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涛
(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着“学习”作出了一系列深入浅出的阐述,号召党员干部要增强学习本领。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更是从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强调加强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且就学习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论述、新观点和新建议,逐步形成了内涵丰富、逻辑完整、独具特色的新时代党员干部学习观。此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推动建设学习大国”[1]的宏伟目标。热爱学习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品质,在新时代仍然显现着其特有的精神光芒。作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同志有着强烈的学习意识,不仅积极倡导全党上下加强学习,更是身体力行,怀着饱满的激情和高昂的姿态投入到终身学习的浪潮中。深入研究习近平党员干部学习观的生成逻辑,准确把握其思想内涵,引领青年和领导干部弘扬和践行重视学习、热爱学习的优良传统,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任何一种思想理论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其生成都有一定的逻辑理路,习近平党员干部学习观也不例外。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学习观构成其理论之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学习思想构成其文化之源,历届中国共产党人的学习思想构成其历史之维,适应时代发展变化的迫切需要构成其现实之需。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经典作家一直高度重视无产阶级的学习,提出了诸多有关学习的论述,形成了系统科学的学习观。首先,关于学习的内容。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只有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自觉把哲学作为精神武器,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才能取得革命的最终胜利。马克思提出,“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2]。列宁高度重视理论知识在革命和政党建设中的作用,指出“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3],他积极倡导全党同志将学习当作“武器”,用理论武装头脑,发出了“第一是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4]的号召。列宁不仅重视基础理论知识学习,还重视政治、经济、自然科学、历史、军事等多学科知识的研究,并强调无论是资本主义知识还是社会主义知识,只要是对国家和社会发展起到积极进步作用的知识,都需要认真学习。其次,关于学习的目的。马列经典作家一致认为学习的最终目的和价值旨归就是为了解放思想,实现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具体而言,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学习不是个人作为谋取私利的工具,而是为了掌握知识,科学地认识世界及改造世界。列宁认为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他明确指出学习是共产主义青年团以及其他一切组织的根本任务,并强调学习到的知识必须要应用于实际,指导社会实践,否则“共产主义就会变成空中楼阁,就会成为一块空招牌”[4]。最后,关于学习的方法。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列宁都主张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学习方法,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并强调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进行批判、总结和创新。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积极将自己的理论观点付诸于实践,用于指导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为广大无产阶级提供了行动指南。并且,马克思、恩格斯在学习探究过程中,十分注重在实践中对先贤的理论成果进行批判性继承与创新性发展,为己所用,从而诞生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例如,在学习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中,马克思不断进行总结与反思,在继承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精华部分的基础上,又在实践中对其进一步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最终应运而生。另一方面,在俄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列宁指出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本著作能提供直接可行的方案来解决当前俄国的现实问题,只有把先进的科学理论结合俄国具体实际,才能化解当前俄国面临的困境,推动社会稳定发展。十月革命后,领导人没有考虑到俄国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基础,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盲目地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由于其违背了生产力的发展规律,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列宁认真总结经验,理论联系实际,他结合俄国已进入和平发展时期的具体实际,提出了适合现阶段国家社会发展的新经济政策。习近平关于学习内容多次指出,广大党员干部要原原本本研读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方法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而言,习近平强调党员干部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积极投身于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要加快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学习大国建设,从本质上而言这就是对马列主义经典作家学习观的继承与发展。概言之,马列主义经典作家学习观为习近平党员干部学习观的形成提供了深厚的思想渊源和根本遵循,构成了习近平党员干部学习观的理论之基。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尚读书、勤奋好学的民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产生了浩如烟海、不计其数的优秀文学作品,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学习思想和价值追求。习近平党员干部学习观,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中善学乐学的土壤里,并根据新的历史方位赋予了其新的时代内涵。首先,关于学习的目的和旨归。孟子所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他认为学习是为了“兼济”天下,为社会贡献力量;欧阳修言:“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文忠公文集》),他认为学习是为了修养品行,提升自己;北宋理学家张载曾言,“每告以知礼成性变化气质之道,学必如圣人而后已”(宋史·张载传),他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增长才智,成为圣人。其次,关于学习的内容。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认为人需要学习诗、礼、乐,其具有启人、立人和成人的作用;唐太宗李世民说,“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旧唐书·魏徵传》),他认为要善于学习历史,通过对历史经验教训的反思与总结,可以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对未来社会发展提供借鉴与指引。再次,关于学习的价值和功能。荀子所云,“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他认为广泛学习可以规范自己言行举止,提升个人道德品行;东汉思想家王充有言,“人有知学,则有力矣”(《论衡·效力》),他认为学习可以让人充满力量。最后,关于学习的方法。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他认为要边学习边思考,通过学思相结合的方法,来巩固和加深自己的知识的理解与吸收;墨子云,“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修身》),他认为仅仅有学问是不行的,把学问用于实践才是根本所在;荀子曰:“学至乎没而后止也”(《荀子·劝学》),他认为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要坚持不懈地学习;孟子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他认为学习不能教条主义,要有批判精神。习近平十分重视对中华传统文化中文史名著、典故名言等经典内容的学习,从中汲取了丰富滋养和智慧力量,为其学习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文化支撑。习近平不仅勤于学习古人的学习思想,而且多次在公开场合讲话及个人论著中引经据典,运用古代先贤的学习思想来指导党员干部、青年学生加强学习。他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激励我们要虚心学习、交流学习;用“学而不化,非学也”来告知我们学习必须得融会贯通,切不可陷入本本主义的泥潭;用“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来勉励党员干部及广大青年要刻苦学习,增加才干;用“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来告诫青年学生要做到勤学与善思相结合;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强调知行合一,理论必须联系实际,要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增强本领。可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的学习思想为习近平党员干部学习观提供思想养料,构成了习近平党员干部学习观的文化之源。
重学善学一直都是我党的宝贵品质和优良传统。习近平指出:“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就是一部创造性学习的历史。”[5]无论在任何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都高度重视学习、热爱学习,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学习的重要性、内容、方法、价值等观点,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学习思想体系。作为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同志一生最大的爱好就是学习读书,他已成为党和全国人民心中热爱学习的光辉典范。毛泽东在延安时期曾提出,“要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全党的同志要无期限地一直学习下去。他还明确指出:“情况是在不断地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6]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一直强调加强学习的重要性。邓小平指出,在实现四个现代化进程中,全党同志要把学习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要营造一种学习理论、学习实际的空气,不学习或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就要犯错误”[7]。江泽民明确指出:“在重大的历史转折关头,新矛盾、新问题、新情况、新知识、新经验都会层出不穷,我们更要注意学习”[8],党员干部要不断学习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应对新问题和新挑战的本领。胡锦涛首次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的目标,并强调:“共产党人只有勤于学习、不断学习、善于学习,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9]正是历代共产党人重学善学,才使得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与活力,在任何历史时期都能扬帆起航、劈波斩浪。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发展了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学习思想的基础上,立足于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结合当前中国发展实际,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新时代学习发展的新观点、新要求、新论述。可见,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学习思想构成了习近平党员干部学习观的历史之维。
时代是思想之母,任何思想都是对其时代的直接反映。进入新时代,国家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也承受着历史重任与时代考验的双重压力,“从总体上看,与今天我们党和国家······特别是随着形势和任务不断发展,我们适应的一面正在下降,不适应的一面正在上升”[10]。为了应对当前国内外瞬息万变的形势,适应时代发展变化的要求,习近平提出全党同志要坚持不懈、与时俱进地学习,以增强应对新问题、新挑战、新情况的本领,只有这样才能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习近平党员干部学习观正是在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准确定位国内外局势的发展,结合当今中国发展实际的背景下应势而生的,顺应了新时代的现实需要。首先,在知识经济时代中,知识和人才俨然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随着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也日趋激烈。说到底,当今各国竞争的本质就是科技的竞争、知识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学习对于发展科技、增长知识、培养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矛盾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生态环境等多领域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现象普遍存在,严重阻碍了新时代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就一定要紧跟时代步伐,持之以恒地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毫不懈怠地实践,才能牢牢抓住机遇、从容应对风险与挑战,在新时代解决新问题、实现新发展。简言之,习近平党员干部学习观是在时代的召唤中应势而生的,时代变化发展的迫切需要构成了习近平党员干部学习观生成的现实逻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将学习提升到关于国家繁荣富强的战略高度,并创造性回答了“为什么学、学什么、如何学”等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形成了意蕴丰富、独具特色、见地深刻的新时代党员干部学习观。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深入发展,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各种新问题、新事物层出不穷,稍有放松学习就会落伍。为了有效应对新时期面临的各种风险与挑战,习近平强调必须勤学好学,提升知识本领。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拥有清醒敏捷的头脑和把控全局的能力,才能做到科学决策,使得决策体现时代性与先进性,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
首先,学习是克服本领恐慌,增强本领自信的需要。本领恐慌指的是面对新环境、新形势,既有的知识本领解决不了当前实际问题、不能满足事业发展需要。延安时期,毛泽东就明确指出目前党内存在本领恐慌的问题,并认为克服本领恐慌的唯一途径就是不断学习。当今时代,知识更新日趋加速、技术迭代日新月异,在这种背景下,习近平再一次对党员干部敲响了本领恐慌的警钟。习近平强调:“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都要努力增强本领。”[11]但是,本领不是从天而降的,需要个人主动从学习与实践中获得。因此,全党同志都要有高度学习自觉与实践自觉的意识,发扬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精神,勤学好思、勇于探索,进一步优化知识结构和拓宽视野,以补齐本领上的短板及能力上的不足,“避免落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窘境”[12],从根本上增强自身的本领自信。
其次,学习是保持和发展党在理论上与实践上先进性的本质要求。党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立党之本、力量之源,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本质属性和特征。习近平明确指出,只有重学善学,中国共产党才能走在时代前列,在理论和实践上才能始终保持先进性。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在批判性继承全人类的智慧结晶的基础上,根据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不断丰富、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其中蕴含着善于学习的理论品格。正如列宁所言:“共产主义是从人类知识的总和中产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就是这方面的典范。”[4]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品格为中国共产党重视学习、勤于学习提供了蓝本;另一方面,理论上的先进性决定了实践上的先进性,只有保持实践上的先进性才能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为了保持实践上的先进性,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学习。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想始终保持和发展党在理论上实践上的先进性,走在时代前列,引领社会发展进步,就必须把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优秀品质融入党的血液里、镌刻在党的基因里。
最后,学习是引领国家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前提保证就是创新,创新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只有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才能增强经济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即“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10]。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但是,创新不是轻而易举的,实现创新的唯一途径就是学习。通过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构筑坚实的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培养问题意识,转变思维方式,进行深入思考与积极实践,就一定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引领国家事业的发展,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时代背景及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责任使命关乎着学习的内容。习近平指出,新时代的学习是全方位的,既要明确学习的重点,也要拓宽学习的领域,以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习近平党员干部学习观立足于新的历史时期,全面阐述了“学什么”的问题,为党员干部及青年学生的学习指明了具体内容。
首先,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科学严谨的理论体系,不仅是我党的指导思想,也是党员干部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看家本领和基本功。因此,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是共产党员的必修课。一方面,要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认真研读,尤其要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及方法论,“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13]。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所蕴含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科学把握规律、克服艰难险阻的重要法宝,能帮助我们科学地分析新时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只有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入领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才能提升理论水平,提高洞察力和敏锐性,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坚定理想信念,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前进航向。另一方面,要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也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要深刻领会其思想内涵,深化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发展脉络,从而有助于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方向指引,有助于更好地统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其次,学习历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习近平指出,重视历史并认真去研究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14]。只有学习好历史,才能以史为鉴、知古鉴今,运用历史的经验和发展规律去指导现实工作。一方面,要认真学习党史、国史。习近平明确指出:“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15]只有充分了解党和国家发展的脉络轨迹,熟悉整个历史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和主要人物,才能深刻体会到党带领中国人民从贫困到富强的艰辛与伟大,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从而更好地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大任。另一方面,要认真学习世界历史。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深入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紧密,我们需要主动去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历史,增进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互鉴。只有认真学习世界历史知识,才能站在全人类共同发展进步的高度来观察世界,推动建设负责任的大国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只有具备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才能拥有放眼世界、胸怀天下的气魄,在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优秀历史文化交流互鉴中,增强文化自信,进一步提升文化软实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
最后,学习社会发展所需的综合知识。当前,我国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前方的道路注定不是平坦的,充满着许多未知的风险与挑战。这就需要全党同志争分夺秒地学习社会发展所需的各方面综合知识,增强本领,以提高自身应对新征程路上各种风险与挑战的能力与素质。第一,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国家法律法规。这不仅体现了公民所必备的政治素养,更是全民干事必须遵循的原则方向和行为规范。只有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国家法律法规,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从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从行动上规范自己的言行,并依此制定科学决策、解决实际问题。第二,学习职业工作必备的各种知识。新时代,我国的主要矛盾、发展环境、目标任务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要求我们要结合自己的工作随时充电,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习近平明确提出,要掌握工作岗位中所需的各类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做到学有所长、业有所专,“使自己真正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10],努力在学习和实践中增长才干,增强本领,提升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第三,学习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的有益经验。通过对现代化治理经验的总结与借鉴,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
“怎么学”是一个实践层面上的问题,即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和掌握学习方法,从而真正达到学有所成。习近平认为,要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就必须下一番苦工夫。习近平强调学习既要刻苦钻研,也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善于借助“巧力”,从而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把握正确学习方向,采用有效的学习形式。学习方向是学习的指路牌,找准正确的方向才能事半功倍。在当前各种思想纷繁复杂的社会,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才不会使自己迷失方向,成功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侵蚀,确保自己学习的内容合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此外,学习过程中应该采用多样灵活的学习形式,例如在“干中学、学中干”的形式;集中到党校、干校等进行脱产学习的形式;根据工作需要,缺什么学什么的形式,等等。习近平特别强调调查研究要作为党员干部一种重要的学习形式,他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16]。习近平认为调查研究能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倾听广大群众特别是基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更加全面地了解客观实际情况,既可以拓展自己知识的范围,还能增加新知识,并且能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中汲取智慧,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思路和对策。
其次,勤于学习与善于思考相结合。学习与思考就如一枚硬币的两面,二者不可分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把读书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才能培养问题意识,把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提高认知水平,将书读活,否则就会被书本牵着鼻子走,从而失去主见。青年习近平就特别注重在读书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深入思考,他善于用分析对比的学习方法,即以看一本书为主,同时根据其中的一个观点、一个史实寻找相关参考书籍作为佐证,以此更加全面地分析和深入思考书中的知识。比如,他在阅读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时,就借鉴了钱穆、吕振羽等不同版本的历史书籍来进行印证和对比,并深入分析与思考了不同学者的观点立场;阅读郭大力和王亚南翻译的《资本论》时,他主动翻阅多个译本,进行分析比较,还谈了自己关于《资本论》不同版本沿革的知识。习近平指出,在学习过程中,不能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而要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对知识进行吸收和消化,进而将一些零散、孤立、感性的知识转化为系统、联系、理性的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要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真正做到学以增智、学以致用。
再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源于实践又指导于实践,二者密不可分。习近平指出,学习要“干中学、学中干,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17]。学习的目的就在于运用,只有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又从实践中继续学习,才能促进理论知识的进一步丰富与发展。习近平多次强调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既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实践学习,明确指出“不论学习还是工作,都要面向实际、深入实践,实践出真知”[18],不能坐而论道,陷入“空对空”。他还列举了“纸上谈兵”和“虚谈废务”两个典故,告诫党员干部要切实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在实干苦干、脚踏实地中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最后,培养学习兴趣与持之以恒相统一。“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只有对一件事情感兴趣,才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产生极大的热情和干劲,由此激发内生动力,实现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习近平指出,“当前一些领导干部不愿学、不善学、不真学、不勤学、不深学,归根结底就是学习兴趣不强”[19],必须要注重党员干部学习兴趣的培养,引领其把学习当作一种持久的追求和身心愉悦的爱好。另外,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能急功近利、心浮气躁,而需要有刻苦钻研、锲而不舍的精神。习近平提出,学习最忌讳的就是不刨根到底,学习必须要有打破砂锅学到底的执着钻研精神。可见,只要秉持勤学笃实、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发扬“挤”“钻”“韧”的精神,就一定能达到致千里之远、成江海之大的学习效果。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是立足于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和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的国内形势,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时代目标,习近平党员干部学习观应势而生。习近平党员干部学习观深刻阐述了党员干部新时代“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等问题,赋予了学习新的时代内涵,为促进个人的学习发展、学习型政党的建设及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导。
学习是个人成长成才、进步发展的题中之义。习近平就是酷爱读书学习的典范,哪怕是在艰苦的七年知青岁月也都在如饥似渴地学习,正如他所言“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也正是凭借着刻苦学习与实践,使得他本领和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从而逐步成长为党的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党员干部学习观深刻回答了学习的内容、方法和价值旨归,对个体的学习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引领作用。首先,引领个人学习的方向。在如今的信息多元化时代,人们学习的渠道也呈现多样化,接受的信息也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在具体学习过程中,面对林林总总、汗牛充栋的书籍,一些领导干部、青年群体辨别能力不强,极容易沉迷带有强烈的西方意识形态色彩的书籍不可自拔,陷入盲目状态以至于误入歧途,甚至做一些损害党和国家形象的事情。习近平指出,学习如果“没有正确方向,不仅学不到有益的知识,还很容易被一些天花乱坠、脱离实际甚至荒唐可笑、极其错误的东西所迷惑、所俘虏”[11]。习近平强调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对国内外文化知识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新的科学技术知识和职业专业知识。其次,引导个人学习方法的改变。当前,很多党员干部、青年群体在学习过程中未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存在着诸多问题。譬如,理论学习未能联系实践、学而不思、“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未重视调查研究、笃信现有结论而缺乏质疑与批判精神等等。习近平党员干部学习观系统阐述了“如何学”这一重大实践性问题,从认识论和方法论两个层面去引领个人学习方法的改变,为个人学习发展提供了实践指南。最后,明确个人学习的目的。学习目的是学习的“助推剂”,明确学习目的,有利于加强个人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激发个人的学习积极性,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强烈的使命感投身于学习实践中,也有力驱散了“为什么学”“为谁学”“学习有什么用”等思想迷雾。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号角已经吹响,新征程的途中荆棘遍布,困难重重,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更加艰巨繁重,新问题、新矛盾、新挑战更是层出不穷,中国共产党正经受着时代和人民的考验。中国共产党要想带领全国人民夺取新时代伟大斗争的胜利唯有不断加强学习,用理论知识武装全党。为此,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学习之所以处在服务与创新的前面,是因为学习是二者的基础和前提,是党建目标的首位,也是我党永葆生机与活力的法宝。习近平党员干部学习观揭示了新时期加强党内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全面论述了党内的学习问题,主要阐明了学习的根本目的、多样内容、价值功能和方法路径,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内容,为全体党员干部加强理论学习,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增强个人工作本领指明了道路方向,也为加快推进学习型政党、学习大国建设提供理论保障。此外,习近平还指出,建设学习型政党必须着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要切实把党员学习作为党组织生活的重要内容,推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使得党员通过党组织的学习增加新知识、增强新本领,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升自我的学习能力和知识素养,从而更好地促进学习型政党建设。概言之,习近平党员干部学习观为提升全党的综合能力、保持和发展党在理论上实践上的先进性、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指明了方向,提供智力支持,使得党永远走在时代前列,有助于确保党作为领导核心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承载着几代中国人的价值追求,凝结着无数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是海内外中华儿女最深切的期许和共同心愿。但中国梦不是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需要全体中华儿女为之不懈奋斗、持续奋斗,需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习近平党员干部学习观深刻回答了我们走什么道路,弘扬什么精神和怎样凝聚力量,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引价值。首先,习近平党员干部学习观主张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次,习近平党员干部学习观主张学习历史。通过学习党史、国史,我们可以感受到无数中华儿女在国家危难时不屈不饶,奋勇抗争,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气概,可以深入了解到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贫穷走向富强,一路披荆斩棘、风雨无阻,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光辉事迹,充分激励我们在新时代仍要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大力弘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继续发扬改革创新时代精神,将中国精神内化于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精神动力。再次,习近平党员干部学习观强调勤学乐学,持之以恒。习近平指出,我们国家和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11],通过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学习,使得党员干部及广大民众的知识本领和综合素养普遍提升,形成为民族复兴不懈奋斗的思想共识,从而凝聚每一个中国人的智慧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智力支持。最后,习近平党员干部学习观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只有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在实践中学习,真抓实干,才能促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