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英语专业课程思政
——以“基础英语”为例

2021-03-25 13:24王美娇
关键词:基础英语思政思想

林 忠, 王美娇

(长安大学 外国语学院,西安 710064)

一、引言

育才需育德,自古以来,我国一直强调立德树人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的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说:“要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强调“其他各门课程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同向进行,形成协同效应”,并指出“课程思政化”的建设道路[1]。

课程思政就是将思政内容与专业课程内容有机结合,以“渗透”的方式实现专业课内容与思政内容融汇贯通,使思政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在“新文科”提出学科重组、学科交叉的背景下,把思政教育融入其他专业课程的创意,为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提供了另一个渠道。课程思政这一模式不但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而且是对传统思政教育课堂的创新与发展。

韩宪洲指出课程思政是对教育理念的拓展,认为课程思政指导各类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充分发挥各课程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形成“全课程育人”格局的一种教育理念。同时,他还认为其核心是“围绕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深入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有机融入各类课程教学,实现价值引领、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有机统一[2]。也就是说,课程思政不但具有传授专业知识的功能,而且还有培养思想政治素养的教育功能。崔永光和韩春侠从课程特点、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两个方面,分别阐释了在英语专业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3]。成桂英强调课程思政要重视师资队伍、完善体制机制和学科的特殊视野三个着力点[4]。这些研究为“基础英语”课程思政的研究提供了启发。

“基础英语”作为一门思想性很强的人文类教育学科,具有学习跨度大、课时长、覆盖内容广等特征,其课程内容涉及战争与和平、社会文明、理想信念、工匠精神等多种政治思想。作为一门人文性兼工具性的课程,教材中的大量内容与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相契合,具备隐性思政教育的优势。比如“基础英语(四)”中谈到西方的爱国主义或者“美国梦”,若在这些课程内容中融入爱国主义与中国梦,不但让学生更了解中国精神,使爱国之心深深扎根,而且中西方文化的对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使之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很多学生在步入高校之前,一直生活在父母的“保温室”里,存在心智不成熟、政治意识薄弱、经不起挫折等问题,这些现象要求全面加强学生的思政教育,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三观”,教会学生客观全面地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

另外,语言不仅传递思想、交流思想,而且影响思想的形成。在“基础英语”课堂中实施课程思政,可以利用自身的语言优势,在传递思想政治内容的同时塑造学生正确的思想政治意识。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因理论性太强、不易懂等特征,导致学生感到乏味、甚至失去学习兴趣。若在英语课中融入思政内容,可以让思政教学更有趣味性,使学生融入课堂,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印象,从而解决一些学生消极对待思政课的现象。

综上所述,在“基础英语”课堂中融入思政教育是可行也是必要的,本文拟从思政内容的选择和融入点及课程开展的具体途径两方面着手,为“基础英语”课程思政的顺利、高效进行提供建议。

二、“基础英语”课程思政内容的选择和融入点

(一)发掘课本中的思政元素

徐志英指出语言文学教育的内涵是人文教育[5]。“基础英语”课程是人文教育与专业技能的辩证统一,也就是说,该课程作为英语专业一门重要的语言基础必修课,不仅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且引入了丰富的人文知识,蕴含大量的思政元素。同时,该课程还承载大量的西方历史、社会文化,开阔了学生的国际视野。若教师在讲解、传授西方优秀文化的同时,引入中国文化并与西方文化对比,能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中国特色的含义,从而提高文化自信。

以何兆雄编写的《基础英语(四)》为例,该教材适用于英语专业大学二年级本科生,含有14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Text I 和Text II两篇文章,每篇文章含有不同的主题。通过对教材文章的分析,发现文章的20个主题所传递的信息内容皆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轨,如Unit 2 中的第二篇文章《空间与距离》(“Space and Distance”)中,讲述了什么是个人空间,人与人最舒服的相处距离、方式是什么等。这一主题可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友善”相契合,引入“和谐相处”“和善待人”等思政元素,教师可以根据这一元素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思政教育,教导学生与人为善、助人为乐、悦于奉献,完善学生的道德品质,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又如,Unit 6 中的《行走于中美之间》(“Stuck in the Middle”),讲述移民美国的华人在异国他乡的辛酸史及其后裔为何保持一颗中国心的原因,这一话题可以引入思政元素“爱国”,加强对中国优秀文化的教育,帮助学生充分了解祖国的发展战略与行业要求,使之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与社会责任感。这些措施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又以春风化雨的方式使思政内容深入学生的内心,影响他们的行为。除此之外,该课程内容还可以引入敬业、公平正义、生态文明、新科学技术、文化自信、人文精神、工匠精神等众多思政元素。若把这些思政元素挖掘出来并融入英语专业课教学中,不仅会使学生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学生深刻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以及社会主义优秀文化,坚定“四个自信”,而且还会引导学生化思想为行动,把个人理想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

(二)拓展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

教学大纲是课堂教学的纲领,是教师工作的主要依据。要想把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先需要把思政内容体现在教学大纲中,作为课程思政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基础英语”作为一门覆盖面广、含有大量思政因素的文化教育课程,理应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发挥德育的重要作用。教学大纲应补充所挖掘的思政内容,突出强调提高学生思政素养的目的。

首先,梳理与修订教学大纲。具体体现在课程目的和任务、课程基本要求、课外学时分配以及课程考核与评价的每个环节中,如教学目的除了传授基本的语言与文化知识外,还应增加“以文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为确保课程的专业知识要求与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的同向进行,大纲中课程的基本要求要突出体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家国情怀和法制意识,做到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同步进行,注重培育学生正确的三观。同时,课程考核评价既要创新考核方式,又要增加考核内容。以往对学生的考核都是围绕英语专业知识展开,经常忽略对学生思政素养的考核,教学大纲中应加入思想政治素养的考核。在考核内容中融入思政内容,如以思政材料作为阅读题型,让思政教育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中。

其次,扩展教材内容。安秀梅提到英语教材不只是简单的对英美优秀文化的输入,应注意培育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输出能力[6]。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国文化、中国特色也是英语教育的一大目标。为了使思政内容更好地融入“基础英语”教学,教材内容应增加具有中国特色的内容。除此之外,有的文章只是简单提到某一思政元素,教师应该根据这些思政元素对教学材料进行扩充,找到教学主题与思政内容的结合点,拓展教材内容。如Unit 2中涉及“公平正义”,可以此元素为基础对教材内容进行相关扩充,增加关于公平正义的材料,既利于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也利于学生德育的培养。

(三)教师素养的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7]英语专业课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基本英语技能及文化的引路人,同时是锤炼学生优秀品格及道德素养的引路人。教师在“基础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教学改革的践行者。

教师应认真学习并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同时深入了解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把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梳理专业课程特征,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并结合专业课程特点促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进展。教师要成为课程思政的主动实施者,才能保证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在各高校顺利进行。

在实施课程思政之前,教师应具备相应的德育意识与德育能力,才可以言传身教,在英语课堂教学之余把课程内容与思政内容结合起来,让德育素养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心中。因此,教师除了具备深厚的英语专业知识外,还要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了解国际国内形势与政策、熟知思想道德以及法律知识等。教师还应充分了解提高政治素养的必要性,努力提升自身政治素养。同时,学校应对老师进行专门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辩证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法律法规知识体系、医学人文教育等专题培训;加强英语教师与思政教师的合作交流,鼓励建立教学团队,以团队的力量整合各种教学资源,积极探索教书育人的路径。

英语教师应注重优秀中国文化素养的提升。为避免学生崇洋媚外,教师要了解中国的优秀文化,通过对中西方文化的对比,使学生更充分地了解中国自己的优秀文明,带动学生学习中国文化,提高文化自信,理性地处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关系。此外,还应注重教师利用多媒体的能力。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教师应学会利用各种媒体、媒介创新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资源,促进教学方式高效化、教学内容多样化、思政内容兴趣化,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使德育之根深深植入学生的心田。

三、“基础英语”课程思政开展的具体方法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把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有效结合,从而提高课程思政的育人水平,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试图为“基础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提供一些建议和方法。

(一)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五大步骤”

与思想政治教育课不同的是,课程思政注重在专业课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政知识,培育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在“基础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课堂教学的“五大步骤”,使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促进学生思想的成熟、价值观的提升,从而深化和拓展英语专业课堂教学的德育功能。在英语专业课教学中,应做到“查、讲、演、论、评”五大步骤。

第一步是“查”,即课前查资料。课程教学之前,教师除了提示学生预习教材基础内容外,还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及其所折射的思政元素,利用网络、图书资源,引导学生查找、收集相关素材和资料,并记录总结自己的心得看法。除了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本、了解教材内容以及发现问题外,还可以在查找相关思政资料的同时,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区分事实和观点。

第二步是“讲”,“讲”涉及两个问题,一是“谁讲”,二是“讲什么”。传统的专业课教学中,只有老师讲,授课内容也只是相关专业知识。而在课程思政课堂教学中,应做到不只教师上讲台讲,同时要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也可以上讲台,分享自己收集的资料素材以及身边的案例,并发表观点。授课内容不单是相关的专业知识,可以在课堂上引入相关思政内容,在潜移默化中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和价值观。

第三步是“演”,通过演示、演讲的方式创造情景教学。利用英语小话剧、英语演讲等演示活动模拟相关思想政治场景,使学生参与其中。通过英语对话交流,学生在学习英语基本内容的同时,切身感受经典案例,激发学生的思想碰撞和真实体验。在演示结束后,老师对演示内容进行补充,增强课程思政的亲和力与说服力,锤炼学生的逻辑能力,启发学生思考,训练其辩证思维。

第四步是“论”,即课堂讨论。教师在完成英语语言基本教学内容后,与学生探讨、分析所收集的案例素材,引导学生思辨讨论。学生可以针对自己收集的材料开展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案例材料可以音频、视频或者PPT的方式呈现,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总结和拓展案例,在轻松的环境下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

第五步是“评”,利用评价环节向学生渗透思政教育。教师评价分析的案例、学生的观点以及对学生的行为表现,根据情况进行肯定、强化及纠正等,逐渐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课堂教学是教书育人最主要的途径,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效率。在“基础英语”课程思政改革过程中,除了利用好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还应结合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如情景教学、研究式教学、问题教学、讨论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等。另外,教师应该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利用先进的教学技术,增加课堂趣味性与感染力;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分享、讨论身边的新闻时事等相关案例,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技术和艺术。

(二)课程思政评价与反馈

加快“基础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构建一套完整的课程评价与反馈体系非常必要。完善课程评价体系不仅能保证课程教学的高效,课程评价结果也可以作用于课程思政教育体系的再输出,促进课程教学的再发展。

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是课程思政实施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基础英语”课程思政的评价要注重对思想政治习得的评价。为此,建立完善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必须认识评价目标、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对评价体系的重要性。评价目标,除检测学生专业知识的习得情况外,还要检测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Tyler详述了目标式评价原理,认为德育目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实现程度可作为课程评价的一个标准[8]。通过相关的测评手段,判断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水平等级。评价内容,除了课程和教学内容外,相关思政内容也应作为命题的依据和基础。另外,课程思政评价应做到对学习结果、过程的双重评价,评价方式尽量多样化。评价标准要全面考虑学生听说读写译等基础能力、相关教材内容标准、相关文化知识、政治思想素养等模块,既要注重相关英语语言基本知识的考核,又要注重思政素养的培养成效。

课程反馈对教学系统的顺利进行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基础英语”课程思政反馈体系应包含建立完善的反馈机制,及时、全面跟踪反馈信息,做好调节控制等环节。教育部门、学校及教师要建立成熟的反馈机制,利用多种反馈方式,如对象直接反馈、大众反馈、口头书面反馈、体态反馈等,及时反馈课程评价的相关信息,尤其是学生德育素养的发展信息,并根据反馈信息做出客观理性的分析,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方法,促进反馈结果接收者校正相关决策行为,使反馈结果更好地作用于实际教学,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良性循环的信息流程。

(三)拓展课外教育,利用好第二课堂

教育部曾指出,开展课程思政除了抓好第一课堂外,也应注意第二课堂的运用。深入挖掘第二课堂的思政元素,让“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充分结合,充分拓展课程思政第二课堂建设的方法和途径,开展多种校园或社会活动,充分利用课外时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接受思政教育的机会。

以思政内容为素材举办翻译比赛。教师可以选取当下热门思政材料,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或者China Daily、BBC、VOA的相关新闻,这一活动在提高学生翻译能力的同时,使学生了解国内外时事,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达到德育的效果。例如可以 “共同‘战疫’”为主题举办英语翻译大赛,教师等组织者以2020年“抗疫”中的英雄事迹、政策决策为主要内容,通过笔试、问答等多种形式展开比赛。这一活动除了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外,还让同学深入了解我国人民为抗击2020年新冠疫情所做出的努力,明白我国人民的团结和作为中国人的幸福,在培养学生爱国之心的同时,让学生明白中国精神的内涵,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荣誉感。

利用学生社团开展英语话剧表演。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以话剧的形式再现中西方文化经典。如《花木兰》《威尼斯商人》等话剧表演,可以使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在善恶、好坏夹杂的剧情中,引导学生正确判断是非,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同时,激发学生的开拓精神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理念,增加文化自信和创新意识。

开展学生自愿者实践活动。德育的最终目的不是理论,而是实践。在实践中融入思政元素,既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又磨炼学生的意志,同时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思政教育。学校应多鼓励学生参加志愿者实践活动,使学生走出学校的“象牙塔”,走进社会、接触社会,从而了解社会。以参加“518 世界博物馆日”为例,英语专业的学生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作为志愿者向国际友人介绍中国的历史文化,不仅可以练习口语、提高表达能力、增加生活阅历,还能真实地接触中国文化,弘扬中国文化,领悟中国梦所蕴含的生生不息、积极向上的中国精神。

四、结语

在“基础英语”中融入思政课程是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一个有益探索。全面推进“基础英语”课程思政建设,需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英语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从教育部门到一线教师、从教学大纲的修订到课堂教学中的小细节、从课内到课外等各个方面都应承担起思政教育的重任。“基础英语”作为专业基础课,要始终围绕育人的主旨,把语言专业知识的提升与思政价值的引领相融合,培养具有高品德、高能力的“新文科”优秀外语人才。同时,高校要持之以恒地推进课程思政改革,使课程思政融入各个学科中,充分体现每一门课程的育人功能。在课程思政改革过程中,不仅要创新改革方法,还要及时总结经验,逐渐加大试点力度,使改革合理高效地进行,从而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使课程思政理念深入人心。

猜你喜欢
基础英语思政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英语教育的价值与基础英语教育的改革探究
池州学院英语师范专业《基础英语》课内实践教学有效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