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晶,谢玲娟,王晓静
宝鸡市妇幼保健院产科,陕西 宝鸡 721000
相关研究表明,孕期增重过多、过快能够使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以及产后肥胖等病症发生的机率大大增加[1],孕妇在生产时容易因新生儿体质量偏重而出现生产困难、产后过量出血、子宫严重下垂甚至破裂等,新生儿早产、巨大儿、窒息等不良结局发生率也明显升高,此外对新生儿成年后肥胖以及其他慢性疾病的发生也有一定影响[2]。
血糖生成指数(GI)以人体摄入50 g葡萄糖后血糖升高的数值为标准,是与摄入同等含50 g碳水化合物的其他食物后血糖升高的数值进行相比得出的数值,体现了人体对摄入食物后血糖的调控能力,血糖负荷(GL)则是平均膳食GI 与消耗碳水化合物量的乘积[3]。摄入食物的GI、GL水平与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低GI、GL 膳食的摄入对于合理控制孕期体质量增加、减少妊娠并发症发生、改善母婴结局都具有积极意义[4]。本研究在孕妇妊娠期间实行低血糖负荷膳食计划,旨在探究其对孕妇孕期体质量管理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
1.1 一般资料 选择 2019 年 2 月至 2020 年 6 月在宝鸡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常规产检的15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明确证实为初次单胎妊娠,最终在我院顺利生产;(2)定期在我院进行产前检查,产前检查资料完整;(3)初次产检时间均为孕12周。排除标准:(1)人工受孕者;(2)双胎、多胎者;(3)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病史以及有精神疾病者;(4)长年坚持素食等特殊饮食习惯者。按照自愿加入的原则将150 例孕妇分为观察组79 例和对照组71 例。观察组孕妇年龄23~34 岁,平均(27.46±5.13)岁;孕前体质量为46~61 kg,平均(51.23±3.03)kg。对照组孕妇年龄22~36岁,平均(28.63±5.05)岁;孕前体质量为48~62 kg,平均(51.42±3.12) kg。两组孕妇的年龄、孕前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所有孕妇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孕妇在孕12 周通过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形式进行常规孕前健康知识宣教,内容包括孕期营养、运动和健康生活方式,及时与孕妇进行沟通交流。
观察组孕妇在上述基础上实行低血糖负荷膳食干预:(1)第1 次产检(孕12 周)时就孕妇的孕前体质和孕期增重情况进行评估,结合BMI 体质量指数(BMI)以及孕期增重指南(IOM)[5]指导孕妇合理增重:孕前BMI≤18.5 kg/m2的,孕期总增重控制在12.5~18.0 kg;孕前BMI为18.5~23.9 kg/m2,孕期总增重11.5~16.0 kg;孕前 BMI>24.0 kg/m2,孕期总增重 7.0~11.5 kg。(2)根据孕期增重计划,结合孕妇自身的饮食习惯制定低血糖负荷(GL<10)膳食食谱。为孕妇提供详细的高、低血糖负荷食物列表,严格执行低血糖负荷膳食计划,尽可能减少摄入高血糖负荷食物,同时做好合理运动和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导工作。(3)每日通过微信或电话的形式进行回访,实时监测孕妇在妊娠期各个阶段的运动情况、膳食摄入情况、体质量及增重情况,根据孕妇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膳食计划。
1.3 观察指标 (1)膳食情况:于孕早期(孕1~13周)、孕中期(孕14~27周)、孕晚期(孕28周及以上)分别采集连续3 d孕妇的24 h膳食记录表,查询摄入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GI),计算血糖负荷(GL)=∑[某种食物的GI×该食物的实际可利用碳水化合物含量(g)]/100。(2)增重情况:对比两组孕妇在孕(26±2)周前、孕(34±2)周前、分娩前以及整个孕期的增重情况。(3)新生儿结局:统计、比较两组孕妇的剖宫产和顺产的比例,比较两组孕妇新生儿中出现早产、巨大儿和窒息等不良出生结局的概率,同时对比两组孕妇新生儿的胎龄、体质量、身长、头围及Apgar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双侧t 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孕妇的孕期膳食情况比较 两组孕妇孕早期的GI、GL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孕中期、孕晚期的GI、GL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孕妇的孕期增重情况比较 观察组孕妇的孕期总增重、孕(26±2)周前增重、孕(34±2)周前增重和分娩前增重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孕妇的孕期膳食情况比较()
表1 两组孕妇的孕期膳食情况比较()
组别 例数 孕早期 孕中期 孕晚期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79 71 GI 66.23±12.05 66.19±11.88 0.020 4 0.983 7 GL 152.25±36.49 153.38±37.14 0.187 8 0.851 3 GI 54.23±8.46 60.31±10.21 3.985 5 0.000 1 GL 136.23±30.28 148.22±35.45 2.233 5 0.027 0 GI 55.05±8.43 61.21±10.19 4.048 6 0.000 1 GL 138.28±29.44 150.06±33.63 2.287 4 0.023 6
表2 两组孕妇的孕期增重情况比较(,kg)
表2 两组孕妇的孕期增重情况比较(,kg)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79 71孕期总增重13.23±3.36 15.39±3.81 3.689 6 0.000 3孕(26±2)周前增重7.31±1.72 7.43±1.69 0.430 2 0.667 7孕(34±2)周前增重3.28±0.64 4.45±0.91 9.179 0 0.000 1分娩前增重2.79±0.34 3.45±0.52 9.288 0 0.000 1
2.3 两组孕妇的分娩方式及新生儿不良出生结局比较 观察组孕妇的顺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新生儿中早产、巨大儿和窒息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孕妇的新生儿基本情况比较 两组孕妇的新生儿胎龄、身长、头围、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孕妇的新生儿体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3 两组孕妇的分娩方式及新生儿不良结局比较[例(%)]
表4 两组孕妇的新生儿基本情况比较()
表4 两组孕妇的新生儿基本情况比较()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79 71胎龄(周)39.26±1.53 39.31±1.64 0.193 1 0.847 1体质量(kg)3.36±0.41 3.78±0.52 5.519 9 0.000 1身长(cm)50.46±2.03 50.54±2.11 0.236 5 0.813 3头围(cm)31.23±1.62 31.38±1.71 0.551 5 0.582 1 Apgar评分(分)9.56±0.46 9.51±0.52 0.624 9 0.533 0
孕期母体营养物质是确保胎儿正常生长、发育的基础,饮食结构不合理和饮食摄入量不足均会对母体营养状况造成影响[6]。孕期营养摄入的均衡、合理是保证母婴健康和良好妊娠结局的关键。
相关研究表明,单糖、蔗糖以及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是孕期孕妇的体质量增加的关键因素[7-8]。相对于高血糖负荷膳食来说,低血糖负荷膳食能够有效减少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过度摄入,对于孕期合理控制体质量增长,降低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以及产后肥胖具有积极意义。GI 水平的高低代表着食物摄入后碳水化合物在体内转化为糖类速度的快慢[9]。GL基于食物GI值提出,不仅能够反映食物中所含碳水化合物的数量,还能够反映其质量,主要用于评估膳食摄入过程中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情况[10-11]。本研究通过对比两组孕妇在孕期的GI、GL水平,结果显示,行低血糖负荷膳食干预孕妇在孕中期、孕晚期的GI、GL 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期行常规孕前保健的孕妇。另外,行低血糖负荷膳食干预孕妇的孕期总增重、孕(26±2)周前增重、孕(34±2)周前增重和分娩前增重均明显低于同期行常规孕前保健的孕妇,由此可见,低血糖负荷膳食具有多样化、均衡化等特点,能够合理控制碳水化合物、脂肪等物质的过量摄入,孕妇在孕期的食物摄入更加趋向平衡化、健康化[12-13]。
孕前肥胖、孕期体质量过度增加可导致孕妇营养过剩,胎儿宫内发育和体质量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导致新生儿早熟、出生时体质量偏高等[14],增加了剖宫产以及早产儿、巨大儿和窒息等新生儿不良出生结局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行低血糖负荷膳食干预孕妇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行常规孕前保健的孕妇,新生儿中早产、巨大儿和窒息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常规孕前保健的孕妇。另外,对两组孕妇的新生儿基本情况进行比较,两组孕妇新生儿的胎龄、身长、头围、Apgar评分比较均未见显著差异,但行低血糖负荷膳食干预孕妇的新生儿体质量明显低于常规孕前保健的孕妇。上述结果表明,低血糖负荷膳食通过合理控制孕妇孕期体质量增长,实现了母体营养物质的均衡摄入,孕期膳食管理更加合理完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得到有效控制,同时还有效减少了剖宫产以及不良出生结局的发生[15-16]。
综上所述,低血糖负荷膳食能够有效平衡孕妇在孕期营养物质的合理摄入,放缓了孕妇孕期的体质量增重速度,新生儿体质量偏高、过度发育均得到显著改善,最终达到减少剖宫产以及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的目的。