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 梅
我看见你鲜花般柔嫩的躯体上结出果实,姑娘啊。
它是并蒂的石榴还是苹果悬挂在那里?
作为这个妙不可言的比喻的创造者,诺比提是十八世纪最多情和倒霉的一个诗人,命运总是让他遇到人世间最美的姑娘,而这个姑娘对他实施了诱惑之后,又总是对他不屑一顾,并且命运还不满足,还要为诺比提安排一堆情敌。
由于诺比提对命运安排与其相见的美女心中燃起无边欲火,使他自己在煎熬中自我怜惜,他处在孤独与绝望中,他的身体也在变得虚弱,因而爱情使他处于弱势地位,他举起了白旗,为了爱情,他什么都可以不要了。
诺比提与匈牙利的裴多斐不同,后者是“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而诺比提由于人生太过于坎坷,颠沛流离,他太渴望得到一颗能够与之相伴的心,由于总是失望,诗人也渐渐变得敏感与脆弱,他甚至变得胆小,他愈爱一个姑娘,姑娘在他的眼中就会变得愈加可怕。
她若用眼角一瞟,
我的心就会被她利箭般的目光,
刺得鲜血淋淋……
你那双媚眼上的睫毛根根像脱弦的利箭,
它们射穿了我的心……
她抖动的细眉如利箭,
正把我这个可怜虫射中……
她若瞟我一眼,
目光会像利箭射入我的胸膛……
尽管诺比提很害怕疼痛,但他又是多么渴望被射中啊,也许诺比提已经知道自己的宿命,要无奈地接受一种快乐着的痛,在自己心上插一把蘸着蜂蜜的刀,要知道那样的话伤口流出的不仅仅有血,还有诗歌。
不经历艰难困苦,谁也不能够与情人结合,
只要一息尚存,我就一定给情人当奴仆。
如果情人一旦恩典我这可怜人,
我也决不受宠若惊,
因为我已自认比情人卑微,
而甘愿尽奴仆的义务。
为了爱情与欲望,诺比提甚至可以不要自尊了,这是真的吗?如果他得到了他的情人,他还会这样想吗?不管以后如何,他在诗里就这样写了,这样伟大的情人,连写“红酥手,黄藤酒”的陆游也比不上他。
诺比提是十八世纪维吾尔三大抒情诗人之一,才华横溢,风格奇特的他承袭了阿塔依、鲁提菲等人的传统,他优美的抒情诗在人间辗转传抄,广为流传,他的一些手稿至今仍保存无损。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知道诺比提生于何时死于何地,我们仅能从他的诗中得到一些模糊的数字。他的第34首柔巴依里提到“时当回历千一六,诺比提心血咏就”,“千一六”当为1740年,第62首里说:“已届57岁,还不曾搞出什么名堂,如果以1740年为57岁向前推,他大概生于1683年。
大概在4岁那年,这可怜的小孩就离开自己的出生地叶尔羌,并和家庭失去了联系,可以判断,这是形势所逼。
察合台汗国式微之后,子嗣和其亲族都散处各地,诺比提说他的父母之邦在和田,而利玛窦所著的《鄂本笃访契丹记》有这么一句话:“喀什噶子王名麻哈默德汗,其妹乃和阗王之母也。”她的名字叫参圣公主。另外,1655年叶尔羌汗国的最高统治者阿布都喇汗是阿都喇汗的长子,第九个儿子名叫伊卜喇伊木,住于和田。1700年被加封为辅国公的和什克的阿都喇汗就是诗人的父亲,继位的伊卜喇伊木显系诗人的弟兄。
从17世纪到19世纪,白山派与黑山派的斗争持续了三百多年。从表面上看,两派似乎纯属宗教的派别之争,实际上他们是为了扩张自己的政治势力。白山派为了撮取更大的利益,不惜把汗国权力让给新崛起的蒙古军事贵族势力“准噶尔汗国”,而实力与其相匹敌的黑山派只有甘拜下风,把阿克苏、库车和喀什让给白山派,黑山派只剩下叶尔羌与和田了。
17世纪初建立没多久的喀什噶尔汗国被迫迁到叶尔羌,受到白山派的压力应当是其根本原因。于是一个几乎统治了整个南疆的汗国,沦为一个小国,处境艰险。
4岁的幼年诺比提四处漂泊,大地上战祸连年,安宁的生活无处可寻,加之“准噶尔汗国”横征暴敛,使人们的生活苦难无边。因而诗人有很多首格则勒中弥漫着迷惘和忧郁。
诺比提留下40首爱情诗。写爱情诗,也可以算是一种逃避,逃到爱情的避风港,像吸麻醉剂一样,暂时忘掉家国苦难和人生之痛楚。不过他写爱情也离不开痛苦,他认为爱情总是与痛苦相邻,与饥饿为伴。尽管他无数次讴歌爱情,在57岁时他还是孑然一身。
诺比提写过巨著《五卷诗》,一首名为《和田礼赞》的诗是《五卷诗》的序篇,他写《五卷诗》是因为他终于结束了漂泊,回到父母之邦和田,半生辛酸,痛定思痛,如今终于能够一挥而就。《五卷诗》完成之后,诗人感到满腔辛酸虽已倾吐于纸墨,却意犹未尽,又写下第34首柔巴依作为结束,时间是1740年,可惜的是《五卷诗》没有留传下来。
诺比提在他的诗歌创作中所使用的语言,比他之前的维吾尔古典诗人更为明快通俗,他的诗为维吾尔文学语言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则勒力像个哲学家一样写诗。
他总是在思考,试图去接近事物的真相,他对真理与美人有着相同的嗜好。
国家、政治、社会、宗教、理性,则勒力的思维任意驰骋。
没有鹊鹰,鸟雀就会掉以轻心。
国家要毁灭,那是因为国王失去了才智英明。
如果神仙的泪水没有感化之功
人们怎能摆脱忧伤和苦痛
卡仑们最喜欢聚敛财富
这好比收集孽龙的毒液去注入甜蜜的生命
真理不可磨灭,
她是光辉的物种。
修造者宁愿虚伪地坐在寺中,
没有供品,他绝不伸手为别人祈祷神灵。
对这些诗行,今天的诗人也不得不叹服它的精彩。它之所以精彩,是因为诗句中所凝结的智慧,像宝石一样闪光。
则勒力思考宇宙人生,忧国忧民,他的诗歌充满批判的力量,作为一个觉悟者,他也饱尝觉悟者的痛苦,他就如同西域的屈原,因洞悉一切而承受智慧带给他的痛苦。
则勒力日夜的辛劳将是乞丐式的徒劳。
在这痴愚者的世界,如果没有一席之地为我占领。
大海上,
永恒的真理和短暂的虚妄在搏斗。
喂,则勒力,倘若心里难受,切莫要悲痛。
因为,在这痴癫者的国度哪有幸福的家庭。
悲观是多数诗人一个共同的特征,则勒力的悲观不是他的性格所致,而是基于他的敏感和多思,悲观之中,也有一股阅尽人间事的练达和玩世不恭。
高密度的思考形成了则勒力与众不同的诗风,每一句诗都具有优美、深刻和比喻生动的特点,这使得他的文字如同珠玉般饱满,提高了文字带来的审美强度,佳句比比皆是,时时令人击案叫绝。
则勒力不写单纯的理性之诗与爱情诗,他往往随着思维自由地漫游,一首诗中总是既有爱情,也有政治或者宗教内容,是一种比较开放自由的结构。
写爱情他也是一个高手,诗人一生巡游中遍及新疆各大城市,阅尽无数美人,他也从不忘用诗歌来赞美她们。
美人脸上的黑痣,可以倾国倾城。
没有兵将,君王怎能将世界掌握在手中?
多么奇妙,他把美人的痣比喻成士兵,真是前无古人。
你的睫毛一闪一闪
好像在宇宙间点燃了火种。
请不要四面转动你摄魂的魔眼,
你的一瞥会使一切倒转逆行。
则勒力对美人的比喻本身就是对美在形而上的一种提升,他并不拘泥于写某个人的美,他写的是美带给他的感受,使他不禁去赞美真主,认为美是真主的恩赐,它如同光明,这把美托举到至高无上的地位。美能够照亮夜晚,美人的目光会使物质世界的运转改变成其相反的方向,美能够像威力无比的战争或瘟疫,将世界掠夺一空。还有人写过拥有如此威力与能量的、厉害无比、无坚不摧的美吗?整个世界都没了呀!如果没有光明,世界也同样是不存在的,则勒力的笔是多么大胆有力呀。美的力量在则勒力笔下相当于真主的、神的力量,这是一个被推向极致的词语,它诞生于诗人精神的风暴,这风暴是如此强烈,仿佛可以主宰整个世界,而诗人语言的张力,帮助诗人达到了他的目的。
则勒力是一个诗歌天才,我不得不这么说,他完全可以与其同时代的西方诗人媲美,因为他对情感的表达是那么强烈,这种强烈正好替他的读者表达出他们内心真实的情感。同时他表达得又那么准确、天才和完美。
困扰我的,是亚尔堪德城的美人,
遮蔽天日的,是我胸中的情思变成的烟云。
我要将破衫上的线儿编成一支大军,
但我不愿去蒙骗,只是想将她的心儿占领。
可以毫无疑问地说,则勒力诗歌中的精品能够经受时光的考验,为今人所爱,他的诗句让今天的读者仍感到亲切,因为他的诗能够穿越时间,与时代同步,这就是则勒力诗歌魅力之所在,他古老的诗篇,在今人的眼中,居然拥有现代品格,这本身就体现着诗歌大师所能达到的境界。
则勒力生活于十八世纪,他的家乡是叶尔羌,他经常用诗歌来表达对故乡的眷恋。他长于使用格言和谚语,并具有进步思想和感人的力量。
则勒力生卒年不详,根据诗人的历史长诗《霍加穆海麦恒传》所记,诗歌写于1840年,当时他70岁。
十八世纪还有一位出色的诗人翟梨里,这位诗人疾恶如仇,性情刚烈,诗人关心政治与现实,时常以笔为剑,以诗行为枪,向人民的敌人实施打击。
在翟梨里那里,诗人不仅仅是要抒发自己的感情,还负有更高的使命。诗人是拥有语言武器的战士,诗人用诗歌也能够保护家园,鞭挞反动势力,维护诗人的尊严与纯洁性。
可以说,十八世纪天空下的诗人命运都很悲惨。谁也逃脱不掉宗教斗争所带来的劫难。在翟梨里生活的时代,新疆大部分地区在“准噶尔汗国”严密控制和残酷剥削之下,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谁把我翟梨里奈何得了?
要我翟梨里不踏上“鸭儿看”的土地,
除非塔比悬圃……
诗人的家乡在叶尔羌(鸭儿看),可是他却被迫出走。原因便是他不满白山派头目勾结“准噶尔汗国”欺压百姓,于是在维吾尔诗人中翟梨里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准噶尔的侵略行径,这在他的诗中,能够找到确凿有力的证明。
发芽儿期的仇恨,看不见,
总有一天,恶果满枝头。
你们有御苑,还妄想爬上天堂,
宵禁是这般森严,十步一哨千岗,
禁到国运倒败……
谁也不会理睬什么苏丹显贵,
蛇尽管逶逶迤迤爬行,
人民绝不会拱手相信。
亲爱的祖国,你怎能怨我出言荒唐,
饥饿大军,把控诉状纸到处投放。
翟梨里的诗本身就如同革命的种子,它是会在群众心中发芽儿的,敌对的一方怎能不害怕这样的诗,这样的诗好像比一支军队都要可怕。于是他们把他放逐或者充军,但翟梨里早已看出,在“准噶尔汗国”扶持下的白山派政权,濒临于崩溃,因而他面对这种迫害,不以为然,而只把它当作了一个玩笑。
万件沉重的打击,一齐涌向翟梨里,
就像货郎把化妆品、香粉给我送上门。
虽然远离了家乡,但他却用诗一次次地与家乡拥抱,家乡已经生长在他的诗歌里,温暖明媚,谁也不能把它夺去,翟梨里保护着它,翟梨里一息尚存,家就是安全的。
鸭儿看的景色美得耀眼,
无边的玫瑰像火海光闪闪。
我有一个爱人呀,她住在鸭儿看,
我在睡梦中看见她的叹息,化作火焰。
为了他的家园,他要站在正义一边,他坚信:
真理不会泯灭
真理之镜,永不会尘封
诗歌能够永生
一支歌会带来一次胎儿的降生
翟梨里坚信美好的事物总要战胜邪恶的事物,这是文明的法则,而诗歌是为这个法则服务的。诗歌的力量无比强大,它能够带来新的生命、灵魂的苏醒。
每个诗人,都不会拒绝去写爱情,因为爱情是美好事物的代表。翟梨里是这样谈泪珠的:
颗颗泪珠,
便是相思鸟绝好的食粮
翟梨里谈叹息:
叹息是波浪,江面上万枝白金箭,
是为抽打痴心人,而抬起的鞭杖。
翟梨里,出生于莎车贫苦农民家庭,青年时代求学于维吾尔族文化中心之一—莎车的经文学堂。他喜爱维吾尔和东方古典文学,同时喜欢音乐,称自己是“诗歌、铙钹和笛子的俘虏”。
我也可以把题目写成,阿帕克和卓,霍加就是和卓的音译,今人多称他阿帕霍加。传说阿帕克有惊人的神异本领,善于做预言,整个中亚都震惊于他的威名。
白山派首领阿帕克和卓原名叫依达也提,他是1671年来到莎车传教的,1678年,他被准噶尔汗国噶尔丹封为“阿帕克和卓”。
阿帕克和卓前往莎车传教,是继承了其父霍加玉素甫的遗志,玉素甫就是死在了从莎车回喀什噶尔的路上。
霍加玉素甫就是第一代埋入阿帕克霍加墓的和卓。和卓,即圣裔贵胄的意思。意思是说,他们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后代子孙,在伊斯兰教信徒中是高贵的,说自己是和卓,千方百计地把自己的家系硬和穆罕默德的家族挂上钩,是十五世纪察合台后王时期出现的现象。原因是在伊斯兰教当中,什叶派主张只有穆罕默德的后裔或他的亲属的后裔才有继承精神和世俗权力的资格。由于争当圣裔,有些人便杜撰了家谱,把自己的祖先说成穆罕默德的子孙或者是穆罕默德女婿阿里的子孙。这样一来,圣裔越来越多,到十四世纪末至十五世纪初,在中亚的许多地方形成了一股圣裔的势力,他们或称作赛义德,或称谢赫、和卓等。圣裔们在许多地方控制政权和教权,甚至搞政教合一。
阿帕克和卓这一支圣裔在十六世纪末,分裂成两派,阿帕克和卓的爷爷伊禅·卡兰尔首创一派,白山派(白帽),伊禅·卡兰尔同父异母的弟弟伊萨克外里另创立一派,黑山派(黑帽)。这两派的首创人都是玛赫杜木艾扎木的儿子,两派势不两立,斗争得非常激烈。到了阿帕克和卓这一代,斗争从宗教领域发展到政治领域,争夺起叶尔羌的王权来了。
阿帕克的父亲是一个一心只有宗教而无其他欲望的什叶派托钵僧,阿帕克从小就随父亲传教,十二岁那年(1633),玉素甫因去叶尔羌传教,把喀什噶尔教权给了阿帕克,当玉素甫和卓去世后,阿帕克就继承了父亲的衣钵,到处讲经传教。由于他严格地履行教典所要求的一切信条,所以在穆斯林心目中,他成为一个典范、圣人、大慈大悲的救世主。
瑞典人雅林曾在《重返喀什噶尔》一文中记叙了关于阿帕克和卓的一些传奇。
雅林了解到:阿帕克和卓是在他的权力巅峰时期接受的一个称号,他那时是叶尔羌等六城的统治者,又是它们的宗教领袖,另外他在中亚、印度、俄罗斯还有许多追随者。
1873年,英国在莎车的外交使团成员之一见娄医生,认为阿帕克和卓是一位政治家,他为之写了一篇很长的文章。见娄认为:
阿帕克和卓是一位预言者,仅次于穆罕默德。他具有治病救人、起死回生的力量,他与预言者以赛亚具有相同的地位。他的精神存在本身对人民具有魔术般的力量。当他本人出现在人群中,人们幸福得又哭又唱,欢乐地舞蹈,或是围成圈转来转去,有人会失去知觉,倒在地上,每个人都好像中了魔。
民间有一个传说:莎车的一位统治者看到阿帕克和卓的声望与日俱增,便对他生出忿恨之情,他任命一位同事同时又是他的追随者为莎车的喀孜,即宗教法官。这个法官利用一切机会在法院里诅咒阿帕克和卓,说他是一个伪君子、骗子、很会骗钱,他控诉阿帕克和卓给自己的奴隶穿上织金锦缎,给他的妻妾们穿上最精美的丝绸。
阿帕克听说之后平静地说,安拉迟早得给这位法官应有的惩罚,在他们两个人都出席的一个大型宴会上,这种惩罚降临了。一根骨头卡在法官的喉咙里,他喘不过气来,奄奄一息。谁也救不了他,法官的随从一见主人快死了,苦苦哀求阿帕克和卓,许愿说如果法官能够得救,他们将交出所有的财产。
阿帕克和卓叫法官旁边坐着的人用力打法官的脖子,于是卡在喉咙里的骨头被吐了出来,法官得救了,出于感激之情,他马上放弃了法官之职,迁移到阿克苏,度过默默无闻的余生。
在莎车,阿帕克和卓有不少敌人,他们诅咒他,在很多方面嘲笑他的神圣地位。其中有一个人嗜吸鸦片,他诽谤阿帕克和卓,说如果阿帕克和卓如果有神通,就会治好他的不良嗜好。这个人的弟弟也一块儿嘲笑阿帕克和卓奇异的表演术。结果两个人都遭到惩罚,哥哥死于过量的鸦片,弟弟死于外出打猎时突发的腹绞痛。
还有一个奇迹使阿帕克和卓赢得了与预言家耶酥同等的声誉。
莎车的统治者发动了一场针对阿克苏的战争后,得了病,他被抬着往莎车送,可他还没有回到家就死在了半路上。这个人的母亲哀求阿帕克和卓,救救她的儿子,她许愿说:如果阿帕克和卓救活她的儿子,她就会重金酬谢他。
阿帕克和卓当时正在吃午饭,他从盘里舀起一匙粥,涂在死者的嘴上,死者开始出汗,接着醒了过来,又站了起来。三天后人们在莎车大街上看见他骑在马上,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
1693年,阿帕克和卓在与他的学生们讨论问题时突然死亡,在他去世前不久,他的儿子告诉他,他们在喀什噶尔的家族墓地受到克尔克孜人和哈萨克人的破坏,现在已经修好了,他请父亲回来主持新墓的建成典礼。阿帕克和卓说,好。但当典礼的时间来到时他却成为死人了,这又被解释成有关他的最后一个奇迹,他亲自出席了自己的葬礼。
放下传说不谈,阿帕克和卓在现实中做得更多的事情是对世俗权力的争夺。
准噶尔汗国在新疆的统治让百姓怨声载道,而白山派为了打击黑山派,竟然与其站在一起,在白山派信徒的支持下,噶尔丹攻克了叶尔羌,叶尔羌汗国灭亡。
在此之前,阿帕克和卓因与执掌政权的黑山派明争暗斗,引起当权者不满,叶尔羌王伊斯玛亚勒不得不下令驱逐他。
阿帕克和卓被逐以后,并未放弃夺取世俗政权的欲望,他去克什米尔、西藏、甘肃等地,以传教为名寻求帮助。
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这个穆斯林奇迹般地在佛教徒那里得到了支持。据流传下来的材料和一封信看,他在一个佛教地区谒见了当时的西藏王弟巴,弟巴给他写了一封信,让他去见北疆的准噶尔蒙古人。信中要求蒙古头领吐热——希甫尔汗派一支军队支持阿帕克和卓,把失去的国土夺回来。希甫尔汗(汉文史书中称噶尔丹)照办了,大约在公元1678年或1679年进行了这次军事行动。一支蒙古军队占领了喀什噶尔等城,伊斯玛业勒被掳往伊犁,阿帕克和卓登上了叶尔羌王位。
阿帕克和卓把南疆出卖给噶尔丹,答应每年向准噶尔输送四十万滕格的资财。
1681年,为准噶尔汗国管理天山南路的阿卜都·里什特汗同阿帕克和卓发生矛盾,阿帕克进入山区。阿卜都·里什特汗也因暴乱而进入山区,后为噶尔丹所执。其弟马哈麻特·额敏来到叶尔羌被宣布为汗。这一年,为他所领导的叶尔羌阿奇木伯克马黑麻·沙伯克策划处死一些准噶尔汗国的拥护者,叶尔羌的亲准噶尔派则在阿帕克和卓的支持下举行暴动,马黑麻·沙伯克被杀,马哈麻特·额敏汗向阿帕克和卓屈服。
第二年马哈麻特·额敏遣使向清朝进贡。其后阿帕克和卓支持阿克苏总督虎答遍迭速檀反叛,被马哈麻特·额敏汗镇压下去。于是阿帕克和卓就发动他的信徒暴动,此时马哈麻特·额敏汗不愿继续与自己的教长作战,放弃抵抗,而被杀……
如果阿帕克和卓真的有神异之能,那么他这样的人在世间是不应该有敌人的,如果有,那将会发生多么有可怕的事,而与他同时代的人,记忆中将不可避免地携带恐怖的成分。
阿帕克和卓在位时,曾经遭到黑山派的激烈反对,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他使用各种手段进行镇压。他曾经诱杀了远在克什米尔的一个堂兄,把另一个堂兄达涅尔赶到了中亚。
但是,阿帕克和卓的圣名一直留传下来,家族的陵墓不仅以他的名字命名,而且还成为一处圣地,很多穆斯林把它作为求得幸福的源泉,认为去那里朝觐,摸摸那里的琉璃砖,念几句《古兰经》,祈祷一番就可以消灾免祸。
穆罕默德·萨迪克·喀什噶里在十八世纪写成的《和卓传》和米尔罕卢丁的《阿帕克·霍加的历史》,都对这位伊斯兰教依禅派传教士的活动有比较多的记载。
称她为女魔头还是刽子手皇后呢?我犹豫了很久,我的确相信她接受了魔鬼的训诫,命她与仁慈、善良作对,魔鬼往她的身体里注入了毒药——一座正在喷发的火山般的欲望。
你听说过阿帕克和卓的妻子哈奈姆的故事吗?
民间传说,她一口气杀了一千人,血流进河里,把水磨给冲转了。如果现在去莎车你会看到一个名叫蒙里克的麻扎,即千人墓麻扎,传说是哈奈姆让那些人吃饭去,结果有去无回,因为他们是黑山派,只能作为宗教斗争的牺牲品。
1596年,她掌握了莎车政权,滥施刑罚。她的嫉妒心太强了,因为嫉妒她的妹妹比她漂亮,她竟然以其妹勾搭了她的丈夫为名,杀了妹妹,在锅中蒸炖,盛锅中的汤浇花取乐。也有人说她把妹妹的肉一块一块吃掉了,还榨了油。
这样一个女人,你怎样用文字去描述她?
因为文字缺少那种毒性和残酷,那是一种暴力再乘以一千倍的寒冷,不寒而栗的大恐怖啊。
据史料记载,哈奈姆是叶尔羌汗国末代可汗伊思玛业勒的妹妹,但这证明不了她不是由蛇蝎投胎的。1670年,伊思玛业勒在黑山派教徒和卫拉特军队的支持下,进入叶尔羌继承汗位。之后,白山派和卓阿帕克逃离叶尔羌汗国,寻求达赖喇嘛和准噶尔汗国噶尔丹的支持,正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哈奈姆背叛了她的兄长,她与阿帕克联合起来推翻了伊思玛业勒的统治。
1680年,噶尔丹派出军队,直取叶尔羌与喀什噶尔,在白山派和卓的学生与信徒的全力配合下,叶尔羌被攻陷了,伊思玛业勒汗及汗室成员被送往伊犁,叶尔羌汗国名存实亡。
哈奈姆为了实现政治野心,与阿帕克和卓结婚了,目的是操纵阿帕克的权力为自己所用,她以“帕夏”(国王)身份占据了叶尔羌城,从此把叶尔羌当成自己的案板,整天手起刀落,过起屠宰人类的瘾。
相传阿帕克也是被她毒死的,因为她嫌自己的权力还不够,想做女王。
阿帕克和卓死后,与哈奈姆势力相抗衡的最大势力为阿帕克和卓之子雅雅和卓,当然他肯定是阿帕克别的妻子生的。于是哈奈姆计划谋杀雅雅和卓,她假借去喀什噶尔给阿帕克扫墓之际,企图暗害雅雅和卓,但因失手而未能得逞。后来雅雅和卓被卫拉特人杀死,哈奈姆大喜,终于可以满足自己的野心了,她宣布自己的儿子做傀儡可汗。
哈奈姆的统治手法就是制造恐怖,滥杀无辜,对人民实行恐怖镇压政策,稍有抵触,只能引起更为残暴的杀戮。
哈奈姆的死也很有戏剧性,因为她的残暴激起民愤,她整天穿着铠甲保护自己,而她的一个情夫,借要向她求欢之际,在她脱衣解甲时刺杀了她。
沙漠边缘
沙漠边缘
伫立着两个儿童
他们的视线之内没有绿洲
他们在学习用脚掌认识沙子
用肩膀负载着并不充足的水和馕
其中的一个用一根比他还高的树枝作拐杖
他们仿佛是沙漠的一个幻想
由沙子幻化而出
他们代替了沙漠的两只眼睛
到这里来查看一下迷途的游子
谁也看不出他们作为儿童的真实性
他们没有理由在这里出现
正像我没有理由经过人间
——阿曼尼莎罕20世纪作于第六维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