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醒脾”浅谈泄泻的治疗※

2021-03-26 20:28梁伟涛牛明了
中医药通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脾阳藿香理气

●梁伟涛 牛明了

泄泻是以便次增多、粪质稀溏或完谷不化,甚则泻出如水样为主症的病证[1],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关于泄泻的治疗,历代医家多以运脾化湿为治疗大法[2],同时《医宗必读》所提出的“治泻九法”,在临床中也得到广泛的运用。“醒脾”最早由孙思邈提出,原文指出黑豆少食可醒脾。以“醒脾”命名、并将“醒脾”用于泄泻治疗的方剂,最早见于明代的《活幼口议》,文中记载“醒脾散”可用于治疗婴孩吐泻不止、默默不食。从“醒脾”探讨泄泻的治疗,符合泄泻的治疗原则,同时也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1 泄泻的病因病机

引起泄泻的病因繁多,包括外邪、饮食、情志、禀赋不足、久病脏虚等。在诸多致病因素中,尤以湿邪为要,《内经》载“湿盛则濡泻”,《难经》云“湿多成五泄”,《杂病源流犀烛》曰“湿盛则飧泻”,《医宗必读》中更有“无湿不成泻”之说。脾主运化,喜燥恶湿,湿为阴邪,易困脾阳,若脾阳被湿邪所困,则导致周身困重、酸楚、纳呆、泄泻等脾运化失职的表现。故湿邪是泄泻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因素。脾气以升为和,胃气以降为顺,二者一升一降,为气机升降的枢纽,只有升清降浊,才能气化正常。若因情志不畅、痰浊、饮食等病理因素阻滞中焦气机,影响脾胃的升降,易致嗳气、腹胀、泄泻等病症,正如《内经》所云:“清气在下,则生飧泻。”故泄泻的基本病机是湿邪困脾[1]。

2 “醒脾”法的应用

“醒脾”一词由来已久,但对于“醒脾”的理解,各医家有不同的见解。在中医治法中,有关“醒”的治疗方法有醒神开窍、醒针等。醒神开窍即使用芳香开窍之味开通闭塞的机窍;醒针是使用不同的行针手法使针刺得气,舒经活络,恢复经气的运行。由此可知,“醒”在中医治法中即所谓使用芳香类药物或其他手法,恢复机体动态[3]。脾为湿邪所困,或因气机阻滞,导致其健运升清的功能难以发挥,处于“脾不醒”的病理状态,“醒脾”则是使用芳香药物,使脾醒,恢复其健运升清之态。该治疗方法在《本草纲目》中得到广泛应用,李时珍详细阐述了芳香药与“醒脾”的关系,如“甘松芳香,甚开脾郁,……,甚醒脾气”。李时珍认为脾属土,喜燥而恶湿,爱暖而悦芳香,故使用芳香药醒脾,是投其所好。张锡纯创立“醒脾升阳汤”,方解中说:“于术色黄气香……色黄则属土,气香则醒脾。”进一步延伸为凡“气香则醒脾”,这一学术观点得到后世医家的普遍认可。根据泄泻的病因病机,“醒脾”法在其治疗的具体使用主要包含芳香化湿醒脾、芳香燥湿醒脾以及芳香理气醒脾。

2.1 芳香化湿醒脾《内经》将湿邪分为外感和内生,指出外感湿邪由天地湿气造成。《医学入门》曰:“长夏郁热,……,湿邪自外入。”夏令时节,暑热湿气弥漫,或因淋雨涉水,或夜露野外,均易导致湿邪外犯,致使腠理不开,表里失和,引起周身困重、昏然欲睡、脘腹满闷、纳呆、泄泻等湿邪犯脾的症状。外感湿邪宜化[4],暑湿之邪宜选芳香化湿药,《王旭高临证医案》曰:“夏令用药,不外芳香、辛淡、苦泄。”芳香化湿醒脾法是治疗暑湿泄泻的主要方法[5],方剂首选藿香正气散。芳香化湿药使脾之湿邪化散,外邪散、腠理开则表里自和,进而周身困重、昏然欲睡的脾不醒症状自愈。临床上遇外感湿邪常选用藿香、佩兰、白豆蔻等芳香药物来化湿醒脾。

2.2 芳香燥湿醒脾《内经》指出,内生湿邪由嗜食肥甘厚味造成。《医学入门》亦载:“生冷酒面滞脾,易生湿郁热,自内而得。”内生湿邪多由脾虚而生,脾虚运化无力,使水湿停运。同时,脾喜燥而恶湿,湿邪弥漫,困遏脾阳,使脾更虚,如此往复,则脾不醒难愈。故内生湿邪多因饮食不节、嗜食生冷,从而导致寒湿内盛,困遏脾阳,损伤脾气,引起头身困重、昏然欲睡、倦怠疲乏、泛恶纳呆、口淡不渴、泄泻、舌淡胖、苔白腻、脉濡缓等湿邪困脾,脾气虚弱的症状。内生湿邪宜燥[4],多选用偏于温燥的芳香燥湿醒脾药,如草果、草豆蔻等,同时佐以健脾药物,效更佳。

2.3 芳香理气醒脾脾胃为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脾气升,则肝肾之气亦升,故水木不郁;胃气降,则心肺之气亦降,故金火不滞[6]。若因情志、痰饮等各种病理因素致使中焦气机阻滞,运行不畅,影响脾胃的升降,易致嗳气、腹胀、泄泻等病症,正如《内经》所云:“清气在下,则生飧泻。”这是脾不醒的另一病理状态,在治疗上则宜选用芳香理气醒脾药,使中焦气机得通,脾胃升降相宜,则脾不醒之态自愈。临床上常用甘松、陈皮、檀香、木香等,此类药物属芳香之品,性温和,有理气醒脾之效。

3 临证医案

林某,女,32 岁,2019 年8 月3 日就诊。主诉:泄泻2 天。患者诉2 天前淋雨涉水后出现便次增多,粪质稀溏,时有腹痛肠鸣,稍感恶寒发热,周身酸困,倦怠欲卧,自煮姜茶饮,效欠佳。今日来诊,症见:精神差,倦怠欲卧,昏然欲睡,鼻塞,纳呆,粪质稀,便次多,舌质淡,苔白稍腻,脉濡缓。中医诊断:泄泻,证属寒湿困脾,健运失司。治法:解表化湿,芳香醒脾。方选藿香正气散加减,药用:藿香10 g,佩兰10 g,白豆蔻9 g,茯苓15 g,白术15 g,陈皮10 g,厚朴10 g,紫苏10 g,白芷10 g,甘草6 g。服3剂后,病愈。

按外感暑湿之邪,侵犯脾胃,脾阳被困,导致脾失健运,胃失腐熟,升降失司。方中藿香、佩兰、白豆蔻以芳香化湿醒脾,是为君药;茯苓、白术健脾利湿,陈皮、厚朴疏理脾胃气机,共为臣药;佐以紫苏、白芷解表;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合用,共奏解表化湿,芳香醒脾之效。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健运对气血生化起着重要的作用,芳香醒脾药在恢复脾胃功能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疗效。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芳香类药物可增强机体抵抗力,调节消化道功能,对中枢神经系统也具有兴奋作用。

猜你喜欢
脾阳藿香理气
中暑后别乱喝藿香正气水
理气舒筋法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加速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Meta-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Liqi Huoxue drop pill in the treatment of angina pectoris i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藿香正气散——感伤岚瘴俱能除
阎小萍教授运用“益脾阳,滋脾阴,健中土”辨治风湿病经验※
HPLC法同时测定五味藿香片中6种成分
护脾阳、防脾湿脾好身体才好
护脾阳、防脾湿脾好身体才好
简化测定藿香正气水中3种成分的含量
理气化痰活血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