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洁,马上吉 ,李锐
(1.苏州大学医院内科,江苏 苏州 215006;2.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江苏 苏州 215006;3.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消化内科,江苏 无锡 214043)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与排便相关的反复发作性胃肠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有腹痛、腹泻、便秘、腹胀等多种症状组合,可单独发生,也可交替出现。肠易激综合征暂时无确切的病因,最新的定义强调其症状产生与动力紊乱、免疫功能改变、内脏高敏感性、肠道菌群改变、黏膜炎症及中枢神经系统处理功能异常有关[1]。肠易激综合征在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生,有研究表明该病在青壮年时期患病率更高,5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明显降低[2]。疾病的反复发作严重困扰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也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探寻肠易激综合征影响因素对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了解青年人肠易激综合征的流行现状及患病的相关因素,为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提供更加合理的健康保健知识及辅助治疗,减少疾病的反复发作,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
1.1 对象 采用横断面研究,按照整群随机抽样原则,于2018 年 12 月至 2019 年 5 月抽取 1 348 名苏州大学大一至大四在校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
1.2 方法 根据罗马Ⅳ诊断标准及排除标准,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睡眠质量评估量表,自编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信息、生活习惯及不良嗜好、精神心理因素、既往病史、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就诊情况7个方面共25个问题。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发放问卷,当堂填写,当堂答疑,当堂回收。发放问卷1 348份,回收有效问卷1 207份,有效率为89.5%。
1.3 观察指标 收集问卷资料,了解肠易激综合征在青年人群中的流行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苏州大学在校本科生肠易激综合征分布情况 1 207份有效问卷中,有60例符合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患病率为5.1%。患病率情况分布如下:男5.1%(27/533),女4.9%(33/674);一年级4.2%(13/309),二年级4.0%(17/430),三年级 7.2%(29/402),四年级 1.5%(1/66);文科 7.4%(15/204),理科 9.0%(22/245),工科 3.2%(7/217),商科 3.33%(11/330),医科2.4%(5/211)。
2.2 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表明,性别、年级、居住地、家庭经济、运动、饮酒、吸烟、食物过敏、抑郁情况不同的在校本科生肠易激综合征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专业、月经情况、肠胃炎史、焦虑、失眠情况不同的在校本科生肠易激综合征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 单因素分析发现月经不调与肠易激综合征的患病有关,故针对本样本中的女生,将专业、月经不调、肠胃炎史、焦虑、失眠5 个变量纳入Logistic 回归模型,月经不调和肠胃炎史问卷中“否”均赋值为0,“是”均赋值为1。月经情况、是否有胃肠炎史是女生发生肠易激综合征的影响因素(P<0.05)。其中,有月经不调的女生患肠易激综合征的风险是无月经不调女生的2.656倍,既往有肠胃炎病史的女生患肠易激综合征的风险是无肠胃炎病史女生的2.538倍,见表2。
除去月经不调因素后,将专业、肠胃炎史、焦虑、失眠纳入整个调查样本的Logistic 多因素回归模型后分析,结果显示,有无肠胃炎史是发生肠易激综合征的影响因素(P<0.05)。其中,有肠胃炎史的同学患肠易激综合征的风险是无肠胃炎病史同学的2.343倍,见表3。
2.4 大学生肠道健康对生活的影响 未患病的同学中,37.9%的同学认为肠道健康问题对自己的生活有影响,63.3%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认为肠道健康对自己的生活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 大学生肠道健康问题就诊情况 未患病同学中,有11.0%的同学会因肠道健康问题就诊;患病同学中,仅13.3%会因为肠道健康问题就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8),见表5。
肠易激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占消化科门诊量的25%左右。在校大学生很多都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独自生活,学校特殊的环境,密集的各科考试,日益增加的就业压力,饮食生活的不规律,心智不成熟并且缺乏自我调节和适应能力,成为肠易激综合征的高危人群。本研究结果显示,苏州大学在校本科学生肠易激综合征患病率为5.1%,明显低于北京某高校采用罗马Ⅲ诊断标准得出的16.7%[3]。诊断标准、样本量、调查方式、调查对象、抽样方法的不同均为导致肠易激综合征患病率差异的因素。
表1 苏州大学在校本科生肠易激综合征单因素分析(n=1 207)Table 1 Univariate analysis of IBS among undergraduates in Suzhou University(n=1 207)
表2 苏州大学在校本科女生肠易激综合征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Table 2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IBS in female students of Suzhou University
表3 苏州大学在校本科生肠易激综合征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Table 3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IBS among undergraduates in Suzhou University
表4 苏州大学在校本科生肠道健康对生活的影响Table 4 Effects of intestinal health on life of Undergraduates in Suzhou University
表5 苏州大学在校本科生肠道健康问题的就诊情况Table 5 Medical treatment of intestinal health problems among undergraduates in Suzhou University
肠易激综合征缺乏明显的形态学变化和生化异常。临床症状由多种作用机制共同引起[4]。本研究结果显示,既往有肠胃炎病史是在校大学生患肠易激综合征的危险因素,这与多项研究结果一致[5]。1997 年英国学者对急性胃肠炎患者进行跟踪观察,患者在感染6个月后肠功能紊乱的发生率为25%,致病细菌主要为弯曲菌和沙门菌,首次提出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的概念。肠道在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后,即使感染因素被清除,肠道黏膜炎症消退,肠镜检查已完全正常,但炎症引起的肠道微生态失调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微生态失调破坏了肠黏膜屏障功能,使肠道通透性增高,发生免疫紊乱,从而引起多种炎症及免疫细胞增殖活化,释放活性物质,如组胺、5-羟色胺、前列腺素和类胰蛋白酶等[7]。这些活性物质、炎性因子和细菌代谢产物可活化内脏感觉系统,增加内脏痛觉敏感性,诱发肠易激综合征的腹痛症状[10]。
本研究结果显示,月经不调是发生肠易激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在月经期,身体会自动分泌前列腺素使经血顺利排出,前列腺素会使子宫收缩,同样也会导致腹部的痉挛,造成肠道蠕动增加,引起轻度腹泻。武汉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IBS 患者在月经期肠道症状加重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多。IBS患者在月经期肠道症状加重。高达41.2%的患者肠胀气加重,30.9%的患者腹泻加重,22.1%的患者便秘加重[13]。
另外,本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因肠道健康问题就诊的情况并未因疾病的困扰而显著增加,说明大学生对自身的健康意识不够,同时,也与繁重的学业压力和复杂的就医环境有关。因肠易激综合征自身的疾病特点,发病后多数会伴随患者一生,易使患者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预防疾病的发作比治疗疾病本身显得更重要。作为基层医院,在有限的医疗资源下,加强医患沟通,多向患者讲解疾病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此病虽然复杂多变但属于良性疾病,联合高校心理咨询中心、辅导员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协助患者调整心态,减轻焦虑,树立对疾病正确的认识,从而减少疾病的复发[14]。
综上所述,既往肠胃炎病史和月经不调是在校大学生患肠易激综合征的危险因素。肠胃炎的预防显得尤为重要。注意个人卫生。不吃生的食物、不饮生水,不吃放置时间过久或者变质过期的食物。学校食堂也需加强监管,保障食材的新鲜,生熟食品分开存放。女生在经期不要沾凉水,尤其要避免被雨淋,对于小腹部应做好保暖,避免穿着露脐装。对于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需要学会用合适自己的方式排解。吸烟对女性的损害很大,尼古丁严重影响性激素,扰乱生理过程,从而导致月经不调。目前大学生群体中普遍的晚睡、沉迷电子产品、缺乏运动等因素均对以上危险因素不利,应多加以劝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