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志鸿 李映霞(.江西中医药大学 南昌 330004;.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南昌 330006)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杂病论》一书,由东汉末年著名医家张仲景所著,全方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生姜、大枣、甘草组成。本方具有和解表里,调理枢机之效,基于“少阳为枢”的理论,灵活运用于临床,屡获显效,现将学习心得介绍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伤寒论》云:“伤寒五六日……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可与小柴胡汤。”著名医家成无几在其《注解伤寒论》中指出“转入少阳……邪在半表半里之间”“少阳之邪,在表里之间”,首次提出少阳病位在半表半里,并被后世医家认可,广为所用。什么是半表半里,可以理解为正邪相争的地方。《素问·阴阳离合论》云:“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指出少阳的枢机作用[1]。胆与三焦为少阳之府,以通为顺,有疏泄作用,外可从太阳之开(太阳经气游行于体表,向上向外固护于周身,有向外开之势),内可从阳明之阖(手阳明大肠与足阳明胃,同属于腑,其气向里向下,以通为用),有通达内外之功。枢机一词首载于明朝,古籍对其注释大多是指交接转枢之地,其功能为枢转气机。少阳游离出入于太阳、阳明之间,职司升降和运转,其气可出可入,宛如门轴以司门之开阖,故称少阳为“枢”,对机体气机升降运动、阴阳转化运行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少阳受邪,邪正交争,致开阖枢机不利,由于邪正交争有进有退,表现为寒热往来,所以寒热往来是枢机不利,也是半表半里证的特征。从多年临床经验来看“寒热往来、休作有时”的概念,往往被狭义地理解为寒热交替出现,应引申为广义的“阴阳交替往来”。因“寒”属阴,“休”主静亦属阴,“热”属阳;“作”主动亦属阳,皆因少阳枢机不利所致,因此“休作有时”之“休作”是囊括各种病症或主要脉证的时发时止或发作有时。
《伤寒论》第97条:“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纷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可以看出,小柴胡汤证的成因是正气虚弱,邪气入内,居于少阳半表半里,证候表现有寒热虚实。从方药组成来看,方中柴胡为君药,性苦微寒,有解表退热、疏泄气机之效;臣以黄芩清泄少阳半里之热,二药相伍,一散一清,以达和解少阳之功;少阳胆腑受邪,致使胆气郁滞,下克胃土,发为呕吐,故佐以半夏、生姜降逆止呕;人参、甘草、大枣益气扶正,一者可扶正达邪,二者可益气防外邪内传,甘草助参枣扶正,为使药。诸药相伍,共筑散清并用,攻补兼施,和畅气机,枢转少阳之功,故有小柴胡汤为和解少阳之统剂的说法。
柯韵伯诉小柴胡汤:“为少阳枢机之剂,和解表里之总方。”其治法属于八法中的“和”法,《内经》云:“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心和舌能知五味”“和喜怒而安居处”“气和而生”“因而和之是为圣度”,从人与自然相协调、人体本身的协调、饮食起居情志的协调及生理病理、治法进行了论述。张仲景在《伤寒论》中的“和”法理念可归纳为和阴阳表里、和胃气津液、和少阳、和上下[2]。《伤寒论》中有云:“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复发其汗,营卫和则愈,宜桂枝汤”,从论中原文来看,仲景所用之法,不用大发汗、大攻下,而用力轻和调的方药来缓解病情,是为“和解”,以求调和机体平衡。少阳病病位既不在表,亦不在里,而在表里之间,故禁用汗、吐、下三法。正如少阳病治疗禁忌264、265条条文,总的来说和法是指扶正驱邪,调整脏腑功能的一种治法。
4.1 胸闷 熊某,女,64岁,初诊:2020年4月14日。主诉:感胸闷2月余。胸闷时发时止,咳痰不易,痰吐即舒,胸前灼热,舌尖发烫,咳嗽不明显,曾多次服用抗生素无效,舌质红,苔略黄,脉弦细。有高血压病史,血糖异常,有哮喘病史。查胸部CT、心脏彩超、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处方:柴胡12 g,黄芩10 g,法半夏10 g,太子参10 g,甘草6 g,生姜6 g,大枣 6 g,瓜蒌壳10 g,薤白10 g,枳实10 g,苏子10 g,桔梗10 g,生麻黄10 g,杏仁10 g,淡竹叶10 g,颗粒剂,开水冲服,连进7剂。
2020年4月21日二诊: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稍感胸闷,咳少许黏稠痰,胸前灼热感,舌尖发烫感消失,舌质红苔略黄,脉弦细。患者治疗效果佳,继守上方7剂。
按:正值新冠疫情,久宅不出,焦虑恐慌,致肝胆气郁,失于疏泄,郁结少阳,枢机不利,故见胸闷。肝郁久化火,煎灼津液,化生为痰,阻滞气机,故咳痰不易,痰出即舒;胆火循经上炎,手少阳三焦与手厥阴心包互为表里,沟通君火相火,案中胸前灼热、舌尖发烫为火势炎上之症[3]。结合舌脉,本案是从广义“阴阳往来”入手,抓住胸闷时发时止,以和法治之,方选小柴胡汤并加入宽胸利气、清心火之品,收效甚著。
4.2 发热 李某,女,41岁,初诊:2020年5月15日。主诉:自觉发热40天。平素测体温不超过37.8 ℃,每次发热2~3小时后自行退热,伴恶风寒。刻下测得体温36.9 ℃,胸闷,咳嗽,口干苦,大便不成形,小便有灼热感,舌质红,苔黄白厚腻,脉弦滑。本院发热门诊行胸部CT未见明显异常,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患者及其家属均无疫区接触史。处方:柴胡18 g,黄芩10 g,法半夏10 g,太子参10 g,甘草6 g,生姜6 g,大枣 6 g,陈皮10 g,茯苓15 g,枳实10 g,竹茹10 g,薏苡仁10 g,白茅根25 g,苍术10 g,颗粒剂,适量开水冲服,连服7剂。
2020年5月22日二诊:患者诉症状已明显缓解,嘱再进3剂巩固疗效。
按:患者自觉发热日久,发热有一定规律,伴恶风寒,乃邪正交争于半表半里所致。少阳为病,枢机不利,致使三焦气机不畅,影响体内气血津液运行,且手少阳三焦与手厥阴心包互为表里,沟通君火相火,致心移热于小肠,故见胸闷,小便灼热感。胆气不利,气机上逆,发为口苦;累及阳明,致使木郁克土,脾胃虚弱,故大便不成形。少阳阳明合病,汗、下法均不可取,遂以和法和解表里,《伤寒论》第99条原文云:“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小柴胡汤主之。”该条文阐述了三阳合病以和法从少阳论治,少阳枢机畅达,表里之邪即和。谨记少阳病禁汗、吐、下三法。故本案选方小柴胡汤加减后症状缓解。
4.3 焦虑 罗某,男,67岁,初诊:2020年04月21日。主诉:精神紧张2月余。患者诉闻疫情感到害怕恐慌,咳嗽,脚心发烫,下肢麻木,但头汗出,易烦躁,全身乏力,纳少,二便平,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胸部CT示:平扫未见明显异常。处方:柴胡12 g,黄芩10 g,法半夏10 g,太子参15 g,枳壳10 g,白芍10 g,丹皮10 g,炒栀子10 g,瓜蒌壳10 g,麻黄10 g,杏仁10 g,丝瓜络15 g,颗粒剂,适量开水冲服,连进7剂。
2020年04月28日复诊:服药后上症改善,咳嗽偶见,无脚心发烫及下肢麻木,不再感到害怕恐慌,无全身乏力,头汗出,小便余淋不尽,大便可,舌质红,苔黄,脉弦。处方:守上方加白茅根30 g,连服7剂。
2020年05月08日电话回访:患者诉服药后症状基本缓解,未再复发,遂未复诊。
按:该患者因新冠疫情的出现而恐慌,精神影响较大,致使肝胆失于疏泄,津液输布失常,邪犯少阳、厥阴两经。足少阳胆经起于头止于足,足厥阴肝经起于足止于头,肝郁化热、胆火上炎,则见足心发热、下肢麻木;迫津外出,则但头汗出,易烦躁;木旺乘土,脾失运化则纳少乏力;木火刑金,发为咳嗽。本案从少阳枢机入手,以小柴胡汤为主方调整枢机,通利气机,辅以清热通络之品,病情得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