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课堂思政育人实践研究

2021-03-27 12:00姜红润
中文信息 2021年5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思想

熊 刚 姜红润

(1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2 河北体育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

一、研究背景及现状

1.背景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道,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这为我们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的根本任务,清晰描绘了实现这一根本任务的路线图和任务分解表,让不同岗位、不同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明晰自己做什么、怎么做和为什么做的认知,真正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从而全面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校体育课是所有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体育课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立德树人”工作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抓手[2]。

2.研究现状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一直以来,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各级各类学校及教育工作者积极围绕这三个方面开展教育、教学的研究和实践,但存在着“各自为育”的现象,直到党的十八大提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后,将德育工作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研究和实践才真正展开。高校体育课作为同向同行课堂思政教育的重要课堂和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以体育各项目本身所蕴含的丰富育人资源,走在了大学生各课程课堂思政建设的前列,但同样还存在着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认识不到位、对大思政内涵理解不充分、对教育资源应用不全面的问题,出现了注重技术教学而轻思想政治教育、片面强调体育项目本身的育人功能(内容提炼)而轻政治思想引领和教学过程渗透等现象[3]。

二、体系构建

1.三位一体的体育课堂思政

课堂思政的宗旨是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以及价值引导、道德培养、意识形态输送有机地交汇、融合起来,形成系统化育人长效机制,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要让所有的课堂都肩负起立德树人的职责,所有教师都承担起立德树人的使命[4]。

1.1 思想引领重在思想坚定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清楚地解答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的教育命题,为每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和努力的路径。第一,要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根植学生的心中,明确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她也必将带领我们走向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第二,结合历史、时事政治和国内外形势引导学生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第三,在学生中积极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5]。

1.2 内容提炼重在精神培育

体育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和思想政治内涵,主要体现在体育各项目普遍存在共性的、积极的优秀体育精神:体育比赛中的礼仪、礼节和形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高雅气质、文明水平和规矩意识;在体育活动过程中需要承受生理和心理负荷,必须战胜自我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每一次挑战和战胜自我的过程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顽强意志品质;对规则的敬畏可以培养学生自律自制的信念;体育活动的集体性需要在活动中与他人进行合作、竞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对比赛胜负胜不骄、败不馁的态度,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鼓励学生挑战自我,追求卓越,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在比赛中不同位置的职责分配,不同战术的协调配合,可以有效地渗透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担当精神;体育教学中的动作训练,都包含有服从命令听指挥的纪律要求和思想教育元素。

体育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和思想政治内涵还体现在不同体育项目的精神内核对学生施加的积极影响:篮球、足球等团体有肢体对抗项目的团结协作、精益求精、尊敬规则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体操、跳水等肢体精准动作项目的严谨规范、一丝不苟和全面发展、个性鲜明的精神和意识;团体操、广播体操等团体队形和肢体动作项目的各司其职、协调配合、整齐划一的优良品质;乒乓球、羽毛球等我国的强势项目能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舞蹈、追求美、塑造美的意识和自觉;跳高、乒乓球等对技战术和心理素质要求细腻的项目有助于引导学生去伪存真,追求事物的客观规律;太极拳、八段锦等优秀传统体育项目以其博大精神和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浸润心灵、滋养文化血脉,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1.3 过程渗透重在人格塑造习惯养成

体育教学是在开放的环境中进行身体活动,具有开放性、实践性、社会性的特点,让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实现价值的引领,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将思想政治理论运用于实践中,实现知行合一。比如在教学比赛时,遇到本方进攻,但对方有队员受伤,教师可暂停比赛并利用这个机会进行生命教育和道德教育,激发学生的生命意识和道德意,使学生产生共鸣并乐于接受,把体育道德内化为自身的主观需要;在课堂的准备部分和结束部分要进行适当准备活动和放松整理,告诉同学们这是适应人体活动规律,提高竞技状态的必要手段,从而激发学生尊重规律、探索规律的意识;当学生不能按时完成课下作业而影响课时计划展开时,及时渗透诚信教育,培养学生的契约精神;在身体活动的过程中,同学间出现不文明言语和行为时,强调团队协作、团结友爱的重要性;在面对一个复杂的技术动作学习时,以分解练习法将复杂的技术动作分解成若干个相对简单的动作分别熟练,最后合成完整的技术动作,在同学们最终掌握开始认为不可能完成的完整技术动作时,引导学生思考在面对以后的复杂的学习工作时的解决思路等。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这样进行德育教育,比起空洞的说教,更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拓宽思维方式、塑造优秀的品质,做到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师资保障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是教与学的两个主体。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进步,但教师在教学中“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没有改变,“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工作目标始终明确,出自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以“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精准阐述了一名教师的标准和努力方向。充分发挥体育本身及教学过程的德育资源,确实构建同向同行的体育课堂思政教育,需要教师具备完成体育教学所需的相关知识、技能外还应进一步完善人格修养,全面提高人文素养和相关知识储备。从而进一步坚定自己的信仰和立场,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树牢同学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度把握教学内容及体育项目本身的德育资源,了解学生的年龄结构、文化层次、专业发展及个性特点,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地对学生施加影响,促进积极奋进、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等精神,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善于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群体和个体所表现出来的问题及思想根源,并以恰当的方式进行提炼、点评和引导,从而塑造学生的善良高尚的人格并拓展思维方式。

3.考核内容及方法

对学生每学期体育课成绩的考核除了传统的运动成绩达标测验、运动技能技术评定(占学期测评成绩的60%)外,增加对思想信念、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核心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考核思想品德的考核内容(占学期测评成绩的40%),以学生课业评价中非标准性评价方法——表现性评价法进行标价,评价指标有课堂表现、回答问题、学期学习总结、体能测试的进步幅度等。

三、实践效果

以一个教学班为期两个学期的体育课堂思政育人的实践发现,班级整体的精神风貌有了明显提升:学生普遍提高了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同学间互相帮助蔚然成风,到课率基本保持全勤;拓展了学生思维方式,大部分学生掌握并形成了从所学技术动作的目的意义入手,主动思考技术动作要领这一目标导向的逆向思维模式;对运动技术的探究更加深入,学生个体对运动成绩的要求标准更高,练习更加刻苦,运动技能和体能测试成绩显著提高,对完成体育课本身的教学任务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

四、意见建议

1.加强对师资的思想政治培训

高校教师普遍具有一定的政治觉悟和敬业情怀,在教学中也偶尔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价值观教育,但大多数教师没有受到过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和指导。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主阵地作用,确实实现同向同行的课堂思政育人效果,首先要加强对师资队伍的思想政治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政治觉悟和发挥已有知识、素养对学生施加积极影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加强对课堂思政内涵的理解

确实提高教师的政治站位,充分认识课堂思政育人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确实统一高校教务主管部门的思想,从顶层设计层面解决重智育轻德育、重专业技能轻人文素养、重知识传授轻价值引领等不正确的教育观念,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列入主要的考核指标;确实做到“守好一段渠,种好自己的责任田”,把思政课以外的每一堂课都设计、实施成为思想政治课的校内实训基地。

3.体育课堂思政育人资源的深度挖掘和系统梳理

笔者在近期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了思政教育内容,积极地从做人做事的层面对学生施加积极影响,由于课堂思政教育缺乏实施前的有计划、系统性的整体安排,表现出很大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各高校的体育教学部门应组织专人、设置专班对体育课堂思政的育人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和系统梳理,有效整合目前“课中课”和体育育人课的单一课堂育人模式,坚持整体设计并突出思政课协同推进,坚持需求导向并注重解决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实际问题,坚持循序渐进并体现时代性增强实效性,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全覆盖的角度真正把体育课堂思政育人工作落实、落细。

4.完善体育课程考核的指标和课程的评价体系

要进一步加强课堂思政育人的顶层设计,充分发挥好对学生课程考核和对教师课程评价的指挥棒作用。

对学生每学期体育课成绩的考核除了传统的运动成绩达标测验、运动技能技术评定外,增加对思想信念、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核心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考核思想品德的考核内容,合理分配相关考核内容的权重,以学生课业评价中非标准性评价方法——表现性评价法进行标价,评价指标有课堂表现、回答问题、学期学习总结、体能测试的进步幅度等。

对教师的课程评价同样要增加对教师在备课(教案撰写中思政育人设计)、上课(思政育人融入)、课下辅导(发现学生思想问题的持续跟进)和课程考核(思政育人效果反馈)的评价,结合教学资料核查、听看课评价、育人效果评估和学生评教等形式综合对教师的课程进行评价。高校的教学主管部门可以适时地开展课堂思政练兵、竞赛等活动,并将结果纳入教师考核、晋职的评价体系中,引导教师统一思想、提高重视、创新育人方法和手段。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思想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