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美华,陈 珺,何丽云*,许桂鑫
(1.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9医院麻醉科,漳州 363000; 2.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9医院护理部,漳州 363000)
为适应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场多样化要求,我军依托第二代野战医疗方舱——战役卫勤快速支援系统展开多张手术台,实现平战野外环境条件下批量伤病员的救治[1-2]。实战化、专业化展开手术,抢救生命,在最短时间内实现伤员后送,是提高卫勤保障效能的关键[3]。本课题组根据野战医疗所承担救治任务范畴,结合多年军事演训卫勤保障、野外救援等实践,以及所处闽南沿海地区台风雨水多、梅雨季节长、气候温暖、潮湿等特征,针对以往手术无菌物品准备存在的不足,将刘建军[4]提出的手术器械模块化理论,引入野战医疗方舱手术无菌物品准备工作中,达到物品准备充分、齐全,实现野外手术快速、高效展开,切实提高卫勤保障效能。
1.1 手术器械野战医疗方舱手术器械分甲、乙、丙、丁4类,器械数量多,涉及各专科广,平时按类别储存于仓库专用箱组内备用,野外救援或卫勤训练保障时,按任务需求临时组配或根据现场手术需求进行组合、清洗、包装、灭菌后再使用,该方法不适合紧急救命手术和损伤控制性手术快速展开,影响战时或应急手术救治时效[5]。
1.2 一次性无菌物品野战手术舱所有一次性无菌物品按任务需求储存于仓库专用箱组内,包括无菌敷料、手术衣、单、巾、针、缝线、注射器等,列有明细清单与效期,每月进行检查更新。遇演训保障或应急救援任务时,一次性无菌物品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适当增加或减少,可直接装箱,满足手术需求。由于该准备方法存在物品数量多、种类杂的问题,展开一台手术准备无菌物品需要开启多个箱组取用不同物品,费时费力,不具有集约化特点,且医疗手术舱空间相对狭小,制约紧急手术快速展开。
1.3 手术辅助物品手术辅助物品是完成手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不锈钢碗、弯盘、药杯等,传统野战手术辅助物品与手术器械组合包装一起,使用时直接打开手术包,缩短准备时间,且具有可重复使用功能,减少物品占位,便于装载运送。由于驻训时间长或救援任务重,且常因野外条件下水、电资源缺乏,导致辅助物品无法及时保障,影响伤员手术救治,同时该供给方式也会增加护士工作量。
2.1 手术器械包模块
2.1.1 手术器械包模块化分类 参考刘建军[4]等手术器械模块化理论,将器械箱内器械进行重新分组归类,分为基础器械模块、专科器械模块。
① 基础器械模块。是完成一台手术最基本的器械,主要有消毒钳、止血钳、持针器、剪刀、镊子、刀柄等。根据手术部位、大小不同分为中基础器械包、小基础器械包、单个独立器械包。不同基础器械包主要区别于器械数量与尺寸大小不同;小基础器械包主要用于部位表浅的伤口清创缝合;中基础器械包主要用于胸腹部、盆腔、股骨等手术;单个独立器械包是手术常用的器械,如止血管、剪刀、持针器等,方便较小创口缝合及基础器械包内器械数量不足时应急增配使用。
② 专科手术器械模块。是供各专科手术专用,将不同专科器械进行分类包装备用,总共分为神经外科、普通外科、五官科、骨科、气管切开、胸腔闭式引流、血管吻合等8个专科模块,根据手术部位及专科需要灵活组合配置手术器械[6],如截肢手术器械组合:中基础器械包+截肢手术器械包模块。
2.1.2 手术器械包包装与储存 野战手术舱器械长期储存在仓库,因气候及环境条件有限,为保证手术器械处于应急备用状态,提高器械模块的识别、清点、包装等工作效率,选用不同颜色标识牌区分基础器械包与专科器械包,黄色为基础器械包,灰色为专科器械包,标识牌正面注明手术器械包名称,反面注明器械种类、规格、数量[7]。按规范清洗,选择医用无纺布与一次性纸塑袋组合包装,并采用条形码管理,灭菌后采用自封式塑料袋加封,减少周围环境对无菌包的影响,储存于手术器械专用箱组内,野外救援和卫勤训练保障时直接装载手术舱壁柜内,便于取用。
2.2 一次性无菌物品包模块
2.2.1 一次性无菌物品包模块化分类 将手术用一次性无菌物品进行分类,采用自封式塑料袋加封装箱,以手术需求为依据,分为基础无菌包、通用无菌包、专科无菌包。手术前根据手术方式灵活搭配选择一次性无菌物品包模块,无需开启多个箱组进行物品准备,可缩短手术前一次性无菌物品准备时间,提高手术救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① 基础无菌包。是指每台手术必须使用的一次性无菌手术耗材,主要包括纱布、纱垫、棉球、缝合套针、缝线、手术刀片、手套、小洞巾、注射器等,根据手术部位及创面大小需求,又分为小基础无菌包和中基础无菌包两种,主要区别于无菌物品数量与品种不同。小基础无菌包:纱布10块、棉球3个、手套2副、小洞巾1条、注射器1个、缝合针4枚、缝线2包、手术刀片2个,适用于浅表小手术清创缝合。中基础无菌包:纱布20块、纱布垫6块、棉球6个、缝合针8枚、缝线3包、手术刀片3个、手套4副,注射器2个,适用于较大手术使用。
② 通用无菌包。主要适用于较大手术使用,与基础无菌包搭配使用。包内无菌物品及基数:手术衣3件、手术单4条、切口手术巾4条、大号洞巾1条、吸引管1根、电刀头1根、切口保护膜1个。
③ 专科无菌包。适用于专科手术使用,主要有血管吻合线、可吸收缝合线、骨腊、引流管等,包内无菌物品基数:血管吻合线3-0到8-0不同型号,各备2包,可吸收缝合线各型号,备2包,其他无菌物品数量均为1个。
2.2.2 一次性无菌物品包装与储存 所有无菌物品均由生产厂家独立双层无菌包装,开启后可立即使用。统一无菌物品包装数量基数:纱布每包5块,纱布垫每包2块,棉球每包3个,缝合针定制成套包装,内有圆针和三角针,大小不同;手术衣每包2件,手术单每包2条,切口巾每包4条,其他无菌物品均为单个独立包装。按以上模块分类及基数将无菌物品组合后采用自封式塑料袋加封装箱备用,塑料袋外标注一次性无菌物品模块名称,包内列有明细清单与有效期,便于物品及时更新,平时储存在专用箱组,野外救援和卫勤训练保障时直接装载手术舱壁柜内,便于取用。
2.2.3 一次性无菌物品包模块组合 主要根据手术性质、部位、切口大小灵活组合搭配使用,如开腹手术选择中基础无菌包模块+通用无菌包模块+专科无菌包模块;浅表小手术选择小无菌包模块即可完成手术。
2.3 手术辅助物品包模块手术辅助物品包模块主要由清创碗、弯盘、小药杯组成。辅助包内物品基数为清创碗2个、弯盘2个、小药杯2个。包内所有辅助物品均另备有单个独立包装。根据平时卫勤训练保障需求,与生产厂家订制一次性手术辅助包,手术辅助包物品统一品种和数量:清创碗2个、弯盘2个、小药杯2个,包内物品由不锈钢材料改为聚丙稀材料,无菌包装采用双层包装,环氧乙烷灭菌,有效期2年。储存时采用自封式塑料袋加封,塑料袋外标注失效日期,存贮于仓库专用物品箱内备用,外出时直接装载手术舱壁柜内。
3.1 模块化管理缩短准备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野战医疗方舱手术器械、物品种类多,数量足,涉及面广,课题组运用模块化理论在野战医疗方舱手术无菌物品准备中,将手术器械、一次性无菌物品、辅助物品均实施模块化管理,实现任何一台手术只需根据手术方式需求,直接选择相应的手术器械包模块、一次性无菌物品包模块、辅助物品包模块,即可完成。物品装载从箱组移到手术舱柜内,取用方便、便携、高效,缩短护理人员手术前物品准备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适合野外批量伤员手术救治快速展开的需求。
3.2 模块化设计集束化管理简化操作流程手术无菌物品根据手术方式、部位及专科等特点分为几个模块。即手术器械包模块科学设计基础器械包、专科器械包以及单个独立器械包,模块配置科学,组合机动、搭配灵活,缩短手术器械准备时间。一次性无菌物品以手术台次为单位,将每台手术基本的和必需的一次性无菌物品进行组合,自封塑料袋封包,集约贮存,减少野外环境对无菌物品的影响。每台手术只需准备1~3个无菌物品包模块即可,解决传统手术物品准备项目杂、数量多、箱内摆放零乱以及多个箱组取用困难的问题,满足野外装载转运与特殊环境下的储存需求,保证一次性无菌物品的储存时效与物品外包装的完整性,提高野外救援综合能力[8]。
3.3 模块化管理提高无菌物品准备完善率手术器械模块包内设计颜色标识牌,区分不同器械模块,标注手术器械名称、种类、规格、数量,避免各器械包模块混淆、丢失,提高救护人员器械清点、核查效率,便于定期清点保管和使用时组合搭配。一次性无菌物品以每台手术需求准备,缩短无菌物品准备时间;手术辅助物品包的设计应用,省去辅助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等工作,克服野外特殊条件下水、电资源不足的困难,适合野外环境下手术使用,提高应急保障能力。手术无菌物品准备模块化管理,减少手术无菌物品数量、种类及项目漏备的发生,使手术无菌物品准备完善率达到96.7%,提高手术前物品准备工作效率。
野战医疗方舱手术无菌物品准备实施模块化管理,解决传统手术无菌物品准备项目杂、数量多、多个箱子取用困难等问题,实现每台手术用无菌物品准备工作从复杂到简单,物品项目单位从个到包,数量从多到少,适合野外平战时手术无菌物品准备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