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君英
(焦作市图书馆,河南 焦作 454000)
公共图书馆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具有丰富的资源,而且服务对象非常广泛,同时具有多种多样的服务活动,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并提供了相对应的场所。中国的文化自信正是验证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积极的当代意义。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前沿阵地,怎样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目前需要思考的问题。
公共图书馆在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阅读推广工作中具有渠道、资源以及实践三大方面的优势。公共图书馆是人民群众的汲取精神食粮的基地,承载着提升全民文化素养的职能,这也为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了渠道优势。不仅如此,公共图书馆作为保存、传承、收集以及汇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场所,其具有的传统文化资源具有一定的全面性、系统性以及丰富性,这是公共图书馆的资源优势。除此之外,公共图书馆开展的诸多阅读推广活动,吸引了很多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者和研究人员,积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底蕴,并积极探索弘扬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从而在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中积极践行,实现了公共图书馆在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践行优势[1]。
一般情况下,公共图书馆在进行推广阅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收集相关文件和开展读者活动,并没有构建和完善、合适的推广体系,推广体系构建不完善的原因非常多,一方面是由于工作人员只注重活动开展的本身,缺乏理论性和规划性,缺少实践结果的反馈,导致公共图书馆在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指导;另外一方面,推广体系缺少一定的连贯性和系列性,在推广传播过程中使用的活动、方式以及主题没有一定的连贯和坚持,无法有效激发读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无法保证阅读推广活动的参与度和效果[2]。
公共图书馆最基本的职能属性就是公众社会教育,能够直接展现出自身是人民群众直接获取知识文化的课堂和场所,并且突显出自身的公益性。但在近几年新型城镇化发展越来越快,当地政府的财政都偏向于建设能够直接改善城市形象的基础设施设备,特别是有一部分地区缺少一定的财政资金发展文化。在这种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因为缺少一定的资源投入,只是保持基本功能能够运转和实现,无法真正有效地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活动。不仅如此,有一部分基层图书馆,尤其是县级以下的图书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专业学者比较匮乏,开展的推广活动少之又少,并且无法保证质量,导致人民群众参与度比较低,更加无法正确理解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无法建立推广宣传的文化氛围。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人们整体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不同年龄段的人们都面临着相对应的升学、就业以及工作等各种生活的压力。在这个背景下,读者越来越把阅读精力都放在提升应试和专业技能方面,比较偏向实用主义。比如,根据某一所高校图书馆的实际统计了解到,借阅图书排行榜当中,前十名都没有我国经典传统文化书籍,而且在排行榜前一百之内都无法见到四大名著、古典诗词等经典名著。在这样的思想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阅读观念比较浅薄,推广阅读具有一定的难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公共图书馆是阅读推广的主体,需要严格把控推广内容,始终秉持着准确的政治方向。推广阅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不是简单的一项任务,是长期持续的一个过程。但是根据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公共图书馆的推广阅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工作力度比较小,并且推广的内容也只是一些基础的国学经典,方式也只有讲座和诵读,即使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吸引一些读者参加,但是因为活动缺少一定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并且国学经典是比较难理解、难读懂,造成读者在阅读国学经典时缺乏兴趣和情感,无法形成相对应的阅读习惯,从而公共图书馆也无法形成特色阅读品牌[3]。在推广阅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当中要打破传统思想,取其精华,创新发展,建立整体化、系统化的设计观念。中华民族具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更加具有历史和博学的特点,在选择推广内容方面,一定要谨慎,需要与时俱进,真正与当下的生活相结合,并且要具备一定的操作性和接受度,这样能够让更多的读者参与进来。例如,当今家庭教育成为社会问题,我们可以就家庭教育的主题去寻找一些相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也可以就受众群体去寻找。总之传统文化、经典导读礼乐教化以及国学知识等各个方面,都可以着手建立多元的内容板块,深入了解其中容易推广并且容易接受的内容。我国各个公共图书馆的地方文献,能够充分地反馈出当地的现状与历史。可以利用传统节庆、手工艺品以及民间表演等方式充分地展现出地方风俗习性和文学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也是优秀最主要的部分之一,也是在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地域文化的有效方式。
公共图书馆在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阅读推广工作过程中,需要建立专门的部室、专门的岗位、专门的人员,建设并实施规范化的评估标准。
第一,需要创建专业队伍,进行调查研究读者阅读方式、读者阅读要求以及读者阅读兴趣,根据调查结果进行研究设计推广内容、推广模式以及推广主题等。与此同时,还需要建立效能评估制度,及时进行跟踪评估推广效果,并第一时间进行反馈,这样可以及时进行调整我们的推广模式、内容以及主题。
第二,建立宣传执行队伍对活动举办进行策划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的瑰宝有很多形式,而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怎样推广、如何推广以及谁来推广,这些都直接决定推广工作的效果。因此,推广工作人员需要具有一定的文学功底和文学素养,并且还需要具有相对应的社交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可以在公共图书馆当中选拔具有这些方面特长的工作人员来担任推广人员,不仅如此,还需要和当地各个高校进行合作,邀请这方面专业的学者到图书馆内担任阅读推广人员,并定期开展公益培训、讲座以及吟诵等活动,同时主要阵地是公共图书馆馆舍,还需要进入机关、社区、企业以及学校等,扩充活动场地,扩宽活动涉及面。
第三,需要建立具有一定权威性的评估团队,科学合理地进行评估阅读推广活动。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阅读推广过程中,实效评估过程也是保证活动效果的一个方法,并且对活动项目的服务流程标准化建设、数据分析以及管理常态化都有着一定的作用,有利于反映出真实的阅读推广效果,能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根本上走入读者心中,并进行传承与弘扬。
国家积极鼓励在公共图书馆建设、服务以及管理过程中充分地发挥出科技的作用,进一步促进使用现代传播技术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能力。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带动了智能产业快速发展,公共图书馆不断找寻智能化以及网络化的传播方式。比如,在2015年某个图书馆借用喜马拉雅网络平台,开通了管网电台,用“听书”的方式展现出阅读的美。因此,公共图书馆需要抓紧这个机遇,在新媒体时代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在互动性、可视化以及快速化的发展趋势下,在阅读分众化和碎片化的要求下,利用各自公共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号、视频号以及抖音账号,向广大人民群众推送国学经典、区域文化以及国学常识等,充分地发展、调动潜在的读者,利用创新的方式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其中包含的道德理念、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阅读推广最有效的长期发展方式就是多元合作以及整合资源,结合图书馆内和馆外的资源,增强企业、高校、文博单位、文艺院团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团体之间的合作,并且创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志愿者团队,多元合作不但能够有效缓解公共图书馆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阅读推广过程中资金匮乏、方式单一以及人才缺少等问题,还能够有利于扩大推广范围,能够让推广工作从根本上深入人民群众当中。比如,在推广内容过程中,公共图书馆需要和各个高校以及文化部门进行合作,进一步完善推广的内容,能够让读者吸收更丰富的知识,能够让收获更加充实。在开展实际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和社区、公益组织、学校以及企业、机关等社会力量进行合作,最大程度提升读者的参与度。在宣传传播的过程中,积极探究新媒体的传播模式,建立线下和线上立体传播平台,使推送更加的精准,最大程度上提升推广效率。
综上所述,公共图书馆是国家文化水平发展的主要标志,也是培养群众文化自信的主要场地。利用图书馆内的资源并充分结合当地特色文化和当地企事业团体,能够有利于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阅读推广,调动读者的阅读积极性、主动性以及认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