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条件下高校思政课程的价值与实践路径

2021-03-25 15:29任程远
鄂州大学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思政信息化

任程远

(中共洛阳市委党校;河南洛阳 471003)

在信息化条件下,我国高等教育思政课程也迎来全新发展的时代,如何更好地应用信息技术对思政课程进行有效创新与改革,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将我国独特且深厚的历史文化和具体国情有效纳入思政课程教学活动中,从而实现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与文化品格的教育,进一步强化对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院校思政课程教学和科研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信息化条件下高校思政课程的价值分析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高等院校思政课程旨在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帮助广大高校学生正确认识我国传统文化、树立正确人生观念、形成高尚政治觉悟的必修课之一,也是培养大学生具备强烈爱国主义与民族自信的重要途径。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全新时期,我国社会经济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社会各个领域对于高等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高等院校作为我国高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面对全新时期的变革中,更应当充分认识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以及人才培养形式转变的迫切性[1]。在信息化时代,学生处于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学习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场景下,各类网络信息以多样化价值观念充斥于高校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环境中,在极大程度上将对学生产生影响,便捷的网络途径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但同时由于泛滥的各类信息也容易对学生的价值观念形成误导。

(二)帮助学生树立强大的文化自信。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绵延五千年,在全世界的人类发展进程中更是占据着显要的地位。高校思政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课程,主要通过系统完善的课程设置,让学生通过思政课程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文化成就的深入了解,进而能够从学生的内心认同我国传统文化,形成强大的文化自信,这是我国高校重要的办学特色。高校思政课程坚持将社会主义作为办学的主要阵地,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可以说,高校思政课程是持续加强与改进我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关键课程。

二、信息化条件下高校思政课程的实践路径

高校思政课程是我国在社会主义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战略方式之一,教学活动的开展应该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在信息化条件下,更要充分分析信息化时代的特点,积极应用信息化的优势,对思政课程进行创新改革,适应全新时代的发展和需求,从而有效提升思政课程教学的实效。因此,在全新的信息化时代,高校思政课程在建设过程中应当着力推进教学改革与创新,以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为根本任务,不断探索改革发展的新路径。

(一)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展开深度调研,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在信息化发展的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的教学应当进行改革与创新,而且前提是必须掌握当下高校学生的整体思想现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针对其中存在的主要特点以及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而形成更好的价值引导作用,达到思想教育的目标。对于学生思想现状的了解,可以引入信息化技术进行操作,比如通过线上问卷、线上互动等方式,针对一定范围内的高校学生进行普遍性调研和深度调研,同时,通过数据分析技术进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情况。面对调查中可能出现的部分非主流思想以及价值观念,需要保持冷静的态度,并将其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积极发挥高校思政课程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价值[3]。与此同时,思政课程教师应当引用更多样化的手段,了解学生对于思政课程本身的兴趣以及喜爱程度,也可通过问卷调查以及交互的方式听取学生的意见建议,从而掌握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有效提升高校思政教育课程的实施成效。通过这个过程,能够更加了解学生思想层面的误区问题,从而确定思政课程的创新内容。同时了解学生对于思政课程教学方法的态度,进而思考教学过程的问题。基于此,对课程进行思考,通过内容与形式的同步思考和创新,能够进一步提升思政课程的教育实现。

(二)积极引入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升课程的教学实效。在高校思政课程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面对日益先进的信息技术,应当以与时俱进的教学思想,不断引入更先进的教学模式,从而有效提升教学效率,提高教学水平。比如在思政课程某章节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入互联网教学资源,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课程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通过慕课、微课等形式推行翻转式教学课堂,进一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4]。在这个过程中,加强学生对时事政治的敏感性,同时加强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入认识,并通过自己的自主学习行为激发创新思维,形成创造能力。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倡将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与课程活动相融合,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思政课程学习的兴趣,进一步拓展学习的时间与地点,引导学生更充分地应用课余时间通过多样化的手段进行学习。另外,通过引入慕课、微课等手段,还可以加强与学生的线上互动,一方面学生可以及时提出相关的问题,同时也可以对教学活动提出相应的意见,并通过线上测试等方式及时检测知识学习的成效;另一方面教师能够通过网络平台与学生实现互动,通过学生的提问以及检测结果,掌握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针对出现的共性问题和典型性问题,可以通过集中答疑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解答,拓宽学生的思维方式,这一过程也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参与感,从而在学校形成更好的思政课程学习氛围。例如在《政治与传播》课程的“新媒体传播的感性特征与政治思想传播的理性特征的张力关系”的话题学习中,教师就可以通过翻转课堂的模式指导学生学习,课堂上通过引入“中国共产党形象塑造”的真实案例进行深入讲解,通过这种形象化传播的途径,提高教学实效。与此同时,采用“讨论式教学”的模式,在课堂上针对话题设置开放性问题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有效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高学习兴趣和注意力。

(三)合理规划思政课程教学内容,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思政课程教材是课程实施的基础,在教学的过程中学校应当组织教师根据时代特点以及学校的特色,对相关教材的内容进行个性化的解读,避免教条式的内容灌输。教师可针对时事政治、新闻热点以及学校大事等内容,结合教材的理论知识,对思政课程相关知识点进行个性化解读,进一步增强思政课程的时代性,让学生感觉到思政课程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并真切感受到思政课程就在身边,进一步拉近学生与课程的距离[5]。与此同时,在国家重要会议或者举办重大活动期间,可以组织学生集体观看,并组织相应的课程讨论,进一步增加学生对于国家大事件的参与感,督促自身履行政治权利。对于高校的管理部门以及执教老师而言,应当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给思政课程教育教学带来的诸多影响,重视教材的整理与编审,与时俱进,将教材解读的更具有时代特点。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组织教师编写校本课程,从学生最关切的热点出发,以学校代表性事件为重要内容,结合思政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开发具有校园特色的校本课程教材。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参与性,还可以通过征稿、征集素材等方式邀请学生参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参与感,进一步提升教材的实用性。

(四)提高学校信息化管理效率,加强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要有效保障信息化时代高校思政课程的顺利开展,高校教学管理应当重视新时代对人才要求的解读。在信息化时代,社会各个领域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有更严苛的标准和要求,高校毕业生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素养,同时应当具备更加坚毅的品格和独立的人格。因此,在课程设置过程中,除了专业课程必修之外,必须重视思政课程对于学生思想与品质塑造的重要作用。针对目前思政课程作为基础课程,课时占比小,考核内容不全面等问题,学校层面应该加大课程设置的改革,深切认识思政课程对于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适当调整教学比例。同时,要加大思政课程教学层面的投入,为学生创造出更优质的思政体系教学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思政课程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另外,应当积极加强与优秀校友之间的组织和联系,通过校友演讲等活动,树立榜样,引导学生形成更完善的人格。在此过程中,高校应该建立思政课程教学的科研二级机构组织相关工作,从学校宣传、教务、学工到科研、财务、人事等部门,共同配合思政课程教学管理体制,从而建立更加健全的管理体系,推动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总之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课程的认识,并通过更多措施促进课程的教学效果,最终为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支持。

(五)注重执教老师综合素养提升,提高思政课程教学整体水平。可以通过人才招聘和人才培养等方式全面提升思政课程的教学实力,尤其针对年轻一代的教师,由于年龄与学生相仿且与学生生活于相同特点的新时代,在学习与生活方式上相同点更多,因此可以积极发挥年轻教师的优势,为思政课程的教学活动带入更多新鲜的动力,提高教学质量[6]。同时,应当建立多元化教学工作评价机制,通过采用“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督导评价、社会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对教师的思政课程教学质量进行全面评价。并且要对评价结论合理应用,提高在职务职称评聘标准中的占比,与绩效考核以及津贴分配等联系,进一步引导和鼓励教师能主动将更多时间与精力投入到思政课程的教学改革中,整体提升教学实力。

总结:

综上所述,高校思政课程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中培养学生思想政治意识的重要课程之一,也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课程,在现代化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其地位十分明显。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全新时期,高校思政课程的教学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无论是教学的内容还是教学的形式,思政课程教师应当通过持续的学习与思考,深刻认识到环境变化对于高校人才培养变化的影响,对于教学模式以及学生思想认识变化的影响,不断拓宽教学的创新与改革思路,持续引导学生形成“四个自信”,能够把强烈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中[7],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为社会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思政信息化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月“睹”教育信息化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