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忠
大连博思中学以“体验教育”为特色,秉承“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宗旨,以培育具有“身、心、情、智”完善发展的人为育人目标,坚持走“依法治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办学之路,为师生搭建体验和发展平台。
一、 特色教育,助推学校内涵式发展
学校以“在体验中找到自信,在活动中获得成功”这一办学理念为引领,以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见图1)
(一)构建“释放青春,展示自我”的体验校本课程
学校秉承“任务驱动,做中学,玩中学,学生的需求就是课程”这一理念,构建了“释放青春,展示自我”的体验校本课程。我们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展风采,常自省”为基本目标,为学生个性成长搭建舞台。我们还开发了四门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必修课程:才艺三十分、校本阅读、体验反思课、国旗下传统文化展示。教师在课程中融合中国传统文化、时事新闻、红色基因等,以课本剧、诗歌朗诵、歌舞表演和乐器展示等方式展示学生的多方面才能。
同时,为了弥补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不足,学校开发了十余门学生喜爱的校本选修课,为了开发教师和学生的潜能,学校还自主研发了《水韵流彩》《经典“咏”流传》等校本教材,通过“自主选择,体验快乐”来丰富学生生活,让学生参与课程,体验成功,收获快乐,为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打下基础。
(二)营造“相信学生,合作共赢”的乐学高效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学校提出“信仰学生,合作共赢,有学习发生的地方就是课堂”的理念,构建“合作共赢,优质高效”的体验课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互助探究和合作交流。
在教学活动中,学校以任务驱动下的“五步三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载体,搭载《大连博思中学多元评价手册》和每周五的体验反思课,让学生进入“边学、边思,螺旋上升”的学习状态,同时以教研组为单位,立足学科特性,实现“课堂教学科研化”的教学管理和教育科研运行方式,形成可操作的“五步三查”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在深入落实“五步三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学校细化各项要求,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并抓住课堂的有利契机,及时利用小组合作,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提升。
(三)组建“协作互助,身心愉悦”的教师队伍
由于学校教师队伍呈现年轻化,为实现“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发展目标,学校依据教师专业和业务能力创建教师协作组,开展“任务驱动,分组联动”的创新培训模式,在教师队伍中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氛围。
同时,学校还发挥好工会的协调和党员教师的辐射作用,通过定期观看《山不过来,我就过去》《大雁精神》《死亡爬行》等微视频和圆桌分享交流的方式,发挥党员先锋岗位的模范作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调动党员教师的积极性,舒展身心,传递学校正能量,让教师在学习、研究、合作的氛围中趋于善教、爱生。
(四)形成“自主创新,多边互助”的特色文化
学校实行校园文化学生参与建设,班级文化学生自主创建,小组文化目标导航形成的全方位文化建设策略,发挥学生主体性,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从而使学生在文化建设中受到熏陶。
每学期,学校都会定期举行班级文化展示,每个班级结合班情,融合10个小组文化,形成具有班级特色的文化,学生是班级文化的建设者,也是班级文化的展示者,更是班级文化的受益者,沉浸于文化建设,可以有效帮助他们成长为身、心、情、智完善发展的人。
二、 以人为本,提升教师素养
针对学科骨干和实践经验相对丰富的教师,我们给其提供分享平台,通过教学论坛等形式,展示交流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请教师分享成功的经验与做法,积极为青年教师搭建平台,力求让青年教师在专业能力上快速提升。
对于青年教师,我们发挥他们乐于探索、勇于奉献的精神,引导他们对“互联网+教育”下智慧课堂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为其提供展示、交流、分享的平台;利用好学校“六环一体”校本研修模式,引领教师通过自主学习、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校际联动、网络研训等多样化的研训形式,审视、分析、解决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把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与教师教育、课题研究融为一体,促进专业发展。
我们结合校本实际,针对青年教师开展“两段四项”校本培养模式,让青年教师队伍经过“发展”和“升华”两个阶段的培养,成为一支“身”“心”“德”“技”(良好強健的身体素养、健康过硬的心理素养、崇高无私的道德素养和完备专业的知识能力素养)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青年教师队伍。
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创建了良性的、不同年龄层次教师共同发展的新模式,学校的队伍建设质量得以提升,实现教育教学收益最大化。(见下页图2)
三、 立足校本,实现德育课程化
(一)开展多维主题教育
学校位于城乡接合部,生源多为外来务工子女,面临这一现状,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养成教育、生命教育、素养教育和体美劳教育。
1.养成教育
学校将养成性目标分层落实,体现育人过程的循序渐进:初一年级为规范行为,培养习惯,感恩回报;初二年级为强化规范,形成习惯,确立目标;初三年级为端正态度,坚定目标,实现价值。我们把握好新生入校这一契机,利用高要求、高标准的行为习惯系列训练,对学生进行国防意识培训,爱国主义教育。我们还结合《博思中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增强其纪律性和责任感。学校利用初二初三学生开学返校的过渡衔接周,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加大培训、检查、考核、反馈的力度,加强学生课堂行为习惯管理及文明礼仪教育;每周一开设国旗下传统文化展示课、每周五开设体验反思课;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完善学校体验式德育课程体系;针对“互联网+教育”给学生带来的负面挑战,学校利用体验反思课、家校互联等方式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引导学生科学、正确地使用网络。
2.生命教育
针对全体学生,学校开设卫生教育、安全教育、防疫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校本课程;针对随班就读学生、贫困学生及需要关爱帮助的学生,建立随班就读档案;利用心理咨询室及特教资源室,发挥心理兼职教师的作用,通过建档、诊疗、帮扶,每个学生都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健康快乐地成长。
3.素养教育
学校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完善德育三级课程体系,把零散随意的德育活动规范化、科学化、课程化,化繁为简,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结合体验教育特色,形成体系。
4.体美劳教育
我们重视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开齐开足相关课程,丰富课程内容,开展多样活动。通过课程开发、角色体验、自我表达、共情引导等多种方式,让每个学生至少掌握两项体育活动技能,懂得发现美并能欣赏美,学会欣赏音乐、诗歌、书法、绘画等。利用学校种植区和养殖区,我们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劳动的乐趣;利用国防、科技、劳动基地及各种社会资源并结合家庭教育,学校科学制定劳动教育清单,形成了具有校本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二)构建“‘体验教育浸润孩子一生”的价值体系
学校创建“以人为本,以体验促发展”的校风,倡导教育是“慢”的艺术,把“以学生的经历和体验为中心”的教育作为学校教育新常态,提供多样化平台,发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在文化建设上,我们利用每一面墙,将学校文化、班级文化、小组文化潜移默化地渗透给学生;在课堂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独学”体验后,进行小组内的“对学、群学”体验,鼓励学生在组内和班内进行展示体验,让学生在课堂体验中学会合作、学会沟通、学会学习。我们利用区素质教育基地的实践机会,定期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社会,健康成长;同时,我们还立足校本特色课程,进一步提升和深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德育,创新每周五的體验反思课模式,发挥评价导向的激励作用。
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中,我们开发传统文化展示课程并在此课程中增设青年教师演讲环节,拉近师生距离,让其作为德育的重要阵地。我们把体育、艺术、劳动教育工作融入第二课堂,把校园足球和篮球纳入体育课程中,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我们还开展各类体育艺术竞赛活动,推动了群体性艺术体育活动的普及和开展。与此同时,学校每年毕业季都发行《青葱岁月,金色年华》毕业纪念册,将学校的办学思想、特色文化和学生的经历体验过程汇集成册,以实物来展示和传承“体验教育”文化。
四、 深化研究,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上好“三课”,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第一课是“备课”,教师完善备课流程,以集备组为单位,在共商、共议氛围下凝聚集体智慧,磨好一堂课;第二课是“上课”,教师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积极性,注重实效,依托“五步三查”高效课堂模式,捕捉课堂相异构想,诊断自我,寻找课堂难点和易错点,上好一堂课;第三课是“议课”,我们完善听评课制度,发挥业务领导、学科骨干和团队智慧的作用,议课的过程重在梳理提炼,优化提升,获得新知。
(二)加强监管,做好有效作业监测
依托大数据诊断系统,我们科学有效地做好教学质量监测工作。基于大数据改进教学,围绕课堂改革和学业诊断系统,关注课堂实效,关注学生学业质量并及时总结经验,促进学校教学质量提升。根据《辽宁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管理“十要求”》,学校加强作业研究,精准布置,分层实施,及时反馈,制定学校有效作业管理制度,切实做到减负增效。
(三)务本强能,提高教师科研水平
我们完善学校科研管理机制,推动教育改革,将学校科研工作和队伍建设工作结合起来,用科研手段提高教师素质,改变教师教育观念,促进教师素质提高和专业能力提升;依托校本研修搞好科研,提高教研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推进科研兴校工程,学校积极申报区、市、省、国家级科研课题,以课题牵动教师对教育教学的思考,营造“以研导教,以研促学”氛围。
五、紧跟时代,助推信息化环境建设
学校利用大数据资源,立足教师对信息技术能力的需求,以“任务驱动”,依托微信公众平台,基于“六环一体”校本研修模式,开发满足教师教育教学需求的信息资源,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使全体专任教师能熟练掌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交互式白板等数字化设备的应用技术,在常态化工作中不断提高信息素养,更好地开展教学和管理工作。
教育是“慢”的艺术,在学校“体验教育”的氛围中,我们充分尊重每一名学生和教师的主体地位,让师生在每一次活动中都能找到自信,获得成长。
课题项目: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校本研修的初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JG18CB170。
(责任编辑:李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