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意义、挑战与路径

2021-03-25 15:58爽,王
长春大学学报 2021年10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育人思政

周 爽,王 丹

(长春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长春 130012)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更加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提升。然而,对于学生的培养却不仅仅是简单的专业知识的传授,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显而易见,教师不只是简单的教书匠,而是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传道是人才培养的首要目的,而教育的根本立足点则在育人。党的十八大以来,课程思政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明确与加强。虽然目前有很多高校都为育人设立了专门必修的思政课程,但是思政课程对学生德育方面的教育还不够全面,远远达不到“三全”的育人要求。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因此,将思政理念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必将是未来各学科教学的趋势。大学英语作为大学中一门重要的课程,如何才能将思政理念与英语相关专业知识更好地结合在一起成了大学英语教师所面临的挑战与难题。

1 研究背景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

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教育目标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2017 年12月,教育部党组印发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纲要指出,要全面地、客观地协调统筹各高校的不同领域、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的顶层设计,加强在各个方面人才培养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从体制机制内部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完善相关队伍建设,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构建育人工作体系和教育体系,实现不同育人工作的相互协作、步调一致、互联互通。通过不断地完善和挖掘不同群体、不同岗位的育人元素,并作为岗位要求和职责要求纳入育人制度设计和具体操作环节,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盲点扫除。这样做可以更好地将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工作的教学目标有机融合,让高校学生顺应时代发展和新时代的要求,成为一名符合社会发展的新时代青年,同时也可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不竭动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源源不断地注入新鲜血液。

2 “课程思政”概念

“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个科目的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步调一致,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2004年3月和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要求各地各部门要大力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2014年,上海市委、市政府根据上海高校对“课程思政”的探索,提出了“课程思政”的概念。“课程思政”的主要目标是解决当代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缺失, 尤其是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课程之间存在的脱节现象,通过挖掘利用相关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以达到充分发挥各类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术界对“课程思政”理念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并积极探索和开展外语类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王海威、王伯承认为“课程思政”不是单单是指一门课或者是哪几门课,而是这种理念与价值的培育和输送。各大高校要有选择地将一批适合与“思政”结合的专业课或公共课的各门课程赋予德育内涵,并将各学科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要求有机结合,这样不仅利于交叉学科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还对培养出具备爱国主义与人文情怀的人才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2]。

李国娟认为“课程”“思政”“教师”“院系”“学生”是当前高校推进“课程思政”所要面对的五大关键环节。“课程”是建设之基,“思政”是建设之重,“教师”是建设之柱,“院系”是建设之台,“学生”是建设之本[3]。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要深度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注重潜移默化中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艰苦奋斗精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4]。

3 思政教育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当今社会在需要专业知识过硬的人才的同时也越来越注重其品德修养。在众多的大学公共基础课程中,大学英语具有普遍性、广泛性的特点,所以将思政教育融入大学英语的教学当中,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有助于实现大学英语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根本目标。因此,将思政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学相结合有如下意义:

(1)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课程是教育思想、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主要桥梁,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规划和设计,对人才培养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5]。大学英语除了要培育学生基本的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能力之外,还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视野,增长学生见识,让学生了解世界文化。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更好地传授国际文化知识,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深入挖掘该课程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发挥好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努力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从而促进人才培养的实现。

(2)促进协同育人理念的实现。不同课程提出的角度各不相同,课程思政的提出是为了实现各科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步调一致,从而实现协同育人。从现有的教育方针和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可以看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输送有担当、有使命、有责任感的青年人是重中之重,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不仅仅是权衡一所学校教育水平最为主要的标准,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必要途径之一。在教授大学英语这门公共基础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在做好“授业,解惑”的同时做好“育人”。将“课程思政”理念与英语专业知识相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而且可以通过挖掘大学英语这门课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和人文情怀,促进协同育人理念的实现。

(3)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在21世纪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社会价值观也随之呈现出多样化和多元化的特征。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当代青年大学生的“三观”发生着变化。而学校是对学生进行“三观”培养的主体,这就意味着教师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要适时地把理想信念教育、世界观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等贯穿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在大学英语授课过程中,将“课程思政”融入到大学英语的课堂当中,不仅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还可以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面临的挑战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自媒体、各种平台的使用为外语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模式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的信息更新快、思维活跃。当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仍面临着许多困难与挑战,“思政育人”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基本处于缺失状态。

(1)教师思政意识不足。现阶段,很多外语教师对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育人内容的重视程度仍有待提高,缺乏把思政内容设计进教学的主动性。一方面,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时间有限,但教学任务繁重,都是超负荷工作,没有办法顾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外语教师对思政内容的了解还不够深入,不知道思政的融入点在哪里,也不知道如何才能把思政教育和外语教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在教授英语专业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6]。

(2)教材内容的中西方素材比例失衡。对于大学英语这门课程来说,课堂上所使用的教材是学生语言文化输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然而,相关出版社在组织编写教材时,为了确保英语的地道性,往往会把一些西方的原版文献作为素材,其反映的大多是英美国家的经济、政治及文化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该教材忽视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而在大学英语的课堂中,由于所使用的教材中的中西方素材比例失衡而导致学生的思想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的熏陶,从而使得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7]。与此同时,由于西方文化长期的渗透,可能会导致学生过度热衷于西方的文化习俗、价值观念,削弱其对中国文化的身份认同。

(3)教师与学生无法做到协同发展。目前,在大多数的大学英语课堂中,尤其是大班课堂,教师均处于主导地位,而学生的主体性并未得到良好的发挥。而“课程思政”的重要环节中既包括教师,也包含学生,“课程思政”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只有教师与学生之间做好充分的合作与配合,才能够将“课程思政”理念更好地融入大学英语的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协同发展需要进一步的设计与规划。

(4)教学目标具有一定程度的功利性。近几年,大学英语课时逐渐缩短,由原来的年128学时缩减到年80学时,而且大班授课数量占绝大多数。教师教学仍然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衡量学生学习该课程的标准,将教学目标向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能力倾斜,更加注重英语相关知识以及应试技巧的讲解,从而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输入,最终导致无法将“课程思政”理念与大学英语教学相融合,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现路径

一直以来,如何把“课程思政”理念恰到好处地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实现大学英语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一直是困惑教师的难题,因此,如何实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成为外语教师迫切关心的问题。通过研究发现,当前,实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主要路径如下:

(1)提高大学英语教师思想政治意识。现如今,大多数大学英语教师均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不能较好地成为学生思想的引导者。然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能否实现大学英语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首先取决于教师是否具有“思政育人”的意识。教师除了要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外,亦要积极参与到政治学习中,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实时了解国家的发展形势,以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和大局意识。在国家大力推行“课程思政”的趋势与影响下,大学英语教师除了要不断地夯实自己的英语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培养学生最基本的英语综合能力之外,还要积极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时关注国家教育形势,充分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并通过挖掘各种相关资源,将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当中。

(2)采取多模态教学法。随着科学的进步与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大学英语逐渐改变了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更加注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尝试运用教学平台、教学软件、手机App等来开展信息化教学,但始终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尽人皆知,学生是外语教学中的主体,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学是教的核心。融洽、和谐的教学氛围是焕发课堂活力的催化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应该让学生在每节课堂上都享受到热烈的、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因为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之中[8]。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不应脱离学生的需求,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以及教学活动并将中西方文化融入其中,要做到寓教于乐、寓学于趣。例如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可以选择教材上的基本内容之外,还可以适当地拓展一些其他具有实用性、趣味性的听力材料,利用各种各样的多媒体呈现方式、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协同运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此过程中将“课程思政”理念潜移默化地融入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全面调动外语教师德育教育的积极性。古往今来,教育的主体与核心始终是学生,而如何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素质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教育工作者不断追求和探讨的问题。在实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过程中,教师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全面调动外语教师德育教育的积极性,使外语教师认识到外语教学与爱国主义、人文情怀有机融合的必要性,英语教师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对比中西方文化,更要传播中国文化、时事新闻、中国核心价值观,讲好中国故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人文情怀,提升学生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及其大局意识,坚定祖国强大信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具备专业能力的同时,做一个思想觉悟高、品德端正、有修养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4)教师与学生协同发展,合作教学。要想使“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当中,就要组织好教师与学生协同发展,合作教学。利用产出导向法,让学生参与进来、动起来。一方面,教师要为学生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提供正确的教学素材,如英语时事新闻、中国文化、故事英文纪录片等资源;另一方面,学生应充分发挥自主学习能力,在注重语言输入的同时亦要注重语言的输出,协同合作制作相应的英语视频、英文作品,提高学习积极性、注重学习实效性。

(5)制定正确的教学目标。外语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清楚地认识到外语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机械地应付考试,单一的学生成绩与四、六级通过率不能成为衡量是否实现教学目标的标准,外语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本人首先要具有“思政育人”的理念,制定正确的教学目标,使“课程思政”与大学英语知识充分地融合在一起,形成协同育人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模态教学手段及方式,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示教学内容,潜移默化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外语教学的各个阶段,从而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

6 结语

“课程思政”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程的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是推进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作为大学课程当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更应该将思政教育渗透到英语教学中。一方面,大学英语课程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承载着一定的西方文化和西方意识形态,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这样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客观地、正确地看待中西方文化差异,而且在了解和学习西方文化时能够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此同时,在对外传播中国文化时也能够具有国家自信、民族自信以及文化自信,并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另一方面,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合理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还能够在培养学生基本专业能力的同时,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拥有中国情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