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正学
(黑井镇文化和旅游广播电视体育服务中心,云南 禄丰 651221)
乡村文化建设对乡村的发展意义非凡,要想促进农村文化建设,必须加强人民群众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文化建设作为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和智力支撑,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发展乡村文化的同时,应保护和传承好传统文化,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乡村文化的发展。
乡村文化有很多待发掘的地方,有些农村凭借自己独一无二的本地文化,充分开发利用,不但提升了自身的经济水平,对外也有较大感召力。乡村文化的发展不仅可以帮助自身发展经济,还可以为更多农民工提供就业空间。因此,要重视农村的就业问题,让有劳力的人员可以在自己生活的地方有事可做,又可以增加收入,不用跑到遥远的城市就业,由此,乡村的很多问题也可以得以解决。振兴乡村文化,促进当地农业产业化、旅游观光业等的发展,对促进乡村群众自己创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比如,发展当地特色农业、土特产品、农家小院、民宿、旅游等等。同时,乡村文化建设离不开多元化的挖掘开发,我国很多乡村拥有地广人疏、环境优美、资源丰富、保留了劳动人民在长期生活中积累的智慧结晶等条件。发展乡村文化,可以充分发挥当地的特色,开发农村资源,既可以保护较多不可再生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能促进农业产业、旅游业的发展,进而实现共同富裕。
随着我国的发展,很多农村务工者逐步到城镇发展、定居,主要原因是可以带给他们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可以保障家人和自己的生活。这样不利于乡村文化的建设,更不利于振兴乡村的战略,呈现出停滞的局面。文化分为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物质文化包含农民居住的房屋、优良的生态环境等,非物质文化包含传统的民间艺术工艺、人情风俗习惯等等。目前,由于农村的基础条件还较薄弱,有一定文化技艺、掌握本土文化内涵的文化工作者纷纷离去,人才的流失以及后备人才队伍的不足,导致文化建设面临着困难。随着农村向城市发展,能够长期居住在本地的人口越来越少,乡村文化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另外,在乡村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很多文化遭到破坏,法律意识淡薄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缺失,很多老房子被拆除或者改造,民族文化元素、风貌失调,非常不利于乡村文化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到城市发展,而不是如何利用自身独特文化资源,促进当地的发展。还有就是生态文明遭到破坏,随着城市的发展,农民的价值观也发生改变,一些独有的文化元素在慢慢消亡、消费观、道德观念等一些方向发生了变化。这不利于乡村文化的发展,也为乡村文化振兴带来了诸多困难。
乡村振兴是全方位的发展,乡村文化所具有的独特魅力的发挥,关键是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充分挖掘利用,不断走向市场。一是要不断进行创新,将乡村特色文化与现代新兴的文化相结合,按照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产业兴旺的要求打造新时代新农村,让农村逐步变成适于人居、富有活力的美丽家园。在发展第一、第二产业的同时,统筹谋划发展更具地方特色的旅游业,为乡村文化的发展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二是乡村文化的发展需要靠当地的劳动人民的传承,更需要各方社会力量的补给,乡村文化日积月累自然形成的环境,风土人情是城市没有的,也是不可再生的,从而显得弥足珍贵。要让更多农民成为经营的主体,利用新兴产业转型,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者、城市居民参与到乡村文化建设上来,到乡村欣赏优美的自然风光,远离城市的喧嚣,感受体验采摘农产品、到乡村露营、登山、摄影等等。三是建设新型美丽乡村,对农村农民和城市居民来说,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物质发展的基础上,要注重农民自身的发展,不断提高农民朋友的内在素质和文明水平,引导他们客观理性地看待待乡村文化的优越性显得尤为重要。同时,要帮助农民树立文化自信,利用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用开放包容的态度面向城市、全国乃至全世界。乡村振兴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振兴乡村文化,最重要的是培养农民的发展意识,以助推乡村振兴为出发点,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用现有独有的魅力去发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结合在一起,用易行且新潮的方式传递正能量。四是振兴乡村文化,必须加强对自然环境的严格保护和管理,文化的建设离不开与城市的共同发展。现代社会中,互联网是发展的重要手段,互联网让人与人变得更近,可以利用网络,让农民把自己家乡独有的产品推向社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历史悠久,有很深的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是非常有必要的。要从孩子的发展开始,要提高乡村的教育教学水平,注重对孩子的培养。另外,引进优秀的文化人才到农村发展,也是助推文化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必要途径,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因地制宜谋发展。
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乡村文化建设离不开农村和城市的共同努力,乡村文化的建设贵在弘扬传承。要从各方面加强乡村文明,挖掘乡土人才与引进文化人才相结合,提升乡村人民的文化自信,把乡村文化自身魅力发挥到最大化,为乡村振兴助力,为实现城乡一体、融合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