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护纹,刘琼
(1.江西开放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部,江西 南昌 330046;2.江西青年职业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构建方式更加灵活、资源更加丰富、学习更加便捷的终身学习体系”。2019年2月,中办国办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作为终身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老年教育,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支撑,而农村老年教育长期以来是较为薄弱且容易被忽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乡村产业、乡村治理、乡风文明等众多方面需要农村老年教育的大力发展。
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比重达到7%或者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达到10%时,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开始进入老龄社会了。”[1]据统计,2015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23亿,占总人口的16.2%,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也显示,截止2020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了2.64亿人,占总人口的18.7%,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近1.91亿人,占13.5%,这充分说明我国已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程度越来越严重。2016年,国务院印发《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即国办发〔2016〕74号文件)指出:“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呈现出‘未富先老’的明显特征。老年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发展老年教育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应对人口老龄化、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学习需求、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因此,开展包括广大农村的老年教育意义重大[2]。
1.全民终身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农村老年教育是专门针对乡村老年人丰富业余生活、强化文化素养、提升综合国力开展的一项利国利民的重大工程,是农村文化繁荣、乡村振兴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一是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二是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日新月异,而全民终身教育已经成为世界主流的教育思想,作为教育体系中的老年教育,是充分挖掘老年人力资源,应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不足的重要举措。
2.城乡老年教育融合发展的需要
当前,我国正大力推进城乡整合发展,而老年教育也是其重要内容之一。现在城乡老年教育发展很不平衡,城市老年教育资源丰富而农村相对匮乏,以城市老年教育带动和反哺农村老年教育正当其时。一是符合我国城乡融合发展之趋势。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城乡二元制的存在,城市发展要素集中而农村极度缺乏,造成城乡老年教育在资源拥有方面极不平衡,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进一步把坚持城乡融合发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的基本原则之一,目标就是要彻底打破这种传统的城乡二元制结构带来的鸿沟,以逐步平衡城乡资源禀斌。二是城乡一体化需要老年教育政策城乡衔接。城乡一体化为平衡城乡教育资源,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创造了契机。为此,大力推进城乡老年教育资源共享并建立城乡统一的制度框架,可为城乡老年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思路,增强城乡老年教育公共政策一体化水平。
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支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党在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也是在2020年底全国脱贫后我国对农村工作重点的战略性转移。当前我国农村,尽管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最大的问题是人才匮乏。能够居住在农村的青壮年也很少,55-75岁之间的低龄老人占绝大多数,乡村振兴最需要的是产业的振兴,而最直接的莫过于能够扎根于农村发展的人才及人才质量的振兴。作为终身教育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的老年教育,它不仅是开放大学(电大)教育中的重要内容,而且就短期来看,低龄老人仍然是长期生活在农村地区的忠实队伍和建设力量,他们在农村产业发展、乡村治理、乡风文明、乡村农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4.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改善的需要
年龄的增长伴随着人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逐渐老化,尤其是农村老年人,他们子女多数在外务工,平时身边少有人陪伴,加之农村娱乐文化相对缺乏,相比城市老年人而言,在生活上更单调,从而引发老年人的孤独、郁闷、失落、忧伤等不良情绪,甚至造成心理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因此,利用好农村老年人的闲暇时间,不断丰富其业余生活,那将使其身心愉悦。开展农村老年教育不仅可以学习知识,而且可以增进沟通,丰富老年生活,使老年人不断适应生活环境的变化,提高生活质量。
我国农村老年教育起步较晚,总体而言,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1.农村老年教育学习参与度不高
国家统计局2020年底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口达到2.64亿人,仅有不到800万老年人进入老年大学,占比不到0.03%,由此可见,我国老年人参与老年教育的比例不高。此外,这些进入老年大学学习的老年人中又以城市老年群体为主,农村老年教育参与人数占比不到20%。在赣州市南康区部分乡镇走访发现,农村(社区)老人没有参加过老年教育活动的比例高达75%-80%。例如:赣州市南康区某乡(简称D乡)总人口26103人,老年人口4347人,实际参加教学点或老年学校的人数为27人,占比0.62%,有些中部偏远地区和西部地区更低。条件好的农村虽然按照市-县(区)-乡-村的规划建立起了农村教学网络系统,但是大多数乡镇和农村老年教育开展活动较少,即使有也是形式大于内容,而且同质化严重,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师资方面,农村老年教育工作者多数为兼职人员,也并非把老年教育当成一份“事业”去做而只是“任务”,所以教育效果就明显欠佳。正如一位村民所说:“参加老年教育内容不太贴近实际,有些也听不太懂,浪费时间,还不如守住家里的一亩三分地实在”。换言之,农村老年教育到底应该如何发展,教育内容是什么,运行模式怎样,长远定位是什么,这是目前农村老年教育急需思考和探索的。因此,农村老年教育要想获得长足发展,唯有打造有特色高质量又适合老年人需求的产品才能激发兴趣,赢得更高的参与度。
2.农村老年教育保障机制较为欠缺
完善的保障机制是开展老年教育的重要支撑,而当前农村老年教育投入不足,相关法律保障机制不完善。一是缺乏开展农村老年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老年教育的有效开展离不开财政的支持,当前,尽管不少省份出台了支持老年教育相关政策措施,但存在经济保障机制含糊,难以落实。二是相关保护性法律欠缺。从国家层面看,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明确了在当前老年大学的基础上,将老年教育的增量和重点放在基层和农村。从省级层面看,专门出台老年教育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多,而且由于各地区省情市情不一,具体执行也不一,以江西省农村老年教育为例,能够开展正规化老年教育的地方很少。
3.农村老年教育配套工程相对薄弱
一是师资力量匮乏。当前,我国对农村老年教育重视程度还不够,专门化、规范化的农村老年教育开展不多,更谈不上专业师资力量。二是教育形式与教学内容单一。当前我国农村对老年教育的认识多是以老年活动中心替代老年教育,开展的多是打牌、下棋、打麻将等活动,这些内容与规范化的老年教育有很大差别。另外,即便个别条件好的村镇有开展老年教育活动,但在教育形式上主要是以讲座、活动小组等传统的授课方式为主,通过微课、微视频、直播课堂等现代化教育形式几乎为零。三是规范化教育教学场所缺乏。政府在老年教育教学场所上投入不足,目前教育场所大多以村老年活动中心或祠堂等非标准化场地为主。
4.农村老年教育管理机制有待改善
当前,老年教育在大部分的省市一级是由老干部局管理,如江西省老年大学是由江西省老干部局管,南昌市老年大学是由南昌市老干部局管理。而对于广大农村来说,大多还并未成立专门的老年教育机构,即使条件好的乡镇成立了也并未从人事、财政、业务职能等方面明确相关主管部门,从而不具备协调组织开展工作的职能,这就弱化了农村老年教育的统筹管理,容易造成工作指导与管理上的真空。
尽管我国政府一直在根据社会形势发展和老年人的需要开展老年教育工作,各地老年教育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城市老年教育相比,农村老年教育发展不仅落后而且呈现出极不平衡态势。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地方政府对农村老年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根据国办发〔2016〕74号)精神,有些省份立即行动,积极响应,如:江西省于2018年出台了《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推进老年教育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明确指出,到2020年全省各县(市、区)原则上至少应有1所老年大学,50%的乡镇(街道)建有老年学校,30%的村(居委会)建有老年学习站(点)[3]。随后,江西广播电视大学也于2017年10月成立了专门的老年开放教育学院。截止目前,尽管省级层面不同程度地出台了相关文件,然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不一,各级领导对老年教育认识程度也存在差异,有的认为老年教育是一项多投入少收益的工作,因而在财政投入方面也就大打折扣,农村老年教育推进步伐缓慢。
2.农村老年人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
据了解,农村老年教育参与度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村民文化层次普遍偏低,对学习的理解能力和消化能力不足,从而极大地影响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正如D乡一位老人说到:“现在留在农村中60岁的人就可算‘年轻人’,65岁以上的老人占多数,我们这一代人能上个初中就不得了了,基本上都是上了几年小学,您说我们去上老年大学做什么呢?学起来也吃力呀!”。文化基础和受教育水平的确是制约农村老年人进一步学习的障碍。
3.农村老年人自身的认知程度不足
认识问题归根结底是思想的问题,农村老年人多数并未见过大世面,生活空间与生活圈子相对狭小,文化水平也并不高,相比较正规化老年教育而言,他们更多的是愿意把心思放在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上,如利用闲暇打打零工、种植经济作物等,这些在他们眼里是实实在在可以看到的经济效益,而对于老年教育来说目前还停留在可有可无的认识。
4.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平衡
尽管多数省份出台了大力推进老年教育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可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它并未像义务教育或高等教育一样明确了财政供给问题。另外,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和领导认识及工作偏向不一,使得老年教育工作推进的步调也不一致。
开放大学是一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互联网+”为特征,以系统办学为依托的新型高等学校,是专门面向基层,服务地方的一所新型大学,是对普通民众和各种弱势群体无法满足的学习需求反应最快、最贴近的一个终身教育的庞大载体和完整体系。它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将优质的教育资源输送到教育资源匮乏的区域这一优势,能够保证资源匮乏的广大乡村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从而提升教育效果。同时,从发展性角度和经济学角度而言,远程教育具有一定的规模效应,扩大其教育总量的供给可以不受教学硬件和师资的限制,其扩大规模比传统学校教育扩大教育总量的供给更加容易也更加经济[5]。以江西开放大学为例,它已经建立起了1所省级开放大学,11所市级电大和123所县级电大教学点的办学网络,如果再将老年教育覆盖到乡村两级,那将呈现出较好的规模效益和经济效果。2020年6月,为适应国家终身教育发展趋势,江西开放大学专门成立了江西老年开放大学,旨在更好地构建全省老年教育体系,具有开展全省老年开放大学的业务指导、教育示范、师资培训、资源开发等职能。此外,作为老年教育龙头的省级开放大学,做强做好全省老年教育也是其主要职能之一,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统筹协调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整合、利用和共享,应该成为其办学内容之中的应有之义。
大力发展老年教育离不开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各县(区)委区政府应加快成立由民政、教育、财政、文化等部门组成的老年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实行政府统筹,分级管理,明确工作职责,乡镇、村级具体实施,构建老年教育活动体系框架。
1.健全农村老年教育网络。截止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涵盖45个省级电大(国家开放大学分部)、14个行业学院、4000多个学习中心的省市区三级教学网络。为进一步完善覆盖全国城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办学共同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开放大学应该积极影响当地政府,按照“三级齐建”原则,实现以“区电大(社区学院)为示范,乡镇社区教育中心(社区学校)为主体,村级居民学校为辐射”的农村老年教育办学网络,以应对我国人口快速老龄化之发展趋势,提前布局以满足农村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同时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老年教育,最终形成我国老年教育“全员、全程、全面”的办学网络。
2.有效整合老年教育资源。资源是任何组织中的核心要素,有效整合老年教育资源主要体现在促进“两个结合”。一是老年大学与电大(开放大学)相结合。老年大学与电大(开大)老年开放教育在教育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各有侧重,两者结合可以形成优势互补,功能互促,资源节约。二是村级教学点与相关场所相结合。开展规范化老年教育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学习场所问题。我国农村其实多数村落已经有了场所只是未合理、有效利用,如利用好村文化礼堂、村祠堂、老年活动中心、敬老院、养老食堂、村委会等闲置场所,就可以在办学场所、办学资源等方面有效融合,最重要的学习场所问题也就迎刃而解[4]。
1.探索适合农村老年教育的“本土”化课程。尽管电大(开大)已经拥有系统、平台、资源三大优势,可是各地区在老年教育发展进程不一,而且专门针对老年教育的教程还不多,教学方案的设计和教学内容的开发应该有别于电大课程。农村老年教育课程一要体现实用性原则。要了解农村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强化针对性和实用性;二要体现娱乐性原则。随着城乡差距的逐步缩小,农村老年人在声乐、舞蹈、绘画等方面也在向城市看齐,但毕竟农村老年人文化层次不高,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娱乐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三是体现人性化原则。农村老年人大多属于空窼老人,身心孤独,老年教育应在心理疏导、生活关怀、医疗保健等方面体现出应有关心,只有这样,农村老年教育才更具活力[5]。
2.量身定制服务于农村老年教育的师资队伍。农村老年教育在教师队伍的开发与建设上要坚持本土培育与多渠道引进相结合的原则。一是将电大(开大)和老年大学的师资有效融合。从全省角度看,各设区市有老年大学也有电大(开大),而他们的师资都是相互独立的,互不交叉,这是资源的浪费。因此,可以在现有的电大(开大)和老年大学中设置专职从事农村老年教育的机构或部门,师资共享共用,从制度架构和人事设置上将农村老年教育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二是招募志愿者。以电大(开大)或老年大学为牵头单位,通过向社会招募志愿者担任老年教育的教师,不仅可以短期内弥补教师缺口,而且可以打造一支专门服务于农村老年教育的兼职队伍。同时政府可出台一些专门的配套政策来吸引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农村老年教育当中。三是发掘和培育现有农村“土秀才”。农村人虽然整体文化水平偏低,但他们当中也有不少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如农村教师、乡村医生、文化层次较高的村镇干部及有一技之长的其他人员。他们退休后往往闲暇时间相对充裕,而开放大学在开展农村老年教育时可充分发挥这部分老年人的余热,迅速弥补师资力量的不足[6]。
3.创新教育方法,优化教育内容。我国在城市老年教育已经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可农村老年人在兴趣爱好、学习能力、身体素质、知识储备、学习时间上与城市老年人存在很大差别。在农村老年教育上,特别要注重“特色”二字。在教育内容上,更多的考虑到通俗易懂实践性强又富有地方特色,如农耕文化、种养殖技术、老年保健、隔代教育等。在教学方法上,需要把老年人的个体需求和个性特征作为着重考虑的内容,保证教育针对性,要注意因材施教,积极设置特色课程,并运用适合老年人的教学方法,如通过实地教学、互动和探讨教学等。总之,对于农村老年教育可以运用一点带一线,一线带一面的策略,既要有生活培训,又要有知识技能培训。[7]
4.积极开发老年学历教育。前文分析到,农村老年人文化层次偏低是影响农村老年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而文化层次的提高将在一定程度提升农村老年人的参与度。纵观国内,无论是国家老年开放大学,还是省级电大(开放大学),都还没有将老年人的学历教育作为自己的主业,可以说这是一块很大的空白,而且这将会是老年教育未来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国外尤其是像日本(如日本放送大学)、韩国等发达国家,它们在老年学历教育方面已经相当成熟,不仅有大专、本科学历和非学历课程,更有硕士和博士课程,可以说,在日本放送大学里老年人总能选择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课程。
农村老年教育是全民终身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与农村老年教育相比,城市老年教育管理职责相对明确,业务上主要以市老年大学统筹管理,而县(区)乡村老年教育发展程度不一,管理体系也尚未健全。当前,理顺管理体制机制成为首当解决问题。业务指导上,可以借助开放大学成熟的办学网络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将乡村老年教育划归开放大学管理与指导;财政体制上,以辖区地方财政投入为主体,中央按照比例适当配套以保证充足的运行经费;师资队伍上,建立起以开放大学和老年大学教师队伍为主体,社会人士、志愿服务者、本土乡贤为补充的师资队伍结构。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和政策体系,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城乡老年教育的有效融合能够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充分挖掘和提高农村中老年人力资源,可以有效助推乡村产业兴旺。一方面,各地各部门要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职责和功能,承担责任,充分认识到农村老年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没有农村的振兴就没有整个民族的复兴,各地财政每年要设立一定的专项资金,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提供。另一方面,老年教育单位(机构)也要学会主动“化缘”,发挥主观能动性,向行业企业和基金会等第三部门争取老年教育经费,形成政府、社会、市场等多主体分担和筹措老年教育经费的体制机制。
在农村,老年人接受教育的意识相对较弱,“日落西山的人还要学习干什么”是农村老年群体比较普遍的认识,相关部门可通过组织一系列宣传活动使他们了解老年教育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让他们切身体会和享受老年教育的利益和成果,以转变他们的主观认识。要让老年人知道,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学习不仅仅是年轻人应有之义,老年人也同样可以老有所成,乐于其中,通过老年教育,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增长见识,也可以多结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不断丰富老年生活[8]。
农村老年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的工程,是落实全民终身教育和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开发和利用老年人力资本的有效途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需要充分发挥行业单位、教育主管部门、政府等多方面的统筹协调能力,重点在保障机制、配套工程、管理体制、媒介宣传等方面不断完善。利用现有资源,动员各方力量广泛参与,加强服务实践沟通机制建设,让农村老年群体有组织地动起来,让教育发展成果与公共服务在城乡之间逐步实现均等化,顺应“互联网+”的时代潮流,形成村、乡(镇)、县(区)三级组织齐抓共管、教育职能部门大力配合的局面,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农村老年群体,不断增强农村老年群体的幸福感与获得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