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良
(大连市第七十九中学,辽宁 大连 116021)
分组学习的效果取决于合作小组成员的配合程度,而小组成员的配合度取决于成员之间的性格与学习能力,与自己关系不好的人共同合作,合作学习难以进行;与能力差别很大且不能互补的人共同合作,合作效果会不尽如人意。在现实的班级管理中,教师常常不考虑每位学生的性格与能力,按学生在班级中的位置划分小组,前面的同学向后转,4人组成一个小组,有些小组的成员“门不当户不对”,没有“共同语言”,使得合作无法进行,效果不佳。
教师在使用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管理班级时,虽然通过建立班级秩序后能够起到约束学生的效果,但总体来讲管理效果一般,学生们没有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与自我约束意识,而且班级凝聚力也没有得到提升,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不强。所以教师就必须要及时改进管理班级的方法,采用分组学习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分组学习的班级管理方式更加合理、公平,充分发挥优等生的榜样带头作用,激励差生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不仅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良性互动,而且还增强了班级中每一名学生的归属感,使班级凝聚力得到了增强。另外,采用分组学习的班级管理方式,也能够减轻教师的负担,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去做好备课工作,并从多个角度来重新思考班级管理方法问题,进一步地强化班级管理工作质量[1]。
教师需要适当增强自身的威信,班级公信力的建设包括了班级管理小组的公信力和班集体的诚信等,实质上,这样的班级公信力也是发挥“积分制”模式效果的重要保证。一旦班集体的公信力缺失,“积分制”模式创建的意义也就不易被凸显。另外,班级整体公信力与班级内部管理小组的公信力息息相关,有威信的教师能够有效带领班级管理小组一起监督学生,一起执行“积分制”。这样就能够在大幅度降低教师工作压力的同时,提高班级学生的凝聚力。但在此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能过于集中班级管理小组的权利,而是应该尽可能做到“权力下放”,规避班级管理小组积分时不公正的问题。教师可以在发挥班级全体学生能动性的同时,将班级全体成员都任命为积分督促员,由班级学生来监督管理小组。如此,就能够在对积分制实施的公平公正性提供保障的同时,有效应用“积分制”。
分层管理工作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能够有效创新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以人为本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发展,将这一理念渗透进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环节,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主体地位,其中分层自主管理方式符合这一理念的要求。分层自主管理能够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特征,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给予学生更多班级管理的自由权,教师只需要发挥好外部监督的作用即可。有一部分学生的自律性较强,教师则需要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适当放权,让学生自主管理、自由发挥;有的学生自控能力较差,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教师则需要适当缩短学生自主管理的时间,一方面需要注重放权,另一方面需要给予学生针对性的辅导,只有这样,才能够避免学生出现逆反心理,释放学生的天性,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保障学生能够坚持正确的“三观”。
团队是将每个成员连接在一起的网,责任意识是团队合作发展的意识根基。教师要清晰告知学生,在微小组中必须学会对自己负责、对小组成员及小组荣誉负责。简单来说,对自己负责就是要管好自己的学习态度、生活情况,所作所为无愧于自己与关心自己的人。对小组成员负责就是要做好自己职责内的事,假如成员有困难要及时帮助。对小组荣誉负责就是要在管好自己、帮助成员的基础上争取上进,为小组在学习、卫生、纪律各个方面出力;若是有小组荣誉的情况便用高标准要求自己,为荣誉增色。每个小组成员学会为自己、他人、小组负责的时候,班级管理便成为一件学生主动遵守并维护的事,区域小组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有效性显而易见[2]。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组合作中不仅要注重学生合作能力的增强,而且还需要促使其拥有良性竞争意识。因此,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并将其贯穿班级小组合作自主管理模式实施的始终,不断给学生补给动力。具体来说,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针对小组与个人各方面表现情况,应该每周进行统计,做好统计结果分析工作,并开展评选,表扬优秀个人和优秀小组,给予其相应的激励;对小组打分,并且每周需要根据名次,有针对性地调座位;做好每月评选工作,如评选明星个人和明星小组,在宣传栏中进行宣传,使其发挥榜样作用。
总而言之,一个良好班级的建设和管理仅靠教师个人的力量肯定是不够的,需要多方支持和配合。有了多方的相互配合、协同管理,合作小组管理模式才能在根本上得到保障,才能在制度上得以融合,也必将在班级管理的沃土中生根发芽,并不断壮大和发展。为了促进分组学习在班级管理中应用效果的提升,教师应积极开展分层自主管理,建立班级公信力,组建积分制小组,强调学生的负责精神,加强对小组的良性激励,发挥优秀小组的榜样作用,从而强化分组学习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