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平运用柴胡桂枝干姜汤经验举隅*

2021-03-27 10:58:59涵吴萌黄
浙江中医杂志 2021年10期
关键词:天花粉姜汤干姜

陈 涵吴 萌黄 平

1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53

2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05

黄平主任中医师系浙江省名中医,博士生导师,浙江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分会主任委员,师从国医大师葛琳仪等名家,长期从事临床和教学工作,在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等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他善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多种疾病,屡取佳效,现举验案三则,总结黄师对柴胡桂枝干姜汤的理解和运用,以飨同道。

1 方证解读

柴胡桂枝干姜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原方用于治疗太阳病误治后,正气损伤,病不解,邪入少阳而出现往来寒热等手足少阳两经及胆、三焦两腑证。

黄师临床上重视肝脾,他提出人之气贵乎顺,邪郁少阳,经气不利,肝失疏泄,郁而化热,可见胁胀胸痛、急躁易怒、口干口苦等表现;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易为饮食、情志所伤,导致脾阳不振,水饮不化,可见小便不利、大便或溏或结、苔干或腻等。柴胡桂枝干姜汤由柴胡、黄芩、桂枝、干姜、天花粉、牡蛎、甘草组成,共奏和解少阳、温中化饮、逐饮解结之效,适用于肝胆郁热于上,而兼见太阴脾土偏虚,伴津失输布于下之证,可广泛用于甲状腺疾病、糖尿病、痤疮、慢性肝炎、阳痿、围绝经期综合征等疾病。

2 用药经验

黄师主张将柴胡桂枝干姜汤中的药物分为三组,柴胡与黄芩;天花粉与牡蛎;干姜、桂枝及甘草。一者便于从药物组成角度理解方证机理,二者利于针对疾病的特性及患者的个体特点进行药物剂量的调整。柴胡、黄芩和解少阳,疏达肝气;天花粉、牡蛎逐饮开结,清热生津;桂枝、干姜、甘草通阳散寒,温脾化饮,而甘草健脾,亦调和诸药。

具体运用上,黄师常抓大便溏结与否、口干苦表现以司外揣内。若见患者大便偏干、口干口苦等热象明显者,当减轻姜、桂用量,突出柴、芩清解之力;若见便溏等脾胃虚寒表现明显者,则当减少黄芩用量,酌加姜、桂用量以暖中运脾。口干者宜加用天花粉剂量,颈肿、手抖或失眠者宜加用牡蛎剂量。甘草能调和诸药,可据具体寒热虚实情况选择生、炙用法,其在糖尿病的患者用量宜小,常用剂量为3~4g,其他多用6g。

3 验案举隅

3.1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张某,女,32岁。2020年11月26日初诊。发现甲亢2月,口服甲巯咪唑1月后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伴皮疹,停服西药。查甲状腺功能类: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T3)2.21nmol/L,总甲状腺素(TT4)158.49nmol/L,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6.03pmol/L,游离甲状腺素(FT4)16.46pmol/L,促甲状腺激素(TSH)<0.01mIU/L,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585.05IU/ml,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1000IU/ml;血常规:中性粒细胞比例37.7%,绝对数1.6×109/L;肝功能: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45U/L。目前口服普萘洛尔、护肝片。刻下症见口干目涩,颈部增粗,舌稍红边有齿痕、苔薄白腻,脉左弦右缓。处方:柴胡、八月札、赤芍、丹皮各12g,天花粉、牡蛎、生麦芽、谷精草各15g,珍珠母30g,蒺藜10g,黄芩、五味子各9g,桂枝、甘草各6g,干姜5g。7剂。12月10日二诊:轻微心慌手抖,月经先期,舌稍红,脉弦细缓,TSH<0.01mIU/L,TPOAb>1000IU/ml,余甲状腺功能正常,ALT42U/L。上方桂枝增至9g,干姜增至6g,黄芩减至6g,去丹皮、五味子,加垂盆草、凤尾草各15g,钩藤(后下)10g。14剂。12月26日三诊:手抖减轻,无明显口干,舌质淡红。血常规、肝功能正常,TSH0.017mIU/L,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2.89IU/ml,余甲状腺功能正常,上方干姜增至9g,甘草炙用,去垂盆草、凤尾草、钩藤,加木瓜15g。7剂。

按:黄师多从肝论治甲亢,从经脉循行来看,《灵枢·经脉》云:“肝足厥阴之脉……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甲状腺乃肝经之所过。本案患者肝气不舒,郁而化热;木旺乘土,脾虚生痰,交阻颈前,故见颈部增粗;津不上承,故口干目涩;舌质稍红,边有齿痕,舌苔薄白腻,脉左弦右缓,亦为肝郁脾虚之象。故用柴胡、黄芩疏肝清热;桂枝、干姜内助太阴,温散已结聚之肿块;天花粉、牡蛎生津止渴,软坚散结;蒺藜、珍珠母平肝潜阳;生麦芽疏肝理气;赤芍、丹皮清热活血;八月札化痰散结,以消瘿肿;谷精草疏风明目;五味子益气生津;甘草调和诸药。二诊考虑患者肝经郁热之象尚存,稍增泻火解毒之品,钩藤兼治手抖,同时调整桂枝、干姜及黄芩用量以制方剂之过寒伤脾。三诊患者诸症减轻,故去上方凉药,稍增干姜剂量,甘草炙用减轻清热之力而添调和之意,并加酸味之木瓜以和胃生津。

3.2 痤疮:戚某,女,24岁。2021年1月7日初诊。多发痤疮1年余,以面部额角为主,背部散发,色红或中有白点,月经前多发,皮肤油,平素月经少量血块,痛经,稍口干,大便日行,舌黯偏红、苔薄黄,脉细缓。处方:柴胡、赤芍、连翘、白芷各12g,天花粉、牡蛎、葛根、丹参、蛇舌草、蒲公英、生薏苡仁各15g,荆芥10g,黄芩、防风各9g,桂枝、甘草、蝉衣各6g,干姜5g。7剂。1月14日二诊:额角有新发痤疮,唇干,正值经期,大便溏,日二三行。上方黄芩减至6g,桂枝增至9g,干姜增至7g,葛根增至20g,去丹参、蛇舌草、蒲公英、白芷、生薏苡仁,加马齿苋、生侧柏叶、木瓜、土茯苓各15g。7剂。1月21日三诊:面部痤疮平坦,未见新发,大便日一行,成形。前方去葛根、马齿苋、侧柏叶,加乳香、没药各5g。7剂。

按:痤疮又称“肺风粉刺”,《素问》云:“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黄师认为,痤疮多由内有郁热,透发不畅所致。患者病位在肝脾,肝经郁热,脾虚生湿,湿热蕴结,气血凝滞于上,则面背部发痤疮而肤油。妇人经行前血热偏盛,故痤疮经前多发。全方柴胡、黄芩清利肝胆郁热;桂枝、干姜、甘草温补脾阳,辛甘发散表邪;天花粉、生牡蛎散结排脓,牡蛎又能引热下行;葛根、荆芥、防风、蝉衣开腠祛邪;赤芍、丹参凉血活血;蛇舌草、连翘、蒲公英、白芷、薏苡仁消肿散结。二诊患者痤疮减轻,正值经期而便溏,舌质转淡红,故减轻黄芩用量,增加桂枝、干姜用量,并随症调整药味。三诊患者痤疮渐平,遗留痘印,故用乳香、没药活血化瘀,以消痘印。

3.3 糖尿病:汪某,女,52岁。2020年10月22日初诊。体检发现血糖升高半月。辅助检查:空腹血糖(GLU)11.46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10.1%,ALT176U/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100U/L。B超示双侧甲状腺结节、子宫肌瘤、双乳结节。当地医院予二甲双胍控制血糖。患者刻下潮热明显,伴口干,近期体重下降2kg,体质量指数(BMI)22.76,夜寐欠安,夜尿1~2次,右胁胀,大便溏,舌黯、苔薄白腻。处方:柴胡、桂枝、佩兰各10g,天花粉、牡蛎、茯神、垂盆草、地骨皮、制远志各15g,炒白术12g,干姜7g,黄芩、阳春砂、五味子各6g,炙甘草、黄连各3g。14剂。11月7日二诊:患者口干减轻,右胁偶有不适,依上方化裁,并合金铃子散疏肝理气止痛。复诊服药1月半后诸症皆消,2021年1月7日复查空腹血糖:6.47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2hPG):8.36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6.3%,肝功能无殊。

按:患者少阳经气不畅,郁而化热,故症见潮热;又有脾阳受损,痰饮内生,肝郁水停,痰气互结于胁下故胁胀;脾运失职,津失输布,故口干便溏,苔薄白腻。方中柴胡、黄芩疏肝清热;天花粉、牡蛎润燥生津,软坚散结;桂枝、干姜、炙甘草温补脾阳而止泻,桂枝又能助阳化气减少夜尿;垂盆草、黄连助柴胡、黄芩清热解毒,地骨皮泄火生津,五味子益气生津,阳春砂、佩兰、茯神、炒白术芳香化湿醒脾,制远志交通心肾助眠。

4 小结

柴胡桂枝干姜汤在临床上运用广泛,诸多医家都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唐容川秉持邪郁胸胁、水饮内结的观点。陈慎吾认为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少阳病而又兼见“阴证机转”者,用之最恰。刘渡舟[1]则提出了“胆热脾寒”的观点,用本方和解少阳治脾寒,临床应用抓“口苦”“便溏”等主症。胡希恕[2]则认为“既有表未解,又有柴胡证未解”,认为口渴、乏力、大便偏干是本方证重要特征。黄煌[3]指出,此证乃由过度的精神紧张,饮食不调,加上连续的体力劳动及过多出汗的刺激形成,柴胡桂枝干姜汤便是柴胡类方中的“安定剂及精神疲劳恢复剂”。

黄师将各家观点结合临床经验,强调需把握此方的方证和药物组成结构,临证时仔细辨证,谨守病机。尽管疾病表现多样,但若切中少阳枢机不利,兼有太阴里虚,津液输布失常之病机者,施以此方加减,其效显著。

猜你喜欢
天花粉姜汤干姜
口腔溃疡 喝点姜汤
从《神农本草经》论述干姜在经方中的应用
Yi Qi Jie Du Formula and Salinomycin Combination Treatment Mediates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Stem Cell Proliferation,Migration and Apoptosis via CD44/Ras Signaling Pathway
台州姜汤面
UPLC-TQD-MS法探讨关木通配伍干姜减毒存效机制
中成药(2018年11期)2018-11-24 02:57:32
天花粉蛋白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中成药(2018年9期)2018-10-09 07:18:52
干姜粉能散寒止咳
一碗姜汤
读写算(下)(2016年11期)2016-05-04 03:44:10
我为爷爷煮姜汤
快乐语文(2016年29期)2016-02-28 09:03:39
浅谈干姜在热证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