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二故事的补充,及四十年来之青年
——为《青年作家》创刊四十周年而作

2021-03-26 08:36丛治辰
青年作家 2021年4期
关键词:王二

丛治辰

大概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的某一个冬日,《我的阴阳两界》(王小波)中的王二骑车穿过北京城的煤烟浓雾,去奶子府胡同找李先生。那时王二不过二十出头,刚刚从插队的山西乡下跑回北京,住在自己原来住过的地方,却十足像是一个外乡来的客人。那地方本是一所大学,但教职工统统去了干校,只剩下一对留守看门的夫妻。当王二回到故园的时候,一定感到恍如隔世:曾经熙熙攘攘的校园如今空空荡荡,房屋门窗几乎都被人溜进来偷偷拆掉,方便顺手拿走的东西当然更统统不见。王小波并未告诉我们,当时的王二会有怎样的感慨,但是这长满荒草的破败校园恰像是某种隐喻,那正是一代青年成长时的共同背景。

不过对于王二来说,这样的废园或许已是天堂——从山西回京,乃是一种逃跑行为,而他居然就安之若素地住下来,再没想过回去。关于王二在山西的经历,我们所知甚少。只知道他本是一个文静瘦弱的青年,热衷跳猴皮筋这种女气的游戏,但去了山西一年,就变成满口脏话、善于吃鸡的土匪;也知道他之所以要逃回来,是因为山西的冬天太冷,尿液在晚上会冻成铁板一块,用火烧还会熏眼睛——由此可见那边饮食也不够健康,这些小伙子很可能上火得厉害。但知识青年们在山乡的生活当然不仅于此,参照张承志的《静时》我们可以有更为具体地了解。

《静时》有一个诗意的开头,野草摇曳,雾气朦胧,但是在土壤之下有力的根茎与薄雾背后雄浑的山体中,这个开头又带有一种悲壮的意味。继续读下去,就不仅悲壮,简直令人背脊起一阵寒意,想起鲁迅那则荒诞而可怖的《墓碣文》:原来叙述者已经是一个死人,一个刚刚死去不久的女知青。当然,她的死亡远没有《墓碣文》中那么深刻,她是为了逮一只燕子钻到了旧窑洞里,窑洞倒塌致伤,医治无效而去世的。然而一个年轻的姑娘,该有多么无聊,会因为一只燕子而锲而不舍地追赶,不惜身涉险地。由此可知,在那时的青年看来,大概还有比天寒地冻、没有鸡吃更为难耐的痛苦折磨。对于这位女知青来说,燕子或许还不仅仅是枯燥生活中一抹活泼的亮色,更是黯淡无光的命运里一点点希望的象征。当她对世雄讲述水儿父亲的提亲时,何尝是当做一个笑话?她只是用咯咯的笑声来掩饰她内心的惶恐不安:她的一生,是不是真的要这样度过了?当然,这并不是说留在“广阔天地”里就一定糟糕,张承志在《静时》中恰恰质疑了这种偏见:继父未必无情(如果参读史铁生的《神童》,我们更可以说,生父未必有用),同样的道理,他乡未必不亲。什么样的人值得深爱,什么样的土地适合久居,什么样的生活值得追求,这些问题的答案哪有那么简单?那个深情款款的城市青年不是一去不返吗?倒是那个穿着红肚兜的乡村傻大个儿闷不作声地来为这意外死去的姑娘培土上坟。张承志的确写了一场没有必要的死亡,一次算不上牺牲的牺牲,但是这牺牲似乎也同时证明了,上山下乡去认识完整世界,寻找人生方向,并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女知青躺在坟墓中终于对于爱、人性与世界有了更深的认识,那种深刻的“静”最终到来了,只是醒悟来得太晚,而代价也未免有些大了,这大概就是《静时》中悲壮感的来源。不过我猜王二一定不会认同这种悲壮的腔调,他会说:如果要受罪才能理解生活,那实在很容易,在家里也可以拿头往门框上碰,关键是要碰也得我自己去碰呀,让别人按着脑袋往墙上砸算是怎么回事?在《静时》的故事里,王二一定是那几个扒火车逃走的青年之一。

关于王二到底怎么回到了北京,《我的阴阳两界》语焉不详,好像这件事就像今天买张高铁票出去旅游那样顺理成章。但是从李锐的《菩提之心》看,事情显然没那么容易。小说里那位已经在省城工作的女摄影师,当然未必是因为上山下乡而离开北京,但为了调回家乡,甚至付出终身幸福的代价。户口、工作、住房、家具、结婚、养子……尽管丈夫做诗人,妻子搞摄影,生活还是那么琐碎庸常,更不要说在那之后还有家暴的惨剧,以及伴随而来的回首往事的悔恨和面对稚子的纠结。李锐将生活的一地鸡毛写得如此真切,相比之下王小波的叙述反而显得概念化了,或者说,是经过了高度的艺术提炼,就像《菩提之心》里那对青年男女的爱情一样,显得不那么真实。从年龄上看,《菩提之心》里的那个“她”显然还是一个青年,可是和那对男女相比,“她”的心早已旧迹斑斑。多年之后王二阳痿了,而“她”也对婚姻感到绝望,同样都是青年之殇。只是“她”的悲剧多多少少也有自己的原因:为调回北京而轻许终身,或许在那时并不算罕见,某种程度上的确也可以归罪于时代与社会,但无论如何,那是她主动的选择;为了一场“内部”电影而果断放弃赴约,即便是在精神产品匮乏的年代吧,也实在让人觉得过于虚荣了;如果说那时的“她”还远未意识到,那可能是自己离幸福最近的一次,那么多年之后,“她”又何以能够凭借久远过去的几封通信而确定这一点呢?不如说,即便在痛苦与悔恨的时候,“她”也依然是脆弱而糊涂的,只会将希望寄托于幻梦。不过,脆弱、糊涂、犹疑,并因此而不断寻找那颗菩提之心,甚至在寻得之后依然脆弱、糊涂、犹疑,不也是青年人性格特征之一端吗?又有几个人能像王二一样,老早就知道什么是自己想要的(比如漂亮少妇雪一样白的脖子和胸口),而什么是自己万万不能接受的(比如疑似归属于该少妇的无比之粗无比之壮的屎橛子)?

事实上,关于王二是否真如小说叙述中所表现的那样早慧,我们大可存疑,因为那乃是一种回忆性的叙述。二十年后的叙述者追述往事,难免有种一切过往都在意料之中的笃定,但实际如何,则不可问。我们只知道,骑车去找李先生的时候,王二尽管已受了些生活的捶打,但还没有像王小波所说的那头挨锤的牛一样。他的奢望还在,也尚未阳痿,对于那位从单位辞职、居家专心研究西夏文的李先生一百个看不上,认为他既无用又猥琐——猥琐的具体表现之一就是居然和崔家大嫂搞破鞋,王二对这方面的不满,多少有些醋意。王二那种昂扬的匪气不正是青年人的典型状态?他对李先生的不满与醋意,不正是青年对老人的普遍情绪?王二的青年意气维持到什么时候其实不难推算:依据小说的充分暗示,王二的阳痿绝非仅仅发生在肉身层面,更是他精神状态由高昂到委顿的转折点。王二已阳痿十年,则那个难忘的新婚之夜大概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依据常识判断,王二从医学院毕业不会早于1980年底,毕业之后与同事恋爱结婚总也需要一点时间,那么至少在1981 年、1982 年,王二还在满怀热情地修理医疗设备,或者给李先生鼓捣那台古董收音机。

在医学院读书时候的王二是什么样子?毕业之后那个尚未阳痿的年轻人又是什么样子?《我的阴阳两界》没有讲,这就让小说显得有些跑题:说好了阴阳两界,但是讲了那么多软的时候,却对硬的时候刻意回避,似乎有些不妥。不过就在王二做医学生或是刚刚毕业的时候,《青年作家》创刊了,整个1980 年代前期的作品,或许都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为我们补充王二的形象,或者至少让我们了解,那时代王二以外的青年们都在做些什么,又在想些什么。

就在王二走出校园踏入医院的几乎同时,《邱家桥首户》(周克芹)里黄吉山的两个女儿,不约而同地有了自己的小心思。勤劳致富,搞家庭副业,再也不会被当做“资本主义”批判了,一向能干的黄吉山终于可以不再臊眉耷眼,倒是摇身一变成了致富典型。但是改革开放一时还改革不掉狭隘的心理,黄吉山赚钱的确有一套,对自己子女的个人诉求却视而不见,还是老脑筋。儿要分家,女要嫁人,黄吉山一概不许,硬要把他们留在身边,为家庭增加收入。然而时代的闸门一旦开启,很多事情便无法阻挡,桂桂终于还是带着私房钱出嫁了,荣荣和四娃也显然不是两块走私表就可以长久收买的,就连最乖巧听话的香香,脑子里也始终盘旋着远方的人和远方的世界。在这一时期,青年与老人之间的冲突似乎格外凸显,而最终总是青年获胜,如周大新《今夜星儿多》里那种爷孙温情,或是肖复兴《洁白的天鹅》中新老接力的叙事,反而罕见。在《邱家桥首户》的结尾,倒是黄吉山伙着一帮老人上了山,筚路蓝缕,再度创业,重新焕发出一种青春热情。稍晚时候,《我的雪婆婆的黑森林》(刘醒龙)里的阿波罗,也在偷偷地数着父亲打在他屁股上的巴掌。他暗自决定,当父亲的殴打到了一千次的时候,就是他长成一个男子汉的时候。他渴望在那一刻穿上军装,去找他暗自关注的姑娘买一把漂亮的刀子,开始自己在这广阔世界里的冒险。尽管在刘醒龙笔下,这个属于黑森林的孩子长久受到雪婆婆的庇佑,让故事萦绕着一种如梦如幻的神秘光彩,就像是一则远古的传说。但阿波罗的名字、阿波罗的热血,都是属于现代的,属于那一时期特有的精神气息。这样的精神气息笼罩着整个大地,就在阿波罗整装待发,准备走出浓重暮霭,走出大别山的时候,在北京通往白洋淀的公路旁,《空地上的阳光》(苏童)里的玉田老汉在默默守着他的茶水铺子,但比这老汉更扎眼的是一个穿着水红色衫子的年轻身影,她一边心不在焉地在铺子里瞎张罗,一边不由自主地朝着公路张望,看到远方来的客人就暗自欣喜,如果遇到是北京来的大学生,内心的渴望与希冀就更加按捺不住。此时改革开放已经五六年了,较之黄吉山,玉田老汉对于时代变化的认识显然更加深刻也更加复杂。他知道,那些城里人是势利的也是没有良心的:“白洋淀没油水捞,你们城里人就不来了。”他也知道,城市可能还是危险的:德奎不是在北京被罚了好几张大团结吗?那里的姑娘还穿男人裤子呢!但玉田老汉并没有像黄吉山管束女儿一样管束他的孙女儿杏子,他明白,青年的心是管束不住的,毕竟连他自己,也倔强地守在公路边上,一旦路上车辆渐稀,他也会忍不住摇头叹息——那跟赚不赚钱并没有什么关系。玉田老汉和杏子或许不认识他们的河北老乡,那个叫做香雪的姑娘(铁凝《哦,香雪》),但他们望向远方的目光和香雪的眼神融在了一起,构成那个年代的普遍表情。

温暖湿润的东南季风不仅抚慰着过往的伤痕,也不仅拂醒了青年们萌动的野心,还吹到了精神世界的深处,在那里发生着更为决定性的变化。《云缝》(张抗抗)里的沈汐在1980年从寒冷的冰城回到北京,这一年她三十一岁,她的年龄和历史如此紧密地咬合在一起,使她的故事当然不再是个人的故事。在西四附近那座四合院里,她再次听到了肖斯塔科维奇。小说对于音乐的细腻描写,让那些音符在文字里跳动起来,却又比音乐本身更具有感染力,或者说,更具有隐喻意味。音乐本身或许是超越逻辑意义之外的,但经由张抗抗的书写,它成为针对某种特殊事物的控诉与反抗,并同时宣告着一个明媚的新世界的到来。那是遥远的回声,也是时代的心跳。音乐因此不再是音乐,而成为沈汐这样的青年与历史对话的精神空间,在这样的空间里,沈汐从过往的伤痛岁月,从面目模糊的人群中挣脱出来,重新成为一个独立的“人”,又和其他个体一样,成为层次丰富的交响乐的一部分。

在沈汐被“肖十”震撼的时候,王二应该正在医学院里读书,不知道那些深宅大院里的聚会,他是否也曾经参与其中。以他后来的尿性,大概是会不屑一顾:聚会的主人苏亦湄看着固然风雅,但是多矫情多自恋啦!如果王二要是知道,在他还在山西挨冻的七十年代初,这帮家伙就在红霞公寓里办沙龙、喝红茶、聊萨特,估计更要气得骂娘。不过这也难说,1980 年的王二既不是大学“留守处”里的那个小流氓,也不是医院地下室里的那个小神经,而是意气风发的天之骄子,生活还没有向他露出前妻的大裤衩,多年前那根又粗又壮的屎橛子大概也已经很久没有在脑海里浮现,阳痿是后来的事。

世界当然不会对青年们一直友好下去,《雪白的芭蕾》(毕飞宇)里那对男女,曾经一定也像苏亦湄和她的朋友们一样,过着一种高雅、精英和“无用”的艺术生活。但是芭蕾会失宠,天鹅会死亡,而人们会从神圣的剧场流散到喧嚣的大街上去。一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不是只靠完美的起舞和放肆的做爱就能抵抗的。林康终将失去他年轻的爱人,连儿子也被夺走,被那个像历史中石头一样冷硬腐朽的老人夺走,这和《菩提之心》里的离异,和王二的阳痿,是同一个意思。光阴流转,时间轮回,生活似乎又在以新的方式给青年们以捶打。不过大好青年王二究竟是怎么阳痿的?其实仍然是一个谜。王小波一如既往地用一种看似具体琐细实则高度抽象的方式来讲述了这一转变,也正因为其抽象,王二的阳痿似乎包含了生活所能给予的一切具体挫折。王二只是说,生活里好的东西太少了,至少漂亮少妇的屎橛子不能接受,新婚之夜的大裤衩也不行,他宁可躲到那个全是垃圾和标本的地下室里去。

可是在地下室里,王二毕竟等来了小孙——总会有自己人找来的,总会有一种温柔的力量重新把王二的青春唤醒。事实上,王二的觉醒或许还要更早一些。当沈汐淹没在崔健演唱会上癫狂摇摆的人群中时,王二大概正在地下室里与对门的年轻标本四目相望。他一定没有参加那场狂欢的聚会,因为他不需要。比沈汐更早几年,他已经明白,一个人自有属于自己的自由。他那时已经理解了李先生为什么要离群索居,从事没有人明白也不会有人承认的西夏文研究。他知道这世界上当然有美好的东西,比如写小说,比如翻译《the story of O》,比如以小神经的身份和世界保持一个未尝不美好的距离。在此意义上,王二的阳痿岁月或许不能看作是一个青年的消沉,而恰恰是在寻找自己的道路。在小神经王二的沉默里,有一种恰属于青年的倔强:某些事的确是人生中难得的快乐,但如果拉低到三十斤大白菜的层次,就不值得从事。青年是不成熟的,但青年有一种向着美好探索的韧性;王二可能会长久地沉默,但如果没有经过沉默,他也就等不到小孙,无法以最令自己舒适的方式重新回到世界中去——尽管他还要傲娇地说,娶了一个女权主义者有什么办法呢?我认命了。出于对王二蛰伏生涯的这种理解,比较而言,在遭受生活捶打的青年里,我更喜欢《野人》(阿来)里那个没有说过几句话的哥哥:磨坊坍塌了,野人消失了,林木被砍伐殆尽,风暴肆虐着小镇,而十几斤金子不过是一个谎言,但他还是沉默地往外走。他要走出一条路来,保护如旦科一样脆弱敏感、易受伤害之物。

王二如果还活着,如今也有七十多岁了。在他人生的中途,《青年作家》在四川创刊,而后四十年里,不知道刊发了多少青年作家的作品。这些作品里书写了那么多青年,和王二一起,站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里。在《青年作家》发表作品的时候,那些作品里的青年和他们的青年书写者,或许同样莽撞、稚嫩,还在遭受着生活的捶打,还没有找到方向——至少,从《菩提之心》《空地上的阳光》《野人》里,我们还看不到李锐、苏童和阿来后来那种鲜明的风格。但是这些作者和他们笔下的青年一直在行走着,和这本以“青年”为名的刊物一起,到如今已经探索出一条当代文学的大路。在以后的很多年,书写的和被书写的青年还将不断走到这条大路上来,他们还将被捶打、沉默,然后找到自己的小孙。王二如果看到这支望不到头的队伍,不知道会做何感想?他肯定早就再一次阳痿了,或许变成了另一个李先生,但是他的抽屉里一定还放着那叠不知译到第几遍的《the story of O》。他会时不时拿出来,一手摩挲着译稿,一手摩挲着小孙花白的脑袋,翻一个白眼说:我认命了。

猜你喜欢
王二
帮理不帮亲
起床有妙法
孤鬼报恩
孤鬼报恩
王二割寿材
王二卖瓜
速成儿
不得不管
钓 鱼
饭盒·菜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