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一凡 吕晓东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病因尚不明确,多以肺泡结构紊乱及肺泡炎性病变进而出现肺间质纤维病变,临床主要表现为患者出现慢性进展性呼吸困难、咳嗽咯痰、疲乏消瘦、肺功能不全等症状,其发病隐匿,发生率及病死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疾病治疗经济压力重,且严重损害人们的生命健康[1,2]。针对此类慢性难治性呼吸性疾病,有学者提出肺康复即呼吸康复,即通过精确的诊断、治疗、心理支持和教育使患者疾病在生理病理中达到稳定或逆转,且尝试使患者恢复到身体状况所允许的最佳功能状态的多学科的治疗计划[3,4]。肺康复从提出到现在已日趋完善,为多种慢性肺系疾病的后期恢复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而中医在治疗肺系疾病中能明显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因此中医肺康复逐渐形成,其多种康复治疗手段在临床广泛应用,如慢阻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尘肺、哮喘等[5,6]。但有关IPF的中医肺康复研究却较少。本文旨对中医肺康复在IPF中的应用现状作以剖析,并对其发展方向提出相应的建议与思路。
中医认为IPF与中医疾病中的肺痿相近。肺痿病名,首见于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仲景认为肺痿疾病总属“肺燥津伤”“肺气虚冷”两端。而后世则认为其治疗与痰瘀互结,气血失和,络脉阻塞有关,故临床治疗与康复手段应主要围绕化痰祛瘀,调气和血,疏通血络为主[7]。相应的康复手法主要包括:针刺艾灸、中药、心理治疗、食疗及功法锻炼等方法,都有康复治疗作用,能调和人体气血,调整人体阴阳。如《丹溪心法》中所说:“气血充和,万病不生”。人之气血平和,脏腑形体官窍通畅,正气充实,则疾病自然而愈,通过以上方法便可以达到近乎康复的状态。此外《素问·脏器法时论》:“毒药功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可见食物疗法可以使人身体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以达到康复的目的[8]。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长期坚持饮食平衡,合理起居,自然而然可以阻止、延缓和预防IPF的进展,甚至使人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中医肺康复技术主要包括:针刺艾灸、中药、心理治疗、食疗及功法锻炼等。归纳介绍如下。
2.1 针刺艾灸针刺艾灸技术是IPF康复的重要手段。针灸作为中医重要的治疗手段,有多种治疗策略,其通过“菀陈则除之”“虚则补之”“寒则留之”等治疗原则调畅人体气血阴阳。使人体经脉平和,四肢百骸充实,达到康复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目的。现代研究发现,针刺艾灸对于IPF康复也有很好的作用,能抑制或阻断与肺纤维病变形成的相关炎症介质或细胞因子并改善患者肺功能[9]。有研究[10-12]结果证实TGF-β1是肺纤维病变的高风险因素,有实验表明艾灸模型大鼠膏肓、肺俞组可有效抑制TGF-β1蛋白表达且与泼尼松组功能相当,此外有实验表明艾灸可抑制TNF-α而阻碍大鼠肺纤维化的形成,且艾灸和泼尼松降低TNF-α的作用相当。另有研究证实IL-6、IL-1也是发生肺纤维病变的影响因子,李戎等[13]艾灸治疗肺纤维病变的大鼠,结果得出艾灸能够抑制肺纤维病变通过调节促进细胞因子(Ⅰ/Ⅱ型)的平衡。徐慧卿[14]发现穴位点刺配合艾灸+中药治疗IPF患者结果显示联合组肺功能恢复程度明显优于口服泼尼松组。李戎等[15]联合其他单位对42例IPF患者进行疗效观察,发现糖皮质激素联合艾灸(肺俞、膏肓俞)结合穴位刺血可以明显改善IPF患者的肺功能,提示针灸可以提高糖皮质激素对IPF的临床治疗作用。由此可见针刺艾灸在肺纤维病变形成方面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针灸在IPF的治疗康复中,对于延缓IPF的发展,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2 中药中药作为中医的一部分,对疾病治疗起到了关键作用,而针对IPF的治疗,治疗原则以益气养阴、化痰散结、活血通络为主,其疗效明显,能减慢肺纤维化程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任延毅等[16,17]用具有补气益肺、通络活血的参龙煎剂治疗IPF患者,其疗效显著。张艳萍等[18]以旋覆花汤打底演变成肺纤通汤治疗此疾病取得疗效良好。陈平等[19]选取50例IPF进行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口服化纤破痼汤联合西药疗效明显优于单独西药治疗组,可明显改善肺功能及较强的抗纤维化功用。辛大永等[20]通过2组随机试验比较,发现益气软坚消癥法(二甲消癥汤)对气虚血瘀型IPF治疗效果优于半胱氨酸组,可以明显改善IPF患者的生存质量,消除中医症状。李壮花等[21]通过肺纤维化24例的临床分析得出结论:养阴通络法是治疗IPF的有效方法之一,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现代研究发现黄芪、党参、水蛭、当归、丹参、三七、川芎等活血益气类药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凝、修复血管内皮等作用,可有效减轻肺泡炎性反应及减慢肺纤维化程度[22,23]。由此可见中药治疗在IPF的康复治疗手段中的重要地位,是得到证实且有效的康复手段。对于气阴两虚兼有血瘀证型的IPF患者的康复尤其适合,具有独到的康复优势。
2.3 心理治疗《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言:“悲忧伤肺,喜胜悲”。中医传统理论在治疗疾病时注重心理疗法对于疾病的治疗。IPF在疾病发生的过程中,患者大多伴有心情抑郁等表现,悲忧则损伤人体肺脏,气机失调,郁久发病。心理治疗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施海燕[24]通过对确诊的136例IPF住院患者进行2组随机对照试验,发现综合心理干预是IPF护理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IPF患者生存质量有重要的作用。王璐等[25]对134例肺间质疾病患者进行观察研究,结果显示在常规患者护理的基础上予以团体心理辅导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护理,能明显提高精神状态及生活质量。赖晓帆等[26]对200例慢性肺病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发现优质心理护理疗效明显强于常规组,可改善患者肺功能,能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心理治疗作为一种治疗方法,有一定的疗效,对于IPF患者的康复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值得在IPF患者临床康复中进行推广。
2.4 其他疗法如食疗根据患者体质、疾病偏颇而制作特有的饮食物,有学者[27]提出“体质分类学说”即根据患者体质而予以饮食规避,但临床试验观察研究很少。如功法锻炼(八段锦、太极拳)能调和气血,提高人体免疫力,但运用于IPF患者的临床数据资料不足。
IPF的中医康复手段多样,是IPF患者康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在的手段是中药为主,配合心理治疗、针灸等方法。中医肺康复的不断发展,改善了IPF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了肺康复的疗效。与此同时IPF康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却也值得我们引以重视。①针刺艾灸治疗IPF多以动物研究文献较多,而临床观察研究较少,仍然需要继续不断发展。②开发研究其他中医手段治疗IPF,例如传统的功法锻炼,包括太极拳、气功、八段锦等。目前尚没有明确的研究,但为IPF中医康复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思路。③设置系统全面的肺康复指导课程。IPF中医康复手段虽然广泛,但却缺少专业专职的医生进行相关操作,这影响了IPF康复的进展。
中医肺康复作为一种康复治疗手段,根源于中医学的基本观点,即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在IPF的康复治疗过程中,中医肺康复术种类丰富,包括中药治疗、针刺艾灸、心理疗法、食疗等对于IPF患者的生存质量与疗效有很大的提高,并能明显改善IPF患者的临床症状。总的来说,中医肺康复具有简单操作、便利、效果显著、价格低廉等特点,对IPF患者的恢复过程有着显著的作用。 但到目前为止对于IPF的中医康复研究仍然不甚广泛,如传统疗法中的气功、八段锦等的相关临床研究及疗效证据仍然不足,这也是未来IPF相关中医肺康复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