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薇,薛爱荣,张向阳,李 宁,王新义,徐 鹏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4)
薛爱荣主任医师是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颈肩腰腿痛科和康复医学科主任,河南省名中医,河南省首批中医药青苗人才培养指导老师,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河南省软组织病研究会理事长,中国软组织疼痛学会副主委,河南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外治专业委员会副主委,河南省中医药学会中医疼痛分会副主委。她从事颈肩腰腿痛疾病临床工作三十余载,在颈肩腰腿痛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有独到见解。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的常见病,是腰腿痛的最常见病因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的变化,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发病人群覆盖了老、中、青年,甚至一些青少年也出现了腰椎间盘突出症。本病反复发作,病程较长,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工作与生活,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故积极探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新方法是降低该病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薛爱荣主任医师结合中西医理论及临床实践,兼收并蓄,推陈出新,在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创立了“理筋调脊通络法”,通过临床运用与观察,其疗效确切,经济安全。现将其“理筋调脊通络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验进行总结,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提供新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学“痹证”“腰痛病”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可因肝肾亏虚、感受风寒湿等外邪、外伤及长期劳损等因素,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瘀滞于经络肌腠,经络痹阻不通,不通则通,出现腰部疼痛,可伴骶部、臀部及下肢疼痛,活动受限。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注重经络辨证,主张推穴道、走经络。《医宗金鉴》中记载:“按其经络,以通郁闭之气,摩其壅聚,以散瘀结之肿,其患可愈。”薛爱荣主任医师认为: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法需根据中医病因病机的不同来选择,故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辨证,创立了“理筋调脊通络法”,对于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
腰椎间盘突出症推拿治疗的疗效肯定,但因患者病情轻重不同,医者治疗水平、治疗手法不同,治疗量无统一的量化标准,致使最终治疗效果也不同。因此,采用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证时,需要医者在治疗前能够明确诊断,准确把握适应证,制定出正确的治疗方案;还需要熟练掌握推拿技术,在治疗时施以合适的手法,使推拿治疗达到最好的疗效。薛爱荣主任医师认为: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不应只注重手法本身,而忽视了该病不同病理变化;应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采用分期论治的原则,从传统上打破了中医学对治疗该病分型不分期的观点。针对各个时期的不同病理特点,相对应地施以合适的手法,可提高治疗的目的性和安全性。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特点、发病时间及病情轻重,可将其病程分为3期:急性期、缓解期、恢复期。本病的急性期因炎症水肿处于高峰阶段[1],疼痛严重,不易进行手法治疗,易造成医源性损伤;而处于相对缓解期的患者采用合适的手法治疗可达到较好的疗效。理筋调脊通络三步疗法对处于缓解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确切[2],可有效缩短治疗时间,增强疗效[3],降低复发率。张向阳[4]运用理筋调脊通络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观察治疗前后患者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变化,结果显示该疗法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其疗效优于运用传统推拿手法治疗的对照组。
理筋调脊通络疗法分3步进行,即软组织病灶治疗、关节定点微调、经络疏通法。
第1步:软组织病灶治疗。操作方法:嘱患者俯卧于治疗床上,医者需注意与患者沟通,患者如有不适可在腹部垫一软枕。首先检查患者腰臀部是否有压痛、结节、条索等软组织病灶,之后在腰臀部施以轻中度的按、摩、滚、揉等手法5~10 min,频率50~60次/min,用力要柔和,在压痛点、结节、条索等病灶处做重点治疗,力度以患者无明显疼痛感为度。
《素问·举痛论篇》记载:“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根据“通则不痛,不通则痛”的理论,在疼痛病灶部位进行针对性治疗,可使疼痛部位及其周围的肌肉、软组织得到放松;运用理筋类手法,可使粘连的筋膜、肌肉、韧带分离,恢复其弹性和牵张力,缓解肌肉等软组织的痉挛状态,从而减轻软组织对脊柱及椎管内的压力,以舒筋理肌,疏经通络,使疼痛症状减轻。
第2步:关节定点微调。操作方法:根据患者椎间盘突出部位调整患者体位,嘱患者侧卧位,健侧下肢在下并伸直,患侧下肢在上并屈曲,嘱患者腰椎尽量前屈,并使患者骨盆与床面垂直。医者在患者身前,一手拇指按压于患椎棘突上以定点,另一手置于患者左肩并用力向后下转动至最大限度后,突然加力侧扳,出现弹响声则调整成功。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曰:“若骨缝叠出,俯仰不能,疼痛难忍,腰筋僵硬……”经过第1步的治疗后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得到放松,进一步采用患椎精准定位复位手法使关节恢复原位,以此来改善关节的活动度和范围,从而使周围的肌肉、肌腱、韧带及关节囊受到相应的牵拉,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关节软骨和软骨盘无血管区的营养,达到松解周围粘连、放松痉挛的肌肉、消除疼痛的作用。
第3步:经络疏通法。操作方法:患者俯卧于治疗床上,医者以双手大拇指或肘尖点按腰臀部阿是穴、双侧环跳、承扶、委中、承山、昆仑等穴位,以患者自觉点按部位酸胀为度,每穴点按1 min。
经络疏通治疗手法的原理是通过点按的刺激,激发相关经络腧穴的气血,发挥相应腧穴的治疗作用。膀胱经循行于脊柱两侧,沿脊柱下行,穿过臀部,沿大腿后外侧下行至腘窝中,然后下行穿过腓肠肌,可治疗经脉所过部位的疼痛。取膀胱经的环跳、承扶、委中、承山、昆仑等穴,进行点穴按压,疏通膀胱经,达到“通则不痛”的效果。《素问·举痛论篇》中有“按之则气散,故按之痛止”“寒气客于背俞之脉……故相引而痛,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的记载,说明点按法具有散行气血、温经散寒、活血祛瘀、止痛的作用,因此点按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臀部及下肢相应的穴位可起到缓解其腰腿痛的作用。
例1 患者,男,57岁,2018年4月4日初诊。主诉:间断腰痛5年,加重20 d。现病史:患者于5年前因劳累腰部疼痛,症状时轻时重,间断行针灸、推拿治疗可缓解。20 d前因出差长时间坐车后腰痛突然加重,腰部、右臀部及右下肢后侧疼痛难忍,腰椎活动严重受限,不能站立及行走。经休息、静滴甘露醇、口服活血化瘀、消炎止痛类药物后疼痛明显减轻,腰椎活动度较前改善,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本院就诊。来诊时症见:腰部酸痛,腰椎活动受限,右臀部及右下肢后侧酸痛,行走、站立、坐、弯腰疼痛均加重,卧床休息疼痛减轻,翻身疼痛无加重,咳嗽、打喷嚏疼痛稍加重,纳眠可,二便正常;舌质暗,苔薄白,脉弦细。查体:L4~5、L5S1棘突间隙压痛;L4~5、S1双侧椎旁压痛,右侧重,放射至右臀部;双侧骶棘肌腰段、右侧梨状肌压痛。腰功能活动:前屈(50°),后伸(20°)。侧弯:左(15°),右(15°)。屈颈试验(-)、仰卧挺腹试验(+)、骨盆分离及挤压试验(-)。骶髂关节分离试验:左(-),右(-)。直腿抬高试验:左70°(-),右50°(+)。膝腱反射:左正常,右正常。跟腱反射:左正常,右正常。跟臀试验:左(-),右(-)。拇趾背伸力:左正常,右正常。拇趾跖屈力:左、右均正常。股神经牵拉试验:左(-),右(-)。皮肤感觉障碍:无。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5分。腰椎CT检查示:腰椎退行性变,L3~4椎间盘膨出,L4~5椎间盘突出。腰椎及骨盆DR示:腰椎退行性变伴腰段脊柱侧弯,骨盆各值未见明显异常。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断:腰痛,证属气血瘀阻证。治宜舒筋理肌、活血通络、止痛,兼顾补肾柔筋。给予理筋调脊通络手法治疗,操作方法:首先以轻中度的按、摩、滚、揉等手法治疗腰臀部软组织病灶,对于压痛点、结节、条索等病灶处重点治疗;其次以关节微调手法对偏歪棘突进行调整,最后点按双侧肾俞穴、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右侧环跳、承扶、委中、承山、昆仑等穴位疏通经络。1次30 min,1 d 1次。治疗后第2天患者疼痛较前稍减轻,治疗5 d后疼痛明显减轻,治疗10 d后右臀部及右下肢疼痛消失,腰部疼痛基本缓解,仍有轻度僵硬酸困;治疗14 d后腰臀部酸困疼痛基本缓解,腰椎活动基本正常,站立、行走无明显不适,坐30 min之内无明显疼痛,超过30 min轻微酸痛,休息后可缓解,VAS评分为0分。30 d后随访,患者诉无明显不适。
按 患者为中年男性,肝肾逐渐亏虚,筋骨失养。长期伏案工作,腰部筋脉肌肉受损,粘连成结节、条索,气血运行不畅,久坐后气血瘀滞于经络肌腠,经络痹阻不通,不通则痛。故根据其病因病机,采用理筋调脊三步疗法以舒筋理肌,疏通经络,滑利关节,补益肝肾,强筋壮骨,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例2 患者,男,30岁,2019年7月2日初诊。主诉:间断腰部疼痛10年,加重伴双下肢酸困1周。现病史:患者于10年前体能训练时扭伤腰部致腰痛,经休息后减轻,其后每因劳累腰痛加重,间断理疗症状可缓解。1周前因过度负重致腰痛加重,腰椎活动受限,双下肢后侧酸困,左侧重;休息后腰痛减轻,站立、行走症状仍加重。为求治疗来我院就诊。症见:腰部酸困疼痛,腰椎活动受限,弯腰疼痛稍加重,双下肢后侧酸困,行走、站立症状加重,卧床休息症状减轻,翻身、咳嗽、打喷嚏腰痛加重,蹲下站起双下肢酸困加重,纳眠可,二便正常;舌质暗,苔薄白,脉弦。查体:L4~5棘突间隙压痛明显,L5S1棘突间隙压痛,L3~5双侧椎旁压痛,右侧重,双侧骶棘肌腰段压痛,肌肉僵硬,有条索状病灶,双侧臀中肌、梨状肌压痛。腰功能活动:前屈(60°),后伸(20°)。侧弯:左(20°),右(20°)。屈颈试验(+)、仰卧挺腹试验(+)、骨盆分离及挤压试验(-)。骶髂关节分离试验:左(-),右(-)。直腿抬高试验:左50°(+),右50°(+)。膝腱反射:左(++),右(++)。跟腱反射:左(++),右(++)。跟臀试验:左(-),右(-)。拇趾背伸力:左(++),右(++)。拇趾跖屈力:左(++),右(++)。股神经牵拉试验:左(-),右(-)。皮肤感觉障碍:无。VAS评分:5分。腰椎CT检查示:腰椎退行性变伴L5前滑脱1°,L3~4、L4~5椎间盘膨出,L5S1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腰椎及骨盆DR示:腰椎退行性变伴腰段脊柱右凸侧弯,S1隐性裂,骨盆倾斜。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断:腰痛,证属气血瘀阻证。治宜舒筋理肌,活血通络,止痛。给予理筋调脊通络手法治疗,操作方法:以按、摩、滚、揉等手法治疗腰臀部软组织病灶后,根据其腰椎X线片检查提示以关节微调手法调整腰椎序列,最后点按双侧大肠俞、关元俞,双侧环跳、承扶、委中、承山、昆仑、太溪等穴位疏通经络。1次30 min,1 d 1次。治疗3 d后患者自觉腰部疼痛减轻,右下肢酸困缓解,左下肢酸困减轻。治疗7 d后腰部疼痛明显减轻,左下肢轻微酸困,右下肢无明显不适。治疗14 d后左侧腰部轻微酸痛,双下肢无明显不适,腰椎活动基本正常,弯腰负重时酸痛稍加重,站立、行走无明显不适,坐超过40 min腰部酸痛稍加重,休息后可缓解,VAS评分为0.5分。30 d后随访,患者诉劳累时腰部疼痛稍加重,休息后缓解。
按 患者为青壮年男性,因工作时常进行高强度体能训练,用力不当至腰部筋骨肌肉受损,气血瘀滞,经络不通,不通则痛。治疗应以理筋调脊、活血通络、止痛为原则,采用理筋调脊三步疗法以活血舒筋,理筋整复,通络止痛。
理筋调脊通络疗法是具有软组织病灶松解、关节定点微调、经络疏通三步一体的新的诊疗技术。在传统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础上加强软组织病灶治疗,并增加关节定点微调手法,借助手法来矫正“筋出槽,骨错缝”,既从外松解软组织病灶,又从内通过脊柱微调纠正小关节紊乱及神经根和突出物解剖学关系,运用生物力学原理,使突出物回纳,改善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刺激,使神经根粘连、压迫得到有效缓解。结合经络理论辨经论治,协同治疗,从而减轻或消除疼痛。该疗法中的关节调整属于微调,靶点明确,针对性强,可避免大手法所造成的组织损伤、关节脱位及骨折等,安全性高。
本疗法可明显减轻患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节约医疗费用,产生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应,且本疗法操作简便、经济安全、疗效可靠,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