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2021-03-25 17:40:50吴向东南昌市新建区人民医院南昌330100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浅表性病因西药

★ 吴向东(南昌市新建区人民医院 南昌 330100)

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CG)是由多种不同病因侵袭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性或萎缩性病变的一种疾病[1-2],临床以上腹部疼痛、饱胀、烧灼感、反酸嗳气、食欲不振等症状较为多见,病情日久可见焦虑、抑郁等情志改变。“十人九胃病”,据世卫组织统计,胃病的发病率高达80 %[3],且日趋年轻化,故而胃病已成世界之殇。而CG位居胃病之首,病情迁延、反复发作,易于诱发胃癌,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本病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案尚待完善,西医治疗虽然有效,但根治困难,部分患者仍需长期服药,而中医通过辨证论治,多法并用,疗效显著,尤其是与西医辨病有机结合,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往往更易奏效。现将近年来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慢性胃炎的病因病机

1.1 慢性胃炎的中医病因病机祖国医学中并无“CG”之名,当属中医“胃痛”“痞满”“吐酸”“嘈杂”等范畴[4-5]。就其病因病机,古籍文献亦有记载,如《素问·痹论》云:“饮食自倍脾胃乃伤。”《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食饮不下。”《素问·举痛论》又云:“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太平圣惠方》亦云:“夫脏腑气虚,脾胃虚弱,邪冷之气内搏于足太阴之经……正气与邪气交争……故令心腹疼痛也。”多认为本病的发生与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情志失调、肝郁乘脾,外邪侵袭、胃气损伤以及久病体虚、脾胃失养等密切相关,此外气滞血瘀、阴虚内热等亦与本病相关。现代医家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认识也颇有心得,杨小琴、李翔等[6-7]认为饮食无度、情志不舒、气血不畅是其主要病因,徐珊[8]将CG病机总结为“胃气失于通降”和“胃体失于和养”,刘凤斌[9]则认为本病的病机为“脾虚气滞,热郁络瘀”,李培[10]则提出本病以虚为主,认为“虚-滞-湿-郁-热-瘀”为本病的发展过程。

1.2 慢性胃炎的西医病因及病理机制目前我国采用新悉尼系统的分类方法将CG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和特殊类型胃炎三大类[11],其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目前公认的主要有:一是幽门螺杆菌(Hp)感染[12-13],HP经口入胃,定居于胃窦黏液层和黏膜上皮细胞表面,凭借其产生的氨及空泡毒素致细胞受损,并促进上皮细胞释放炎症介质,依靠多种机制使炎症反应迁延或加重,从而损伤胃黏膜。二是十二指肠-胃反流[14-15],多由胃肠慢性炎症、消化不良等引起,长期反流,可致胃黏膜慢性炎症。三是自身免疫,当人体内出现针对胃体腺壁细胞或内因子的自身抗体时,可导致壁细胞总数减少,胃酸分泌失调,内因子不能正常发挥作用,从而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出现巨幼红细胞贫血。四是年龄因素及胃黏膜营养因子缺乏,老年人的胃黏膜血管常出现管腔狭窄,可致胃黏膜营养不良、分泌功能下降和屏障功能降低,或因长期营养不良、进食单一、营养缺乏可使胃黏膜修复再生功能降低。其中Hp感染是CG最常见的病因,约占90 %,同时也是胃癌发生的主要病因[16],此外感染因素、药食刺激、生活习惯、环境、遗传、地域因素以及各种理化损伤因子等均与本病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17],各种因素反复长期刺激,致胃酸分泌失调,胃黏膜受损或退化,诱导炎症反应,胃黏膜发生萎缩性病变甚至癌变。目前研究虽多,但尚未阐明确切发病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探究。

2 慢性胃炎的治疗

2.1 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

2.1.1 内治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病的精髓,是临证选方的关键。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治共识意见(2011年天津)》[18],辨证将CG分为肝郁气滞证、肝胃郁热证、脾胃湿热证、胃络瘀阻证、脾胃虚寒证以及胃阴不足证6型,对应分别运用柴胡疏肝散加减、化肝煎合左金丸加减、连朴饮加减、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黄芪建中汤加减、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进行治疗,是目前临床主流分型及选方。但中医注重个体思维,各医家临床经验不同,对本病的辨证分型、论治思路及所用方药亦有所差异。董筠[19]认为本病属本虚标实之证,临床通过四诊合参把本病分为脾胃湿热兼瘀阻证和胃阴不足兼郁热证2型,分别采用平胃散加减和益胃汤合柴胡舒肝散加减来治疗,疗效颇佳。吴承玉[20]治疗本病运用“藏象辨证体系”,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提出清热、解毒、除湿是的治疗原则。李佃贵、刘启泉等[21-22]认为“浊毒”贯穿本病始终,并以此辨证治疗本病,大大提高了临床疗效。申秋艳等[23]用自拟七方胃痛中药制剂治疗CG,发现可有效促进胃黏膜修复。刘柱[24]以补气活血为原则,拟养胃汤治疗CG,发现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并降低复发率。此外中成药因具有安全有效、方便携带、易于服用且患者普遍适用等优势,被临床广泛应用,常用的有三九胃泰、荆花胃康胶丸、康复新液、摩罗丹、养胃舒胶囊、气滞胃痛冲剂、香砂六君子丸等[25-27]。

2.1.2 外治除中药内服外,传统针刺、艾灸、推拿、埋线、穴位贴敷、火针等外治法也广泛用于CG的治疗,现已被广大患者接受。文胜等[28]以灵龟八法按时开穴为主针灸治疗45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有效率高达97.78 %。杨晓全等[29]取神阙和足三里穴艾灸治疗CG,发现对脾胃虚寒证患者疗效明显。郑全成、陈桂珠等[30-31]使用温针灸治疗脾胃虚证慢性浅表性胃炎,研究显示温针灸治疗对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效果比西药三联更胜一筹。此外多法联用疗效更佳,李彩云等[32]采用针灸+推拿治疗小儿慢性浅表性胃炎,结果显示可显著提高疗效,患者满意度较高。海兴华等[33]研究亦证实推拿疗法可促进胃黏膜修复,从而提高CG患者的临床疗效。外治法治疗CG不良反应少,患者接受度高,主要是通过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2.1.3 辅助疗法研究发现从本病病因病机出发,对CG患者采用中医情志护理和饮食调护[34-35]、实施健康教育纠正生活习惯[36]、开展心理疏导[37-38]以及联合中药药膳[39]均能帮助其有效缓解病情、提高疗效、改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以及减少焦虑抑郁的发生,是本病的重要辅助治疗手段,值得广泛推广及应用。

2.2 慢性胃炎的西医治疗西医对CG诊断明确,根据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治疗主要包括:一是抗Hp治疗,主要针对Hp阳性的CG患者,是治疗本病的关键,近年来,在原三联用药的基础上采取序贯疗法,研究发现其根除率更高、耐受性更好、病人依从性高[40]。此外,2016年多伦多HP治疗共识提出,将原方案10 d疗程改为14 d,并推荐使用传统铋剂四联方案(质子泵抑制剂+铋剂+甲硝唑+四环素)和非铋四联疗法(质子泵抑制剂+阿莫西林+甲硝唑+克拉霉素)[41]。二是抑酸治疗,主要适用于胃酸分泌过多、胃黏膜糜烂,出现腹痛、反酸的患者,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方式,多采用H2受体阻滞剂(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和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等),后者抑酸效果更优,临床应用更广泛,但仍需合理使用,若长期过度使用存在不良反应[42]。三是保护胃黏膜治疗,主要适用于胃黏膜糜烂、出血患者,是预防和减少本病反复的关键,此类药物颇多,单纯保护胃黏膜的药物有麦滋林、米索前列醇、硫糖铝等;兼可杀菌的有胶态铋类,如次枸橼酸胶态铋等;兼可抗酸的有氢氧化铝、胃达喜、铝镁加等,能改善胃炎伴胆汁反流症状。四是促胃肠动力药治疗,是本病的对症治疗,常用药有多潘立酮、盐酸伊托必利、马来酸曲美布汀等,临床首选潘多立酮,可增强食管蠕动,改善患者食后饱胀感、嗳气等症状,对缓解上腹部诸症效果较好。五是抗焦虑抑郁镇静等治疗,对于并发了精神障碍的患者需给予心理安慰并积极治疗并发症,是本病的辅助治疗,常用药物有阿米替林、舍取林等。六是手术治疗,对于慢性浅表性胃炎发展成慢性萎缩性胃炎并可能存在癌变风险的患者,采用镜下氩离子电凝电切术配合抗HP治疗,疗效显著[43-44]。

2.3 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CG是将中西医的优势有机结合以寻求更好的治疗效果的一种方式,近年来发展迅速。肖伟英等[45]在治疗130例HP所致CG患者时分别采用三联疗法和三联疗法+清胃化湿汤,研究结果显示后者有效率显著高于前者。夏酉年等[46]选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肝胃不和型CG患者,不仅治愈率高于西药治疗组,且不良反应率及Hp阳性率显著降低。商柯等[47]临床将CG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使用常规西药联合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高达96.2 %,明显优于对照组69.2 %。此外,运用温针灸联合西药胃三联、常规四联疗法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均证实针药结合治疗对患者症状的改善和疾病的预后发挥重要作用[48-49]。王星等[50]治疗640例CG时分别使用枸橼酸莫沙比利片结合自拟八味连蒲胃炎康以及单纯中药治疗,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不仅疗效优于单纯中药治疗,而且起效更为迅速。可见中西医结合治疗CG比单纯西药或中药治疗效果更佳、起效更快、不良反应更少。

综上所述,西医治疗CG具有靶点准确、作用迅速、服药方便且见效快的优势,但存在不良反应多、易复率高、病程较长等问题,而中医治疗方式灵活多样,通过整体辨证论治,不仅可以降低长期服用西药对身体的损害,而且能很好的调理身体,改善体质,即“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从而达到治疗作用,但存在观点不统一、作用机制不明确、难以大范围推广的弊端。而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可将二者的优势有机结合,从而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加上“饮食有节、起居有常、调摄情志”,则能药到病除且减少复发。

猜你喜欢
浅表性病因西药
捋捋新冠肺炎的中医病因
基层中医药(2020年2期)2020-07-27 02:45:56
视疲劳病因及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电视的病因
小布老虎(2017年1期)2017-07-18 10:57:27
蒙医药结合艾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83例疗效观察
蒙药结合艾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观察
蒙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40例疗效观察
老年痴呆病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
消渴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82例
补肾养血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
中医研究(2014年6期)2014-03-11 20:28:58
参附芪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0例
中医研究(2014年2期)2014-03-11 20:2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