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未病”思想在社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应用的思考

2021-03-27 07:12:04季盛上海市徐汇区凌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200237
江西中医药 2021年8期
关键词:治未病传染病人群

★ 季盛(上海市徐汇区凌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0237)

自2019年年底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出现多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简称为NCP)患者,其起病隐匿,多表现为发热、干咳、乏力,与普通感冒以及流行性感冒难以区别,且传染性强,随着疾病的蔓延,迅速波及中国的其他地区,死亡率较高。自疫情发生以来,新冠肺炎病情多变,严重者可迅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凝血功能障碍以及多脏器衰竭[1],严重地危害了人民的身体健康,给社会带来了经济的重大损失。

在疫情中中西医一起联合治疗新冠患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中医文献中将烈性的传染病列为“伏气瘟疫”“瘟气”等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盖因正气不足,瘟气入侵所致。可以说这一次疫情是一件影响力比较大的公共卫生事件,同时对于如何有效预防该类烈性传染事件提出了更大的要求和挑战。《黄帝内经》中“治未病”的防治理论无疑是与预防医学中预防结合的理论相吻合。《黄帝内经》首次提出“治未病”一词并就其预防思想做了全面而深入的阐述,《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谓:“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灵枢·逆顺》曰:“上工刺其未生者也……故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2],开中医预防思想之先河。面对我国目前为止遇到的最大疫情,社区医院作为负责社区居民健康管理和保健的主体,是传染病疫情防控管理工作的基础,是控制传染病疫情、减少疫情传播范围的关键[3]。基于中医“治未病”思想,中医专家将中医“治未病”在社区新冠肺炎防治进程中分为“未病”“欲病”“已病”三方面应用,现总结如下。

1 未病时期—扶正祛卸,保护易感人群,增强心理建设

1.1 使用中医药优势提高社区易感人群免疫力 本次疫病病因为正气亏虚,戾气入侵所致,而社区易感人群如老年人、亚健康人群多存在着不同程度正气亏虚、脾肾不足的病理基础。因此在预防或后期康复应结合益气固表等治疗。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中医学强调“未病先防”,在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当以预防为先。从“扶正祛邪”的角度出发,在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时,以“扶正”为主要目的,巩固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减少易感人群患病几率。推荐方药有玉屏风颗粒、参芪片等。

1.2 及时做好社区易感人群新冠肺炎相关知识科普以及健康宣教、心理建设工作 新冠肺炎传染性高,起病较急,症状相似,主要通过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应注重指导社区易感人群如何正确佩戴口罩、洗手、消毒;平日里居家环境宜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尽量避免或减少外出,外出需佩戴口罩,外出后勤洗手。疫情传播,易引起社区居民的恐慌心里,因此应将心理危机干预纳入易感人群疫情防控整体部署,以减轻疫情所致的社区居民人心理伤害和随之带来的身体伤害,提高心理调适能力,减少居民的恐惧心理。

2 欲病时期—固护卫气,预防病情深入,防止疾病恶化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中医中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新冠病毒肺炎起病多比较隐匿,轻型患者一般仅仅表现为轻微乏力、低热等症状,与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难以区分。潜伏期长,一般潜伏期在1~14天,多为3~7天。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等症状。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4]。《瘟疫论》中吴又可认为瘟疫有潜伏期,湿疫起初伏匿于膜原(半表半里),至其传变,湿疫或出表(出现太阳病类证),或入里(多传阳明胃腑),一旦邪毒外发则病情逐渐加重[5]。治疗以辛香疏透为方法,禁止使用辛温发汗,否则容易湿邪弥散、热邪加重出现各种逆证。首先因先辨证论治,观察患者舌苔变化,知其传变,使用中医药预防病情深入,尤其是预防重症发生,并且预防用药后肝肾功能损伤。

3 已病时期—病后调整,预防复发,预防疾病后遗症

吴又可认为湿邪氤氲黏腻,病情缠绵反复,瘟邪伏匿于膜原的湿邪不会一次性溃出,如果“膜原尚有余邪,未尽传胃”,就会出现病情在逐步恢复的过程中突然舌苔变厚、病情加重,或者已经临床痊愈后病情复发的可能[5]。足以说明瘟疫缠绵反复,迁移难愈的特点。目前对于新冠肺炎可能遗留的后遗症尚不可知。由于新型冠状病毒和Severe Acute Rspiratory Syndrome(SARS)冠状病毒比较,从病毒序列和临床致病均具有相似性[6],所以分析SARS的特点有助于推断新型冠状病毒可能出现的遗症。总结非典型肺炎的肺部后遗症,主要包括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间质性肺炎、机化性肺炎、局灶性纤维化。SARS病毒损害心肌、肝脏[7],加上治疗期间大量地使用药物可能导致肝肾功能受损,导致肝脏、肾脏衰竭。因此,在新冠肺炎治疗后期,预防疾病的复阳以及疾病后遗症的发生同样重要。

4 结语

社区医院作为负责社区居民健康管理和保健的主体,是传染病疫情防控管理工作的基础,是控制传染病疫情、减少疫情传播范围的关键[8]。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来势凶猛,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对于我国的各个方面都受到了影响,也有很多的经验以及教训值得吸取。中医学中“治未病”的思想有着悠久的历史,且在治疗疾病上存在优势。“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思想符合预防医学中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思想。在“治未病”理念运用于预防疾病,做到“未病先防”从指导社区居民了解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培养居民注重养生,增强免疫力,防病预先;“防微杜渐”如发现疾病有欲发之相,应及时于正规医疗机构治疗,使疾病在萌芽之中及早得到重视以及合适的治疗方法,防止疾病因时间拖延病势加重;“已病早治”,若疾病已经发生,除了对疾病进行诊断,还应根据脏腑、经络、气血等在疾病过程中的传变规律,以防止疾病进一步深入和传变。“愈后防复”,疾病治愈后预防其复发,并且通过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评估患者预后情况,预防患者疾病后遗症的发生。但目前由于社区工作人员、社区医护人员对于“治未病”理念以及如何运用“治未病”运用于社区传染病的防治的认识尚有欠缺,因此还需要投入更多的关注提供相关内容的培训及宣传,使“治未病”理念在社区得到更广泛的发展空间,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服务。

猜你喜欢
治未病传染病人群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信息(2022年3期)2022-07-15 08:25:08
传染病的预防
肝博士(2022年3期)2022-06-30 02:48:50
在逃犯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今日农业(2021年8期)2021-07-28 05:56:08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呼吸道传染病为何冬春多发
基层中医药(2020年3期)2020-02-13 02:48:50
我走进人群
百花洲(2018年1期)2018-02-07 16:34:52
财富焦虑人群
大学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孙思邈治未病观与养生理论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