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敏
摘 要:新时代,随着越来越多政治新闻与人文资讯在人们身边的开放与传播,大学生对国内外局势和思想政治理论产生浓厚的兴趣,但同时也有一些困扰和困惑,正需要通过“思政课”教师来引导和答疑释惑。因而,“思政课”教师在课程开展中的角色至关重要。该文从新时代大学生对“思政课”教师的期望入手,具体分析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師的现状,从而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新角色的塑造提供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 思政课 教师角色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1)01(c)-0136-03
Abstract: In the new era, with more and more political news and humanistic information opening and spreading around people, college students have a strong interest in the sit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some puzzles and perplexities. It is necessary to guide and answer questions throug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ers. Therefore, the teacher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urse. Starting with the expect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for the teacher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the new er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teacher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is paper provides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new rol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New era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er's role;Research
由于教育长久以来对分数的侧重,使得我国人才的培养出现了“瘸腿”的现象,即培养了专项方面的人才却忽视了人才其他方面的不足及其在社会中所受到的影响。新时代,社会的发展更需要全面型人才的助力,因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设成为了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基于此,高校“思政课”教师有必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所承载的使命,并对自身以往的状态加以调整,为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品德观念与健康的观念和思想。
1 新时代大学生对“思政课”教师的期望
1.1 任课教师德行与修养“在线”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中的开展本意是为即将踏出校园、步入社会的大学生们把控好道德建设的最后一关,以为其日后的发展建立坚实的道德基础,避免其在社会的种种诱惑中迷失方向。因而学生对这一科目的任课教师形象在潜意识中都存有道德行为范本的设定,学生们普遍期待在“思政课”教师身上看到人类道德的光辉与自我修养的模板。尽管对于一个普通教师而言,学生们的这种预设显然不符合实际,但学生对“思政课”教师的要求要比其他科目的任课教师高,这一点却是无可厚非的。因此,“思政课”教师必须注意自己在课堂上仪容、举止与言辞方面的这种导向性,尽可能提升自身的素养,以为学生做出榜样。
1.2 任课教师知识结构丰富有深度
新时代的大学生早已接触了互联网,对于最新鲜的新闻资讯与远在海外的头条热点都具有十分敏锐的获取能力,其知识面之广已非昔日信息不对等时代的学生可以比拟,因而新时代大学生对于“思政课”教师的知识量要求也会相对提高。在信息高速传播、海量共享的新时代,每个人获得同条信息的几率是相同的,加之大学生的精力旺盛,学习生活中也没有大量琐事牵绊,所以其获得资讯的速度可以说是在教师之上的,因而,大学生对“思政课”教师的知识量储备的期待并不仅限于知识更新速度这一个点上,他们更加期望“思政课”教师可以具备较为深厚且严谨的知识体系,并对事物持有一定深度的看法。
1.3 任课教师观点明确感染力强
对大学生而言,简单地对事物的了解和认知已经不是他们在学习中所要被引导的范围,一切字面上的理论他们也可以通过自己的阅读和学习加以理解,而他们真正需要教师去带领学习的是对观点的深入探究,对事物判断的正确指引和对理论结合实际的理解与交流。这就需要“思政课”教师具备对教材观点的独到见解和与之对应的鞭辟入里的逻辑分析,还要以自身正确的价值理念为学生的判断和选择做示范,以时刻纠正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方向,同时,“思政课”教师还应多与学生交流观点和看法,通过建立师生间的感情信任来强化教师正确观点的传导。
2 当前“思政课”教师在课堂上的固有形象
2.1 “佛系”、随意
即便学生们已经更迭了一批又一批,新时代的大学生已经进入到高校的学习中,但仍有许多“思政课”教师没有从上一批的教学中走出,还准备拿原来的东西对下一批的学生展开教学。高校“思政课”教师之所以普遍地存在思维固化、“不思进取”、不兴变革的情况,主要还是由于传统的教学中从上至下的分数“崇拜”所致。以往的教育注重升学比例和就业率要大过教育本身,很多需要长时间方能看到效果的素质培养学科长年遭到忽视,学生们对这些科目的态度也逐渐怠慢起来,而这一系列的循环则导致了如今“思政课”教师课上心态随意,对授课效果“佛系”的结果。
2.2 照本宣科
纵观如今“思政课”教师的上课状态,许多教师都在拿着教材照本宣科,枯燥的内容连朗读的形式都不做任何改变,学生更难从这些纯理论的东西找到任何与自身生活、学习、发展有关的一点内容,这也就导致了学生们对“思政课”产生“免疫”,缺课、请假、旷课的情况时有发生。实际上“思政课”教师对教学的开展不动脑筋、“佛系”讲课等不仅仅是传统教育观念的遗留这一个原因所致,教师本身知识的积累和提升也有所欠缺,很多教师就是本着应付了事的思想进行授课,在这样的心态下,其自身的专业素养也很难得到提升,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更是在所难免。
2.3 缺少与学生的交流
当前的“思政课”课堂,学生满不在乎如感觉不到教师的存在,而教师在讲台前“老神在在”更犹如旁若无人,之所以形成这一尴尬的课堂氛围,其实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师生双方受周围教育观的影响达成了默契,即“思政课”不被重视,当然,这一点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已然发生了变化;第二,教师自身能力不提升,课堂开展一成不变所带来的必然结果;第三,“思政课”教师在阐述和解释观点时与学生的互动仅存在于反复确认学生是否听懂与理解上而缺乏对于观点的深入交流,下课后教师的离开更是切断了学生就问题与教师展开探讨的机会。
3 浅析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角色塑造
3.1 提高“思政课”教师的自律能力
“思政课”的开展必须明确其立德树人的教学宗旨,而对这一点最直接的体现方式就是“思政课”教师对于自身仪容、行为以及言辞的严格要求和道德方面的自律[1]。大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识人技巧,能够从教师的仪容打扮上判断出或者说是感受得到教师对待课堂的基本态度,不修边幅的教授常有,但穿着上的邋遢和不整洁则会透露出不自律的信息,更让学生感觉不到课堂中被教师所尊重。因此即便是才华横溢,任教“思政课”这门学科也应在着装礼貌上为学生做好榜样。而关于语言上的自律,英国诗人本·琼森曾提出“一个人的嘴能暴露他的修养”这一观点,许多教师认为只要将教材内容解释清楚就足以,实际却远远不够,对于一个“思政课”教师而言,他在课上的每一句话都是其品德修养的见证,每一个观点的表达都是其思想深度的参照。最后,一个人的行为举止也是修养的体现,如若“思政课”教师只注意道德理念的灌输和观点的传导而不注意自身的行为是否和自己口中所言一致,那么学生一旦发现将会产生强烈的心理落差而不利于师生信任关系的再度建立。
3.2 丰富“思政课”教师的知识储备
“思政课”课堂上有些教师总喜欢照本宣科,不然就是提前做好讲义,待到上课时直接拿出来读,久而久之,学生倍感课堂枯燥无趣不说,对教师的好感也会有所降低。对于每一位学生而言,教师这一存在必然是在其专业领域高出自己许多才有传道解惑之能,才能以师之名立于三尺讲台之上。然而教师自身的知识不在课堂中体现,课上的内容全是教材中可以找到的东西,或者学生明显能感觉到教师在“读”课,这对满心期待的学生而言无疑相当于一个玩笑、一种打击,更多的还有愤懑,教师缺少“真才实学”的这种主观印象的获得也会让教师在教学中面临更多的阻碍。
3.3 强化“思政课”教师的引导理念
许多“思政课”教师在教学的开展中也没有对教材的每一章节多做研究,只是凭借自身的专业素养为学生展开关于教材的讲解,当学生存在疑惑的时候,一些年轻的教师并不能立时拿出强有力的观点让学生认可,只能在熟读的教材中找寻解答以作回应,碰到自我观点坚定的同学,有些教师的气场便弱了下来,对于学生的质疑,也不再那样的“理直气壮”了[3]。
3.4 拓展“思政课”教师的文化铺设
当我国迈入新时代伊始,历史就已提笔开始新篇章的谱写。纵观古今,每一个时代都有其发展的设定,而每一时代的主人翁也都有其所需要承担起的时代使命。对于新时代的大学生而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棒已经在手,接受西方文化熏染的时代即将过去,而崭新的民族文化复兴使命已然扛在肩头,“思政课”作为大学生文化自觉性开展的最有优势的一门学科,其承载的重量不可小觑。因此,“思政课”教师还应深刻意识到新时代自己所任教学科的新增内容,加大提升自身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自覺能力。唯有任课教师以身作则加强自己的文化自觉意识,才能将其精髓贯穿进教学的开展中,高校的“思政课”文化自觉部分才能得以展开[4]。
3.5 加深“思政课”教师的情感融入
“思政课”的内容涉及到道德层面、知识层面、哲学逻辑层面和时代文化传承层面,其架构已不是以往“思政课”所要传达的单一的平面式结构了。而对于层次如此丰富的“思政课”教学,教师就更不能用原来的讲与解释的教学形式进行课堂开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尽管“思政课”在以往的教育中并不受重视,但从社会长远的人才需求来看,“思政课”的开展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展开的重要环节。因此,思政教师也应从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需求入手,通过素质的提升、知识储备的完善、政治观点的强化与人文关怀的增加来对“思政课”教师的角色进行调整,以满足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要求,同时进一步促进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良好品德的建立与形成。
参考文献
[1] 许广玺,王文博.论高校思政课教师素质能力提升的着力点[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20,35(8):26-30.
[2] 孙贤雷.《礼记·学记》篇教师思想对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启示[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7(7):137-140.
[3] 王世恒.“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的理论来源及启示[J].学术探索,2020(7):146-151.
[4] 陈洪丽.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培育大学生文化自觉的路径研究[J].现代交际,2018(19):43-44.
[5] 刘侣萍.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需要“情感在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3):53-55.
[6] 张静淼.“金课”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9.
[7] 付枭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获得感研究[D].广西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