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雨婷
(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中医科,江苏 南京210000)
糖尿病肾病是指由糖尿病引起的慢性肾脏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病变之一,现已成为我国慢性肾脏病住院患者的首要病因[1]。糖尿病肾病可归属于中医学“水肿”“尿浊”“关格”“肾劳”等范畴,肾虚瘀阻贯穿其始终,病机属本虚标实,本虚以脾肾亏虚为主,多为气虚、阴虚或气阴两虚;标实以瘀、湿、痰、热、浊毒为主。西医学方面,随着疾病的发展,肾功能逐渐恶化,最终进展为终末期肾病;治疗主要以改善症状、延缓进展、提高生活质量为主,多采用改变生活方式、控制血糖、控制血压、肾脏替代治疗等方法,疗效欠佳。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标本兼顾、因人施药,优势明显。虫类药用于络病的治疗历史悠久。虫类入药始见于《五十二病方》,张仲景首开虫蚁搜剔通络之先河,经过后世医家的继承与发展,目前虫类药在络病的治疗中已具有显著优势。虫类药的攻逐走窜、搜剔疏利、通经达络、无处不至的特性,活血破积、补肾固涩、搜风通络、泻热的功效,非植物药所能替代。糖尿病肾病初期即可见肾络受损,或为正虚所致,或为邪实所致,而虫类药可入里入络,直达病所,在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本文基于络病理论探讨虫类药在糖尿病肾病中的运用,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络病理论始于《黄帝内经》。《黄帝内经·灵枢》记载“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并首次提出络脉的概念。《金匮要略》在此基础上对络病的病因病机、临床症状及治疗等进行了完善,其对病理机制的描述可概括为:外邪入络、痰饮阻络、瘀血阻络、络脉空虚、络脉损伤。清代《临证指南医案》记载“凡人脏腑之外,必有络脉拘伴,络中乃聚血之地”“经气注络,络气还经,是其常度”“百日久恙,血络必伤”,并提出“久病入络”的观点。至此,络病理论已发展得较为成熟。现代吴以岭教授提出“三维立体网络系统”,认为络脉是按照外(体表-浮络、阳络)—中(肌肉之间-经脉)—内(脏腑之络、阴络)规律分布,进行气血津液的输布,保持内外环境的稳定[2]。西医学认为: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包括肾小球和肾小管,肾小球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丛。入球小动脉是肾动脉的分支,进入肾小球后分出多个分支,分支继续分成襻状毛细血管小叶。此结构与络脉支横别出、逐层细分的特点相似。肾小球滤过膜可选择性滤过一些小分子物质,阻止大分子物质滤出,并借助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排泄代谢产物,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维持机体内环境,此与络脉的生理功能相一致。此外,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迁延不愈累及肾脏,引起肾小球硬化等一系列的病理改变所致,与“久病入络”相一致。故糖尿病肾病可从络病理论论治。
虫类药是动物类中药,是指药用动物的全部、局部、排泄物、分泌物、产物及虫类加工品。虫类药最早见于《五十二病方》,该书记载动物药54种。《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其中动物药67种,并对药物的性味、炮制、服用方法、主治等均有所涉及,其中水蛭、全蝎、鳖甲、僵蚕等一直沿用至今。张仲景首开虫蚁搜剔通络之先河,后世称其乃“圣人另辟手眼,以搜剔络中混处之邪,治经千百,历有明验”[3]。清代医家叶天士对仲景通络之法进行了继承与发展,认为“凡虫蚁皆攻……飞者升,地行者降”,强调虫类药通络有药性升降之分[4]。国医大师朱良春为虫类药研究专家,先后出版了《虫类药的应用》《朱良春虫类药的应用》《常用虫药卷》,善用地龙、水蛭等通络治疗肾脏疾病[5]。《灵枢·百病始生》曰:“虚邪之中人也……稽留而不去,息而成积。或著孙脉,或著络脉……”有学者认为,络病为络脉受邪而引起的各种病证,病变不仅局限于瘀血阻络,还应包括湿浊、痰结、热毒等病邪伤及络脉[6]。络脉受损,邪气留滞,相互兼夹,非植物药所能攻散,正如《本草问答》云:“动物之功利,尤甚于植物,以其动物之本性能行,而且具有攻性。”虫类药为血肉有情之品,其性攻逐走窜、搜剔疏利、通经达络,能活血破积、补肾固涩、搜风通络、泻热等,因此,在络病的治疗中不容忽视。
3.1.1 活血通络
肾络瘀阻贯穿于糖尿病肾病始终,血瘀不化,易与其他邪毒胶着,致病情缠绵加重,故用活血通络药可使治疗事半功倍,常用地龙、全蝎、水蛭、蜈蚣、乌梢蛇等。地龙味咸,性寒,归肝、肺、肾经,具有清热止痉、平肝息风、通经活络、平喘利尿的功效。《得配本草》载其“能引诸药直达病所,除风湿痰结,治跌扑,祛虫瘕,破血结”。《斗门方》中单用地龙治疗热结膀胱,小便不利。李璐等[7]发现,地龙及其复方可通过改善血栓前状态、改善血流动力学特性、调节血脂代谢紊乱、抗氧化、调节细胞因子、降解细胞外基质、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这7个途径,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发展。全蝎味辛,性平,有毒,归肝经,具有祛风止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的功效。《握灵本草》载:“全蝎能透肾膜,补药方中为引用。”吴福林等[8]发现,全蝎具有抗凝血、溶栓、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临床多用于治疗白血病、疼痛、脑梗死、慢性肾炎等疾病。水蛭味咸、苦,性平,有毒,归肝经,具有破血逐瘀、通经消癥的功效。《本经》载其“主逐恶血……破血瘕积聚……利水道”。张锡纯云:“惟水蛭味咸专入血分,于气分丝毫无损……瘀血默消于无形,真良药也。”实验研究[9]发现,水蛭能够降低糖尿病肾病大鼠尿微量白蛋白、减少血清Ⅳ型胶原蛋白表达。蜈蚣味辛,性温,有毒,归肝经,具有祛风止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的功效。张锡纯云:“蜈蚣,走窜之力最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凡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之。”乌梢蛇味甘、性平,归肺、脾、肝经,具有祛风湿、通经络、止痉的功效。张石顽云:“乌梢蛇主肾脏之风,为紫云风之专药。”
3.1.2 补益肾虚
糖尿病肾病患者初期即可见肾脏虚损,以气阴亏虚为主,后随着病程迁延,阴损及阳,可见阴阳两虚,故临床当随证补益阴阳,常用鳖甲、龟板、鹿角胶等。鳖甲,味咸,性微寒,归肝、肾经,具有滋阴清热、潜阳息风、软坚散结的功效。周岩云:“鳖介入肝而气沉向里……向里则下连肾。”龟板味咸、甘,性微寒,归肝、肾、心经,具有滋阴潜阳、补肾健骨、补心安神、固经止血的功效。《本草衍义补遗》载其“补阴之功力猛,而兼去瘀血、续筋骨,治劳倦”,《本草蒙筌》载其“专补阴衰,善滋肾损”。鹿角胶味甘、咸,性温,归肝、肾经,具有补益精血、安胎止血的功效。《医林纂要》载其可“强阳益精,滋补气血”。现代药理学研究[10]表明,鹿角胶具有保护胃黏膜、延缓衰老、补血、抗炎的作用。
3.1.3 祛风解表
肾络虚损,易感风邪,临床可见恶风、颜面水肿、肢节酸楚、咽痛等,常用蝉蜕、僵蚕祛风解表。蝉蜕,味甘、咸,性凉,归肺、肝经,具有宣散风热、透疹利咽、退翳明目、祛风止痉的功效。《医学入门》载其“主风邪头眩,皮肤瘙痒,小儿惊痫、夜啼、癫病,杀疳虫”。李时珍云:“蝉,主疗一切风热之证,古人用身,后人用蜕。大抵治脏腑经络,当用蝉身;治皮肤疮疡风热,当用蝉蜕。”《得配本草》载:“多服泄元气。”僵蚕,味辛、咸,性平,归肝、肺、胃经,具有祛风止痉、化痰散结、解毒利咽的功效。《玉楸药解》载其可“活络通经,驱风开痹”。药理学研究[11]表明,僵蚕具有抗凝、降糖、降脂、抗癌等作用。
3.1.4 收敛固涩
肾脏亏虚,失于固摄,精微外泄,临床多用牡蛎、桑螵蛸收敛固涩。牡蛎,味咸,性微寒,归肝、肾经,具有平肝潜阳、重镇安神、软坚散结、收敛固涩的功效,煅用可增强其收涩之效。《本草备要》载其“为肝、肾血分药”。《海药本草》载其“主男子遗精,虚劳乏损,补肾正气” 。桑螵蛸,味甘、咸,性平,归肝、肾、膀胱经,具有固精缩尿、补肾助阳的功效。《绍兴本草》载其可“养阴滋肾,固精”。《药性论》载其“主男子肾衰漏精,精自出,患虚冷者能止”。
糖尿病肾病的病情缠绵,病机复杂,而虫类药药性猛烈,善走窜通达,临证遣方用药当注意以下几点:①注重药物配伍。气虚甚者,配伍黄芪、党参、白术、山药等;阴虚甚者,配伍黄精、枸杞子等;阳虚甚者,配伍菟丝子、淫羊藿、杜仲、肉桂等;湿甚者,配伍茯苓、苍术、泽泻、玉米须、车前子等;热甚者,配伍生地黄、牡丹皮、黄连等;浊毒甚者,配伍土茯苓、积雪草等。②注意药物用量。应从小剂量用起,循序渐进,正气极虚者忌用攻伐之品。③时时顾护脾胃。④严格炮制,降低毒性。⑤防治过敏反应。
糖尿病肾病患者肾络受损,正虚邪实,而虫类药善攻窜通达,能活血通络、补益肾虚、祛风解表、收敛固涩,使邪实散、正气充,故临床疗效显著。目前,关于虫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较少,但其在治疗中的优势是不可替代的。针对虫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多中心、随机对照、大样本研究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系统深入地探讨虫类药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减毒方法等可为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拓宽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