生的竞技动作质量。
其二,科学安排课外训练时间,确保学生的运动负荷水平处于正常值,在此前提下,要保障学生的健美操训练成效。教师可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增加训练次数,训练次数由学生对健美操动作的具体掌握程度来决定。其三,加强专项训练。除了柔韧训练、力量训练等基本的专项训练之外,教师还需加强学生身体协调性的训练,让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协调各个肢体部位,加强健美操动作练习。通过这样有组织的训练安排,学生可逐渐提高自己的健美操运动素质,保障其在健美操教学中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高校健美操教学与课外训练相融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将会成为主流的教学模式之一,让教师能够有效改善健美操教学问题,增进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为了提高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运用质量,教师可从学生的基本学习需求、兴趣偏好、竞技运动需要入手,合理安排课外训练内容,让学生形成自觉锻炼意识,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