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颜
摘要:现阶段,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还存有一些问题,部分教师还受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和限制,盲目追求学生在考试中取得更高的成绩,所以在课上一味地向学生讲述基础知识和考点,要求学生对单词进行反复、多遍地抄写,以达到记忆、掌握单词的目的,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书面作业使其能够掌握当堂课所学到的语法、句型等,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小学生的作业负担过大,久而久之就会使其对英语课程产生消极、抵触的情绪,不利于促进学生语言素养的形成。因此,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教师应该将“双减”政策积极地落实到英语课堂中,想方设法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吃得饱”“吃得好”,逐步提高英语课堂“教”与“学”的整体效率。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英语;有效性
一、双减政策的简要概述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意见》。“双减”政策对当前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学校和教师要全面压减作业的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意见》指明了有效推动“双减”工作的方向和思路,第一,要充分地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优势,着重提高教师教学的整体质量,并努力提升教师对学生作业的管理水平和课后指导服务的水平,让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回归到校园,而不是以校外辅导为主,只有让学生在校园内“吃得饱”“吃得好”,才能减轻其参与校外培训的负担。第二,要想提高“双减”工作的实效性,不能把目光局限在日常的作业、校外培训这两个方面,同时也要注重对课后指导和服务、考试压力的减轻、学生学业质量的评价等方面的完善,系统地推进“双减”工作。总之,教师必须全力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确保每一位学生能够在学校内“学足”“学好”。
二、当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 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多数教师的教学方法都比较单一,采取单纯“口授”的方式向学生传递一些语言知识,一味地给学生讲解现行教材中所提供的单词、语法等,基本上没有对自身的方法进行变革,比如游戏教学、问题教学、合作教学、情境教学等多种方法在课堂上都没有体现,这就导致整个英语教学处于枯燥、沉闷的氛围中,不利于调动学生对英语课程的兴趣,久而久之,就会让学生对英语课产生厌烦的不良情绪,抑制了学生今后对更高层次英语知识的学习。
2. 教学模式过于僵化。
大部分教师都受应试教育思想的限制,在平时的教学中只注重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过于突出自身的“讲”,在整个课堂中扮演着“独断”“权威”的角色,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体验,尤其到了考试时还会要求学生进行反复地阅读训练、单词抄写等活动,只为了让学生取得好分数。在课堂上,普遍采取传统的模式,即“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练习新知识”,大部分的时间都用来翻译语篇内容、讲解单词,教师这种僵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逐渐沦为了知识的接收机器,整节课过后,学生掌握的只有单词、句子等,他们的语言素养根本难以得到相应的发展。
三、双减政策下如何提高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效率
1. 改进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教师必须对以往的教学方法加以改进和创新,在上课时不能采取单一的“口授”法,否则会磨灭学生原有的热情。教师要适当地融入一些游戏教学、问题教学、情境教学等多种方法,将过去枯燥、沉闷的课堂变得“活”起来,让学生在“玩中学”,在问题的引领下思考语言知识,在情境中获得更为独特的语言体验,从而转变他们以往对英语课的消极态度,让学生更主动地对英语知识展开建构。通过方法的改进能够让英语课堂的气氛变得更活跃,摆脱以往英语学习的枯燥现象。
2. 优化教学模式,提高学习兴趣。
教师要从以往过于主导、一人权威的角色转向为学生的引路人,改变“填鸭式”的僵化模式,要给学生提供更多参与课堂的空间和机会,使其成为英语课堂的主体,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英语基础来开展教学,充分考虑学生以往的经历和生活体验,构建一种“以学为主”的新模式,让学生在教师恰当的指引下对语言知识进行建构,极大地提高其英语学习兴趣。总之,无论构建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教师都必须结合本班学生的认知特点,将他们当作英语教学的中心,这样才能实现对教学效率的提升。
3. 创设交际环境,培养语言技能。
在新型模式中,教师从以“教”为主,逐渐变成以“导”为主,课堂上的作用更多的是指导、帮导、督导,不再是以往的知识权威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因此,教师要合理地創设交际环境,鼓励学生与其他同伴用英语进行交流和互动,给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合作”“体验”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分组朗读英语文本,或者进行角色扮演等活动,使学生运用本单元所学到的单词、语法和句型来展开英语对话,在此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运用能力的获得离不开大量的练习,教师需注重对交际情境的营造,以此来强化语言练习效果。
4. 注重作业设计,减轻课业负担。
新一轮基础教育的改革不仅对课堂教学提出了要求,同时对于课程作业的设计也作出了具体的要求,要求教师变革以往书面的枯燥形式,尽可能挖掘一些新颖、有趣的元素,设计多种类型的作业来调动学生的热情,使他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进一步建构和内化知识。因此,英语教师要积极改变作业设计的形式和内容,设计多元化的英语作业来激活小学生的个人兴趣,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效率,减轻他们的课业负担,与此同时巩固和强化他们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从而使学生获得综合性发展。
综上所述,英语教师要遵循先进的教学理念,积极响应“双减”政策,充分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英语基础以及原有的认知水平来开展教学活动,通过改变以往“我讲你听”的僵化模式,优化自身的教学方法等多种途径来调动学生参与语言实践活动的热情,使其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对既定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内化,同时还要注重对课后英语作业的优化设计,适当地减轻学生作业的总量和时长,尽可能地布置实践性、趣味性强的作业,以此来提高他们对英语课程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王海东.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有效方法探究[J].校园英语,2020(52):190-191.
[2] 程燕芬.关注评价策略提高教学效率——浅析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2):283-284.
[3] 赵瑞龙.浅析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及提高策略[J].读写算,2020(30):81.
[4] 张玉洁.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0(40):183.
[5] 罗建芬.英语课堂教学的“加”与“减”[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20(Z5):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